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书评|《糊涂百年:郑板桥传》:贴心体悟 传神写照

图片


《糊涂百年:郑板桥传》


清代乾隆年间,在著名的扬州城,横空出世八个画家,他们一扫当时画坛的陈腐气息,作品追求个性,其山水、人物、花卉、虫鱼这些作品,都和前人有明显的不同,让人眼前一亮。他们就是 “扬州八怪”。这个群体的核心人物就是郑燮,字板桥。
三百年前,郑板桥以他特立独行、别具一格的字画和诗词名震画坛。即使三百年后的今天,他画的竹及其“难得糊涂”的为人理念,也几乎家喻户晓。本书全方位呈现郑板桥的精彩人生和他辉煌的书法、绘画艺术极其为民请命,心系百姓的为官理念。
本书作者忽培元,祖籍陕西大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传记文学创作与研究 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第四届、第五届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书画院副院长。现任国务院参事。
图片

贴心体悟    传神写照

——忽培元《糊涂百年:郑板桥传》简评

杨铁钢

清代郑板桥以其狂怪全才的人格风骨和多方面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历史长河中一个光彩独特的存在,被时人称颂后人景仰。当代著名作家忽培元依靠其丰富的生活积淀和深厚的艺术修养,经过三载艰苦地钩沉、倾情地创造、反复地打磨,创作出了《糊涂百年:郑板桥传》,使读者全面、真切地感受、认识到了作为文化巨匠,郑板桥“脱却乌丝真面目,泼干水墨是生平”的人与人生。
图片
人物传记的第一要务是真实、全面、准确地叙写传主的生平事迹,这是将流水纪实的人物年谱、大事迹转化为生动形象的传记文学的前提。忽培元凭借着广博扎实的文史功底,通过多方的搜求、细密的爬梳,获取占有了郑板桥73载人生真实、丰富的史实、素材。在此基础上,遵循历史的逻辑、运用文学的笔法,融会贯通、形象生动地呈现出了郑板桥自爱爱人、守艺务功、出世入世、有成无成、希望失望的痛苦矛盾、悲喜交加的遭际、经历。而这主要是借助艺术的、巧妙的倒叙结构来实现的。开篇的《序歌》便是《曲终》:一代文化巨匠、艺术大师满腹疑惑、苦涩,心存不甘、不舍地在凄冷、寂静的冬夜别世。何以如此?释疑必读下文,这正是作品魅力的体现。郑板桥逝于严冬也生于严冬。因此,正传开篇,忽培元创造性、艺术化地按一年四季分列出《冬萌》《春润》《夏耘》《秋酿》四章,叙写了传主前四十年的人生:家境清寒,生母、祖父相继离世,父亲再娶……《冬萌》的生命实在不易、不幸,不易、不幸的童年使郑板桥“提早地迈入了成人的行列……终化作了他的孤傲与尖刻的个性”。乳母费氏的关护,表姐王一姐青梅竹马般的懵懂之爱,陆种园、时雨方丈等贤达高人的人生、艺术点拨,王竹楼、顾万峰等同窗好友的交结,使冬萌的生命如春苗获得了及时雨的滋润而焕发出生机:长了见识、多了本事、有了家室,添了烦恼,因而也“减了青年人的轻狂与浪漫,倒多了几分成年人对人生艰辛的感悟”。如果说兴化是郑板桥《冬萌》《春润》之地,扬州才是这位世间怪人、艺术奇才成名之所。忽培元以一“酿”字标出《夏耘》《秋酿》二章,重点展示其在扬州求友研学、切磋技艺、崭露头角的经历,其用意一在续讲传主30岁至40岁的人生,二是告诉读者:这十年既是郑板桥作为一个狂人、怪人人格积淀、定型的十年,也是他作为一个艺术全才、文化巨匠历练、成熟的十年。而其后的《科考》中榜,官场《沉浮》,《官声》传扬,《梦醒》实幻,都不过是基于《冬萌》《春润》,经过《夏耘》《秋酿》,符合社会历史条件和人物性格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
图片
如果说真实地再现传主完整的人生经历是传记文学的第一要务,那么,再现和表现传主的个性品质则是传记文学的重中之中。传主的性格品质是已然的存在,这就需要作家作如实再现。但仅止于记实的再现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以此为基础进行合乎生活规律和性格逻辑的艺术创造——表现,并实现再现和表现的水乳交融。只有如此,才能使传主复活为个性品质鲜明、生动完整的感人形象。郑板桥的性格是鲜明的:为人,他真率自然,不从俗尚,狂放不羁;做官,他真心为民,清正勤勉,直言犯上;从艺,他求本务真,不拘成法,大胆创新。世人多说他狂怪,官场因而容不下他,文坛艺苑更是常常由他引发震动和波澜。这就是历史中的郑板桥,这也正是忽培元笔下《糊涂百年》里的郑板桥。忽培元不但再现、表现出了郑板桥性格的鲜明性、生动性,还再现、表现出来了他的品质的复杂性、矛盾性。他因反俗、脱俗而显狂怪,他也从俗、入俗而见庸常:喜人捧、贪酒饮、爱歌妓、恋男童;他虽昂首对达官白眼睨巨贾,但也三上帝都寻门路、结权贵、考功名。怪,是郑板桥,不怪还是郑板桥。如此性格鲜明、品质多样、真实可信、血肉丰满的郑板桥活跃在作品里面,站立在读者眼前,也就确证着忽培元《糊涂百年:郑板桥》创作的成就和成功!
郑板桥为官的履历,以其爱民的情怀、济民的实绩、清廉的政声、辞官的壮举,赢得了万人空巷、十里相送的荣耀美谈。虽然如此,与其73载的人生长度及所创下的多方面成就相比,为官的历程和功名只能算是小段插曲,不是正题主调。时人闻知郑板桥、后人称颂郑板桥主要是因为他在诗、文、书、画、印等多个领域开拓创新的实践和别具一格的成就:《七歌》《道情》传南北,一束《家书》后人知;“六分半”体开新域,墨竹幽兰天下迷……为这样的“历史文化名人”作传,必须注力于此,全面再现,深透挖掘,形象呈现。同样作为文艺多面手的忽培元深知作家、艺术家的人生与其艺术实践、成果是互为表里的,据此,也就决定了他为“文化名人”作传的方法:依循艺术家人生的阅历、修养,探寻其艺术创作风貌和作品特性的缘起、成因;通过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和艺术成果,透视、阐发寄寓其中的艺术家的人与人生,并最终将上述两种努力的成果用形象的笔法化为鲜明的形象、曲折的故事、生动的细节、多彩的画面、诗性的语言表出。因而使郑板桥的生活遭际、人格志向、艺术趣味在本书中得到有机贯通、融为一体、形象生动的呈现,给读者以历史、社会、人生、艺术等多方面的见闻和启迪。例如:作为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以简笔墨竹称雄于当时、扬名于后世。本书从第二章第四节开始直至终篇,都有对板桥画竹史实的记述、创作的演变、趣味的形成、作品的赏鉴的文字表达。此中,对其“孤竹”意象成因的探源,对竹、石(还有兰、荆)同幅共处以及画石不点苔用意的挖掘、捕捉、表现得尤为深刻、准确、精彩,让人所获良多、过目难忘、回味不已。
图片
人物传记是典型的纪实文学。纪实文学作品的成色集中体现为纪实的刚性——真实、可信与文学的柔性——形象、可感的融合程度。以此来衡量,《糊涂百年:郑板桥传》纪实的刚性与文学的柔性是高度融合的,因此,它真实可信、形象可感。这又再次证明《糊涂百年:郑板桥传》是忽培元本着“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新时代文艺创作原则努力实践的优秀成果!
《糊涂百年:郑板桥传》创作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立传作家与传主在人生与艺术方面所具有的相同、相近性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忽培元既是不乏政绩声名的领导干部,更是能文能书能画并卓有成就的作家、艺术家。由他来为郑板桥立传,是最恰当不过的人选。作家与传主天然所具的人生经历、所务领域等多方面的相同、相近性,决定了两者间心灵的契合性、认知的畅通性、认同的一致性,落到笔端,自然就能做到贴心体悟、传神写照、活灵活现。
笔者所读到的《糊涂百年:郑板桥传》是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其开本制式的采择、优良纸张的选用、尤其是精美装帧的设计,与丰满、形象、生动的作品内容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堪称是文学创作精湛与出版制作精良的一个范例。

