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学五千年》作品研讨会发言(摘要)

《国学五千年》作品研讨会发言(摘要) (2007年7月1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苏厅举行)     左起:万伯翱、伍绍祖、龚心瀚、李敏宽   (本刊讯)2007年7月19日下午3时在北京
《国学五千年》作品研讨会发言(摘要)
(2007年7月1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苏厅举行)
左起:万伯翱、伍绍祖、龚心瀚、李敏宽
(本刊讯)2007年7月19日下午3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苏厅举行长篇文化读本《国学五千年》作品研讨会,大家围绕国学这一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国学的概念、国学所包含的内容、国学的意义、学习国学的方法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研讨会由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万伯翱主持。有关方面负责人和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位专家、学者、作家以及各界人士参加了这一研讨会。

据介绍,这部著作全书89万字,作者历时8年,应用大量翔实的史料,以通俗易懂的话本语言,多角度地阐述了作为国学主体的儒家思想文化的历史面貌。是一部融文学性、学术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大众通俗文化读本。出版此部著作的群言出版社认为此书是一部具有“厘清被误读的儒家历史,引领走进国学之门”重要价值的作品。
这次研讨会由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与福建省蒲田市人民政府中共蒲田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
现将会议的部分发言摘登如下:
    万伯翱(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
万伯翱会长在主持《国学五千年》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举行的,也是在国学复兴成为时代需求的特定背景下召开的,对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国学的普及推广必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是展示莆田市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成果所在。
黄玉石先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的资深作家,是福建省莆田市文学院的院长。《国学五千年》是黄先生呕心沥血8年辛勤耕耘才得以完成的宏篇巨著,这本著作是首部融文学性作、知识性、学术性为一体的大众文化读本,该著全方位展示国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它的出版具有重要社会价值,因此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和专家学者的关注。由于它也一部是开拓性的文化读本,所以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为此,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和福建省莆田市人民政府、中共莆田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这次研讨会,目的是促进国学研究和传记文学创作的进一步繁荣,我们热烈期待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郑祖杰(中共福建省莆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福建省莆田市文联主席)
今天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和莆田市人民政府、莆田市委宣传部在这里联合召开《国学五千年》作品研讨会,借这个机会代表莆田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国学五千年》的作者黄玉石先生是莆田市文学院的院长,是高中毕业以后当过农民,踩过人力自行车,开过汽车。从1982年起,他就潜心于文史哲的研究和文学的创作,到这部书的出版,一共写了《郑樵传》、《朱熹传》、《林默娘》、《钱四娘》还有《国学五千年》等5部书,另外还有两部是其他的传记文学作品,一共是7部书。
我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他在《国学五千年》这部书里面一共是写了89万字,后记跟卷首不算写了95卷,用了8年的时间,今天终于跟广大读者见面。这是很不简单的一项创作,令人钦佩。借这个机会我要向黄玉石先生表示祝贺!应该说这部书的创作得到了莆田市政府和宣传部、文联以及各个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解决了他家庭和创作中的一些困难。比如说他女儿的就业问题,出书的经费问题,包括这次研讨会的经费问题。至于这部书的社会价值,我想留更多的时间由各位专家学者评价。
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的各位领导和工作人员,他们为了筹办研讨会花了非常多的心血。同时,对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朋友冒着酷暑参加这次活动,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黄玉石(福建省莆田市文学院院长、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
