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新世纪文化语境中的司马迁精神

司马迁传记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2012年10月 中国 韩城 新世纪文化语境中的司马迁精神 &nbs

司马迁传记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201210  中国   韩城

                          新世纪文化语境中的司马迁精神

                             

                                               孙德喜

     论文摘要:司马迁精神长期以来是人们探讨的重要论题。本文将司马迁精神概括为独立自由精神、浪漫精神和坚韧不拔精神。司马迁以其人生抉择和《史记》等写作,践行他的精神,司马迁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资产中的宝贵财富。但是在新世纪的文化语境中,司马迁精神受到了文化消费大潮、全球化背景下本土文化的尴尬处境、后现代主义思潮、实用主义与强权政治的多重冲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但是,司马迁精神在新世纪里仍然具有活力,可以得到发扬光大的机遇,反射出新的光彩,前景令人乐观。

   关键词:司马迁精神;独立自由精神;浪漫精神;坚韧不拔精神;新世纪文化语境;危机与机遇.

司马迁既是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又是我们中华民族脊梁式的人物,他以他的文化精神名垂青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司马迁精神是历史留传给我们的极其珍贵的精神资产,我们理所当然予以珍视,并且将其融入到现代文化和时代中来,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这就必须将司马迁精神放到新世纪的文化语境中来考察和讨论,充分理解和认识司马迁精神在新世纪文化语境中面临的问题,让司马迁精神在我们这个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对于司马迁精神,许多专家学者都曾进行过高度的概括和热烈的讨论。这些论文既有对司马迁精神的形成及其渊源进行研究的[1],又有对司马迁精神的某个方面进行概括和讨论的[2],也有对司马迁精神的现代意义进行探讨的[3],还有一些专家学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了司马迁精神问题[4]……这些文章对于司马迁精神的探讨是很可贵的,但是并没有完整而准确地归纳出司马迁精神。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渭南师范学院举办了“司马迁与当代人文精神”座谈会。会后,崔康柱就这个座谈会撰写了题为《当代文化语境中的司马迁精神——渭南师专“司马迁与当代人文精神”座谈会综述》的文章并在该校的学报上发表[5]。崔康柱的文章的标题虽然与我的基本相近,但是他的文章并不是单独的论文,而是对“座谈会”上众多观点的概括和陈述,并没有就文章题目所示问题进行专门探讨,所以我在这里讨论的问题并不重合崔康柱的文章,而且就这个座谈会的主题“司马迁与当代人文精神”讨论的固然具有某些当下时代的因素,但是据我理解,更重要的是会议重点讨论的是当代人文精神对司马迁精神的继承、发展和利用的问题,而我在这里所要讨论的则是司马迁精神在当下文化语境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一


   什么是司马迁精神?尽管许多专家学者作了有益的概括,但是还是存在着众说纷纭的问题。因此我们还有必要进一步讨论。这是我们讨论新世纪文化语境中司马迁精神的前提和基础。司马迁精神主要是通过他的《史记》等著作的写作和他的人生道路来体现的。司马迁在《史记》和《报任安书》等著作中所表达的是什么精神呢?有的学者看到的是“批判精神”[6],有的归结为“求实精神”[7],有的概括为“侠义精神”[8],……这些精神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无疑是存在的,但是我认为高度不够,许多观点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没有抓住司马迁这方面精神实质,因而我将他的这方面精神概括为“独立自由精神”。也许有人提出质疑:这是以现代话语给古人贴的标签,未必合适。但是我认为在司马迁数十年的写作中,他所体现的恰恰是这样的精神。所谓“独立自由精神”,就是指不依附他人,不受他人控制和奴役,不为各种利益诱惑所动,具有独立意志,善于思考,勇于作出自己判断,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和意见。司马迁尽管担任太史令这一官职——从理论上讲,应该秉承官方思想意识和意志,代表官方修史,但是他却能够以自己的思想统率《史记》的写作,不受官方思想意识的控制,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自主性。司马迁虽然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严酷的专制社会里,但是他能够不依附朝廷,敢于批判,敢于直言,敢于展示历史真相,既有继承左丘明、董狐等前辈史家传统,忠于史家职责,坚守史家的叙事伦理的一面,又有挣脱现实各种羁绊获得人格独立和心灵自由的一面。正是由于司马迁的具有独立自由精神,他才能够求真求实,既不为统治者唱廉价的颂歌,不为统治者粉饰太平,也不避讳和掩饰统治者的丑陋乃至罪恶,对某些统治者进行深刻的批判。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司马迁生活在西汉时期,是在刘氏家族的统治之下,但是他毫不畏惧地描写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流氓特性,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历史上真实的刘邦——在那样一个时代只有依靠流氓手段才能夺取帝位。因此,求真求实,坦率直言、秉笔直书和大胆批判都是司马迁的独立自由精神的具体体现。

