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海军老作家杨肇林从事文学创作62年

 二维码


1978年杨肇林在西沙群岛之石岛 杨肇林著部分图书 杨肇林著《百战将星·苏振华》出版后在海军引起强烈反响 军事科学院审读《百战将星&m

1978年杨肇林在西沙群岛之石岛

杨肇林著部分图书


杨肇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1934年生于湖南长沙,19499月参加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950年转入海军,1988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90年离休。

2009年获中国作家协会“从事文学创作60年荣誉证书”。1949年至199040年间主要从事海军文艺创作组织工作,1990年至今22年间,以主要精力撰写中国海军人物传记系列。共创作、出版《碧海长空——英雄飞行员王崑》(1992年,解放军出版社)《“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建立强大的海军》(1994年,中央文献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顿星云将军》(1996年,海潮出版社)、《百战将星·苏振华》(2000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从高山到大海》(2001年,解放军出版社)、《百战将星·顿星云中将》(2008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海军世家林遵》(2010年,华艺出版社)7部长篇传记和《前方一片新海区》、《入深海者见蛟龙》、《不因渔父引,哪得水龙吟》、《高举圣火的姑娘》、《香港回眸》《南海不能忘却》等中、短篇传记文学,另有散文、小说集《珊瑚海》(1992年)、《举桨起航》(1993年)、《封存的航海日志》(1999年)、《海天群星》(1999年)《发现青年》(2002年,合作)等5部出版,着力反映海军战斗生活,宣传加强全民族海洋意识,唱响时代主旋律。





杨肇林著《百战将星·苏振华》出版后在海军引起强烈反响    

军事科学院审读《百战将星·苏振华》(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书稿后认为:书稿对苏振华将军的一生作了全面、详尽的描述,叙述了苏振华从参加革命到成为共和国将军的不平凡历程,颂扬了他为共和国建立、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描写了苏振华作为党、国家和军队高层领导所经历的重大事件,以及在这些事件中的思想认识、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实践活动。脉络清晰,情节感人,语言生动顺畅且富有文采。

《百战将星·苏振华》出版后,在海军战士、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

“这是第一本全面地、实事求是地写老政委的书,反映了他参与重大事件的面貌、思想、风范,很真实,很有感情,令人感动。如写到他处境危殆,仍然站起来说话坚持真理,保护战友,描述他声音不高,帽子还戴歪了,但显示出一种人格力量!使我们在场的干部都要仔细想一想当前的事情意味着什么。我以为写我军高级将领,要着眼于总体。传主在长时间里,经过历史检验的功过,只能讲主要的。讲历史是为了现在,对后来者无特别借鉴意义的可以不写。苏振华是很难写的。有的事苏振华并无过错。无论功过,都要恰如其分,现在写得不错。”

“写传,特别是革命历史人物传,采取用事实说话,让历史证明的态度是很对的。”

“苏振华从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到兵团政委,到海军政委、军委副秘书长,到中央政治局委员,一级一级经历磨练,在每一个阶梯、每一个重大的关键时刻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和独特的贡献。《百战将星·苏振华》真实反映了一个农民的孩子初上战场的恐惧到无畏;有作为军队政治工作者的灵魂的体现;有在关键时刻临危受命的勇敢、果断;有面对外国侵略保卫祖国的决心和有效的战斗部署;有远见地抓海军装备建设,为海军现代化奠定基础……总之,写了苏振华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悲壮的一生,重现了水兵心目中的老政委形象。”

《百战将星·苏振华》从酝酿到成稿,经过了20个寒暑。197927苏振华猝然去世,作者先后采访了100多人。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逝世100周年,在参加“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写作中,探索人们响应毛泽东号召“建立强大的海军”的历程,更真切地审视了苏振华的一生。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可信,有一读的价值;可读,使人愿意看下去。

                                                                                                                                                                                      原刊于《新闻出版报》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日报》等均有报道



































杨肇林著《海军世家林遵》由华艺出版社出版

中国军网”文化新闻栏201052017时发了《海军世家林遵》出版的消息,随后,上传至互联网。

消息全文如下:

传记文学《海军世家林遵》由华艺出版社出版。

1949423,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的关键时刻,国民党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海军少将林遵率领舰艇30艘,官兵1271人在南京集群起义。玄机百转,惊心动魄。毛泽东赞誉这是“江面上的壮举”。

林遵出身海军世家,他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侄孙。18岁即投身中国海军,一生多有壮举:1939年,在长江中下游开展敌后水雷战,有效地阻遏了日本侵略军的航运; 1946年,中国水兵在美国迈阿密因反对贪污而罢课、绝食,上演中国版的《叛舰喋血记》。林遵接替领导这支队伍,驾驶8艘军舰横渡大洋,回到中国;1946年,林遵临危受命率领“前进”舰队收复西沙群岛、南沙群岛,遏制了法国殖民主义再度染指中国领土的图谋,捍卫了国家主权。

林遵的童年,经过英、美教会学校的浸染,少年接受英国式的海军教育,又先后在英国、德国、美国学习和接收军舰。是西方资产阶级所希望培养的中国人,却在历史关头毅然起义。林遵走过的海上风波路,是个人命运传奇,是时代风云记录,激荡着“愿得此身常报国”的豪情,发出加强全民族海洋意识的时代呼唤。

作者杨肇林长期关注中国海军历史人物的命运,依据对林遵生前的采访,又得到林遵亲属和战友提供的宝贵资料,经数年写作,既有跌宕起伏的大事件的记载,又有亲情、友情的细腻描写,真实、生动地展示出林遵在血与火的锻炼中,从历史潮头脱颖而出的心路历程。

《海军世家林遵》出版后,欧阳晋老人(92岁,海军指挥学院教授。第二舰队起义时任参谋组长,林遵发动起义的重要助手。)首先立即给予回馈,热情地称赞说:写得很真实,很生动,使我知道了关于林遵司令员的更多的事情,有许多是我过去不曾知道的,林遵同志也从不讲“过五关,斩六将”炫耀自己,我更加敬重林遵同志。把过去的历史记载下来,使青年人知道中国海军的艰难奋斗,中国海军向往光明、进步,中国海军军人具有的的爱国主义传统,以及人民海军历史性的发展、壮大,加强全民族海洋意识,很有必要。当前,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中国海军走向远洋,尤其需要加强宣传海军和海洋。感谢作者做了大量采访、调查研究,重现历史。

李景森老人(90岁,广州市航海学会顾问。1946年收复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时任“永兴”号副长。)热情打电话说:林遵传写得很好,使我又想起了我走上航海生涯的启蒙老师。林遵不仅组织中国海军在美国训练、率领八舰横渡大洋回国,而且担任“前进”舰队指挥员,收复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我当时任“永兴”号副长,后来又按照部署到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巡航。他是我敬佩的指挥员,他更对我人生道路的选择有重要影响。1934年我考入马尾海军学校时,林遵1935年从英国学成归来,他和周宪章在马尾海军学校当教员。当时学校学员队用中国历史名人冠名,我们那个队是用沈葆桢的名字命名,叫葆桢队,林遵是我们队长。他对海军和海洋的热爱和执着,他的学识和培植后学的远见,给了我们极大的影响,他是我的启蒙老师,影响我毕生从事海洋事业,矢志不渝。正是他使我们始终没有离开海洋。1947年巡航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后,我因为不愿意北上打内战,离开了海军,但是没有离开航海。我虽然离开了海军,但是我只要有机会到上海、南京,不管怎么忙,也一定要去看望林遵老师。我们都尊敬他。今天,中国是个海洋大国,但远不是海洋强国,需要呼唤全民族海洋意识。最近,英国一个女孩子只身驾船环游世界,澳大利亚一个女孩子也只身驾船环游世界,虽然被困,她还会再接再厉的。中国青年很需要这种精神,中国很需要这种精神。我们有责任培养青年人的海洋意识。感谢作者写了一本好书,一本切合时代需要的书。

黄宗江(80岁,著名电影艺术家。1946年在美国海军基地训练时为学兵,“中国水兵罢课”事件的主要发动者之一。后任永宁舰声纳上士。)他收到《海军世家林遵》后,打电话约作者面谈。见面时他说:林遵传写的很真实,很生动,让人回想起当年的事情。书留下了真实历史,记录了人们,特别是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中国青年的作为和动向,反映了中国的潮流。他又说,我当时和林遵没有也不可能有更多接触和直接打交道的机会,但是,林遵在那一段时间里,留给我们深刻印象。同原来的领队比较,林遵尤其显得是青年学生能够接受的领队,他带领大家完成了在美国的学习,把军舰开了回来,我们也觉得是一生中值得自豪的回忆。我写过一篇文章《“我的肯塔基老家”的姑娘》,记录了当时留美海军学员的生活花絮,是青年时期一段美好的记忆。关于当年水兵罢课,我看到一些人写的文章,而这本书是最详细、最可信的。希望多有一些真实反映中国历史进程的书。

