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Home
简介
Nav
动态
Nav
专题
Nav
作家作品
Nav
学术论坛
Products
学术交流
Nav
作品商城
Nav
法律维权
Nav
申请入会
Nav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传记研究
头条资讯
学术信息
海外观察
新书推荐
创作笔记
来稿选登
精品连载
书画赏析
文学资讯
学术研讨
文学批评
传记讲堂
培训交流
名家访谈
名家观点
专题报道
专访视频
维权介绍
经典案例
表格下载
程稀 | 挥毫列锦绣 落纸如云烟——淳一先生之我见
挥毫列锦绣 落纸如云烟——淳一先生之我见
京城有位“奇”人,他不仅出身“清奇”,书法“清奇”,为人也颇为“清奇”。这位“奇”人,大家都叫他“淳一”。
书家程茂全(淳一)
“奇”人姓程、名茂全、字淳一,家中排行老七。好巧不巧,我也姓程,索性叫他“七哥”了。
淳一之父程俊良先生
老宅门里小书童
作为书界名家,七哥打小就以章草闻名。漫步京城,随处可见七哥所提的金字招牌:“铂金第一家”“清华池”“泰丰楼”“致美楼”“护国寺宾馆”等。打开荧屏,诸多影视片题名:《建党一百周年功勋》、《永远的忠诚》等,包括最近各大卫视热播的电视剧《侦察英雄》都是出自七哥之手。实际上,早在1984年,第一次参加“中日友好书法大赛”的七哥,就斩获头筹。熟悉他的友人都说:“您哪能跟人家比,淳一的书法天赋,那是基因里带的。”
20世纪上半叶,西城区太平桥大街丁章胡同15号院便是七哥祖宅所在。丁章胡同15号院是个老宅门,偌大的四合院,正房厢房十几间。宅内花木扶疏、幽雅怡人,鸿儒往来,挥毫泼墨、丝竹悦耳,好不热闹。
丁章胡同15号院的主人即是七哥之父、京城著名的“没骨画”画家——程俊良老先生。俊良先生祖籍安徽休宁,号休竹村人。老祖程鹤年是位儒商,家境殷实,教子有方。程俊良之父程祖荫在20世纪初迁居北京,曾在北平国立艺专教务处任职。
北平国立艺专是个神奇所在,学校培养了中国艺术界的半壁江山。林风眠曾任校长,国画系就有陈师曾、萧俊贤、贺良朴、王梦白、萧谦中、陈半丁、凌文渊、齐白石、李苦禅等大师相继汇聚于此,施展抱负。程祖荫书法极佳,在名家荟萃的书画界也堪称翘楚。程俊良受父亲的熏陶,从小研习绘画和书法;十几岁又和三姑夫陈东湖学习没骨画。作为金北楼的入室弟子 ,陈东湖先生也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他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最早的学术组织——“湖社”的创始人之一,俊良先生二十出头即加入“湖社”并逐渐在艺术界崭露头角。
程俊良生九子,其中有两子不幸早夭,剩下七子蒙受庭训,几乎都跟书画和京剧结缘。其中又以老四茂仁、老五茂煜、老七茂全三兄弟在书画上造诣最高,业内称其“程氏三杰”。七哥最幼,聪明伶俐,深受众亲宠爱,因出众的艺术成就和超群的社交能力知名度最高。
淳一书法作品
作为京城书法名家,程俊良先生与郑诵先、王雪涛、娄师白、王遐举、萧劳、齐良迟、李少春、侯玉兰等文化界、梨园行的名人交往甚密。这种浓郁的艺术氛围熏陶,友人打趣道:七哥的胎教就是墨香,他是正经的“克绍箕裘”,不但子承父业,而且还发扬光大。
淳一与萧劳先生