《国学五千年》的作者黄玉石在研讨会上发言
作为《国学五千年》著述者首先请允许我向举办此次作品研讨会的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福建省莆田市人民政府和中共莆田市委宣传部等表示衷心的感谢。因为正是有了他们的大力支持,我今天才有机会在人民大会堂这个举世瞩目的神圣之地向各位报告自己著述《国学五千年》的一些感想和认识。
在这里请允许我先向五千年来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和中华国学的不断发展壮大作出重要贡献的千千万万仁人志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当前正在开拓奋进,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时代致以崇高的敬意。
母爱如天,我今天把我母亲的遗像都带过来了,在此请允许我向赋予我生命的母亲致以崇高的敬意。因为她以90多岁高龄与病魔进行搏斗,一直坚持到今年的5月8日,亲眼看到《国学五千年》问世后的第二天在我悲喜交集之际才欣慰地离开了人世。
现在请允许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此时此刻的感想和认识。第一个方面是我对国学春天的认识。我认为随着我们伟大祖国进入用科学发展观来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中华民族久违的国学春天终于来到了。国学只有用科学发展观来看待,它才能焕发出无穷无尽的生命力,所以随着国学春天的到来,也就正式宣告过去那种用不科学的眼光看待国学的时代到此正式结束了。
第二个方面我想对国学概念,国学主要内容以及国学重要意义谈谈自己的认识。如果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来看,国学应该是对我国正统学术和主流文化的尊称。如果从中华国学的发展史来看,五千年来以培养昂扬向上民族精神和全面传承中华文明为宗旨的儒学不仅是国学的主体,而且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
长期以来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国学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四书五经,但是我认为随着我们祖国进入一个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时代,国学也是与时俱进的。他所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传统上的四书五经,而且应该包括经济学、法制学和科技学等也就是说,三学和四书五经等都是国学的主要内容。弘扬国学不仅仅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提高国人的道德修养等,而且对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国家文化安全等都具有重大的作用。
第三个方面就学习国学的方法。我认为只有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国学的学习才是正确的方法。任何把四书五经当做句句是真理来全盘接受或者把它当做封建落后愚昧腐朽的东西全盘否定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今天我们所学习的国学必须是国学的精华,而且必须是与时俱进的国学。
以上是我个人对国学概念、国学主要内容、国学意义和国学学习方法的一些看法,仅供参考,并请各位指正。最后,传承和普及国学教育是关系到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国家文化安全的大事,而我们现在的国学学习基本上还是处于一种民间自发进行的阶段,所以请允许我在这里诚恳地向国家教育部提出一个建议,请国家教育部尽快把国学正式、完整地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和国内学校的教育体系之中。这个建议就是我所以著述《国学五千年》的最大期盼,谢谢各位在百忙之中冒着酷暑来参加这次研讨会,非常感谢!
■龚心瀚(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全国政协文史组副组长)
我看到这本很感动,黄玉石原来是中学文化程度,但是他经过了多方的磨炼,经过最终努力学习和艰苦的工作,编写出这本阐述我们中华民族的思想及思想的发展历史的大作。
这本书对广大读者会有很好帮助,对我们这些从事思想文化工作的同志也很有帮助。这本书的一个特点是写得很通俗,采用了章回小说的手法,里面的标题都是七个字的,从古代一直讲到现在,确实不容易。最近我们也在开会,研究中国的软实力,中华传统文化是软实力的一个核心部分,我们讲国家的实力,关键还是文化。
五千年的文化的历史留下的主要是什么?就是文化。所以我觉得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所以我首先要向黄玉石表示热烈地祝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我还想感谢莆田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及市文联对他的创作给予了充分的支持。他在后记里面也写了,莆田市领导机关给了他一个非常好的创作的环境。所以我要说莆田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是很有远见的。
这本书的产生首先是作者的努力,还有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支持。此外,其他方方面面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在这里召开研讨会来推广介绍这本书,我觉得是办了一件值得办的好事,而且在人民大会堂来推广介绍这本书,可见非常重视。所以我们大家包括我自己要认真的拜读,并向广读者介绍这本书。
我还想能不能考虑用其它的方式把这本书的内容表现出来,比如用声、光、电的形式来表现出来。是否跟有关部门再研究一下,在这方面有什么需要帮助或者是出出点子什么的我也愿意助一臂之力。谢谢大家!
