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关于《谭震林传》的评点

谭震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图书封面)

《谭震林传》编纂委员会:《谭震林传》,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第一版,正文289页;后附谭震林遗作《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同年》一篇,以及江华、江渭清、谭启龙、陈冰四位《刚直无畏功垂千古——忆谭震林同志》忆文一篇,为411页;加入《后记》内容为414页,全书共30万字左右。

[作者简介]:《谭震林传》的作者,是“《谭震林传》编纂委员会”写作班子集体。“编纂委员会”是在以江渭清为首“编委会”领导下,形成的实力雄厚的编纂班子写作集体;“编委会”指定“编纂小组”,具体主持《谭震林传》编纂工作。主要取材于中央档案馆,国务院原农口各部、局,各有关省市和南京军区、军事科学院等单位保存的谭震林讲话、文稿、电报、书信和其他有关文电、书稿、报刊、会议记录,中共中央原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谭震林家属保存的谭震林晚年多次口述党史及本人革命经历的记录及录音;吸收了曾经与谭震林一起战斗和工作过老同志的回忆及访问记录。上海、湖南、福建、江西、浙江、安徽、山东、江苏八省、市和国务院原农口有关单位,分别建立编写小组(或编纂分会、协作组),进行了传记资料的搜集、采访。在深入采访、掌握资料的基础上,各编写小组分别写出谭震林在各个不同时期战斗和工作的分段草稿,然后由编纂组统筹。编纂小组组长陈冰,副组长叶绪昌、金冶、石山。统纂稿由陈鸿祥执笔,叶绪昌初审,陈冰终审。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王秀鑫、周承恩、杨西岩、黄修荣、郑谦,中央档案馆曹雁行、涂克明、李明华等专家和研究人员,认真审读统纂稿,提出订正、补充、修改意见。其间几经编委、顾问等有关人员编写小组审议,反复补充修改,最后“编委会”报请中央有关方面审阅、定稿,最终交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谭震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之一,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中国共产党人,他1902年4月24日诞生于湖南攸县城一个贫困城市居民家庭,乳名称“喜起”。父母生他们兄妹8人,他是其中第4个孩子。因为家境困难,谭震林仅读了几年私熟,很小年龄在12岁时,父亲将他送到攸县太成堂书纸店当学徒。在攸县太成堂书纸店他只干了3年,遇老板病故店铺关闭,14岁的谭震林在叔父介绍下,身背铺盖,跋涉30多公里,到茶陵县城徐文元书纸店谋生。在茶陵徐文元书纸店谭震林一干10年,这时的他血气方刚,求知欲强,酷爱读书。读书增长了他的知识,促进了他思想上的觉醒,唤起他对不平世态的反抗精神。中国社会在1911年10月爆发了伟大的辛亥革命,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被推翻,“大清”王朝变身为“民国”。1926年7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这一年10月12日经中共党员余来和戴述人介绍,谭震林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表明自己坚定不移的革命志向,谭震林向组织要求将原来“喜起”乳名改为“谭虎”,他的入党介绍人余来说:“云从龙,风从虎,虎啸生风撼山林,还是叫‘震林’好。”于是在烽火连天中国革命战争岁月和国家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谭震林”这个杰出的名子一直与其辉煌的成就同在!1983年谭震林81岁时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同年9月30日他在北京逝世,10月5日中共中央为他所作《悼词》称:谭震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作品点评]:
    谭震林是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他由普通而年轻的城市工人,从北伐战争大革命的洪流中一路走来。他开始是出于义气自发地组织工人罢工,维护工人自身权益,到跟着中国共产党组织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直至拿起枪杆子跟着“毛委员”干革命,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担任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主席开始,他的职位、地位和影响都在不断地提升,这都是因为他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不断地学习自然地提升他的素养成就了谭震林辉煌的人生。谭震林自己说:“听毛泽东阐述哲学道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思想跟着开阔起来,理论水平也逐步提高了。”