七哥说:“我出生后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喜欢写字画画,再大一点,就帮父亲研磨洗砚,铺纸递笔,六岁就开始画灯笼片、画扇面、画彩蛋,拿到琉璃厂偶尔还能卖个好价钱,贴补家用。”
拜入名门少成名
程俊良先生也着力将七哥往书画道路上培养,10岁时,七哥跟随父亲的好友、著名书法家黄高汉启蒙书法。黄先生点拨了两年后,又把七哥引荐给了书法泰斗郑诵先。12岁,七哥正式拜郑诵先为师,成为诵老最小的学生。
郑诵先先生(中)与黄高汉先生(右)
郑诵先是我国著名书法大师 ,在业内素有“章草王” 的美称。他的书法著作和章草作品对后世影响颇大。“随手落笔、圆满天成”是业内对他的评价,时与郭风惠、陈云诰、沈尹默、陈半丁、溥雪斋等先生齐名 。七哥拜在郑诵先门下,遍习颜、柳、褚、欧及北碑南帖,主攻章草。耳濡目染皆为名师大家,书法技艺日臻精进。
郑诵先对七哥要求极为严格,七哥小时候顽皮,兴趣广泛,喜欢各种新鲜事物,不仅痴迷京剧、二胡,连相声都要说上两句,除此之外还酷爱装裱、刻印、少林功夫。郑诵先遂赐名:“淳一”,希望他拨冗去杂,专心书画。
七哥对恩师的教诲铭记于心,每每参加活动或私下聚会,他总能背诵一二。郑诵先曾制书黾勉曰:“吾友少子曰茂全,聪明好学性所便,丹青妙笔承家学,从我问字说同源。学如牛毛成麟角,傥其成者善磨琢。要知专业在专精,广土榛芜终不熟……故又为之制字曰:‘淳一’,使勿杂也。”“淳一”字号由此而来,也伴随七哥至今。
当代著名画家,中央美院国画系教授王同仁在采访中说:“40多年前,我跟诵老学书法,茂全还是小伙子呢,他也在那学。他这书法呢,也是得到诵老的肯定,诵老在去世之前还将好多手稿,很珍贵的东西,都送给他了,说明诵老对他很器重。”
“淳一”二字有多种解读,最为精炼的就是“志淳于一”。七哥坦言:师恩难忘,学书六十年,唯有专心致志、不断攀爬、勤而不辍,才能回报恩师于万一。
书卷多情似故人
“勤而不辍”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七哥60载书法道路一直勤奋、不知疲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文房四宝就是七哥最亲的物件。
七哥说起他的书画经历也是绘声绘色:“小时候家贫,父亲给的压岁钱,我都存着,留着买笔墨纸砚。有时纸用完了,我就拿树枝,在地上练。后来上小学拉练到郊区,我也抽空就写字,再后来到农村插队,笔墨纸砚是我最好的朋友。这辈子,我就是跟书画杠上了。”
20世纪70年代末,七哥结束插队生活返城后,经历颇为丰富,各种小工都干过。进工厂开过冲床,当过装卸工。到北京京剧院画过舞台布景,后来进了“致美楼”饭庄当服务员。因为会写书法,七哥在致美楼还兼了写菜谱的活儿。由于七哥书法清奇,致美楼的菜谱很火,不是被就餐者拿走,就是有人出钱收藏。有一次,著名画家黄胄到致美楼就餐,看见菜谱上的字,素朴雅逸、体正格高,大为赞赏,专程找来七哥问话,七哥也由此开启了书法命运的新天地。
领导发现了七哥的特长,就把他调到致美楼饭庄的上级单位宣武区饮食公司工会以工代干,负责开展文体工作,七哥的书画才能终于有了广施拳脚的舞台。
此后,七哥名声渐响。人民大会堂、纪晓岚故居、鲁迅博物馆都收藏过他的作品,他的书法作品也频频在国际国内获奖,连沈鹏先生都感叹:“古人有悔少作之说 ,茂全弟其可以无悔也。”
淳一与沈鹏先生
淳一与李燕先生