■毕宝魁(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辽宁大学中文系教授)
近来“国学”开始升温,而且升得很快。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中华民族要保持在世界独立地位的一种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对于传统道德回归的一种呼唤。关于国学的图书不断问世,在众多此类书籍中,黄玉石先生的《国学五千年》是一部分量很重的著作。
首先,该书规模宏伟,89万字,分为95卷,按照国学发生发展的脉络写来,从古史传说一直写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溯源导流,线索清晰,读罢全书,便可以基本理清中华民族精神传递的主要线索,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史、思想史都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其次,该书的结构设计独具匠心,按照中国人传统的阅读习惯,采用章回体的形式,每卷题目都是精心设计的两个七言句,看目录时非常整齐,给人的视觉很舒服。这在以阐释思想为主的著作中是很难见到的。第三,该书采用通俗生动的叙事方式来阐释观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这对于普及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点。
但是,本书还有继续改进和提升的空间,如本书的主要内容属于儒学,应当定位为“简明通俗儒学史”或“儒学五千年”,并非是真正意义的国学,因为国学作为专门的学术术语,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文、史、哲著作。国学的范围是《四库全书》,是经、史、子、集。国学的基础是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这显然不是本书所能概括的。其次,对于儒学发展史上一些关键时期的关键人物阐释得有些单薄,如中唐韩愈是文化转折时期的关键人物,他大张旗鼓恢复儒学,排斥佛老,对于儒家道统之建立非常关键,开启宋代新儒学之法门,本书虽有所涉及,但分量小,内容弱,与实际历史地位不相称。另外有些语言通俗有馀而精炼不足,尚有一些可以推敲改进之处。
瑕不掩瑜,以一人之力,八年寒窗,写出如此之鸿篇巨制,没有“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精神是无法想象的。对于黄玉石以弘扬国学为己任的精神和刻苦顽强的毅力,表示深深的敬意,对于该书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本人有幸应邀参加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在人民大会堂江苏厅召开的《国学五千年》学术研讨会,即兴赋词一首以示祝贺,今录下为念。
破阵子
贺黄玉石先生《国学五千年》出版
盘古开天辟地,炎黄肇启文明。尧舜禹汤周文武,礼乐典章始周公,孔子集大成。
道义铁肩担起,国魂热血铸融。紫气东来势渐涌,环球是处尊孔经,国运正升腾。
■李而炳(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原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政委)
看了这本书以后,使我了解了儒家文化的产生、发展,以及它经过的一些曲折里程,也澄清了我过去思想上一些不大懂的,就是批林批孔以后的印象。原来以为儒学文化是一种保守的文化,现在看了这本书以后得到了澄清。
我们儒学的始祖黄帝,尧帝、舜帝,都是改革家、发明家、创造家,从无到有的创造,创造立法、刑法,创造了人文的道德。这本书不仅具有研究国学的理论价值,而且对当前有重要的意义。刚才龚部长讲的研究软实力,软实力是什么?就是用什么样的思想,用什么样的文化来教育我们的人民。当然不是说原版照抄儒家文化,就是一个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儒家文化影响我们国家几千年,影响是很大的,现在不仅是影响中国,而且影响世界。我最近看了一个资料,40多个国家建立了105所孔子学院,世界一些国家正在研究孔子的思想,孔子的学说。我作为一个读者非常感谢黄玉石写出了这么一本书。当前如何加强我们国家的软实力,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怎么吸收精华的东西,剔除糟粕的东西。最近发生的山西黑砖窑事件,给人很多的思考,这个黑砖窑事件是什么主义呢?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资本主义,有的人说倒像是奴隶主义。山西黑砖窑这样的事件确实令人惊讶,也很有必要好好的研究。用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文化来教育我们的人民。我希望黄玉石加强研究,也提出一个供领导治国参考的哲学思想和哲学理念。
我们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也要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使我们国家不仅经济发达,文化和精神文明也要发达,使我们的复兴之梦早日实现。谢谢大家!