他“十分拥护毛泽东倡导的调查研究”,早年他“在长汀曾受毛泽东委托,通过共产党员黄亚光等人,找了常年替地主豪绅做衣裳的裁缝老师傅,长期租种地主老财土地的近郊佃农,了解当地贫富情况的老教书先生,掌管完粮纳税的钱粮师爷,还有熟悉衙门内情的老衙役和典狱员,以及混迹于三教九游的流氓头子等六种不同的人,把他们召集起来,请毛泽东主持召开调查会,进行阶级调查和社会调查。”跟谭震林在一起工作过的人,总是经常听他强调:“不懂得中国的国情,不了解中国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怎么能干革命?”他还说:“历史唯物主义是什么?就是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谭震林与项英、陈毅、陈潭秋等人被留在苏区带领“部队分九路游击”,一直坚持到1937年10月2日,国民党当局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正式宣布将南方8省15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其后谭震林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斗争。在八年抗战的硝烟中,他“战斗在铜(陵)繁(昌)前线”,继而为“打开苏南东路抗战局面”呕心沥血,抗击外寇的同时面对国民党顽固派还须“迎击第二次反共高潮”,在与日伪顽的战争岁月里他“领导反‘清乡’斗争”,完成了“夺取淮南抗战的最后胜利”,但是并不意味战争的结束,他又不得不率部进入“解放战争的岁月里”。谭震林“参加领导和指挥苏中七战七捷”,在“坚持内线歼敌”中,与猛将许世友率部“孤立济南”,最终“打下济南府”后,又与战友们一起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率部“激战淮海!”1949年4月20日伟大的渡江战役打响,谭震林亲自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集团”、“三野”的第七、第九兵团7个军30万将士率先渡江,一举突破国民党军所设“长江防线”!这种军事上的成就对谭震林而言,只是牛刀小试,他真正的功底是细致的政治工作艺术。十大开国元帅之一、原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治委员陈毅曾说:“华东野战军,指挥打仗主要靠粟裕,政治工作主要靠谭震林。”建国之后,谭政林首先领导浙江省战后发动群众“剿匪反霸”,发展农业生产和城市工业重建,继而主持华东局的工作,1954年12月他调中央工作。谭震林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担任和主持过许多的工作,首先亲任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席,主持华东局工作期间还同时任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席、并兼任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席,1953年兼任治淮委员会主任,1954年调中央后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兼中央书记处第二办公室主任,1959年4月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1962年起兼任国务院农林办公室主任,1973年8月中共十大被选为中央委员,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大被选为副委员长,1982年9月谭震林以80岁高龄参加中共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顾委委员、常委和副主任。谭震林最为人熟知的是“文化大革命”中带头“大闹怀仁堂”的事,他刚直不呵、一身正气的人格品质在其中展示得淋漓尽致!他因此而“遭受残酷打击和迫害”。他的战友江谓清曾说:“谭震林同志的崇高威望,完全是靠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起来的。”
    《谭震林传》编纂委员会撰著的《谭震林传》,是关于老革命谭震林从青年时代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斗争中锻炼成长,从而为中国革命作出杰出贡献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虽然是传记体裁但又不简单是人物生平事迹的传记,它是一部文字严谨、史料翔实、政治水平很高的史书性质人物传记,是一部战争年代血与火斗争中体现男儿血性、共产党人誓志报国、过程非常吸引人、可读性很强的传记文学作品。这部传记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内容丰富,纲目清晰,一线贯穿,有条不紊。人物在岁月中逐渐成熟,传记在过程中逐渐丰满。这部传记主体共13章内容,附录有两篇与主体内容关系密切的文章。整体而言:《谭震林传》以第一章一、二两节的内容交待“传主”谭震林的家庭出身和经济状况,兄弟姐妹以及亲属关系,他少年时期所受到的教育。告诉读者谭震林少年时就是“勤学好问的穷孩子”,因为家境的穷困他很小就开始了“艰辛的徒工生活”。谭震林在做徒工时就酷爱读书,学习使他增长知识、学问和智慧,所以他很年轻就能够自觉地起来“发动工人斗争”,从而能够较早地“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章记载谭震林参与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经历。