戴熙愉(80岁,原海军东海舰队干部。第二舰队起义时任参谋,林遵发动起义时重要助手。)很高兴看到《海军世家林遵》的出版。写得很好,准确记载了那段历史,给人以启发,我在考虑就对台湾海军的工作写一点意见。台湾海军中还有当年随林遵在美国学习和参加收复西沙群岛、南沙群岛航行的人。桂永清后,台湾海军几任总司令如梁序昭等都是当年在美国学习的,可以说都是林遵的故旧,他们也一定十分关注林遵。林遵是很值得尊敬的人,当时,第二舰队有一千多人起义,对人民海军的建设做出了贡献。毛主席说:“国民党中一部分爱国军人举行起义,不但加速了国民党残余军事力量的瓦解,而且使我们有迅速增加的空军和海军。”今天,当年起义的许多人还健在,他们要看这本书。还有当年在美国参加海军训练的人,也很怀念林遵带领他们横渡大洋回国的航行。他们也写了一些文章。还有当年参加起义后来移居海外的人,也写了文章回忆当年情况,由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出版了两本资料《碧海同舟》。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感谢你写了林遵传,很高兴书的出版。

海军一些离退休老同志反映说:我们都经过海军初建时期的战斗,毛主席当年说,新老海军要团结,互相学习,建设强大的海军。正是如此,海军当年才能够在很短时间里出海作战,海军建设才有可借鉴的经验。毛主席曾经告诫我们不要割断历史,应当把中国海军建设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历史来考察,得出必要的结论。林遵和起义的老海军,他们追求光明,他们的爱国主义,很需要反映,很值得写。

                    2010618

关于“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建立强大的海军》杨肇林著

          毛泽东亦属于大海

                                                        ——读《建立强大的海军》  

   曾经有人说,毛泽东是山沟里的,囿于黄土地,在山林丛莽,纵横驰骋,游刃有余,面对大河,面对大海,面对蓝色文化则不胜惶惑。其实,大谬不然。近读丛书“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中的<<建立强大的海军>>,深深感到毛泽东属于中国土地,亦属于中国海洋!

   不是么,这本书以确凿的事实告诉我们,早在1939年毛泽东就高瞻远瞩地说:“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有很长的海岸线,给我们以交通海外各民族的方便。”在全中国最偏僻的陕北,四周被敌军重重围困,毛泽东的目光却没有囿于黄土高原,也没有囿于当时最紧迫的战争,他的眼光向着海洋,他心向往之的是“交通海外各民族”!

   “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这更是集中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历史愿望和民族意志。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1953年春节,在大雪纷飞的长江上,毛泽东乘“长江”、“洛阳”号军舰航行,同水兵们一起对于中国海遭受侵略的历史以及开发海洋的思索与召唤。而且,海军老将军朱军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早在1944年抗日战争尚未胜利的时候,毛泽东和朱德便“未雨绸缪”,提出“现在就要着手研究海防、岸防的事情”。我们还看到,毛泽东在谋划渡江战役的同时,防患于未然,布署军队防止帝国主义可能的海上的军事入侵。尤其是毛泽东在1950年初访问莫斯科时,在远方指挥琼州海峡作战,及时胜利解放海南岛。在朝鲜战争之前,抑制了帝国主义可能的海上直接入侵。正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设起坚不可摧的海上长城,结束了帝国主义从海上长驱直入,陷中国于屈辱的历史。

   毛泽东逝世后四年,19805月,海军老将军刘道生等率领一支由导弹驱逐舰、海洋调查船等18艘舰船组成的庞大的新中国的舰队第一次出现在太平洋,保障中国洲际导弹的发射试验,引起全世界注目。这可以说是中国人民海军30年的一个总结,是从左宗棠、李鸿章等开始的,中国人自己建造军舰、建设海军的百年愿望的实现。而正是毛泽东在70年代决策和组织了这一战略行动。早在50年代中期,毛泽东便指示海军要抓科研,抓设计,抓造船,要早抓,要抓紧。这才有了今天中国海军可以航行于地球各处海洋的舰队。

   毛泽东的一句名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气壮山河,令国人奋发图强。今天,外国人才不敢藐视中国。但是,当着赫鲁晓夫颐指气使,不可一世,只是在遭到严词拒绝,在凛凛正气面前不得不有所收敛时,我们也深切感到落后带给毛泽东的重负。

   俗话说“莫将无时当有时”,今天,我们拥有一些足以自豪的东西,但需记取,来之不易!

   毛泽东在与海军诸多将领,以至普通水兵、科技人员、文工团员的交往中,在军舰的底舱,在飞驰的快艇上,在海军司令部里,在中南海春藕斋的舞会上,他那大海般的渊博,大海般的激情,不仅使当事人着迷,今天读来,仍然令人倾倒。

在毛泽东诞生100周年的时候,为纪念这位历史巨人,出版了许许多多书,我以为由毛岸青、邵华主编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是最具权威性、最可信、最可读的,其中,《建立强大的海军》是目前我所看到的唯一记述建国后毛泽东军事话动的一本好书。

                        海军某部   王磊

   原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人民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林遵同志的夫人胡志贞1994730来信摘抄:

   “拜读大作,不胜感慨,人民海军的成长过程历历在目。感谢您让林遵同志的音容笑貌重现在我们面前,更感谢您写活了毛泽东。”

在另一信中说:“毛主席知人善用,给了我们极其深刻的影响。”

原海军政治委员李耀文上将1994年曾经撰文评述《建立强大的海军》,在《解放军报》发表。

原海军指挥学院院长朱军老将军也专函评述。1978年杨肇林在西沙群岛之石岛 杨肇林著部分图书 杨肇林著《百战将星·苏振华》出版后在海军引起强烈反响 军事科学院审读《百战将星&m

1978年杨肇林在西沙群岛之石岛

杨肇林著部分图书


杨肇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1934年生于湖南长沙,19499月参加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950年转入海军,1988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90年离休。

2009年获中国作家协会“从事文学创作60年荣誉证书”。1949年至199040年间主要从事海军文艺创作组织工作,1990年至今22年间,以主要精力撰写中国海军人物传记系列。共创作、出版《碧海长空——英雄飞行员王崑》(1992年,解放军出版社)《“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建立强大的海军》(1994年,中央文献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顿星云将军》(1996年,海潮出版社)、《百战将星·苏振华》(2000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从高山到大海》(2001年,解放军出版社)、《百战将星·顿星云中将》(2008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海军世家林遵》(2010年,华艺出版社)7部长篇传记和《前方一片新海区》、《入深海者见蛟龙》、《不因渔父引,哪得水龙吟》、《高举圣火的姑娘》、《香港回眸》《南海不能忘却》等中、短篇传记文学,另有散文、小说集《珊瑚海》(1992年)、《举桨起航》(1993年)、《封存的航海日志》(1999年)、《海天群星》(1999年)《发现青年》(2002年,合作)等5部出版,着力反映海军战斗生活,宣传加强全民族海洋意识,唱响时代主旋律。





杨肇林著《百战将星·苏振华》出版后在海军引起强烈反响    

军事科学院审读《百战将星·苏振华》(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书稿后认为:书稿对苏振华将军的一生作了全面、详尽的描述,叙述了苏振华从参加革命到成为共和国将军的不平凡历程,颂扬了他为共和国建立、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描写了苏振华作为党、国家和军队高层领导所经历的重大事件,以及在这些事件中的思想认识、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实践活动。脉络清晰,情节感人,语言生动顺畅且富有文采。

《百战将星·苏振华》出版后,在海军战士、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

“这是第一本全面地、实事求是地写老政委的书,反映了他参与重大事件的面貌、思想、风范,很真实,很有感情,令人感动。如写到他处境危殆,仍然站起来说话坚持真理,保护战友,描述他声音不高,帽子还戴歪了,但显示出一种人格力量!使我们在场的干部都要仔细想一想当前的事情意味着什么。我以为写我军高级将领,要着眼于总体。传主在长时间里,经过历史检验的功过,只能讲主要的。讲历史是为了现在,对后来者无特别借鉴意义的可以不写。苏振华是很难写的。有的事苏振华并无过错。无论功过,都要恰如其分,现在写得不错。”

“写传,特别是革命历史人物传,采取用事实说话,让历史证明的态度是很对的。”

“苏振华从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到兵团政委,到海军政委、军委副秘书长,到中央政治局委员,一级一级经历磨练,在每一个阶梯、每一个重大的关键时刻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和独特的贡献。《百战将星·苏振华》真实反映了一个农民的孩子初上战场的恐惧到无畏;有作为军队政治工作者的灵魂的体现;有在关键时刻临危受命的勇敢、果断;有面对外国侵略保卫祖国的决心和有效的战斗部署;有远见地抓海军装备建设,为海军现代化奠定基础……总之,写了苏振华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悲壮的一生,重现了水兵心目中的老政委形象。”

《百战将星·苏振华》从酝酿到成稿,经过了20个寒暑。197927苏振华猝然去世,作者先后采访了100多人。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逝世100周年,在参加“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写作中,探索人们响应毛泽东号召“建立强大的海军”的历程,更真切地审视了苏振华的一生。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可信,有一读的价值;可读,使人愿意看下去。