■王朝柱(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名誉会长、著名传记文学作家、著名影视剧编剧)
谈国学,我应该说是名正言顺的门外汉,门外汉看错了是应该的,刚才辽宁大学的毕宝魁老师说对了,是应该的。搞学术真的好辛苦。作者黄玉石能写80多万字的一本书真的是很苦很苦。我真挚的向黄玉石院长表示我一个学术人的敬意。现在在中央电视台不管是讲《诗经》也好,还是讲“三国”也好,不管是对还是错,老百姓特别的爱看,也爱听,而且买这种书的人也很多,所以就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本书在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把中华民族的历史真实地告诉我们的后人,我觉得功劳很大。
这是一本普及国学的书,国学真正的代表是孔子,而孔子是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一个学者,他的思想核心还是要维护奴隶社会的,这是我的第一个看法。当然我这个看法,很可能是错的。
由于文化的传承性,到奴隶社会解体,封建社会正式确立时,即汉景帝向汉武帝过渡的时候,我的老家河北衡水赵县出了一名大儒叫董仲舒,董仲舒独尊儒术,儒学就由原来仅是一种治国理想成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到了南宋的时候,你们福建出了不少思想家,像朱熹等一批人。随着封建社会的确立儒学又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一直到近代。
我既不赞成砸烂孔家店的这个口号,我也不赞成全盘肯定国学,因为每一个时代的文化和艺术形态都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最近我看了一些有关国学的资料,颇多收获。中华民族的文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就是孔子时代,此后孔子的思想经过变革延至到董仲舒,又再一次地变革延至到南宋,到朱熹,再到近代。
文化有他的传承性,割裂一个民族的文化是错误的,但是完全的一味肯定也是错误的。
第二点我的看法就是:每一个伟大的时代一定要诞生一个伟大的文化名人。第一次中华民族文化大交融时期是春秋战国,出现了孔子,周游列国。第二次是南北文化和匈奴那边西域文化的交融,从汉景帝到汉武帝这一段,出了董仲舒。他也是吸收了其他民族的各种东西,然后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成为封建社会的治国之纲。等到朱熹诞生的时候,你们莆田那边的泉州已经是犹太教和其他的宗教如伊斯兰教传入的时期,那又是一次更大范围的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我们今天又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共产党人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的先进部分。我们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和历史变迁。今天研究国学的人,如果把国学放入世界这个大范围进行考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识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黄玉石院长是搞研究的,我希望你能再写一部《国学五千年》,把它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内容要包括我们共产党人如何治国安邦,如何发展新的中华民族文化或许更有意义。
■于成龙(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博士)
作为一名考古学者,我很荣幸能够参加《国学五千年》的研讨会。黄玉石先生的《国学五千年》,是以文学写历史。我在这里想以考古学最新发现的一些材料对中国儒家文化的形成及其流脉做一下补充,仅供大家参考。
儒家文化有几个核心,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为政以德”。几年前,北京保利博物馆从国外买回了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它的铭文中就提到了“为政以德”,这在考古学、史学及经学上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因为,作为儒家文化根本的“为政以德”思想,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才提出的。那么,在西周时期的铜器铭文中就出现“为政以德”,这证明中国的儒家文化中“为政以德”的思想由来以久。而且在这篇铜器铭文的起首文字是,“天命禹敷土,堕山,濬川”,是将禹作为一个“德政”的代表。
由此看来,儒家文化推崇的“为政以德”的人,如尧、舜、禹,都是儒家文化的渊源。那么,在这一点上,我从考古学的角度对黄玉石先生所述表示赞同。儒家文化不但有其悠久的源头,同样在当时也引起了极大的影响。比如说公元前316年,即战国中期,燕王哙想学尧、舜,把王位禅让给燕相子之,结果发生了内乱。公元前314年,齐国联合其他国家大举攻燕,其中,中山国也参与了这场战争。在20世纪70年代,河北平山中山王墓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壶,其上铭文记载了这件史事。关键是这篇铭文的后几句话使我们感受颇深,今天我择录一二,供大家参考。
