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评鉴 | 风云变幻的时代,见风使舵的人——《朝秦暮楚周佛海》评鉴

评鉴 | 风云变幻的时代,见风使舵的人——《朝秦暮楚周佛海》评鉴


风云变幻的时代,见风使舵的人

——《朝秦暮楚周佛海》评鉴



编者按
《朝秦暮楚周佛海》一书记述周佛海的一生,从早年留学日本,1920年回国后,参与上海共产党组织的筹备工作,到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并一度代理中央局书记。1924年,在戴季陶等的拉拢下,周佛海脱离共产党、投靠国民党,并成为蒋介石的亲信,历任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等职。




风云变幻的时代,见风使舵的人

  

——《朝秦暮楚周佛海》评鉴


  【点评人简介】

  

  田勇,高级教师,个人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汉语评析》《红楼梦评析》等。



  【图书基本信息】


  《朝秦暮楚周佛海》,蔡德金著。团结出版社2009年1月1日出版。共30万字,页数270页。定价28.80元,

  

  【作者介绍】

  

  蔡德金,中国近现代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著名历史学教授,著有《汪伪国民政府纪事》《汪精卫评传》《汪伪二号人物陈公博》《汪精卫生平纪事》及编注《周佛海日记》(上、下)等书。

  

  【作品简介】

  

  周佛海是湖南省沅陵县人,生于1897年5月29日,是民国史上一个少有的“变色龙”式的人物。他从信仰共产主义到鼓吹卖国主义;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到蒋介石的亲信、到汪伪股肱;从革命者到卖国巨奸……其性格变化多端、朝秦暮楚,在中国现代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物能与他相比。

  

  《朝秦暮楚周佛海》一书记述周佛海的一生,从早年留学日本,1920年回国后,参与上海共产党组织的筹备工作,到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并一度代理中央局书记。1924年,在戴季陶等的拉拢下,周佛海脱离共产党、投靠国民党,并成为蒋介石的亲信,历任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等职。书中用较多的笔墨介绍了抗战爆发后,周佛海与汪精卫一伙组织“低调俱乐部”,鼓吹“战必败,和未必大乱”的投降主义言论,还与日本侵略者暗中勾结,进行谋求“和平”的卖国活动,以及1940年后,历任汪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汪伪政府警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等职,成为汪精卫伪政权中的第三号人物,沦为千夫所指的民族败类。周佛海于1946年11月被国民党南京高等法院以“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罪判处死刑,1948年2月死于南京老虎桥监狱。

  

  【作品点评】

  

  1.他是抗战时期反面人物的典型,阅读本书对于正确了解和认识抗战时期历史人物,尤其是汪伪、汉奸人物的丑恶面目,了解抗战历史,具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历史审判台已经对周佛海作出了判决。但周佛海为何从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青年变成一名叛国投敌的卖国巨奸的?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这也是本书作者要在本书中所力图要回答的问题。周佛海之所以走上这条罪恶道路,并非偶然,根本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个人的政治野心和领袖欲望;一个是顽固的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周佛海个人的政治野心,追求权力的欲望,成为他一生中行动的目标。他之所以参加共产党,接着又背叛共产党;他之所以追随蒋介石,以至后来又反对蒋介石,最后又接受国民党的委任,都离不开一个“权”字。他作为卖国巨奸,他终究未能逃脱应有的惩处,虽然得到蒋的特赦,也只是将死刑减为无期徒刑。但他仍然妄图有朝一日东山再起,重新扬眉吐气,真是至死野心不改。

  

  因此,阅读本书对于正确了解和认识抗战时期历史人物成长、转变轨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周佛海反复无常,投机善变,自以为聪明,结果不过是自掘坟墓。周佛海的丑恶嘴脸和反动面目在本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政治野心也将他的反动本质暴露无遗。

  

  2.本书注重细节描写,将周佛海的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具体,如实再现了大汉奸的人生轨迹和所作所为。阅读本书,不失为人生教育的反面教材。

  

  中学时代,周佛海曾说,他在看报之余,居然也想着将来入阁。他还举例说,当时他和同学把去文昌阁比做“入阁”,以此来说明当时的政治野心。沅陵城内的文昌阁成为他们的学生宿舍后,他常说:“我因为常常想将来一定要入阁,替国家做事,所以和同学说起到文昌阁去,便说‘入阁’。比如课后要问同学你什么时候到文昌阁去了,便说:‘你什么时候入阁?’”这虽然只是一种戏言,但确实也是他真实内心的写照。

  