1988年,七哥考入首都师范大学专攻书法,师从博士生导师欧阳中石。借深造之机,又从启功、萧劳、刘炳森、沈鹏等当代著名书法家那里广吸学养。确如李燕(李苦禅之子)教授所言:“程茂全走的是正道,他有很好的文化环境,见过很多大家写字作画,他看的是真艺术,学的是真本事,不在乎外在的标签。”
聊起对书法的感悟,程茂全说,书法贵在“静气”。提笔落字须静心,即使是草书,也绝非轻率浮飘。有笔画的时候重,没笔画的时候轻。不要心浮气躁,气度缓、行笔慢、顿挫圆,如锥入沙,力透纸背。
七哥的相识54载的老友崔如琢先生说:“看到茂全写得这么多作品,让我非常惊讶,他不只写章草,还把大草狂草都结合在一起,神采飞扬,写得非常好。”
崔如琢先生为淳一60载书画展题字:挥毫列锦绣 落纸如云烟
临摹图上留美名
七哥习书,也作画,尤擅画虾、墨竹、牵牛花。七哥曾跟随著名画家俞锡瑛学素描,(俞锡瑛曾任教中央美术学院,师从李苦禅、蒋兆和。)在艺术道路上博采众长,不拘一格。说来也奇,七哥十四五岁的临摹之作便能以假乱真,颇受赞誉。他一直遵循父亲的人生格言“艺术道路、人品为上”,因此少年七哥多画梅 、竹、鹰 、虎等浩然正气的作品。
《苹果丰收图》程茂全十七岁临摹郑诵先题款
在七哥的办公室内,一幅工笔小画《苹果丰收图》十分耐看。无论是娇俏的村姑,还是勤恳的黑牛,以及竹筐里满满当当的苹果,都刻画的生动活泼,远看传神,近看出彩。郑诵先见此画作,不禁感叹七哥好学之心,便执笔题词曰:“苹果庆丰收,两筐驮一牛,山姑勤捆载,香色满山丘”。
这幅画是七哥少年时学习王同仁的《苹果丰收图》的临摹之作,诵老竟也题字勉励令他十分感动。
七哥十七岁所临许麟庐《荷花鳜鱼图》更是被中央文史馆八位馆员相继题字,说起来都是如雷贯耳的名字:郑诵先、许麟庐、娄师白、萧劳、欧阳中石、刘炳森、沈鹏、李燕,可谓是众星捧月。他自己曾调侃:“我虽然能耐没有他们大,但是我故事多啊。”
郑诵先在留白处写道:“茂全年方十七,当专心致志,他日定有其成,爰为制字,曰淳一,以为之。”
“淳一弟幼年从师郑老诵先学习章草,日复一日,用功不辍,有今日成就,皆诵老教诲也。此物乃淳一弟17 岁临摹之,屈指已26年矣。今见此物颇为感悟,因以数语记之。86叟许麟庐于顺义竹萧斋。”这是齐白石高足许麟庐给七哥《荷花鳜鱼图》上的寄语。
欧阳中石先生题:淳一学画诸大家皆落墨褒勉,可见前辈之心也。
1981年,24岁的七哥和启功启老合作的墨竹图《清风高节》意境高远,茂密的竹叶修长而不露锋芒,挺拔而又含蓄,竹影疏落,摇曳生姿。
淳一父子与王同仁先生
淳一与欧阳中石先生
淳一与齐良迟、许麟庐先生
淳一与启功先生
这些临摹作品,七哥一直保存至今。他说:“少时虽然文笔稚嫩,但是先生鼓励让我受益一生,我将用生命保护好这些作品。”
铁肩担当善缘广
2023年10月15日,七哥回顾学书60载书画展在琉璃厂宏宝堂隆重举行。开幕当天,名家荟萃,少长咸集。京城文化界、书画界、曲艺界、影视界、齐聚一堂,还有诸多友人从外地赶来,江苏的、山东的、海南的、内蒙古的……齐白石的孙女来了,蒋兆和的公子来了,就 连八十高龄的崔如琢老先生也特地从上海赶来。众多友人的捧场,让古老的琉璃厂愈发生机蓬勃。
七哥的老朋友司马南也在现场祝贺 ,他总结得很精彩:“淳一先生人缘特别好,做人没毛病!作为书家,真、草、隶、篆等各个书体、各种名家的影子都在他的书画当中都有所体现,而他又能‘和光同尘’,和谁都能合得来,什么天花板级别,什么平头百姓都是他朋友,这就很难得了!”