                                                                                                                                                                                      原刊于《新闻出版报》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日报》等均有报道



































杨肇林著《海军世家林遵》由华艺出版社出版

中国军网”文化新闻栏201052017时发了《海军世家林遵》出版的消息,随后,上传至互联网。

消息全文如下:

传记文学《海军世家林遵》由华艺出版社出版。

1949423,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的关键时刻,国民党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海军少将林遵率领舰艇30艘,官兵1271人在南京集群起义。玄机百转,惊心动魄。毛泽东赞誉这是“江面上的壮举”。

林遵出身海军世家,他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侄孙。18岁即投身中国海军,一生多有壮举:1939年,在长江中下游开展敌后水雷战,有效地阻遏了日本侵略军的航运; 1946年,中国水兵在美国迈阿密因反对贪污而罢课、绝食,上演中国版的《叛舰喋血记》。林遵接替领导这支队伍,驾驶8艘军舰横渡大洋,回到中国;1946年,林遵临危受命率领“前进”舰队收复西沙群岛、南沙群岛,遏制了法国殖民主义再度染指中国领土的图谋,捍卫了国家主权。

林遵的童年,经过英、美教会学校的浸染,少年接受英国式的海军教育,又先后在英国、德国、美国学习和接收军舰。是西方资产阶级所希望培养的中国人,却在历史关头毅然起义。林遵走过的海上风波路,是个人命运传奇,是时代风云记录,激荡着“愿得此身常报国”的豪情,发出加强全民族海洋意识的时代呼唤。

作者杨肇林长期关注中国海军历史人物的命运,依据对林遵生前的采访,又得到林遵亲属和战友提供的宝贵资料,经数年写作,既有跌宕起伏的大事件的记载,又有亲情、友情的细腻描写,真实、生动地展示出林遵在血与火的锻炼中,从历史潮头脱颖而出的心路历程。

《海军世家林遵》出版后,欧阳晋老人(92岁,海军指挥学院教授。第二舰队起义时任参谋组长,林遵发动起义的重要助手。)首先立即给予回馈,热情地称赞说:写得很真实,很生动,使我知道了关于林遵司令员的更多的事情,有许多是我过去不曾知道的,林遵同志也从不讲“过五关,斩六将”炫耀自己,我更加敬重林遵同志。把过去的历史记载下来,使青年人知道中国海军的艰难奋斗,中国海军向往光明、进步,中国海军军人具有的的爱国主义传统,以及人民海军历史性的发展、壮大,加强全民族海洋意识,很有必要。当前,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中国海军走向远洋,尤其需要加强宣传海军和海洋。感谢作者做了大量采访、调查研究,重现历史。

李景森老人(90岁,广州市航海学会顾问。1946年收复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时任“永兴”号副长。)热情打电话说:林遵传写得很好,使我又想起了我走上航海生涯的启蒙老师。林遵不仅组织中国海军在美国训练、率领八舰横渡大洋回国,而且担任“前进”舰队指挥员,收复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我当时任“永兴”号副长,后来又按照部署到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巡航。他是我敬佩的指挥员,他更对我人生道路的选择有重要影响。1934年我考入马尾海军学校时,林遵1935年从英国学成归来,他和周宪章在马尾海军学校当教员。当时学校学员队用中国历史名人冠名,我们那个队是用沈葆桢的名字命名,叫葆桢队,林遵是我们队长。他对海军和海洋的热爱和执着,他的学识和培植后学的远见,给了我们极大的影响,他是我的启蒙老师,影响我毕生从事海洋事业,矢志不渝。正是他使我们始终没有离开海洋。1947年巡航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后,我因为不愿意北上打内战,离开了海军,但是没有离开航海。我虽然离开了海军,但是我只要有机会到上海、南京,不管怎么忙,也一定要去看望林遵老师。我们都尊敬他。今天,中国是个海洋大国,但远不是海洋强国,需要呼唤全民族海洋意识。最近,英国一个女孩子只身驾船环游世界,澳大利亚一个女孩子也只身驾船环游世界,虽然被困,她还会再接再厉的。中国青年很需要这种精神,中国很需要这种精神。我们有责任培养青年人的海洋意识。感谢作者写了一本好书,一本切合时代需要的书。

黄宗江(80岁,著名电影艺术家。1946年在美国海军基地训练时为学兵,“中国水兵罢课”事件的主要发动者之一。后任永宁舰声纳上士。)他收到《海军世家林遵》后,打电话约作者面谈。见面时他说:林遵传写的很真实,很生动,让人回想起当年的事情。书留下了真实历史,记录了人们,特别是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中国青年的作为和动向,反映了中国的潮流。他又说,我当时和林遵没有也不可能有更多接触和直接打交道的机会,但是,林遵在那一段时间里,留给我们深刻印象。同原来的领队比较,林遵尤其显得是青年学生能够接受的领队,他带领大家完成了在美国的学习,把军舰开了回来,我们也觉得是一生中值得自豪的回忆。我写过一篇文章《“我的肯塔基老家”的姑娘》,记录了当时留美海军学员的生活花絮,是青年时期一段美好的记忆。关于当年水兵罢课,我看到一些人写的文章,而这本书是最详细、最可信的。希望多有一些真实反映中国历史进程的书。

戴熙愉(80岁,原海军东海舰队干部。第二舰队起义时任参谋,林遵发动起义时重要助手。)很高兴看到《海军世家林遵》的出版。写得很好,准确记载了那段历史,给人以启发,我在考虑就对台湾海军的工作写一点意见。台湾海军中还有当年随林遵在美国学习和参加收复西沙群岛、南沙群岛航行的人。桂永清后,台湾海军几任总司令如梁序昭等都是当年在美国学习的,可以说都是林遵的故旧,他们也一定十分关注林遵。林遵是很值得尊敬的人,当时,第二舰队有一千多人起义,对人民海军的建设做出了贡献。毛主席说:“国民党中一部分爱国军人举行起义,不但加速了国民党残余军事力量的瓦解,而且使我们有迅速增加的空军和海军。”今天,当年起义的许多人还健在,他们要看这本书。还有当年在美国参加海军训练的人,也很怀念林遵带领他们横渡大洋回国的航行。他们也写了一些文章。还有当年参加起义后来移居海外的人,也写了文章回忆当年情况,由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出版了两本资料《碧海同舟》。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感谢你写了林遵传,很高兴书的出版。

海军一些离退休老同志反映说:我们都经过海军初建时期的战斗,毛主席当年说,新老海军要团结,互相学习,建设强大的海军。正是如此,海军当年才能够在很短时间里出海作战,海军建设才有可借鉴的经验。毛主席曾经告诫我们不要割断历史,应当把中国海军建设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历史来考察,得出必要的结论。林遵和起义的老海军,他们追求光明,他们的爱国主义,很需要反映,很值得写。

                    2010618

关于“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建立强大的海军》杨肇林著

          毛泽东亦属于大海

                                                        ——读《建立强大的海军》  

   曾经有人说,毛泽东是山沟里的,囿于黄土地,在山林丛莽,纵横驰骋,游刃有余,面对大河,面对大海,面对蓝色文化则不胜惶惑。其实,大谬不然。近读丛书“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中的<<建立强大的海军>>,深深感到毛泽东属于中国土地,亦属于中国海洋!

   不是么,这本书以确凿的事实告诉我们,早在1939年毛泽东就高瞻远瞩地说:“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有很长的海岸线,给我们以交通海外各民族的方便。”在全中国最偏僻的陕北,四周被敌军重重围困,毛泽东的目光却没有囿于黄土高原,也没有囿于当时最紧迫的战争,他的眼光向着海洋,他心向往之的是“交通海外各民族”!

   “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这更是集中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历史愿望和民族意志。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1953年春节,在大雪纷飞的长江上,毛泽东乘“长江”、“洛阳”号军舰航行,同水兵们一起对于中国海遭受侵略的历史以及开发海洋的思索与召唤。而且,海军老将军朱军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早在1944年抗日战争尚未胜利的时候,毛泽东和朱德便“未雨绸缪”,提出“现在就要着手研究海防、岸防的事情”。我们还看到,毛泽东在谋划渡江战役的同时,防患于未然,布署军队防止帝国主义可能的海上的军事入侵。尤其是毛泽东在1950年初访问莫斯科时,在远方指挥琼州海峡作战,及时胜利解放海南岛。在朝鲜战争之前,抑制了帝国主义可能的海上直接入侵。正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设起坚不可摧的海上长城,结束了帝国主义从海上长驱直入,陷中国于屈辱的历史。

   毛泽东逝世后四年,19805月,海军老将军刘道生等率领一支由导弹驱逐舰、海洋调查船等18艘舰船组成的庞大的新中国的舰队第一次出现在太平洋,保障中国洲际导弹的发射试验,引起全世界注目。这可以说是中国人民海军30年的一个总结,是从左宗棠、李鸿章等开始的,中国人自己建造军舰、建设海军的百年愿望的实现。而正是毛泽东在70年代决策和组织了这一战略行动。早在50年代中期,毛泽东便指示海军要抓科研,抓设计,抓造船,要早抓,要抓紧。这才有了今天中国海军可以航行于地球各处海洋的舰队。

   毛泽东的一句名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气壮山河,令国人奋发图强。今天,外国人才不敢藐视中国。但是,当着赫鲁晓夫颐指气使,不可一世,只是在遭到严词拒绝,在凛凛正气面前不得不有所收敛时,我们也深切感到落后带给毛泽东的重负。

   俗话说“莫将无时当有时”,今天,我们拥有一些足以自豪的东西,但需记取,来之不易!

