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敖庆是我国现代理论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量子化学之父”。
《唐敖庆传》描写了唐敖庆求学、科研、报国的一生。他的眼睛高度近视,达2000度,摘下眼镜,世界模糊一片,即便戴上眼镜,两米以外也看不清楚。但他的头脑向远却能“看到”浩渺星空,向小却能“看到”原子、分子,这个世界在他的世界里清晰璀璨。《唐敖庆传》通过对唐敖庆作为学生、教授、院士、校长、大师五重身份的描写,全面展现了他在极度艰辛之时却能登高远望、学贯中西更显士人风骨的精彩人生。一、勤为肥料
二、脚为铧犁
三、梦为种子
四、脑为眼睛
五、国为方向
一、“奔跑”的粉笔
二、“站立”的课本
三、艳丽的桃李
一、一颗理性的心
二、一束奉献的光
三、一条求实的路
四、一群协作的人
一、基金委主任的大国范儿
二、化学大师的国际范儿
三、科学大家的真诚范儿
撰文/邴正
(吉林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哲学社会学院教授)
鲍盛华撰写的《唐敖庆传》摆在我的案前,长卷读罢,引起我深深的思索。《唐敖庆传》是鲍盛华继《先生向北》后,反映献身东北科教事业的著名科学家生平事迹的又一力作。此书没有采取普通人物传记的写作方法按童年、青年、老年循序展开,而是在序章中从唐敖庆妻子千里寻夫写起,依学生的学田、教授的教室、院士的院子、校长的校园、大师的大地,回到终章功绩半归君。全书以唐敖庆与史光夏夫妻恩爱一生的情感为始终,从近一个世纪的悠悠岁月中攫取唐敖庆做学生、教授、科学家、大学校长和学术大师的五个生涯阶段,展示了唐敖庆作为爱国者、科学家、教育家的辉煌人生,其间浸染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的眷恋、对学生的关怀和对朋友的诚挚。这种写法使严肃甚至略显枯燥的教学科研与鲜活而又充满情感的日常生活交织融汇,也准确地把握住唐敖庆的生平脉络与人物定位,既实事求是,又富有创意。在介绍唐敖庆成长过程的描述中,作者实际上总结概括了一位成功的科学家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和要求。他从唐敖庆学习生涯的点点滴滴中,萃取出科学家成长的五个方面的基本素质和要求:勤为肥料、脚为铧犁、梦为种子、脑为眼睛、国为方向,即勤奋、实践、理想、思考、爱国。勤为肥料。如书中写道:“他把‘三把肥料’施到了人生的第一块‘学田’里:‘一把’是对‘知识的渴求’,未知的领域召唤每一个人,而他最服从召唤;‘一把’是‘认真的态度’,并不是每一个人对待学习都能精益求精,而他从来一丝不苟;最后‘一把’是‘勤奋的精神’,没有勤奋,纵然对知识有渴求,纵然做起事来很认真,也不能到达巅峰,而他的勤奋足以令人刮目相看。”脚为铧犁。如书中写道:“唐敖庆又一次出发了,这一次他将走得更远,他的脚就像是一架铧犁,在他的学田里,也在中国大地上,继续耕耘,尽管这个耕耘的过程,将时刻面临枪林弹雨,十面围城。”“祖国的千里江山,在他们脚下走过,而他们正如一副铧犁,翻开了祖国的泥土,为未来播种了文化和教育的种子。唐敖庆深深地感觉到,这段旅程的慷慨、悲壮以及一种坚韧的精神汩汩地融进了自己的血脉,闪着光亮,向着未来发出了呐喊。”梦为种子。如书中写道:“国破家亡之时,这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都被激发出来,后来的他们几乎个个都成为某个领域的精英。他们心怀祖国,眼观世界,拼命学习,以图用自己的努力在未来建立起一个不一样的中国。”脑为眼睛。如书中写道:“每天,他都在头脑中带着这个美妙的世界行走。而每当听了新课,获得了新的知识,他都会把这些知识当作一块块砖,整齐而又符合逻辑地垒砌进这个世界合适的楼宇当中。”国为方向。如书中写道:“这些年轻人关心着自己国家的命运,希望通过自己的些许努力凸显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同时,他们也想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中国人,振奋精神,以做一个中国人为荣。”《唐敖庆传》向读者全方位展现了唐敖庆作为爱国者、科学家、教育家的辉煌人生。他是一位富于创新的科学家,多年潜心量子化学研究,提出了唐氏定理,在中国建立了理论化学学科,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国际知名的中国理论化学学派。他的成功是科学家和教育家的双重成功,不仅在学术上颇有建树,还带出了一批院士,带出了吉林大学承先启后的一代又一代化学梯队,奠定了吉林大学在国内化学界绿树长青的学术地位。本书把科学家貌似深邃玄奥的科学探索与普通人的家国情怀融为一体,把校园的书声琅琅与社会的时代风云贯彻始终,把人物的漫长人生旅途与人生的精彩瞬间交相辉映。《唐敖庆传》是人物传记特别是科学家传记中,把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可读性有机结合的一部力作。收笔之际,忽然想起鲁迅先生的诗句:“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文章来源:《科学世界》 2022年第12期12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