第三章是谭震林“战斗在赣南、闽西”,其间参加“兴国调查”和“古田会议”都非常著名。第四章是谭震林“担任红十二军政治委员”后,参加红军时期的“三次反‘围剿’战争”。第五章是为了“造成中央苏区巩固的后方”,谭震林“调任福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但是“在反‘罗明路线’中”他“遭受打击”。第六章是左倾路线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谭震林与项英、陈毅、陈潭秋等人领导留苏区部队分九路游击,“坚持闽西南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第七章是“八年抗战”,直至“夺取淮南抗战的最后胜利”。第八、第九是谭震林“在解放战争的岁月里”。第十章是谭震林建国之初“在浙江和华东局工作”的事迹。第十一章是谭震林“在中央工作”的繁忙情况。第十二章是“文化大革命”严峻考验中的谭震林。第十三章是谭震林蒙冤下放及“重返北京以后”生命的“最后十年”。另外附录两篇文章在传记最后,这是对传记中特别起烘托效果的文字内容,也很有价值。整部传记交待人物,铺张事件,描述场境,烘托气氛的整个叙事过程如行云流水,自然而然,一线贯穿。
    第二个特点是以人生不断的成就和众多成功战例展示人物杰出的功绩,以过程中人物自己实际的言行和知情者的评价凸显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品质。谭震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参加革命之前,他自己也是被旧社会剥削的工人,反抗旧社会的奴役和剥削是出于他内心的自觉。谭震林在成长中具有自觉学习和举一反三的精神。他说:自己是“从书店里了解”了“中国的历史”,读历史书他知道陈胜、吴广是“搞农民起义,”所以他“晓得革命”了。他读《水浒》懂得了“要打倒欺侮穷人的坏蛋,光靠英雄豪杰一个人的力量不行,还要靠一伙肝胆相照,利害一致的人一块去造反,就像书中说的‘聚众起事’。”他懂得“一堵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理。这是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前的谭震林,他成为共产党人之后成长日新月异!很快成为坚定成熟的革命者。1927年11月茶陵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座攻下的县城,谭震林就担任了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主席”,从那时候起他就显现出善于带兵打仗的能力。《谭震林传》第二章记载:革命的深入引起土豪劣绅的恐惧,12月土豪劣绅就组织团防武装骚扰茶陵县城,谭震林率领赤卫队、纠察队,机智勇敢数次配合主力红军粉碎敌人的进攻。谭震林“参与创建井冈山根据地”,他一直是“毛委员”非常信任的革命同志。在红军时期他转战赣南,进军闽西,参加“兴国调查”、“古田会议”和夺取“四次反围围剿”的胜利。“坚持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和“八年抗战”,谭震林和他的战友们时刻战斗在第一线。1945年9月初谭震林率新四军第二师与黄克诚所率第三师在津浦路西会合,在获得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批准,相继收复淮阴、淮安,使苏中、苏北和淮南、淮北四个解放区连成了一片。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随之国民党蒋介石又挑起内战,1945年11月10日留在华中的新四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政委谭震林,下辖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等4个纵队。12月华中野战军收复了高邮到邵伯运河沿线地区,1946年1月11日使华中与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由于1946年1月10日至5月20日经所谓“军事调处”时期内,据统计:国军向全国各地中共领导部队进攻3675次,出动兵力达258万之众,其中违令进攻华中新四军达298次,先后侵占华中解放区约1、8万平方公里,6月26日国军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由蒋介石挑起的全面内战由此正式爆发!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开始了,在解放战争的岁月里,谭震林曾与中共的许多高级将领在一起合作共事,参与领导和指挥打了许多的大战恶战,如:苏中七战七捷,激战淮海,指挥中集团率先渡江等等。这其中“苏中战役”是在严峻形势下展开,当时苏中参战部队仅有19个团3万人的兵力。1946年7月13日“苏中战役”首战宣(家堡)泰(兴)打响,歼敌83师19旅2个团、旅属炮营及63旅1个营,共3000余人;首战告捷。18日至21日再战如(皋)南,歼敌整编第49师师部及所属1个半旅计1万余人,二战告捷。7月30日至8月3日三战海安,华野以3000兵力,抗击5万余敌的轮番进攻,杀伤敌3000余人,创造敌我伤亡15:1的记录。8月10日至11日苏中战役第四仗“李堡战斗”,歼敌新7旅全部及第105旅旅部和第314团共9000余人。