   毛泽东在与海军诸多将领,以至普通水兵、科技人员、文工团员的交往中,在军舰的底舱,在飞驰的快艇上,在海军司令部里,在中南海春藕斋的舞会上,他那大海般的渊博,大海般的激情,不仅使当事人着迷,今天读来,仍然令人倾倒。

在毛泽东诞生100周年的时候,为纪念这位历史巨人,出版了许许多多书,我以为由毛岸青、邵华主编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是最具权威性、最可信、最可读的,其中,《建立强大的海军》是目前我所看到的唯一记述建国后毛泽东军事话动的一本好书。

                        海军某部   王磊

   原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人民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林遵同志的夫人胡志贞1994730来信摘抄:

   “拜读大作,不胜感慨,人民海军的成长过程历历在目。感谢您让林遵同志的音容笑貌重现在我们面前,更感谢您写活了毛泽东。”

在另一信中说:“毛主席知人善用,给了我们极其深刻的影响。”

原海军政治委员李耀文上将1994年曾经撰文评述《建立强大的海军》,在《解放军报》发表。

原海军指挥学院院长朱军老将军也专函评述。1978年杨肇林在西沙群岛之石岛 杨肇林著部分图书 杨肇林著《百战将星·苏振华》出版后在海军引起强烈反响 军事科学院审读《百战将星&m

1978年杨肇林在西沙群岛之石岛

杨肇林著部分图书


杨肇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1934年生于湖南长沙,19499月参加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950年转入海军,1988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90年离休。

2009年获中国作家协会“从事文学创作60年荣誉证书”。1949年至199040年间主要从事海军文艺创作组织工作,1990年至今22年间,以主要精力撰写中国海军人物传记系列。共创作、出版《碧海长空——英雄飞行员王崑》(1992年,解放军出版社)《“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建立强大的海军》(1994年,中央文献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顿星云将军》(1996年,海潮出版社)、《百战将星·苏振华》(2000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从高山到大海》(2001年,解放军出版社)、《百战将星·顿星云中将》(2008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海军世家林遵》(2010年,华艺出版社)7部长篇传记和《前方一片新海区》、《入深海者见蛟龙》、《不因渔父引,哪得水龙吟》、《高举圣火的姑娘》、《香港回眸》《南海不能忘却》等中、短篇传记文学,另有散文、小说集《珊瑚海》(1992年)、《举桨起航》(1993年)、《封存的航海日志》(1999年)、《海天群星》(1999年)《发现青年》(2002年,合作)等5部出版,着力反映海军战斗生活,宣传加强全民族海洋意识,唱响时代主旋律。





杨肇林著《百战将星·苏振华》出版后在海军引起强烈反响    

军事科学院审读《百战将星·苏振华》(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书稿后认为:书稿对苏振华将军的一生作了全面、详尽的描述,叙述了苏振华从参加革命到成为共和国将军的不平凡历程,颂扬了他为共和国建立、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描写了苏振华作为党、国家和军队高层领导所经历的重大事件,以及在这些事件中的思想认识、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实践活动。脉络清晰,情节感人,语言生动顺畅且富有文采。

《百战将星·苏振华》出版后,在海军战士、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

“这是第一本全面地、实事求是地写老政委的书,反映了他参与重大事件的面貌、思想、风范,很真实,很有感情,令人感动。如写到他处境危殆,仍然站起来说话坚持真理,保护战友,描述他声音不高,帽子还戴歪了,但显示出一种人格力量!使我们在场的干部都要仔细想一想当前的事情意味着什么。我以为写我军高级将领,要着眼于总体。传主在长时间里,经过历史检验的功过,只能讲主要的。讲历史是为了现在,对后来者无特别借鉴意义的可以不写。苏振华是很难写的。有的事苏振华并无过错。无论功过,都要恰如其分,现在写得不错。”

“写传,特别是革命历史人物传,采取用事实说话,让历史证明的态度是很对的。”

“苏振华从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到兵团政委,到海军政委、军委副秘书长,到中央政治局委员,一级一级经历磨练,在每一个阶梯、每一个重大的关键时刻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和独特的贡献。《百战将星·苏振华》真实反映了一个农民的孩子初上战场的恐惧到无畏;有作为军队政治工作者的灵魂的体现;有在关键时刻临危受命的勇敢、果断;有面对外国侵略保卫祖国的决心和有效的战斗部署;有远见地抓海军装备建设,为海军现代化奠定基础……总之,写了苏振华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悲壮的一生,重现了水兵心目中的老政委形象。”

《百战将星·苏振华》从酝酿到成稿,经过了20个寒暑。197927苏振华猝然去世,作者先后采访了100多人。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逝世100周年,在参加“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写作中,探索人们响应毛泽东号召“建立强大的海军”的历程,更真切地审视了苏振华的一生。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可信,有一读的价值;可读,使人愿意看下去。

                                                                                                                                                                                      原刊于《新闻出版报》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日报》等均有报道



































杨肇林著《海军世家林遵》由华艺出版社出版

中国军网”文化新闻栏201052017时发了《海军世家林遵》出版的消息,随后,上传至互联网。

消息全文如下:

传记文学《海军世家林遵》由华艺出版社出版。

1949423,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的关键时刻,国民党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海军少将林遵率领舰艇30艘,官兵1271人在南京集群起义。玄机百转,惊心动魄。毛泽东赞誉这是“江面上的壮举”。

林遵出身海军世家,他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侄孙。18岁即投身中国海军,一生多有壮举:1939年,在长江中下游开展敌后水雷战,有效地阻遏了日本侵略军的航运; 1946年,中国水兵在美国迈阿密因反对贪污而罢课、绝食,上演中国版的《叛舰喋血记》。林遵接替领导这支队伍,驾驶8艘军舰横渡大洋,回到中国;1946年,林遵临危受命率领“前进”舰队收复西沙群岛、南沙群岛,遏制了法国殖民主义再度染指中国领土的图谋,捍卫了国家主权。

林遵的童年,经过英、美教会学校的浸染,少年接受英国式的海军教育,又先后在英国、德国、美国学习和接收军舰。是西方资产阶级所希望培养的中国人,却在历史关头毅然起义。林遵走过的海上风波路,是个人命运传奇,是时代风云记录,激荡着“愿得此身常报国”的豪情,发出加强全民族海洋意识的时代呼唤。

作者杨肇林长期关注中国海军历史人物的命运,依据对林遵生前的采访,又得到林遵亲属和战友提供的宝贵资料,经数年写作,既有跌宕起伏的大事件的记载,又有亲情、友情的细腻描写,真实、生动地展示出林遵在血与火的锻炼中,从历史潮头脱颖而出的心路历程。

《海军世家林遵》出版后,欧阳晋老人(92岁,海军指挥学院教授。第二舰队起义时任参谋组长,林遵发动起义的重要助手。)首先立即给予回馈,热情地称赞说:写得很真实,很生动,使我知道了关于林遵司令员的更多的事情,有许多是我过去不曾知道的,林遵同志也从不讲“过五关,斩六将”炫耀自己,我更加敬重林遵同志。把过去的历史记载下来,使青年人知道中国海军的艰难奋斗,中国海军向往光明、进步,中国海军军人具有的的爱国主义传统,以及人民海军历史性的发展、壮大,加强全民族海洋意识,很有必要。当前,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中国海军走向远洋,尤其需要加强宣传海军和海洋。感谢作者做了大量采访、调查研究,重现历史。

李景森老人(90岁,广州市航海学会顾问。1946年收复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时任“永兴”号副长。)热情打电话说:林遵传写得很好,使我又想起了我走上航海生涯的启蒙老师。林遵不仅组织中国海军在美国训练、率领八舰横渡大洋回国,而且担任“前进”舰队指挥员,收复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我当时任“永兴”号副长,后来又按照部署到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巡航。他是我敬佩的指挥员,他更对我人生道路的选择有重要影响。1934年我考入马尾海军学校时,林遵1935年从英国学成归来,他和周宪章在马尾海军学校当教员。当时学校学员队用中国历史名人冠名,我们那个队是用沈葆桢的名字命名,叫葆桢队,林遵是我们队长。他对海军和海洋的热爱和执着,他的学识和培植后学的远见,给了我们极大的影响,他是我的启蒙老师,影响我毕生从事海洋事业,矢志不渝。正是他使我们始终没有离开海洋。1947年巡航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后,我因为不愿意北上打内战,离开了海军,但是没有离开航海。我虽然离开了海军,但是我只要有机会到上海、南京,不管怎么忙,也一定要去看望林遵老师。我们都尊敬他。今天,中国是个海洋大国,但远不是海洋强国,需要呼唤全民族海洋意识。最近,英国一个女孩子只身驾船环游世界,澳大利亚一个女孩子也只身驾船环游世界,虽然被困,她还会再接再厉的。中国青年很需要这种精神,中国很需要这种精神。我们有责任培养青年人的海洋意识。感谢作者写了一本好书,一本切合时代需要的书。

