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个字符时,心底里长长舒了一口气。《从下塘街到中南海》这三四十万字的篇幅里,无法全景再现一代伟人陈云波澜壮阔的传奇细节和革命生涯,我那略显苍白而稚嫩的笔力也无法全面描述开国元勋陈云的丰功伟绩和心路历程。
国有难事念陈云!陈云是中共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投身革命70余年,经历了我们党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透过陈云起落浮沉的烟云,可以清晰看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晴雨寒暑,可以看出中国建国前后政治风向的“左”右变化……
在遵义会议上,陈云作为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的4位中央政治局常委之一,坚定地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反对当时在党内居统治地位的“左”倾错误,在关系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1978年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和紧接着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与邓小平等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打破僵局,果断地进行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全面拨乱反正,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改革开放的新政策,从而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转折。在这两次历史性转折中,陈云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云关于经济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反映了他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在今天做好“又好又快”经济工作中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对这位开国伟人的生平和思想研究,无疑是一项宏大的工程,期望同仁有更多的相关好作品问世。谨以此书献给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陈云诞辰104周年,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
自小我就有一种红色经典情结,很荣幸的是长大后主要从事红色传记的采访与创作,有关革命伟人生平、思想及党史国史军史的研究始终成为我追寻或关注的热点。我在研读成堆的文献资料和吸收大量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所撰著的《从下塘街到中南海》尽可能还读者一个更立体的、想知道却又不完全知道的另一个陈云。在创作中,没有设计任何一个虚假的、文学化的人物或情节,所有记载的事件都有相关历史文献、口述资料或采访记录佐证。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我有幸得到陈云同志亲属的支持,采访了陈云同志的夫人及子女,并安排采访了陈云同志生前的部分秘书、警卫与医护人员等,且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图文资料,同时采访了一些相关重大事件的见证者。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有关同志认真细致地审阅了整部书稿,且提出了中肯而具体的修改意见。此外,中国青年出版总社青春分社社长冈宁参与了全书的策划,并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谨此,一并表示真诚的谢忱。
创作的艰辛不言而喻,每天巴不得有25小时工作,天天写作十七八个小时成为我这几年的“日常生活”。一种创作的激情与冲动迫使我投入其中,开国元勋们那伟大的人格魅力与崇高风范折服着你而放不下笔。我总是努力寻访一些亲历亲为者,寻找历史深处的重大事件的见证者,努力还原历史的真实。在进行红色传记创作的这些年里,我要借此特别感谢中华儿女报刊社及其副总编辑陈安钰与我的夫人吴志菲。是团中央主管的《中华儿女》杂志给了我一个很好的采访与创作平台,是陈安钰副总编辑给予我一贯的鼎力帮助与热情激励,是夫人吴志菲的默默支持给了我创作的精神动力与深深理解。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从下塘街到中南海》全书采用了部分同志拍摄的一些珍贵照片,由于年代已久或无法联系等原因,未能在出版前与拍摄者通联上,谨在此向所有照片提供者致以谢意,有关簿酬可与本人联系。
恳请包括专家在内的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期在再版时更完善。我的“伊妹儿”chinayuwei@126.com 随时欢迎您的善意批评。
余玮
2009年1月10日 凌晨于太阳仔梦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