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征文推荐 | 张静:祖国伴我成长

作者:张静

1993年,一声响亮的哭声在河南省固始县往流乡的一户农民家响起,我出生了。作为家里的长孙女,我的出生给家庭带来了很多欢乐。那个年代,我们国家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上海浦东新区的建立推动了上海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解决了我国部分地区的就业问题。我的爸爸幸运的成为了上海宝钢厂的第一批工人,我的妈妈也在上海的一家毛巾厂找到了一份工作,所以我的童年大多数的时间是和外婆一起度过的。

和外婆在一起的日子总是很开心,转眼间我就到了上学的年龄,外婆让我和表姐一起读村小。那是一个没有院墙的学校,砖红色的教学楼是村里最好的建筑,学校分为小学部和初中部,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每个班的人数不等,但都是同村或者附近村子里的孩子。开学第一天,我们就会带着自家的小板凳来占一张桌子,等到学期结束了,再把小板凳带回家,年年如此。虽然教室简陋得只剩桌子和板凳,但是我们的学习热情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我们朗朗的书生常常冲破房顶,钻到校园,钻到村子,钻到空中。那时,我们最害怕的就是下雨天,因为我们住的房子是泥巴砌成的,家里通往学校的路也是泥巴路,一下雨,有些房子就会漏水,道路就泥泞不堪,常常走几步路,鞋子上就沾满了沉重的湿泥巴。有时候,沉重的泥巴还会像顽皮的孩子一样,在我们抬脚的时候,将我们的鞋子紧紧地抓住,害得我们一脚踏进泥巴里,折腾半天。

这种贫瘠的生活状况很快就改变了,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因为淮河水常常泛滥,国家组织我们村集体迁移了。我们的新家坐落在一个很大的岗上,这里不再有淮河洪水的威胁,也不再有泥巴砌成的房子。由于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多,国家对农村和农民的投入也越来越多,因此这次搬迁,我们每家都得到了一笔不菲的搬家费。乡亲们用国家补助的钱建起了红砖平房,每间房子还用白灰粉刷了一遍,装上了钢铁结构的大窗子,每扇窗子上都镶嵌了玻璃,白天阳光照进来的时候,房间明亮极了。

在保障我们住房的同时,国家对我们农村的教育也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我们的新学校建立在两个村子中间,它依然是村里的标志性建筑,两层雪白涂料粉刷的楼房坐落在种满了花草的校园里,一圈高高的院墙像摇篮一样将校园紧紧围住。每间教室里都配备了崭新的课桌和板凳,还装上了明亮的白炽灯和扇叶很大的风扇,从此,我们上学再也不用带着自家的板凳了,再也不用害怕炎热的夏天了。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也越来越大,2001年,农村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我和弟弟妹妹们上学再也不需要交学费了,学校里也没有了因为交不起学费而退学的学生了,每学期我们还能从学校得到生活补助。更值得欣喜的是,2004年,国家实行“村村通”政策,我们村里的泥巴路也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修建成水泥路,我们下雨天上学再也不怕滑倒和掉鞋子了。有宽敞明亮的教室遮风挡雨,有智慧负责的老师传授知识,加上自己的勤奋刻苦,我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县城的初中。

初一,在共青团的吸引下,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团员。初二,我当选为班长,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我也时刻想着为同学们服务,为老师分忧。这一年,汶川发生了地震,在灾难面前,温家宝总理亲赴灾区指挥工作,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社会调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帮助汶川度过难关,重建家园。我也和同学们一起也将自己的零花钱全部捐给了汶川同胞,我们相信众擎易举,众志成城!当看到灾后重建的汶川家园里整齐的楼房、完善的生活设施和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时,我不禁为祖国的强大而骄傲,为祖国人民的团结互助而感动。

2013年,我高中毕业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大了,全国的大学在扩招,我选择了一所师范学校。大学期间,我依然坚持好好学习,勤奋刻苦。通过努力,我成功考取了研究生。读研期间,我也丝毫不敢松懈,积极参加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2017年,我成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我深切感受到自己和国家的关系更密切了。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的第70个头,研究生顺利毕业的我选择了做一名公办小学的人民教师。我的学校有一应俱全的现代化设备,专业优秀的教师,优美整洁的环境,丰富多彩的课程,这里是孩子们播撒希望的土壤,是他们成长成才的殿堂。在祖国的关怀下,这些孩子在健康快乐的成长,自由自在的翱翔,他们为理想而奋斗,而祖国的明天而拼搏。我很欣慰,自己成为了祖国的园丁,为这些花朵的成长浇灌营养。

       26年来,祖国始终陪伴着我,我也始终热爱着它,我成长的每一步也都因为祖国而更加坚定。在祖国各项政策的帮助下,我从一名农村娃变成了一名高学历的研究生,并且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我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祖国的基础教育奉献全部的力量。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