程相会会长(前左三)和程家人贺淳一书画展
七哥在和平门全聚德大摆36桌,宴请诸位好友,席间不住哽咽:“我程茂全能有今天,全仗着各位恩师提携,朋友支持、亲人呵护,你们是我的天,你们是我的地,有了你们,我顶天立地!回首60载学书之路,同时也是人生之路,酸甜苦辣尽在其中,最幸运的是结交了一众好友!也正是众好友成就了如今的淳一,唯有感恩感谢,展览成功,圆了自己一个心愿,无甚作为,但凭真诚之心,赢得众友关怀!永以刻苦之心,探求书法奥义!”
恩师郑诵先的“为人当自立,学习在多思,职业无高下,品流有尊卑”的教诲他时时铭记并身体力行。
七哥虽为名人,但丝毫不摆架子,成名后,不忘提携新人,颇有大师风度;他为人低调,热心快肠,豪爽大气;记得一次和七哥出席活动,合影拍照的环节,他一把拉住角落的我,让出中心位置,让我颇为感动。
七哥侍父至孝 ,待师如父;对友至诚 ,肝胆相照;他曾说:“别人对我不好,我不知道;但是,别人对我好,我一定涌泉相报。一路走来,我从恩师们身上学到的不仅是艺品,更多的是人品,‘人比钱贵 ,德比艺高’!”
作为北京市连续两届的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理事、西城区文联副主席,北京琉璃厂宏宝堂董事长……七哥的头衔很多,但是他更愿意别人称他为“书家”!七哥曾说:“我不是书法家,中国自古至今就没有‘书法家’的称号,我更愿意称自己为‘书家’。‘书家’二字,既文雅又暗含不断追求艺术高度的理想,我喜欢。”
如今,七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社会和家族事业当中。北京程氏家族程相会会长在谈起七哥时深有感触,他说:“本家茂全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抗震救灾捐资捐物、春节送福下乡、慰问解放军、组织爱心义卖……是一个很有情怀很有担当的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 宝‘二程理学’强调的是天理、良知,注重实践、知行合一,这一点在茂全本家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的为人、品行,以及在书画艺术上取得的成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以他为荣。”
听七哥的故事,就好像一部历史大戏在你面前缓缓展开:恍惚间,我好像看到,60年前,丁章胡同15号院的少年手握毛笔:挥毫列锦绣,落纸如云烟……跨越时空,向我们走来。
后记
写完献给七哥的小文,时近午夜。遥望窗外月朗星灿,掩卷沉思,浮想联翩。
古人云:文以载道。似悟:推动历史前进者,并非排天浊浪,而是涓涓细流——似乎不引人留意且水滴石穿的无形文化。七哥的身上,落笔是文化,张口是历史。他的故事,不仅是他个人的历史,更是他家族的历史 ,也是中国近现代的文化历史。
程稀
癸卯腊月二十于京东九兰轩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简介
程稀,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美国夏威夷华文作家协会中国区代表,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鲁迅文学院第九期作家培训班。媒体从业十五年,曾任电视台编导,艺术家联盟网主编。出版文学专著:《初见》《为燕山立传》《张謇传》等。
文章分类:
公众号|会员作品
分享到:
昵称:
验证码:
分享网站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豆瓣网
百度贴吧
开心网
复制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