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张大可文集》(全10卷)新书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千古文章事,得失寸心知 ——《张大可文集》(全10卷)新书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座谈会现场 《张大可文集》(全10卷) 韩兆琦发言 王立群发言 张大可发言 2013年8月18日,商务印书馆

千古文章事,得失寸心知

——《张大可文集》(全10卷)新书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座谈会现场

《张大可文集》(全10卷)

韩兆琦发言

王立群发言

张大可发言

2013818日,商务印书馆新书《张大可文集》(全10卷)首发式在北京商务印书馆二楼礼堂隆重召开。张大可先后任兰州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社会兼职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此次会议由商务印书馆举办,作者挚友、社会学相关各学科的知名专家、学者共计30余人与会,参会的有: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名誉会长韩兆琦,河南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北京师范大学史学院教授陈其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中国秦安史学会原副会长、项羽文化研究会会长岳庆平,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方北辰,山西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崔凡芝,北京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导、中外传记文学会会长赵白生,山西司马迁文馆所所长薛建芳,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 商务印书馆文津公司总编辑丁波,我学会副会长张洪溪、丁冬  学会理事、北京东岳庙住持袁志鸿也应邀参会。参会者与作者张大可先生一起展开了生动、热烈的讨论,当真是史记研究协会,也是历史届的一场盛会。

《张大可文集》的学术价值

《张大可文集》(全10卷),融作者教学积淀与学术研究于一编,重点聚焦在《史记》研究与三国史研究两方面。其中《史记》研究论著六卷,三国史研究两卷,是作者长期从事教学与研究的结晶,代表了当今学术界在这两个领域的前沿成果。作者自述与散论一卷,高校教材一卷。十卷文集行文流畅,可读性强,做到工具性、资料性、学术性、时代性的统一。

《七十述怀》(第一卷):著名《史记》研究专家张大可先生治学心路历程的完美呈现;

《史记研究》(第二卷):《史记》研究的扛鼎力作,一本系统研究司马迁的论集;

《史记文献研究及选讲》(第三卷):《史记》权威简评简注本;

《史记论赞辑释》(第四卷):《史记》精华之论集中呈现;

《史记精言妙语》(第五卷):司马迁经典语录汇聚一书;

《史记二十讲》(第六卷):《史记》权威普及本;

《司马迁评传》(第七卷):影响最广的司马迁传;

《三国史研究》(第八卷):1988年第一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本三国史研究的个人专集;

《三国史》(第九卷):中国第一部三国断代史;

《中国文献学》(第十卷):一部行销十余年的高校文献学教材,对构建文献学理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现场专家的解读

   《百家讲坛》主讲人、河南大学王力群教授说:“大可先生的文集追求的是流传,不是流行,这一点是一个学者最可贵的东西。”他还说,“一个民族它的文化传承是两个途径,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文献,大可老师在文献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他写了《中国文献学》,而且用自己的实践,用自己的《史记》研究,《三国志》研究,实践了他对文献的一些理解,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发现、解读的过程,这是一般读者达不到的。不是所有的书都是按码洋来确定它的价值的,码洋高的书不一定进入学术史,也不一定进入文学史,它进到哪去了,它可以写到出版史中间去。”

  传记研究学者、中外传记学会会长、北京大学赵白生教授用“一根筋,二分法,三沟派,四重奏,五忘我,六六六,七十归”总结了张大可的《七十述怀》。

《张大可文集》的收藏价值

商务印书馆精编精校,布面精装,具有实用价值与收藏价值。

《七十述怀》(第一卷)是作者以治学为主线的自述,关联全书,可视为十卷文集的总序;

第二到七卷,则全面地系统地阐释司马迁其人及其书《史记》的内容与思想价值。《史记》是中国人必读的一部国学根底书。

第八、九卷,充分展示了作者对三国史的深刻研究。被学术界评论为“演绎历史,把握要略,叙事清楚,说理透彻,对人物事件有独到的见解。”

第十卷《中国文献学》,是一部学术型的高校教材。

张先生的论著条理清晰,语言质朴,论从史出,论辩与考证,能做到理据充实而不繁琐,雅俗共赏。其著作均是宏篇巨制,但结构布局,能做到舒展自如、回环照应,而又避免奇轻奇重、前后重复。

无论是研究还是阅读,均有较大价值。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