上个世纪40年代,著名学者李从之先生从司马迁与楚、齐文化的联系中将司马迁的精神概括为“浪漫精神”,这是非常准确的。司马迁通过他的人生淋漓尽致地演绎了这一精神。司马迁虽然生活在实用主义盛行的中国,但是他并不为实用主义所困扰,以自己的理想信念烛照人生,他写作传世巨著《史记》,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希望将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传之千古;他为被迫降于匈奴的李陵将军辩护,已经将个人前途、命运乃至生命置之度外,根本不顾冒犯皇帝和众多附炎趋势的官员而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坚持直言,表达他对李陵将军的充分理解;他宁可受宫刑的处罚而不愿被处死,原因并不是贪生怕死,而是为了写作《史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司马迁的浪漫精神在他的《史记》中表现突出,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认为,《史记》是“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鲁迅的这一评价非常经典,突出了《史记》的诗性特征,表现出司马迁的诗情、才情和激情,而这正是司马迁浪漫精神的具体体现。有人讨论司马迁的侠义精神,实际上这不过是他浪漫精神的一个方面。一个人拥有了侠义精神,他必然会以自己的理想信念统率自己的言行,同时在对历史人物的叙述和评判中渗透着自己的理想信念,表明自己非功利的是非准则。因此,无论是司马迁的人生,还是他的《史记》,都洋溢着浪漫精神。

司马迁写作《史记》这样的鸿篇巨制,花费了他数十年的光阴,而且最令人感动的是,他在遭受宫刑,生理与心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坚持写作,这该需要多大的毅力啊!然而他始终坚持,决不放弃,在任何艰难困苦之中,他都以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投入写作,而这所体现出来的是他的坚韧不拔精神。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向称孤,系狱具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司马迁在这里既表示以前人为榜样,又表明他刚毅的性格和坚韧不拔精神的来源。正是这种决不屈服于命运的坚韧精神成就了司马迁,使他能够给我们这些后人留下非常宝贵的历史巨著《史记》。