黄宗江(80岁,著名电影艺术家。1946年在美国海军基地训练时为学兵,“中国水兵罢课”事件的主要发动者之一。后任永宁舰声纳上士。)他收到《海军世家林遵》后,打电话约作者面谈。见面时他说:林遵传写的很真实,很生动,让人回想起当年的事情。书留下了真实历史,记录了人们,特别是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中国青年的作为和动向,反映了中国的潮流。他又说,我当时和林遵没有也不可能有更多接触和直接打交道的机会,但是,林遵在那一段时间里,留给我们深刻印象。同原来的领队比较,林遵尤其显得是青年学生能够接受的领队,他带领大家完成了在美国的学习,把军舰开了回来,我们也觉得是一生中值得自豪的回忆。我写过一篇文章《“我的肯塔基老家”的姑娘》,记录了当时留美海军学员的生活花絮,是青年时期一段美好的记忆。关于当年水兵罢课,我看到一些人写的文章,而这本书是最详细、最可信的。希望多有一些真实反映中国历史进程的书。

戴熙愉(80岁,原海军东海舰队干部。第二舰队起义时任参谋,林遵发动起义时重要助手。)很高兴看到《海军世家林遵》的出版。写得很好,准确记载了那段历史,给人以启发,我在考虑就对台湾海军的工作写一点意见。台湾海军中还有当年随林遵在美国学习和参加收复西沙群岛、南沙群岛航行的人。桂永清后,台湾海军几任总司令如梁序昭等都是当年在美国学习的,可以说都是林遵的故旧,他们也一定十分关注林遵。林遵是很值得尊敬的人,当时,第二舰队有一千多人起义,对人民海军的建设做出了贡献。毛主席说:“国民党中一部分爱国军人举行起义,不但加速了国民党残余军事力量的瓦解,而且使我们有迅速增加的空军和海军。”今天,当年起义的许多人还健在,他们要看这本书。还有当年在美国参加海军训练的人,也很怀念林遵带领他们横渡大洋回国的航行。他们也写了一些文章。还有当年参加起义后来移居海外的人,也写了文章回忆当年情况,由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出版了两本资料《碧海同舟》。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感谢你写了林遵传,很高兴书的出版。

海军一些离退休老同志反映说:我们都经过海军初建时期的战斗,毛主席当年说,新老海军要团结,互相学习,建设强大的海军。正是如此,海军当年才能够在很短时间里出海作战,海军建设才有可借鉴的经验。毛主席曾经告诫我们不要割断历史,应当把中国海军建设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历史来考察,得出必要的结论。林遵和起义的老海军,他们追求光明,他们的爱国主义,很需要反映,很值得写。

                    2010618

关于“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建立强大的海军》杨肇林著

          毛泽东亦属于大海

                                                        ——读《建立强大的海军》  

   曾经有人说,毛泽东是山沟里的,囿于黄土地,在山林丛莽,纵横驰骋,游刃有余,面对大河,面对大海,面对蓝色文化则不胜惶惑。其实,大谬不然。近读丛书“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中的<<建立强大的海军>>,深深感到毛泽东属于中国土地,亦属于中国海洋!

   不是么,这本书以确凿的事实告诉我们,早在1939年毛泽东就高瞻远瞩地说:“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有很长的海岸线,给我们以交通海外各民族的方便。”在全中国最偏僻的陕北,四周被敌军重重围困,毛泽东的目光却没有囿于黄土高原,也没有囿于当时最紧迫的战争,他的眼光向着海洋,他心向往之的是“交通海外各民族”!

   “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这更是集中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历史愿望和民族意志。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1953年春节,在大雪纷飞的长江上,毛泽东乘“长江”、“洛阳”号军舰航行,同水兵们一起对于中国海遭受侵略的历史以及开发海洋的思索与召唤。而且,海军老将军朱军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早在1944年抗日战争尚未胜利的时候,毛泽东和朱德便“未雨绸缪”,提出“现在就要着手研究海防、岸防的事情”。我们还看到,毛泽东在谋划渡江战役的同时,防患于未然,布署军队防止帝国主义可能的海上的军事入侵。尤其是毛泽东在1950年初访问莫斯科时,在远方指挥琼州海峡作战,及时胜利解放海南岛。在朝鲜战争之前,抑制了帝国主义可能的海上直接入侵。正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设起坚不可摧的海上长城,结束了帝国主义从海上长驱直入,陷中国于屈辱的历史。

   毛泽东逝世后四年,19805月,海军老将军刘道生等率领一支由导弹驱逐舰、海洋调查船等18艘舰船组成的庞大的新中国的舰队第一次出现在太平洋,保障中国洲际导弹的发射试验,引起全世界注目。这可以说是中国人民海军30年的一个总结,是从左宗棠、李鸿章等开始的,中国人自己建造军舰、建设海军的百年愿望的实现。而正是毛泽东在70年代决策和组织了这一战略行动。早在50年代中期,毛泽东便指示海军要抓科研,抓设计,抓造船,要早抓,要抓紧。这才有了今天中国海军可以航行于地球各处海洋的舰队。

   毛泽东的一句名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气壮山河,令国人奋发图强。今天,外国人才不敢藐视中国。但是,当着赫鲁晓夫颐指气使,不可一世,只是在遭到严词拒绝,在凛凛正气面前不得不有所收敛时,我们也深切感到落后带给毛泽东的重负。

   俗话说“莫将无时当有时”,今天,我们拥有一些足以自豪的东西,但需记取,来之不易!

   毛泽东在与海军诸多将领,以至普通水兵、科技人员、文工团员的交往中,在军舰的底舱,在飞驰的快艇上,在海军司令部里,在中南海春藕斋的舞会上,他那大海般的渊博,大海般的激情,不仅使当事人着迷,今天读来,仍然令人倾倒。

在毛泽东诞生100周年的时候,为纪念这位历史巨人,出版了许许多多书,我以为由毛岸青、邵华主编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是最具权威性、最可信、最可读的,其中,《建立强大的海军》是目前我所看到的唯一记述建国后毛泽东军事话动的一本好书。

                        海军某部   王磊

   原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人民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林遵同志的夫人胡志贞1994730来信摘抄:

   “拜读大作,不胜感慨,人民海军的成长过程历历在目。感谢您让林遵同志的音容笑貌重现在我们面前,更感谢您写活了毛泽东。”

在另一信中说:“毛主席知人善用,给了我们极其深刻的影响。”

原海军政治委员李耀文上将1994年曾经撰文评述《建立强大的海军》,在《解放军报》发表。

原海军指挥学院院长朱军老将军也专函评述。1978年杨肇林在西沙群岛之石岛 杨肇林著部分图书 杨肇林著《百战将星·苏振华》出版后在海军引起强烈反响 军事科学院审读《百战将星&m

1978年杨肇林在西沙群岛之石岛

杨肇林著部分图书


杨肇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1934年生于湖南长沙,19499月参加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950年转入海军,1988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90年离休。

2009年获中国作家协会“从事文学创作60年荣誉证书”。1949年至199040年间主要从事海军文艺创作组织工作,1990年至今22年间,以主要精力撰写中国海军人物传记系列。共创作、出版《碧海长空——英雄飞行员王崑》(1992年,解放军出版社)《“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建立强大的海军》(1994年,中央文献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顿星云将军》(1996年,海潮出版社)、《百战将星·苏振华》(2000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从高山到大海》(2001年,解放军出版社)、《百战将星·顿星云中将》(2008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海军世家林遵》(2010年,华艺出版社)7部长篇传记和《前方一片新海区》、《入深海者见蛟龙》、《不因渔父引,哪得水龙吟》、《高举圣火的姑娘》、《香港回眸》《南海不能忘却》等中、短篇传记文学,另有散文、小说集《珊瑚海》(1992年)、《举桨起航》(1993年)、《封存的航海日志》(1999年)、《海天群星》(1999年)《发现青年》(2002年,合作)等5部出版,着力反映海军战斗生活,宣传加强全民族海洋意识,唱响时代主旋律。





杨肇林著《百战将星·苏振华》出版后在海军引起强烈反响    

军事科学院审读《百战将星·苏振华》(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书稿后认为:书稿对苏振华将军的一生作了全面、详尽的描述,叙述了苏振华从参加革命到成为共和国将军的不平凡历程,颂扬了他为共和国建立、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描写了苏振华作为党、国家和军队高层领导所经历的重大事件,以及在这些事件中的思想认识、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实践活动。脉络清晰,情节感人,语言生动顺畅且富有文采。

