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从红小鬼到总书记——胡耀邦》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从红小鬼到总书记——胡耀邦》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振兴历史上最为辉煌而波澜壮阔的一页。中共领袖人
《从红小鬼到总书记——胡耀邦》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振兴历史上最为辉煌而波澜壮阔的一页。中共领袖人物的文学传记,无疑是这辉煌历史的重要组成。特别是今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带头克服“四风”,领导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形势下,出版《从红小鬼到总书记——胡耀邦》这本人物传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我读这本书首先想到的。因为耀邦同志,是一个联系群众的典范,一个朴素务实的典范,一个艰苦奋斗了一生,始终都保持着简单朴素的劳动人民生活作风的典范。读着这本书,眼前就浮现出一个人民群众深深爱戴的真实可亲的共产党人和人民公仆的形象。耀邦同志的一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一个共产党员抵制“四风”的模范,同时也是一个联系群众的模范。传记令人信服地塑造了这个形象,陈利明先生的艰苦劳动是值得尊重和敬佩的。 第一、传记文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本来很明确,但是近年来似乎又变得越来越模糊了。因此需要正名。现在有不少的伪传记充斥书架子,令人眼花缭乱。我们说,传记文学不是流年簿子,不是简单的人生履历表,不是史料的机械堆砌,不是任人涂抹的彩图连缀,更不是贴金造假的摆设。好的文学传记,是一座实实在在的立体的雕像,是一个真真正正存在过的生命的复活!是传主本来灵魂的注入,是真切人性的光芒四溅!以上是阅读《从红小鬼到总书记——胡耀邦》时想到的关于文学传记文体本身的话题。 第二、感谢七十六岁高龄的老作家陈利明先生,二十年苦心采访、写作和打磨,完成了这部大书,令人拿起来就不想放手的耳目一新的书。也可以说是一部为传记文学正名增光的书,是从许多的角度和领域上正本清源的书。他用朴素到再不能朴素的语言,似乎也不凭借任何的文学技巧,为我们塑造了一尊高大而又亲切的人物雕像,一个真实可爱又可敬重的共产党人的血肉丰满的文学典型。从此,我国传记文学的人物画廊中,又增加了一尊文学的雕像。“从红小鬼到总书记,中国人民心中铭记!”读利明先生的新著,想到了这样的诗句。的确,那是一座立体的活的雕像,那强大的灵魂的伟力,正吸引着我,吸引着你,吸引着所有的读者,演绎着天地传奇。 第三、这又是一本朴素的书。红色的封面,朴素大气的装帧,新颖醒目的标题,亲切而神情慈祥的肖像,昭示着传主的精神,亦即主人公真实的灵魂!没有多少人为的雕饰,甚至连谋篇布局都是那样的自然而然。但是当你捧在手中,就被一种神力吸引!这在当今书籍的装帧越来越朝着奢侈、豪华和所谓富贵蔓延的风气中,显得鹤立鸡群的突出,更符合中央提倡的艰苦朴素的精神。是靠内容吸引和征服读者,而不是靠叫卖。没有所谓名家的推荐,也没有什么大人物的题词。没有腰封的夸张宣传,没有封面上危言耸听的广告词,也没有大幅的所谓伟人照。右上角一张传主的照片,仅有两寸。 这同样体现出了耀邦同志的风格与人格,体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质朴无华的风采。 第四、这又是一部厚重真实的书。厚重是传记的品质,真实是传记的生命。该书内容十分的厚重、真实。可以说是从一个人的生命史与奋斗史,从一个革命者的成长史与奉献史,折射出了我们党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与跌宕曲折的伟大历史。许多人物与故事,许多真实的历史的细节,都是鲜为人知。作者旁征博引,悉心勾陈,十年打造,二十年打磨,终成大器。可谓是党史研究的成果,更是文学创作的收获。书中很少有作者随心演绎或任意夸张的闲笔,而十分注重所写内容的真实可靠。可以说,是近年来我国出版的中共领袖人物传记中的一部可信度极强的书。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并不回避传主的失误与教训。既是文学的佳作,又完全可以作为历史来读。 第五、这是一部亲切感人的书。书中很少对人物的观念化溢美评价,只是秉笔直书,凭事实说话。许多地方催人泪下。这与作者很注重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和人物独特而生动智慧的语言来塑造人物有关。例如写传主“严于律己”,说在河南下基层调研吃饭,不许加菜,同大伙一同吃中灶。耀邦剩了一块馒头,听到有人批评,他当众承认是自己剩的,并把满头填进了嘴里。还有处理同家乡亲人的关系,亲情与原则的冲突,十分的生动真切,也是许多人难以做到的。讲突出政治不一定处处都突出,说游泳就要突出鼻子,不然就会被淹死。解放初在川东讲到统战和谦虚谨慎的问题,说我们共产党人只能三面威风,不能八面威风。三面威风是对帝、封、反,而对于民主、宗教等人士就要谦虚谨慎,等等。总之,读来十分的有趣,令人过目难忘。八大当选中央委员前,他给党中央、毛主席写信,讲自己不够格,等等,都是今天许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许多事实令人想到,胡耀邦是一个真实的人,当真实遇到了虚假,就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他固然不是完人,更不是圣人,但的确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毛主席选他担任中国的青年领袖的根本原因所在。毛主席是慧眼,是善于识别干部的。他在晚年看穿了林彪、“四人帮”,都体现了大智慧。这当然是多余的话。 2013年11月29日上午 于钓鱼台国宾馆6号楼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分类: 学术研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