8月21日至23日为丁堰、林梓战斗,8月23日至26日为邵伯战斗,8月25日至27日如(皋)黄(桥)战斗;从首家堡起,一个半月时间内,连续作战7次,歼敌6个旅、5个交通警察大队,计5,3000余人,占正面进攻之敌全部兵力的1/3。延安总部发言人8月29日评述“苏中七战”为“七战七捷”,《解放日报》9月12日发表《蒋军必败》的社论说:中原突围、苏中大捷、定陶战役“这三个胜利对整个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1947年1月下旬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番号撤销,建立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参谋长陈士渠,政治部主任唐亮;谭震林在任何位置上都能出色地完成组织交予的工作和任务,他虽然善于指挥作战,但最善长还是思想政治工作,陈毅曾说:“华东野战军,指挥打仗主要靠粟裕,政治工作主要靠谭震林。”当年作为谭震林的主官,陈毅的评价,虽然体现老革命的谦逊和老帅的人品,但中肯内涵显而易见。建国后,谭震林从地方到中央,为党和国家的大业呕心沥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三个特点是《谭震林传》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爱国者的史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群英谱。在这部传记里第一章内容中不仅看到少年好学和血气方刚青年时期的谭喜起与商户老板的斗争,还有中共建党初期的党员余来、谭志道引导青年谭喜起走上革命道路的事迹,以及“谭喜起”更名为“谭震林”的故事。大革命时期北伐军第六军有中共派出的党代表林祖涵(林伯渠),在第二军工作的有肖劲光、李六如等;还记载了蒋介石等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策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长沙搞“五、二一”马日事变,在白色恐怖下人民群众、包括宗教人士都挺身而出保护革命志士,谭震林就曾获得佛教徒的救护。第二章中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出现许多共产党人的形象:前委书记毛泽东,前委委员宛希先,工农革命军团长郭亮,蔡和森,谭震林,罗炳辉,还有当年与谭震林一起参加革命的:龙从云、刘青云、孔海、陈雪礼、罗义贵、贺子迈、吴耕章、李炳荣、陈士渠、杨绍震、罗尚德、罗青山、陈叔同、刘喜庆、王者、欧阳伟、尹吉希、袁肇鸿、陈正人、王佐、袁文才、蒋世良等等。印象深刻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就发生红军部队移动的过程中,团长陈皓串能副团长、参谋长和一营营长图谋叛逃投敌的事。这种关键时刻谭震林和宛希先为首的共产党人革命者坚定不移地捍卫党的事业不动摇!危急关头毛泽东、毛泽覃等人及时赶到,揭露和粉碎了陈皓一伙叛变投敌的阴谋。为什么要建立和坚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形象地告诉大家:红军就好比是一个人,屁股坐在罗霄山脉中段,把两脚伸到江西、湖南,依靠周围各县的工人、农民,革命就有了回旋的余地,工农革命军就可以发展壮大!这是谭震林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他为毛泽东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当机立断、措施英明、使革命队伍转危为安的气魄和风范,钦佩不已!从此他跟着毛泽东,革命信念更加坚定。《谭震林传》每一章都会涌现出许多闪光的名字,第七章“八年抗战”涌现出优秀的共产党人、抗日志士,更是如群星璀灿。1938年4月张鼎臣、邓子恢、谭震林等率新四军二支队到安徽歙县岩寺“金家大屋”报到后,谭震林奉命调任第三支队副司令,当时新四军不设政治委员,副司令实际就是政委。三支队司令员是军参谋长张云逸兼任,支队工作实际由谭震林主持。“八年抗战”中谭震林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在铜(陵)繁(昌)抗战前线,他亲自指挥的“繁昌三战”也使人印象深刻:1939年11月8日“峨山头搏击”,日军第十五师团出动600余人步骑兵,配备迫击炮、重机枪,于拂晓分三路扑向繁昌城。谭震林指挥以繁昌城外东边峨山头为主阵地阻击敌人进攻,多次组织反冲锋,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敌人进入繁昌城后,立即从西门、北门反攻入城,进行巷战。日军不明城内虚实,又处新四军两侧包围态势,苦战一天,日军最后只好施放毒气,付出被毙伤50余名的代价,趁黑夜逃回据点。11月14日“塘口坝血战”,战斗从凌晨2时打响,日军先后出动步炮兵1100余人,向繁昌城西北、荻港东南之塘口坝一带轮番进攻,激战中谭震林亲临塘口坝阵地,与五团二营营长陈仁洪、副营长马长炎一起观察战况,组织反击;指挥五团三营、六团三营等部队,阻击、包抄增援之敌。激烈的阵地争夺战,进行到晚上12时,直到敌酋川岛中佐被击毙,日军失去指挥以后才全部退出战斗。22个小时血战共毙伤日军300余名。11月21日拂晓日军又出动2000余兵力,分五路进攻繁昌城,妄图挽回“皇军”军威。谭震林指挥第三支队各营,先在繁昌城西北山地进行运动防御,以一部兵力利用地形,节节阻击,疲劳和消耗敌人,日军21日下午才进入繁昌城。当敌人入城之后,谭震林命令部队坚守峨山头制高点,展开反复拼搏,打垮敌人多次进攻;同时布置兵力将繁昌城包围起来,组织部队向城内频繁出击。