铭文是这样讲的:“夫古之圣王,务在得贤,其即得民,故辞礼敬则贤人至,怃爱深则贤人亲,租敛中则庶民附”。又说“唯德附民”。铭文中提出了三个思想:第一个是“尚贤”;第二个“抚爱深则贤人亲”,即“仁爱”;第三个是“附民”,儒家文化的三个重要核心在这里都具备了。这是公元前314年的事情,而我们知道孔子是生活在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期间,这距离孔子辞世已有一百多年。虽然孔子生前没有受到重用,但是他的学说在战国时期却影响极大。
还有一件事,1993年,在湖北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出土了一批战国时期的楚简。这批楚简对我们考古学及思想文化领域影响非常大,其中记载的有一篇“鲁穆公问子思”。我们知道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孔门中共出了三位著名学者,第一位是他的孙子子思,第二位是他的十二代孙,汉代的大经学家孔安国,第三位就是唐代大经学家孔颖达。子思是鲁穆公的老师,郭店楚简中的这篇“鲁穆公问子思”证明当时思孟学派在楚国已流行。由此看来,在当时,儒家思想的影响非常之大。当然,这些也许都是孔子生前没有想到的。
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候,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变革,已经和我们平常所说的儒家文化不一样了,我们要加以区别。汉代之后,儒学发展的的脉络比较清晰。重要的是,通过最新考古发现,说明儒家文化中的许多核心内容,如尚德、尚仁、尚爱均有其悠久之源,更有其绵长之流脉。
我们以往在谈论儒家文化的时候,往往依据的是《礼记》、《论语》等典籍。但是,中国的这些经典经过了汉代和清代的两次注疏,汉以前以郑玄为总结,到了清代,又全面超越了前代。我们现在经学不如清代。但是我们怎样才能突破文献所划定的圈框,为儒家文化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是考古学给我们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黄玉石先生在这本书中提到孔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奠基人,这一点不假。以往曾有人对孔子是否作《诗》表示怀疑。1994年,上海博物馆从香港的古玩市场买回了一批楚简,这批楚简是在大陆出土以后被偷运到香港的。这批楚简中有一篇叫《孔子诗论》,是孔子在授课时对《诗经》各篇的议论,内容比现在的《诗经》要丰富的多。这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影响。由此看来,孔子定《诗》,定《礼》都是可信的。
而且,在这批楚简中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一部《周易》。对于《周易》,学术之外有很多人说什么其中蕴含天人之妙等等,都是欺骗众生的妄语。《周易》本身仅是一部占卜用书,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实际内容。因为孔子曾借《周易》抒发自己的思想,作“十翼”,即所谓 “传”。其后又经过汉、晋、唐、宋、清的注疏,共有200多家,即成为一部儒学著作,本身和占卜已经不靠边了。看到楚简中的《周易》,我们就知道《周易》本来的面貌是什么,这是我们看清事物本原最可信的材料。然而,这不仅仅是考古学上的问题。
这本《国学五千年》,我大致看了一下,大体是以儒家文化的发展为主线。但是,国学的概念更加宽广。接下来,我谈一下儒家文化和我们现在的管理问题。大凡任何一个学说,均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51年,正值中国的春秋时期。公元前771年,西周幽王被犬戎杀死于骊山脚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春秋开始。自此王室减弱,大国争霸,即所谓礼乐征伐出自诸侯,出自大夫。社会不安稳。孔子向往一种上下有序的社会,他希望什么呢?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长幼有序,他希望建立一种非常和谐的社会。我们现在也要建立一种和谐社会,当然,两者有本质的区别。但是,任何一种和谐社会必须以良好的秩序为根本。因此,儒家文化中重视秩序的思想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古人在谈论有关儒家文化中的诸多思想时,说“曲礼三千,一言以蔽之,曰毋不敬”。这个“敬”字,我想在任何社会都是通用的。对上敬,对己敬,对下敬,对你的亲人敬,对你的朋友敬。只有“敬”,才能建立一种和谐的社会。这也是儒学的根本。我们舍弃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就其理而言,我认为它反映了人世间的真、善、美。
从出土的情况来看,儒家文化的影响非常之大,我今天只是简单地谈一下。最后,我祝贺黄先生,您不辞辛苦地写了这本书。今后,希望研究国学的有志之士,能更加关注最新的考古发现,以使我们真正的国学繁荣昌盛。谢谢大家!
