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评鉴 | 不败的张云逸——《张云逸大将》评鉴

  不败的张云逸

  

  ——《张云逸大将》评鉴

  于波:《张云逸大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5年5月1日,419页,32万字。

  【作者简介】

  于波,中共党员。1969年入伍。历任班长、指导员,军事法院审判员,济南军区空军政治部创作室主任。山东省文联全委会委员,山东省作协理事。196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狼人》、《花神》、《山鬼》、《闯关东》,长篇纪实文学《汨水怒潮》、《中国之鹰》、《世纪警钟》,中短篇小说选集《落翎》、《诸葛家族》,散文集《云逸三山》,诗集《天上来的脚印》、《于波诗选》,电视连续剧剧本《没有战争的日子》、《怪才刘焕之》等。《狼人》获全国计划单列市优秀图书一等奖,《花神》获解放军文艺优秀作品奖、山东省精品工程奖一等奖,《世纪警钟》获全军优秀图书奖,《诸葛家族》获中国人口文化奖优秀小说奖。

  【作品简介】

  张云逸(1892—1974),字胜之,海南文昌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1955年受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张云逸大将无疑是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位风云人物。他的年龄比毛泽东还大一岁,资历和经历则与朱德、刘伯承、叶剑英相类似,曾经在早年担任过国民革命军的少将旅长,这在大将之中是绝无仅有的,难怪建国后他的行政级别享受的是元帅待遇。1930年,张云逸作为军长带领红七军辗转桂黔湘千里孤军征战,历尽千辛万苦,摆脱几路敌军围追堵截,保存了百色起义组建的革命武装,直到奔赴中央苏区同朱毛部队会合,等于是一次红军万里长征的真实预演。论出身,他是地地道道的贫苦农家子弟,由富贵人家的小“仆人”成长为战功赫赫的大将军,真正是从奴隶到将军的一个范例。论影响力,他曾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会员,在北伐战争中带领一支劲旅冲锋陷阵,同叶挺将军的铁军并肩作战,被人们称为“胜之旅”。论功劳,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三十年间亲自指挥无数的战斗,从担任红军副总参谋长参加长征北上抗日,到抗战初期参加东征、奉命离开延安只身孤胆、深入虎口,赴华南开展统战工作,终于动员说服桂、湘、粤、闵等国民党地方军首脑组成统一战线实行联合抗日,再到参与组建新四军并担任参谋长兼支队司令员、副军长等,先后同叶挺和陈毅率部坚持南方八年抗战,直至把日本侵略军赶出中国。总之,用毛泽东的话说,张云逸授衔大将可谓“功勋卓著,受之无愧”。

  【作品点评】

  作者于波,是一名由战士成长为优秀创作员的著名军旅作家。他原籍黑龙江省,长期在山东军区空军部队服役。北方汉子的粗犷与深情诗人的细腻使得他的作品气势恢宏、文笔优美而充满诱人诗意的张力。他坚持长期深入部队体验生活,研究军史人物,集军人、诗人、小说家和传记、影视作家为一身。这使得他笔下的《张云逸大将》,既有浓烈的诗意,又有清晰生动的历史画面。读之如同观看影视作品,很能吸引读者,极富艺术感染力。

  阅读《张云逸大将》,一幕幕闻所未闻的故事,一场场鬼泣神惊的厮杀,一次次大起大落的波折,令人感叹沉思。作品呈现的是一位将军、省委书记的个人际遇,更是对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崇高精神的礼赞。难得作者对历史的深入研究与清晰梳理把握,难得作者如此动人的娓娓道来的诗意表达。翔实的史料、简洁生动的文笔,激情饱满而艺术地再现了开国大将张云逸戎马倥偬、叱咤风云的奋斗生涯。辛亥革命危难之际,作为同盟会员和新军连长、营长,他舍生忘死、义无反顾地挺身担任“炸弹队长”;北伐战争中,骁勇善战的年轻旅长令敌人闻风丧胆;大革命失败后,矢志不移地和邓小平、韦拔群等人一起,发动和领导轰轰烈烈的百色起义,创建了威名赫赫的红七军、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红军北上抗日,他作为统帅部副总参谋长,在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等决定红军命运的关键激战中,临危受命、靠前指挥,出奇制胜,创造奇迹,不愧为一名出色的战斗指挥员;八年抗击日寇,他几度奉命深入敌后,以出众的智慧与超群魄力同叶挺等人组建新四军,开辟和扩大皖东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和平建设时期,大智大勇的张云逸继续联系群众,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抱病夜以继日坚持工作……他的一生,实践了共产党人的入党誓言,是无愧于时代的中共党员楷模。