《百战将星·苏振华》出版后,在海军战士、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

“这是第一本全面地、实事求是地写老政委的书,反映了他参与重大事件的面貌、思想、风范,很真实,很有感情,令人感动。如写到他处境危殆,仍然站起来说话坚持真理,保护战友,描述他声音不高,帽子还戴歪了,但显示出一种人格力量!使我们在场的干部都要仔细想一想当前的事情意味着什么。我以为写我军高级将领,要着眼于总体。传主在长时间里,经过历史检验的功过,只能讲主要的。讲历史是为了现在,对后来者无特别借鉴意义的可以不写。苏振华是很难写的。有的事苏振华并无过错。无论功过,都要恰如其分,现在写得不错。”

“写传,特别是革命历史人物传,采取用事实说话,让历史证明的态度是很对的。”

“苏振华从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到兵团政委,到海军政委、军委副秘书长,到中央政治局委员,一级一级经历磨练,在每一个阶梯、每一个重大的关键时刻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和独特的贡献。《百战将星·苏振华》真实反映了一个农民的孩子初上战场的恐惧到无畏;有作为军队政治工作者的灵魂的体现;有在关键时刻临危受命的勇敢、果断;有面对外国侵略保卫祖国的决心和有效的战斗部署;有远见地抓海军装备建设,为海军现代化奠定基础……总之,写了苏振华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悲壮的一生,重现了水兵心目中的老政委形象。”

《百战将星·苏振华》从酝酿到成稿,经过了20个寒暑。197927苏振华猝然去世,作者先后采访了100多人。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逝世100周年,在参加“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写作中,探索人们响应毛泽东号召“建立强大的海军”的历程,更真切地审视了苏振华的一生。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可信,有一读的价值;可读,使人愿意看下去。

                                                                                                                                                                                      原刊于《新闻出版报》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日报》等均有报道



































杨肇林著《海军世家林遵》由华艺出版社出版

中国军网”文化新闻栏201052017时发了《海军世家林遵》出版的消息,随后,上传至互联网。

消息全文如下:

传记文学《海军世家林遵》由华艺出版社出版。

1949423,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的关键时刻,国民党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海军少将林遵率领舰艇30艘,官兵1271人在南京集群起义。玄机百转,惊心动魄。毛泽东赞誉这是“江面上的壮举”。

林遵出身海军世家,他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侄孙。18岁即投身中国海军,一生多有壮举:1939年,在长江中下游开展敌后水雷战,有效地阻遏了日本侵略军的航运; 1946年,中国水兵在美国迈阿密因反对贪污而罢课、绝食,上演中国版的《叛舰喋血记》。林遵接替领导这支队伍,驾驶8艘军舰横渡大洋,回到中国;1946年,林遵临危受命率领“前进”舰队收复西沙群岛、南沙群岛,遏制了法国殖民主义再度染指中国领土的图谋,捍卫了国家主权。

林遵的童年,经过英、美教会学校的浸染,少年接受英国式的海军教育,又先后在英国、德国、美国学习和接收军舰。是西方资产阶级所希望培养的中国人,却在历史关头毅然起义。林遵走过的海上风波路,是个人命运传奇,是时代风云记录,激荡着“愿得此身常报国”的豪情,发出加强全民族海洋意识的时代呼唤。

作者杨肇林长期关注中国海军历史人物的命运,依据对林遵生前的采访,又得到林遵亲属和战友提供的宝贵资料,经数年写作,既有跌宕起伏的大事件的记载,又有亲情、友情的细腻描写,真实、生动地展示出林遵在血与火的锻炼中,从历史潮头脱颖而出的心路历程。

《海军世家林遵》出版后,欧阳晋老人(92岁,海军指挥学院教授。第二舰队起义时任参谋组长,林遵发动起义的重要助手。)首先立即给予回馈,热情地称赞说:写得很真实,很生动,使我知道了关于林遵司令员的更多的事情,有许多是我过去不曾知道的,林遵同志也从不讲“过五关,斩六将”炫耀自己,我更加敬重林遵同志。把过去的历史记载下来,使青年人知道中国海军的艰难奋斗,中国海军向往光明、进步,中国海军军人具有的的爱国主义传统,以及人民海军历史性的发展、壮大,加强全民族海洋意识,很有必要。当前,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中国海军走向远洋,尤其需要加强宣传海军和海洋。感谢作者做了大量采访、调查研究,重现历史。

李景森老人(90岁,广州市航海学会顾问。1946年收复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时任“永兴”号副长。)热情打电话说:林遵传写得很好,使我又想起了我走上航海生涯的启蒙老师。林遵不仅组织中国海军在美国训练、率领八舰横渡大洋回国,而且担任“前进”舰队指挥员,收复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我当时任“永兴”号副长,后来又按照部署到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巡航。他是我敬佩的指挥员,他更对我人生道路的选择有重要影响。1934年我考入马尾海军学校时,林遵1935年从英国学成归来,他和周宪章在马尾海军学校当教员。当时学校学员队用中国历史名人冠名,我们那个队是用沈葆桢的名字命名,叫葆桢队,林遵是我们队长。他对海军和海洋的热爱和执着,他的学识和培植后学的远见,给了我们极大的影响,他是我的启蒙老师,影响我毕生从事海洋事业,矢志不渝。正是他使我们始终没有离开海洋。1947年巡航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后,我因为不愿意北上打内战,离开了海军,但是没有离开航海。我虽然离开了海军,但是我只要有机会到上海、南京,不管怎么忙,也一定要去看望林遵老师。我们都尊敬他。今天,中国是个海洋大国,但远不是海洋强国,需要呼唤全民族海洋意识。最近,英国一个女孩子只身驾船环游世界,澳大利亚一个女孩子也只身驾船环游世界,虽然被困,她还会再接再厉的。中国青年很需要这种精神,中国很需要这种精神。我们有责任培养青年人的海洋意识。感谢作者写了一本好书,一本切合时代需要的书。

黄宗江(80岁,著名电影艺术家。1946年在美国海军基地训练时为学兵,“中国水兵罢课”事件的主要发动者之一。后任永宁舰声纳上士。)他收到《海军世家林遵》后,打电话约作者面谈。见面时他说:林遵传写的很真实,很生动,让人回想起当年的事情。书留下了真实历史,记录了人们,特别是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中国青年的作为和动向,反映了中国的潮流。他又说,我当时和林遵没有也不可能有更多接触和直接打交道的机会,但是,林遵在那一段时间里,留给我们深刻印象。同原来的领队比较,林遵尤其显得是青年学生能够接受的领队,他带领大家完成了在美国的学习,把军舰开了回来,我们也觉得是一生中值得自豪的回忆。我写过一篇文章《“我的肯塔基老家”的姑娘》,记录了当时留美海军学员的生活花絮,是青年时期一段美好的记忆。关于当年水兵罢课,我看到一些人写的文章,而这本书是最详细、最可信的。希望多有一些真实反映中国历史进程的书。

戴熙愉(80岁,原海军东海舰队干部。第二舰队起义时任参谋,林遵发动起义时重要助手。)很高兴看到《海军世家林遵》的出版。写得很好,准确记载了那段历史,给人以启发,我在考虑就对台湾海军的工作写一点意见。台湾海军中还有当年随林遵在美国学习和参加收复西沙群岛、南沙群岛航行的人。桂永清后,台湾海军几任总司令如梁序昭等都是当年在美国学习的,可以说都是林遵的故旧,他们也一定十分关注林遵。林遵是很值得尊敬的人,当时,第二舰队有一千多人起义,对人民海军的建设做出了贡献。毛主席说:“国民党中一部分爱国军人举行起义,不但加速了国民党残余军事力量的瓦解,而且使我们有迅速增加的空军和海军。”今天,当年起义的许多人还健在,他们要看这本书。还有当年在美国参加海军训练的人,也很怀念林遵带领他们横渡大洋回国的航行。他们也写了一些文章。还有当年参加起义后来移居海外的人,也写了文章回忆当年情况,由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出版了两本资料《碧海同舟》。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感谢你写了林遵传,很高兴书的出版。

海军一些离退休老同志反映说:我们都经过海军初建时期的战斗,毛主席当年说,新老海军要团结,互相学习,建设强大的海军。正是如此,海军当年才能够在很短时间里出海作战,海军建设才有可借鉴的经验。毛主席曾经告诫我们不要割断历史,应当把中国海军建设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历史来考察,得出必要的结论。林遵和起义的老海军,他们追求光明,他们的爱国主义,很需要反映,很值得写。

                    2010618

关于“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建立强大的海军》杨肇林著

          毛泽东亦属于大海

                                                        ——读《建立强大的海军》  

   曾经有人说,毛泽东是山沟里的,囿于黄土地,在山林丛莽,纵横驰骋,游刃有余,面对大河,面对大海,面对蓝色文化则不胜惶惑。其实,大谬不然。近读丛书“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中的<<建立强大的海军>>,深深感到毛泽东属于中国土地,亦属于中国海洋!