■石梅(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原北京社科联副主席、著名传记文学作家)
《国学五千年》是以文学的语言,采用话本的形式,通俗地阐述国学的脉络,应该说这是一个创新。我也是简单地看的,觉得这本书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立意高峻,立足于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纵横捭阖来谈国学。
儒学是在命运多舛的历史长河中,以其特有的文明内涵抗争着,融合着不同的思想文化,至今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大文明,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的主体。因此说,立意高峻是我读这本书的第一感觉。
第二,我觉得这本书是以儒学为经线,以儒学的观点来观察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
1、这本书脉络明朗,是以儒学产生、发展作为线索,先圣炎黄、尧舜禹,奋力追求大同,他们所树立的道德准则、就是儒学诞生的前奏。这些中华文明的精髓,终于由孔子酿制出最纯正的国学美酒—儒学。所以儒学的诞生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和孔子之前的《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联系起来,就很容易明了它们和儒学是何等的一脉相承,水乳交融。
2、儒学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可以说影响和创造中华文明的最强势、最长远、最深刻的思想文化是儒学。可以说我们炎黄子孙的头脑中几乎都渗透着儒学的传统思想,以至于中华的历代皇帝或褒或贬,都必须对儒学表态,谁也离不开,躲不掉。
3、儒学具有巨大无比的包容性,是维系社会和谐的一个坚固基石。
佛教传入,曾经极大地冲击过儒学,但是儒学是坚固的基石,最后还是它是中国的正统思想。
4、儒学的思想文化,造就了无数精良志士;无数精良志士的言行,也演绎着儒学的精良思想。
如春秋的屈原,他爱国的理想,救国的哀伤,爱民的善良,焕发的正是儒学思想文化生命的光辉。他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为了追求儒学所称道的大同美好社会。
第三、儒学的精髓是美好社会安定和谐的保证。
全人类都在追求着美好的社会,这是不可阻挡的大潮流。我在想,为什么全世界现在建立的学汉语的学校都纷纷叫孔子书院呢?就是跟这个有关系。全人类追求的美好社会正好是儒学所阐述的大同世界,这是儒学内涵的精髓。儒学所提倡的是“仁义礼智信”,是“忠孝节义”,这是美好社会的人民应当具有的优秀品质。
第四、儒学与其他思想文化,共同凝聚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之中。
比如说老子的《道德经》五千言,也可说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最高的哲学,比如说孙子兵法是兵家鲜活的经典,而今更加扩大到深入到经济领域。这些精湛的思想,共同凝聚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这一切都是国学丰富的内涵。
■王成军(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江苏省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作者黄玉石先生费了8年之功,把我们中华民族的精华,就是儒家文化的精华,通过这种通俗的(我这里的通俗是一种褒义词)方式展现给了我们当下的读者。我对作者叙述汉儒叔孙通这一章节特别欣赏,为什么呢?刚才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考古专家于成龙先生也说过一句话,事实上儒家在各个朝代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我十分推崇汲取孔子本质的这个儒。叔孙通是刘邦时代的,当时他应该说是跟了好多个主子,秦始皇、项羽等,最后才到了刘邦那里去,后来他准备建立一个儒家的礼节、礼仪,到孔子的老家请两位儒生。这两位儒生讽刺他是“面谀的学者”,而叔孙通说你们不是真儒是鄙儒。这一处黄玉石先生也敏锐地分析出来了。
事实上,我觉得儒家文化有一个显著的特色,用当下的语言来表述就是与时俱进,黄玉石先生把中国国学,把儒家的精华展示出来了,非常感谢作者。在这里我想提一个建议,我们的《国学五千年》的读者肯定是当下的读者,要把整个儒家的真实历史展示出来,比如说到董仲舒,事实上董仲舒作为儒家来讲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他有用天命观为汉武帝的中央集权唱赞歌的弊端。所以我想:第一,国学绝对不能理解成儒学; 第二,我觉得国学也绝对不能只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下的国学一定要兼容并蓄,甚至应该允许容纳中外文化的精华。为此,我想提一个建议,如果以后在《国学五千年》的修订当中,把一些儒家文化当中的诸多致命的弱点,包括孔子的弱点告诉读者,我觉得这也是对我们的读者负责。