  1943年,周佛海在他所写的《扶桑笈影溯当年》一文中,曾谈到:由于他是以“大政治家或革命领袖自命”,当别人称他为“做文章的”时,认为是别人对他的轻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20年暑假,他因返乡而滞留上海时,一天去时事新报馆拜访张东荪,他到了报馆,但张东荪仍未到。有个姓俞的编辑出来招待时,不久来了一个人,此人是研究系的重要人物,随梁任公游欧回国的。俞替他们介绍。当介绍周佛海时,称他是“做文章的”,这使他万分不高兴。他说:“我当时抱负不凡,深以将来的大政治家或革命领袖自命,如今却被人叫做‘做文章的’,把我当成一个单纯的文人,因此感觉是一种轻视。文人,自然有文人的价值和重要,但是我当时却志不在此。”

  

  从上述事件我们可以看出,在周佛海的世界观、人生观中,一切是以“我”为中心,一切以能否出人头地,能否爬到最髙的政治地位,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为标准。后来他之所以参加组织中国共产党,然后又背叛共产党,投向国民党,成为蒋介石的心腹;最后又背叛蒋介石,背叛国民党,叛国投敌,成为汪精卫的心腹,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卖国巨奸,其根本原因,都是由于这种“政治野心”的作祟。

  

  周佛海自出席中共一大,返回鹿儿岛上学之后,实际上即与党的组织脱离关系。他之所以停止有关共产党的一切活动,首先就是担心自己的安全。他害怕因从事共产党的活动,而会受到日本政府的迫害,由此被驱逐回国,以致影响他的前程。

  

  周佛海曾说:他自从被共产党开除之后,即把共产党作为敌人。1925年4月,周佛海创办《社会评论》周刊,其主要目的“便在反对共产党”。

  

  周佛海是个民族失败主义者,他只看到中国弱的一个方面,而且尽量予以夸大;他又是一个崇洋主义者,只看到日本强的一个方面,而且尽量予以夸大。照他看来:“中国的人没有一件能和日本比拟。”如果战争扩大并延长下去,“日本当然是要愈益困难的。但是,日本感觉着痒的时候,中国已感觉着痛了;等到日本感觉着痛的时候,中国已会因痛而死了。”周佛海和他的许多朋友经常在一起,策划如何反对抗战的“高调”,如何与日本“恢复和平”,唱的是和平的“低调”,外间便对他们有所议论,而他们自己便也毫不顾忌地把他们这个小小的团体,叫作“低调俱乐部”。他的很多朋友如陶希圣、高宗武、梅思平、罗君强等,则成了“和平运动”的核心人物,并追随汪精卫逃离重庆,叛国投敌,公然充当了汉奸卖国贼。

  

  周佛海在民族存亡的严重关头卖国通敌,罪恶昭彰,在最后的狡辩中却声称自己是“和平的抗日者”。他在《自白书》中,不仅否认卖国投敌罪行,而且大谈“曲线救国”的谬论。他宣称:他们的叛逃和组织伪府,既“不会影响抗战的阵营”,也不会“增加敌人的战斗力”。“在当时的南京出现了国民政府,对于敌军的战义和士气,实有不少的影响。一直到敌人投降止,有许多日人仍以为南京成立国民政府是日本上了当。至于物资方面,不但没有因为南京伪府的成立而增加敌人的战斗力,倒反使敌人碍手碍脚,不能畅所欲为。”

  

  周佛海虽然不得不供认“离开重庆是根本的错误,当时看错了,牺牲了祖宗和子孙的名誉,真所谓错误的牺牲。”但仍竭力抵赖其罪行,甚至公然声称他是“和平的抗日者”。

  

  周佛海卖国投敌,臭名昭著,迫于全国人民的压力,11月7日被南京高等法院以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之罪判处死刑,最后病死于南京老虎桥监狱。

  

  3.书中参考了大量的民国档案和珍贵文献卷宗,本书的出版为宣扬抗日战争以及二战题材优秀作品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朝秦暮楚周佛海》一书在写作时,作者参考了大量的文献档案,大大增强了本书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书中大量的历史照片,有利于读者更直观、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抗日战争,认识周佛海以及相关人物形象,也同样丰富了本书的信息量和精彩程度,让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认识这一段历史。

  

  周佛海一生中的活动除见诸报刊发表的文字外,在叛国投敌之前,以及充当卖国巨奸之时,都不间断地对他每天的若干言行,以日记的形式,作了记录;在晚年,对他的前半生作了系统的回顾;而在被判处徒刑之后,于1947年1月1日,又恢复了一度停笔的记日记的习惯。这些难为一见的资料在本书中都有记载,这为我们研究周佛海其人,提供了可供参考的重要史料。

  

  本书堪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人物传记作品的又一佳作,阅读本书,不仅对于我们了解周佛海其人,而且对于我们了解抗战历史,提供了一面镜子,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和思考意义。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