   不是么,这本书以确凿的事实告诉我们,早在1939年毛泽东就高瞻远瞩地说:“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有很长的海岸线,给我们以交通海外各民族的方便。”在全中国最偏僻的陕北,四周被敌军重重围困,毛泽东的目光却没有囿于黄土高原,也没有囿于当时最紧迫的战争,他的眼光向着海洋,他心向往之的是“交通海外各民族”!

   “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这更是集中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历史愿望和民族意志。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1953年春节,在大雪纷飞的长江上,毛泽东乘“长江”、“洛阳”号军舰航行,同水兵们一起对于中国海遭受侵略的历史以及开发海洋的思索与召唤。而且,海军老将军朱军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早在1944年抗日战争尚未胜利的时候,毛泽东和朱德便“未雨绸缪”,提出“现在就要着手研究海防、岸防的事情”。我们还看到,毛泽东在谋划渡江战役的同时,防患于未然,布署军队防止帝国主义可能的海上的军事入侵。尤其是毛泽东在1950年初访问莫斯科时,在远方指挥琼州海峡作战,及时胜利解放海南岛。在朝鲜战争之前,抑制了帝国主义可能的海上直接入侵。正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设起坚不可摧的海上长城,结束了帝国主义从海上长驱直入,陷中国于屈辱的历史。

   毛泽东逝世后四年,19805月,海军老将军刘道生等率领一支由导弹驱逐舰、海洋调查船等18艘舰船组成的庞大的新中国的舰队第一次出现在太平洋,保障中国洲际导弹的发射试验,引起全世界注目。这可以说是中国人民海军30年的一个总结,是从左宗棠、李鸿章等开始的,中国人自己建造军舰、建设海军的百年愿望的实现。而正是毛泽东在70年代决策和组织了这一战略行动。早在50年代中期,毛泽东便指示海军要抓科研,抓设计,抓造船,要早抓,要抓紧。这才有了今天中国海军可以航行于地球各处海洋的舰队。

   毛泽东的一句名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气壮山河,令国人奋发图强。今天,外国人才不敢藐视中国。但是,当着赫鲁晓夫颐指气使,不可一世,只是在遭到严词拒绝,在凛凛正气面前不得不有所收敛时,我们也深切感到落后带给毛泽东的重负。

   俗话说“莫将无时当有时”,今天,我们拥有一些足以自豪的东西,但需记取,来之不易!

   毛泽东在与海军诸多将领,以至普通水兵、科技人员、文工团员的交往中,在军舰的底舱,在飞驰的快艇上,在海军司令部里,在中南海春藕斋的舞会上,他那大海般的渊博,大海般的激情,不仅使当事人着迷,今天读来,仍然令人倾倒。

在毛泽东诞生100周年的时候,为纪念这位历史巨人,出版了许许多多书,我以为由毛岸青、邵华主编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是最具权威性、最可信、最可读的,其中,《建立强大的海军》是目前我所看到的唯一记述建国后毛泽东军事话动的一本好书。

                        海军某部   王磊

   原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人民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林遵同志的夫人胡志贞1994730来信摘抄:

   “拜读大作,不胜感慨,人民海军的成长过程历历在目。感谢您让林遵同志的音容笑貌重现在我们面前,更感谢您写活了毛泽东。”

在另一信中说:“毛主席知人善用,给了我们极其深刻的影响。”

原海军政治委员李耀文上将1994年曾经撰文评述《建立强大的海军》,在《解放军报》发表。

原海军指挥学院院长朱军老将军也专函评述。1978年杨肇林在西沙群岛之石岛 杨肇林著部分图书 杨肇林著《百战将星·苏振华》出版后在海军引起强烈反响 军事科学院审读《百战将星&m

1978年杨肇林在西沙群岛之石岛

杨肇林著部分图书


杨肇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1934年生于湖南长沙,19499月参加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950年转入海军,1988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90年离休。

2009年获中国作家协会“从事文学创作60年荣誉证书”。1949年至199040年间主要从事海军文艺创作组织工作,1990年至今22年间,以主要精力撰写中国海军人物传记系列。共创作、出版《碧海长空——英雄飞行员王崑》(1992年,解放军出版社)《“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建立强大的海军》(1994年,中央文献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顿星云将军》(1996年,海潮出版社)、《百战将星·苏振华》(2000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从高山到大海》(2001年,解放军出版社)、《百战将星·顿星云中将》(2008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海军世家林遵》(2010年,华艺出版社)7部长篇传记和《前方一片新海区》、《入深海者见蛟龙》、《不因渔父引,哪得水龙吟》、《高举圣火的姑娘》、《香港回眸》《南海不能忘却》等中、短篇传记文学,另有散文、小说集《珊瑚海》(1992年)、《举桨起航》(1993年)、《封存的航海日志》(1999年)、《海天群星》(1999年)《发现青年》(2002年,合作)等5部出版,着力反映海军战斗生活,宣传加强全民族海洋意识,唱响时代主旋律。





杨肇林著《百战将星·苏振华》出版后在海军引起强烈反响    

军事科学院审读《百战将星·苏振华》(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书稿后认为:书稿对苏振华将军的一生作了全面、详尽的描述,叙述了苏振华从参加革命到成为共和国将军的不平凡历程,颂扬了他为共和国建立、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描写了苏振华作为党、国家和军队高层领导所经历的重大事件,以及在这些事件中的思想认识、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实践活动。脉络清晰,情节感人,语言生动顺畅且富有文采。

《百战将星·苏振华》出版后,在海军战士、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

“这是第一本全面地、实事求是地写老政委的书,反映了他参与重大事件的面貌、思想、风范,很真实,很有感情,令人感动。如写到他处境危殆,仍然站起来说话坚持真理,保护战友,描述他声音不高,帽子还戴歪了,但显示出一种人格力量!使我们在场的干部都要仔细想一想当前的事情意味着什么。我以为写我军高级将领,要着眼于总体。传主在长时间里,经过历史检验的功过,只能讲主要的。讲历史是为了现在,对后来者无特别借鉴意义的可以不写。苏振华是很难写的。有的事苏振华并无过错。无论功过,都要恰如其分,现在写得不错。”

“写传,特别是革命历史人物传,采取用事实说话,让历史证明的态度是很对的。”

“苏振华从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到兵团政委,到海军政委、军委副秘书长,到中央政治局委员,一级一级经历磨练,在每一个阶梯、每一个重大的关键时刻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和独特的贡献。《百战将星·苏振华》真实反映了一个农民的孩子初上战场的恐惧到无畏;有作为军队政治工作者的灵魂的体现;有在关键时刻临危受命的勇敢、果断;有面对外国侵略保卫祖国的决心和有效的战斗部署;有远见地抓海军装备建设,为海军现代化奠定基础……总之,写了苏振华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悲壮的一生,重现了水兵心目中的老政委形象。”

《百战将星·苏振华》从酝酿到成稿,经过了20个寒暑。197927苏振华猝然去世,作者先后采访了100多人。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逝世100周年,在参加“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写作中,探索人们响应毛泽东号召“建立强大的海军”的历程,更真切地审视了苏振华的一生。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可信,有一读的价值;可读,使人愿意看下去。

                                                                                                                                                                                      原刊于《新闻出版报》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日报》等均有报道



































杨肇林著《海军世家林遵》由华艺出版社出版

中国军网”文化新闻栏201052017时发了《海军世家林遵》出版的消息,随后,上传至互联网。

消息全文如下:

传记文学《海军世家林遵》由华艺出版社出版。

1949423,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的关键时刻,国民党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海军少将林遵率领舰艇30艘,官兵1271人在南京集群起义。玄机百转,惊心动魄。毛泽东赞誉这是“江面上的壮举”。

林遵出身海军世家,他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侄孙。18岁即投身中国海军,一生多有壮举:1939年,在长江中下游开展敌后水雷战,有效地阻遏了日本侵略军的航运; 1946年,中国水兵在美国迈阿密因反对贪污而罢课、绝食,上演中国版的《叛舰喋血记》。林遵接替领导这支队伍,驾驶8艘军舰横渡大洋,回到中国;1946年,林遵临危受命率领“前进”舰队收复西沙群岛、南沙群岛,遏制了法国殖民主义再度染指中国领土的图谋,捍卫了国家主权。

林遵的童年,经过英、美教会学校的浸染,少年接受英国式的海军教育,又先后在英国、德国、美国学习和接收军舰。是西方资产阶级所希望培养的中国人,却在历史关头毅然起义。林遵走过的海上风波路,是个人命运传奇,是时代风云记录,激荡着“愿得此身常报国”的豪情,发出加强全民族海洋意识的时代呼唤。

作者杨肇林长期关注中国海军历史人物的命运,依据对林遵生前的采访,又得到林遵亲属和战友提供的宝贵资料,经数年写作,既有跌宕起伏的大事件的记载,又有亲情、友情的细腻描写,真实、生动地展示出林遵在血与火的锻炼中,从历史潮头脱颖而出的心路历程。