                                       二


   司马迁生活在西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而这两千多年的漫长时间意味着文化语境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当年司马迁所生活的西汉时期,中国的文化以儒、道思想成为当时思想文化的主流,特别是儒家文化日渐成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与此同时,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崛起,表明知识分子的地位比较高,文化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从而形成了社会传统,进而在汉朝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儒道文化究竟如何影响司马迁的?这显然不是我这篇论文讨论的问题,但是司马迁精神与儒道文化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是毫无疑问的。而知识分子和文化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可以讲是司马迁在受到宫刑处罚以后仍然坚持写作《史记》的强大精神支撑。虽然司马迁在朝廷上,在皇帝面前非常孤立,得不到支持,但是他相信,在民间他还是能够得到普遍理解和肯定的,哪怕是在当时得不到民间知识分子的承认,但是他坚信,总有一天,他的《史记》终将被青史所接纳。这样,他才不至于绝望,他的精神才得以形成。然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作为传统人文精神的重要部分的司马迁精神遇到的是什么样的文化语境呢?中国已经由农耕文明转向了现代工业文明。进入20世纪,代表现代思想意识的西方文化与以儒释道为传统的东方文化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产生了融会与碰撞,从而促进了中国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经过一个世纪的曲折发展和社会波动,中国的文化语境到了21世纪的今天出现了新气象。首先是自上个世纪以来的现代思想观念对于国人的思想文化启蒙虽然出现过不小的波折,以人为本的人类普世价值观已经在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中扎下了根,自由、平等、民主和博爱等现代思想意识越来越为更多的中国人所接受和认同。那么,司马迁精神可以被注入现代思想文化内涵。其次,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中国社会与思想观念日渐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各种不同的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生活方式既可能产生矛盾和冲突,也可能相互影响、互相融合,彼此包容。司马迁精神的生存空间更为广阔。第三,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受到了商品化大潮的巨大冲击,从而对人文精神的存在和延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显著的特征是,实用主义占据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人们对于事物的态度与行为目的和方式都取决于现实的实际利益,急功近利成为新世纪人们心态浮躁的根源,因而文化之根在这个时代面临着断裂的危机。第四,随着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后现代主义思潮日渐泛滥,解构虽然有助于拆除封建专制人为制造的各种神像,消除各种迷惑人的神话,但是这股思潮也毫无顾忌地将人类思想文化精神进行了无情的消解,对为人所敬仰和爱戴的事物肆意嘲讽戏谑,价值和意义遭到了颠覆和瓦解。第五,在强势外来文化的涌来之际,处于弱势的本土文化便日渐衰落,于是普通民众对于自己的民族身份的认识渐渐地暧昧不清,进而失去了对于民族文化的兴趣和认同,从而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遭遇到空前的危机。因此,著名学者孟繁华发出了感叹:“新世纪:文学经典的终结”[9]。因此,民族文化精神可能被虚无化。第六,自2000年以来,消费主义已经成为当前许多人对待文化的根本态度,于是文化行业开始走向产业化,那么文化已经不再是安妥灵魂与提升精神的需要,而是空虚精神的按摩器,是填补无聊而苍白心灵的泡沫。而人们在享受肤浅的感官刺激的时候,根本不再对经典高雅的文化感兴趣,也无力理解和体验文化的深层内涵、价值和意义。


                                                  三


   进入21世纪,司马迁精神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中可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遭到冷遇,被边缘化,甚至被扭曲和消解,应该引起我们的严重关注。

司马迁的独立自由精神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与我们今天所说的独立自由精神未必完全相同,但是在基本内涵上还是相通的:自由思想与独立人格。问题是,无论是在司马迁生活的那个年代,还是当今这个时代,一个人如果要在自己的言行中实现自由独立精神,都必须附出沉重的代价。就司马迁来说,他仗义执言,决不附炎趋势,结果受到宫刑的严厉处罚,使他的身心遭到了严重的摧残。后来的许多知识分子就因为践行自由独立精神而被贬谪、罢官、投入监狱,乃至被处极刑。而今我们跨进了21世纪,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我们国度,真正的有益于自由独立人格的人文社会环境还没有形成。金字塔型的权力结构所形成的等级制度仍然存在,特别是没有受到制约的权力,非常张狂,形成了对于自由独立精神的严厉钳制。而且在权力横行无忌的时代,整个社会包括知识分子阶层普遍侏儒化、犬儒化,那么自由独立便得不到认同,因而面临着被冷落的边缘化的悲哀结局。湖南作家阎真于世纪之初出版的小说《沧浪之水》就叙述了这样的悲哀。小说主人公池大为不仅因为保持自己的自由的思想和人格的独立而遭遇冷落,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而且他的自由独立精神已经没有人承认,他的遭遇没有人理解和同情,更没有人替他抱不平。为池大为所蔑视的那些丧失了人格尊严和自由意志的“猪人”与“狗人”却活得非常神气和自在。因而,司马迁如果活在当下未必走出他命定的悲剧结局,未必摆脱历史的悲哀。