日军困守城内,交通切断,完全处于被动挨打境地;更兼雨雪交加,深恐被歼,乃于23日凌晨弃城突围,这一仗共毙伤日军100余名,取得了繁昌保卫战的又一胜利。谭震林在胜利时保持清醒头脑,他知道1939年2月周恩来到泾县云岭,曾与项英商定“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向后,他多次派马长炎等军事干部,带精干小分队前往江北无为县等地扩军、筹饷和进行战略侦察。他说:“皖南虽好,但非久留之地啊!”1940年3月中共中央东南局、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决定谭震林从皖南前线调苏南东路地区,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23日他从东南局书记兼新四军分会书记项英那里接受了指示,当晚就带领随行人员,从泾县云岭出发了,新的战场、新的战斗等待着他。传记如行云流水,既是娓娓道来动听的故事,更是英雄的史诗和画卷。
    第四个特点是大处着眼,具体事件入手,叙事中记叙与剖析结合,过程中刻划人物内心深刻透彻。《谭震林传》以史实说话,以事件展示,整个传记有血、有肉、有经络、有骨头。虽然是政治性史料性很强的传记,但使人不感觉说教和枯燥,内容环环相扣,使人感动、使人神往,使人振奋,阅读中使人深深地被吸引。关键是谭震林这个人物太传奇了!他的生平,一个苦孩子,一个贫穷的徒工,他骨子里透露出来的骨气和志向!外祖母因三姨嫁了财主,所以喜欢她生的孩子,“压岁钱”给一块银元;自己的父母因为贫穷,所以自己这些子女“压岁钱”只给五块铜板;但是一声“我不要”退回五个铜板的行动,表现出了少年童真中的骨气!拿了母亲枕下的铜板接济了没有米下锅的“余家阿婆”,又能向母亲坦诚说清楚,这是善良童稚中的勇气。去做学徒了,多心眼的徐老板放三块铜板在地上特意考验这位有志少年,其实这都是小意儿,本来就是心地洁白干净,尘埃又如何能沾染呢!更重要的是谭震林天性好学喜读书,这为这位有志青年的行走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成长为中国共产党人后,他一生忠诚!1932年6月他调任福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33年初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入中央苏区后,推行王明“左”倾路线,当年2月起先在闽粤赣苏区开展斗争,把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罗明,作为批判对象,进而扩大到整个中央苏区。在批所谓福建省委“以罗明为首的机会主义路线”时,把谭震林作为“红军中‘罗明路线’的代表之一”是罗明的“好徒弟”,给扣上“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谭震林对诬陷不实之词,当然不能缄默,尤其在关系党和军队的路线、方针等原则问题上,他决不退让。会上坦诚陈述自己的意见,坚持正确主张,批驳错误指责。会后他向省委递交《书面声明》,进一步阐述自己的意见。种种罪名扣在头上,他被解除了军内外职务,但他襟怀坦荡,泰然处之,他对来看望的战友和同志说:共产党人要“服从组织”,“组织怎么讲,就怎么执行!”“无条件服从组织,党的决定高于一切!”无论自己还是别人,都“要经得起胜利和挫折的考验!”谭震林对党忠贞不移,从来不计个人得失。还是在淮南他抓整顿“三风”(学风、党风、文风)的教育,谭震林是出于真诚,他认为: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三风不正严重危害革命事业,所以整风是一场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而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件事的问题,不是个别干部、个别党员的问题,这是关系全党的问题,是为了使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的大事。整风不能整下不整上,“首先从区党委”、从高级干部开始。1948年元旦过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统一部署,开展两个月“整军”工作,通过诉苦,进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达到“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的目的。《谭震林传》还翔实地记载了1967年2月16日著名的中南海“怀仁堂碰头会”的过程,就是当年被诬为“二月逆流”,谭震林带头“大闹怀仁堂”的事情真相。当年“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张春桥接见“红卫兵”时曾说:“‘二月逆流’是什么?一句话,‘二月逆流’就是谭震林炮打‘中央文革’!”谭震林这位老革命刚直不阿的秉性,尤其是明知将会祸及家庭、给自己带来严重后果,但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他就是要坚决地站出来秉节抗争!这就是真正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和亮丽风彩。
    《谭震林传》,是一部优秀的传记,可圈可点之处很多,限于篇幅止笔于此。


文章分类: 学术研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