  文学传记,其实首先还是要真实地反映历史,其次才是文学审美境界的营造。《张云逸大将》的作者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统领全书,尽量自觉客观地体现出这种个人与历史进程的必然的且又是特定的辩证关系,在叙述个人经历的同时较为准确地勾勒出历史演进的大趋势与时代风云的大脉络,较为成功地完成了写人志史的重大使命。文本通过对传主传奇人生的翔实生动描写,成功地展现出中国革命特别是抗日战争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宏大历史画卷。令读者走进历史,沉浸于硝烟战火的动人故事之中。众所周知,在提出并奋力推动和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前提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所发动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在敌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最为悲壮而可歌可泣的重要抗日主流。在此期间,张云逸作为新四军参谋长、副军长,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出色的军事将领,他自始至终冲锋陷阵在抗日前线。他在枪林弹雨中谱写了人生最为辉煌的重要篇章。抗日战争初期,他作为奉命组建并参与领导新四军的重要的一员,始终处在新四军抗日战争和同国民党顽固派反摩擦斗争的最前列。“皖南事变”之前,他独当一面,率部组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并独立领导开辟了江北抗日根据地。江北新四军指挥部的建立,保存了新四军的相当一部分抗日力量,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企图一举消灭新四军的反革命阴谋,为以后在毛主席、党中央正确决策下重整旗鼓、新建新四军保存了宝贵的革命武装火种。皖南事变之后,张云逸临危受命担任新四军副军长,同陈毅军长一起继续坚持南方抗日斗争,发动指挥了许多战斗战役,壮大了革命力量,令日寇闻风丧胆。

  《张云逸大将》调动多种文学的描写手段,较为成功地塑造了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形象,某种意义上讲为丰富我国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新的形象,甚至是填补了某些空白。仍以抗日战争为例。七十年前的历史在人们的记忆中,就像一张彩色照片,随着时间的流逝,难免会褪色而变得模糊不清。这本出色的文学传记,通过艺术手法,在讲述传主张云逸将军人生故事的同时,塑造了雕像般的群体人物形象,使得历史化作了生动的艺术永恒。这是单纯的历史著作所不能达到了审美境地。

  该书的另一特色是自觉注重把人物置于富有戏剧冲突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加以描写,让人物在矛盾冲突中充分地展示、经受锻炼考验,体现出本质特征与精神特质。书中的张云逸将军,作为一位我军实战经验丰富、军事素质很高的高级将领,他在中国革命中的主要作为与贡献就在于军事斗争的足智多谋、英勇顽强和临危不惧、敢于担当的长期实践。作者紧紧抓住这个要旨,重笔浓墨地写了三大战争。一是写北伐战争时期的张云逸。主要体现传主是如何在旧民主主义洪流中审时度势、顺应潮流,由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少年成长为成熟的高级军事指挥员。二是写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张云逸,特别是1930年的百色起义和任红七军军长时期的张云逸。主要体现他在异常艰苦卓绝的生死攸关之时,临危不惧沉着应对、英勇顽强、敢于担当,和坚定的革命意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理想信念不动摇,保持乐观向上、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第三就是写抗日战争中的张云逸。这是更加艰苦卓绝的一页。内忧外患、国难当头的非常时刻,最能够看出一个政党、一个团体、一个个人的本质。历史好像是故意要为我们锻造一个特殊材料铸成的张云逸将军。加之注重历史细节的描写,个性化的语言,更增强了文本叙事的感染力。

  【点评人简介】

  忽培元,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