最后,非常赞赏黄玉石先生呼吁教育部开国学。我是大学教授,大学老师,希望给同学们开国学,但是这个国学一定是兼容并蓄的。感谢各位。
■李守钰(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央戏剧学院教授)
今天为什么大家能欢聚一堂,我想原因有两个,一个就是我们的时代需要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没有民族魂,那么它不可能真正实现强国之梦。
第二个,黄玉石先生这本书历经8年辛勤劳作,呕心沥血,确实有许多光彩的地方,有很多特点值得研究。我想就这几个特点谈谈。一是通而不俗,这本书的编排、文字、故事都非常流畅,非常生动,很有趣,特别是他把“孔子诗经300首”翻译得很美,很感人,读起来很亲切。青年人看也不会觉得厌倦,介绍古代文化能做到通俗其实不易,要通而不俗就更难能可贵。黄玉石先生把这本书定义为大众的文化读本,意义很大,我们的学者应该既要讲求品位,同时也应该面向大众,因为我们整个中华文化的腾飞不能仅仅靠高端精品,还应该有大众文化,黄玉石先生做了很有意义的工作。
第二个特点,作者在书中用一些历史的事实、真实的故事,巧妙、委婉地、形象地回答了一些对儒学不一定准确的批评,回应很巧妙,而不像一些理论家那么生硬。
一般认为儒学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倡导男尊女卑,压抑情感,以至于到后来发展为鼓吹存天理、灭人欲,男女授受不亲,搞所谓搞贞节牌坊等等,流毒甚广,危害巨大。
而黄玉石先生认为不应该简单地把它归罪于孔子。比如说他在谈孔子对于诗经的编排,孔子把民歌、民间采风这部分诗放在《诗经》前面,而把宫廷正统的歌功颂德的诗放在后面,说明了孔子的一种亲民的倾向。
另外他把歌颂民间的男女爱情的诗,放在诗经的第一篇,表现了孔子是赞美爱情的,甚至是讴歌自由的爱情,并不是像后来所说的孔子那么保守,那么僵硬。有人说《论语》有这么一段文字: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子曰:予有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南子是一个放荡女人,孔子去见她是想求官,这事引起孔子的学生子路不满。
很多人针对这段话说孔子表面上道貌岸然,其实也有七情六欲,道德并不高尚。最后引申为儒学虚伪,作者对这个事也做了一个比较委婉巧妙的回应。他说南子实际上是想要借向孔子学礼,让孔子来顺从南子的意愿。而孔子当即就托词退出,并且回来在路上说了这么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也被后人抓住不放,说孔子重男轻女,把女人比喻成小人。而作者是这样解释:孔子仅仅是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针对南子这个放荡的女人说了这样的话,它不具有普遍意义。
当然这种解释是不是符合历史真实我没有深入研究,但作者用故事含蓄地回应了人们对孔子的批评,很有特点。
第三点,我觉得作者把孔子思想、把儒学、把国学看作一个动态发展的开放体系,这在书中已经体现很有新意。我们以前一说国学好像就是谈历史,谈过去,好像未来就不属于国学了,国学到了现在实际上已经断了脉络了,但是黄玉石先生认为国学应该是包容的,应该是向前发展的。他认为还应该包含三种学问,比如说经济学、法治学、科技学等,它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动态体系。国学不应该仅仅是面向过去,也应该面向未来;不仅仅应该兼容并蓄过去的学问,也应该广泛地吸收现代文明,现代智慧。
■伍绍祖(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常委、中直机关工委副书记)
首先要祝贺黄玉石先生出了这么一本厚厚的书,这个书不是一个闲书,是写中国文化的书,对于我们广大读者来讲很有教益。
听了大家的发言有三点体会,现在汇报一下。第一点体会,的确需要高度重视国家的软实力建设,这也是科学发展观提出以后我们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任何一个社会系统都是由“三件”组成的,第一个是硬件,对应着硬实力。第二个是软件,对应着软实力。第三个叫活件,就是驾驭硬件和软件的人,或者系统当中的人。这“三件”是辩证统一的,不存在一个硬件没有软件,或者软件不负载在硬件上,而硬件、软件都是要从事这件事情的人—活件去掌握的。我们中国的发展,我们现在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恐怕也是这个问题,所以要高度重视软实力建设、文化建设。
最近全国政协召开第十八次常委会,我在会上做了专题发言,就是要高度重视软件建设。《国学五千年》恰恰就是软件建设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很重要,意义很重大。