本文作者简介

杨铁钢,男,教授。1958年出生,1982年7月,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大庆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在做好行政管理工作的同时,坚持教学、研究。发表论文百余篇,主编论著两部,出版专著三部。为大庆市政府专家委成员,兼任大庆市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大庆市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

图片

图片

     

       忽培元,祖籍陕西大荔,1955年生于延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传记文学创作与研究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第四届、第五届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书画院副院长。现任国务院参事。

       主要作品有文学传记:《苍生三部曲——群山、长河、浩海》《耕耘者——修军评传》《百年糊涂——郑板桥传》《难忘的历程——习仲勋延安岁月回访
》《刘志丹将军》《谢子长评传》《阎红彦将军传》等;长篇小说《雪祭》《神湖》《老村》《乡村第一书记》;中篇小说集《青春记事》《家风》,中短篇小说集《土炕情话》;散文集《延安记忆》《人生感悟》《毛头柳记》《大庆赋·铁人铭》《地耳集》《生命藤》《京密河札记》《秦柏风骨》《山秀珍》《义耕堂笔记》;长诗《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庆人的故事》和诗集《北斗》《开悟集》等。

      《群山》《耕耘者——修军评传》分获第一届、第四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长篇);长诗《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庆人的故事》获中华铁人文学奖。作品被译成英文、俄文在国外出版。

        反映当代生活的长篇小说力作《乡村第一书记》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已改编成同名电视剧。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