《海军世家林遵》出版后,欧阳晋老人(92岁,海军指挥学院教授。第二舰队起义时任参谋组长,林遵发动起义的重要助手。)首先立即给予回馈,热情地称赞说:写得很真实,很生动,使我知道了关于林遵司令员的更多的事情,有许多是我过去不曾知道的,林遵同志也从不讲“过五关,斩六将”炫耀自己,我更加敬重林遵同志。把过去的历史记载下来,使青年人知道中国海军的艰难奋斗,中国海军向往光明、进步,中国海军军人具有的的爱国主义传统,以及人民海军历史性的发展、壮大,加强全民族海洋意识,很有必要。当前,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中国海军走向远洋,尤其需要加强宣传海军和海洋。感谢作者做了大量采访、调查研究,重现历史。

李景森老人(90岁,广州市航海学会顾问。1946年收复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时任“永兴”号副长。)热情打电话说:林遵传写得很好,使我又想起了我走上航海生涯的启蒙老师。林遵不仅组织中国海军在美国训练、率领八舰横渡大洋回国,而且担任“前进”舰队指挥员,收复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我当时任“永兴”号副长,后来又按照部署到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巡航。他是我敬佩的指挥员,他更对我人生道路的选择有重要影响。1934年我考入马尾海军学校时,林遵1935年从英国学成归来,他和周宪章在马尾海军学校当教员。当时学校学员队用中国历史名人冠名,我们那个队是用沈葆桢的名字命名,叫葆桢队,林遵是我们队长。他对海军和海洋的热爱和执着,他的学识和培植后学的远见,给了我们极大的影响,他是我的启蒙老师,影响我毕生从事海洋事业,矢志不渝。正是他使我们始终没有离开海洋。1947年巡航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后,我因为不愿意北上打内战,离开了海军,但是没有离开航海。我虽然离开了海军,但是我只要有机会到上海、南京,不管怎么忙,也一定要去看望林遵老师。我们都尊敬他。今天,中国是个海洋大国,但远不是海洋强国,需要呼唤全民族海洋意识。最近,英国一个女孩子只身驾船环游世界,澳大利亚一个女孩子也只身驾船环游世界,虽然被困,她还会再接再厉的。中国青年很需要这种精神,中国很需要这种精神。我们有责任培养青年人的海洋意识。感谢作者写了一本好书,一本切合时代需要的书。

黄宗江(80岁,著名电影艺术家。1946年在美国海军基地训练时为学兵,“中国水兵罢课”事件的主要发动者之一。后任永宁舰声纳上士。)他收到《海军世家林遵》后,打电话约作者面谈。见面时他说:林遵传写的很真实,很生动,让人回想起当年的事情。书留下了真实历史,记录了人们,特别是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中国青年的作为和动向,反映了中国的潮流。他又说,我当时和林遵没有也不可能有更多接触和直接打交道的机会,但是,林遵在那一段时间里,留给我们深刻印象。同原来的领队比较,林遵尤其显得是青年学生能够接受的领队,他带领大家完成了在美国的学习,把军舰开了回来,我们也觉得是一生中值得自豪的回忆。我写过一篇文章《“我的肯塔基老家”的姑娘》,记录了当时留美海军学员的生活花絮,是青年时期一段美好的记忆。关于当年水兵罢课,我看到一些人写的文章,而这本书是最详细、最可信的。希望多有一些真实反映中国历史进程的书。

戴熙愉(80岁,原海军东海舰队干部。第二舰队起义时任参谋,林遵发动起义时重要助手。)很高兴看到《海军世家林遵》的出版。写得很好,准确记载了那段历史,给人以启发,我在考虑就对台湾海军的工作写一点意见。台湾海军中还有当年随林遵在美国学习和参加收复西沙群岛、南沙群岛航行的人。桂永清后,台湾海军几任总司令如梁序昭等都是当年在美国学习的,可以说都是林遵的故旧,他们也一定十分关注林遵。林遵是很值得尊敬的人,当时,第二舰队有一千多人起义,对人民海军的建设做出了贡献。毛主席说:“国民党中一部分爱国军人举行起义,不但加速了国民党残余军事力量的瓦解,而且使我们有迅速增加的空军和海军。”今天,当年起义的许多人还健在,他们要看这本书。还有当年在美国参加海军训练的人,也很怀念林遵带领他们横渡大洋回国的航行。他们也写了一些文章。还有当年参加起义后来移居海外的人,也写了文章回忆当年情况,由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出版了两本资料《碧海同舟》。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感谢你写了林遵传,很高兴书的出版。

海军一些离退休老同志反映说:我们都经过海军初建时期的战斗,毛主席当年说,新老海军要团结,互相学习,建设强大的海军。正是如此,海军当年才能够在很短时间里出海作战,海军建设才有可借鉴的经验。毛主席曾经告诫我们不要割断历史,应当把中国海军建设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历史来考察,得出必要的结论。林遵和起义的老海军,他们追求光明,他们的爱国主义,很需要反映,很值得写。

                    2010618

关于“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建立强大的海军》杨肇林著

          毛泽东亦属于大海

                                                        ——读《建立强大的海军》  

   曾经有人说,毛泽东是山沟里的,囿于黄土地,在山林丛莽,纵横驰骋,游刃有余,面对大河,面对大海,面对蓝色文化则不胜惶惑。其实,大谬不然。近读丛书“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中的<<建立强大的海军>>,深深感到毛泽东属于中国土地,亦属于中国海洋!

   不是么,这本书以确凿的事实告诉我们,早在1939年毛泽东就高瞻远瞩地说:“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有很长的海岸线,给我们以交通海外各民族的方便。”在全中国最偏僻的陕北,四周被敌军重重围困,毛泽东的目光却没有囿于黄土高原,也没有囿于当时最紧迫的战争,他的眼光向着海洋,他心向往之的是“交通海外各民族”!

   “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这更是集中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历史愿望和民族意志。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1953年春节,在大雪纷飞的长江上,毛泽东乘“长江”、“洛阳”号军舰航行,同水兵们一起对于中国海遭受侵略的历史以及开发海洋的思索与召唤。而且,海军老将军朱军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早在1944年抗日战争尚未胜利的时候,毛泽东和朱德便“未雨绸缪”,提出“现在就要着手研究海防、岸防的事情”。我们还看到,毛泽东在谋划渡江战役的同时,防患于未然,布署军队防止帝国主义可能的海上的军事入侵。尤其是毛泽东在1950年初访问莫斯科时,在远方指挥琼州海峡作战,及时胜利解放海南岛。在朝鲜战争之前,抑制了帝国主义可能的海上直接入侵。正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设起坚不可摧的海上长城,结束了帝国主义从海上长驱直入,陷中国于屈辱的历史。

   毛泽东逝世后四年,19805月,海军老将军刘道生等率领一支由导弹驱逐舰、海洋调查船等18艘舰船组成的庞大的新中国的舰队第一次出现在太平洋,保障中国洲际导弹的发射试验,引起全世界注目。这可以说是中国人民海军30年的一个总结,是从左宗棠、李鸿章等开始的,中国人自己建造军舰、建设海军的百年愿望的实现。而正是毛泽东在70年代决策和组织了这一战略行动。早在50年代中期,毛泽东便指示海军要抓科研,抓设计,抓造船,要早抓,要抓紧。这才有了今天中国海军可以航行于地球各处海洋的舰队。

   毛泽东的一句名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气壮山河,令国人奋发图强。今天,外国人才不敢藐视中国。但是,当着赫鲁晓夫颐指气使,不可一世,只是在遭到严词拒绝,在凛凛正气面前不得不有所收敛时,我们也深切感到落后带给毛泽东的重负。

   俗话说“莫将无时当有时”,今天,我们拥有一些足以自豪的东西,但需记取,来之不易!

   毛泽东在与海军诸多将领,以至普通水兵、科技人员、文工团员的交往中,在军舰的底舱,在飞驰的快艇上,在海军司令部里,在中南海春藕斋的舞会上,他那大海般的渊博,大海般的激情,不仅使当事人着迷,今天读来,仍然令人倾倒。

在毛泽东诞生100周年的时候,为纪念这位历史巨人,出版了许许多多书,我以为由毛岸青、邵华主编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是最具权威性、最可信、最可读的,其中,《建立强大的海军》是目前我所看到的唯一记述建国后毛泽东军事话动的一本好书。

                        海军某部   王磊

   原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人民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林遵同志的夫人胡志贞1994730来信摘抄:

   “拜读大作,不胜感慨,人民海军的成长过程历历在目。感谢您让林遵同志的音容笑貌重现在我们面前,更感谢您写活了毛泽东。”

在另一信中说:“毛主席知人善用,给了我们极其深刻的影响。”

原海军政治委员李耀文上将1994年曾经撰文评述《建立强大的海军》,在《解放军报》发表。

原海军指挥学院院长朱军老将军也专函评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