司马迁的浪漫精神在我们这个时代很可能会遇到强劲的寒流。在当今这个实用主义盛行的时代,人们急功近利,往往根据实际利益乃至眼前利益行事,因而不仅从不“仰望星空”,而且还会视浪漫精神为愚傻。虽然在当下的中国,司马迁精神不会受到否定和批评,但是在绝大多数国人心目中会认为它不能给自己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既不能帮自己升官,又不能让自己发财,也不能像佛主菩萨那样保佑自己健康、平安。所以,司马迁精神在当今很难受到关注,也很少有人理解。而司马迁的批判精神不仅不能给自己谋利益,甚至因为触犯权贵而冒着很大的风险,甚至带来灾难,这对缺少牺牲精神的国人来说唯恐避之而不及。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中,司马迁精神的处境更加尴尬。许多人面对着司马迁精神已经不再心存敬意,而是以斜视的眼光看待,以调侃和嘲谑的态度颠覆司马迁精神的崇高与神圣。于是,司马迁以其历经艰辛的人生与生命践行的司马迁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内容的司马迁精神在嘻皮士式的嘲笑和戏谑中被解构了价值和意义。与此同时,后现代主义与文化消费主义时代产生了大量的文化泡沫,大量的无意义无价值的信息泛滥,足以将各种经典淹没,因为在这个时代,人们恐怕不再关注经典,也无心而且无力去鉴别经典,那么司马迁精神就可能成为束之高阁的文物。

从以上分析和讨论中,我们很可能为司马迁精神在新世纪文化语境中的遭遇感到悲观。其实这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我们还应该看到事物的另一个方面。任何时代的文化语境都不是单纯地呈现出几种特点,而是相当复杂。我们或许对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人文精神大讨论还有印象。那就是在物质利益至上,文化消费主义开始日益兴盛的时候,人文精神的衰落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警觉和关注,提高开展人文精神的大讨论以呼唤人文精神的重建。而今,司马迁精神遭遇到危机,同样会引起许多有识之士的思考,以便采取相应对策,让司马迁精神在我们这个时代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我们认为,司马迁精神首先应该与现代思想文化精神相融合,注入与现代思想文明相匹配的精神内涵,可以获得新生,重放光彩。司马迁的自由独立精神与民主、平等、法治和以人为本等现代思想意识相结合,注入现代思想文化内涵。随着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普世价值在中国必然越来越深入人心,人的各项权利必然得到充分的尊重,现实生活中对于人的各种限制也必然越来越少,那么人的自由独立精神必将在日益宽松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肯定。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思想文化启蒙也将逐渐展开,人们在拥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可以在精神上有所追求,而且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里,在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尊重的情况下,司马迁的浪漫精神就可能在越来越多的人身上得到呈现。再次,司马迁的坚韧不拔精神在物质比较丰富,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当下可能被一些人抛弃,但是如果我们加强磨练和挫折教育,将人置于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进行磨练,还是可以培养人的坚韧不拔精神的。所以,我们应该为司马迁精神在21世纪仍然可以放射出新的光彩抱乐观的态度。

201297于扬州存思屋

注释:

[1]李长之:《司马迁及其时代精神》,李长之《李长之批评文集》,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296-312页。李冬梅:《从〈史记〉对汉武帝的批评看司马迁对秦文化率直求真精神的继承》,《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2]农辽林:《司马迁的人格精神》,《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4期。

[3]党艺峰:《司马迁精神及其思想史意义》,《渭南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向晋卫:《司马迁精神与当代知识分子》,《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袁媛:《中华民族精神的复活——浅论司马迁精神及其现代意义》,《阅读与欣赏·教研》2008年第2期。

[4]张静、王雪琪:《文化名流肖云儒鲍鹏山吴天明司马迁祠论“司马精神”》,《西安晚报》2011331日第18版。

[5]崔康柱:《当代文化语境的司马迁精神——渭南师专“司马迁与当代人文精神”座谈会综述》,《渭南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6]过常宝:《司马迁批判精神探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7]王绍东:《司马迁的求实精神》,《档案管理》2003年第1期。

[8]张立海:《浅论司马迁的侠义精神》,《陕西师范大学继续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9]孟繁华:《新世纪:文学经典的终结》,张未民等编:《新世纪文学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6-134页。


文章分类: 学术研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