第二点体会,就是现在社会上有一种风气比较浮躁,而黄玉石先生用8年时间下了很大的工夫,翻阅了很多资料最后写出了95卷的巨著或者半巨著,这就是一种扎实的科学的钻研的态度,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从小在陕北延安上的小学,从来没有读过《论语》、《诗经》,《三字经》、《百家姓》都没见过,没听说过。一直到批林批孔我才接触到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给我很大启发。
第三点体会,我们现在构建和谐社会一定要倡导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探讨风气,说得更高一点就是一定要贯彻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黄先生这本书可以称之为一家或者一朵花,允许大家去讨论。刚才我听到有些同志讲话比较客气,但是感到有一些不同看法。比如说什么叫国学?最近就听到一个人跟我讲,他讲了五条,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第一条,就是国学和儒学不能划等号,并不是说儒学就是国学,国学就是儒学,可以说国学包括了儒学,国学可能范围更加广泛一点,有诸子百家。《黄帝内经》算什么学?这不也是国学里的?诗词歌赋这是不是也算在国学里头?或者再推广一点,琴棋书画,能不能算?这都是问题。
第二条,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不能把汉文化代替国学。比如说藏医,这到底怎么看?藏传佛教的六大寺庙我都去过,是非常仔细地去看的,不是走马观花。每个庙里面都有五大还是六大学院,如有一个医学院,保存藏医,还有唐卡。这些东西都和国学有关。
第三条,不能够把清朝讲的国学等同于我们现在讲的国学。清朝也宣扬国学,但他的国学就是儒教,就是儒文化,而且是他们钦定的儒文化,比较狭窄。
第四条,也不能够把2500年前的《论语》、《诗经》就叫做儒学或者叫做国学,儒学也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刚才有人也说到吸纳融合了很多其他的东西,包括现在的科学技术。
第五条,任何一个学派都有精华和糟粕,还是毛主席讲得对: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我觉得要搞懂什么是国学,至少要把这五个关系处理好才成,你没有提到《黄帝内经》,这可能是一个问题,因为我正在看这本书。我觉得《黄帝内经》充满了辩证法,我甚至想有人说辩证法是黑格尔发明发现的,这不准确。
辩证法思想中国很早就有了,而且我觉得这就是中国文化或国学的核心观念。这是要探讨的第一个问题,什么叫做国学。
要探讨的第二个问题,你刚才说的先进文化,优秀文化,我觉得中华文化从总体上讲是一种先进的、优秀的文化,因为我在体委工作了一段,现在我们正在要举办奥运会,我当时讲了一次话,主要讲了五条。
其中有一条讲,在中国办奥运会有利于西方文化与中华文化的结合、交流,我说奥运会是西方文化的结晶,中国文化是东方文明的一个基础。我觉得北京市提的口号就很好。“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就是要展现中国文化,不要拜倒在西方文明的裙下。西方文化有很大的毛病,我从医学的角度讲,我为什么很推崇《黄帝内经》呢?从医学上看西医有一种很落后的思想,他把人看作机器,心脏就是一个心脏,中国人看心脏,心脏是放在整个人体里头的。据说心脏的功率只有1.7瓦,它能够把整个血液都贯通了,现在人造心脏做到30瓦,血液都到不了末梢,这就说明西医的理论有问题。
中医有它的毛病,太粗糙、太宏观。但是中医首先一个叫总体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是西医的做法。中医是头痛医脚,脚痛医头。比如说肝开窍于眼,这个对不对要去验证。总之人体是用各种经络把各部分联系起来,它就是这么来看,叫总体论。其次是系统论,心肝脾肺肾是人的子系统,然后用五行的学说把它们联系起来。再一个是辨证论,刚才咱们邓同志说的,这是阴阳虚实这些东西。虽然我没有学过中医不太懂,但是我学了现代科学,现代科学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走,否则就没有出路,也得搞总体论,搞系统论,搞辨证论。我觉得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五千年不衰败,文字是一个原因,也就是有统一的文字,再就是辩证法。所以我想研究国学,就要把辩证法这个问题研究研究。
我讲东方文明就是一只老鹰,西方文明只不过是一只鸡,有时鹰飞得比鸡还低,但是鸡却永远飞不了鹰那么高。所以我对中华文化这个软实力是非常有信心的,我非常赞赏你的研究。
我顺便再讲一个辩证法的事。我个人有一个想法,我们不要去怀着一种感情的因素去批判过去的东西。比如说过去的革命运动扼杀了儒学。其实儒学是扼杀不了的,它自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我觉得即使是“扼杀”了,以后才可以更尊重它,如果一直都是很尊重它,恐怕儒学就灭亡了。又比如“文化大革命”,如果中国不搞“文化大革命”,我想中国有可能跟东欧一样垮台了,正是因为搞了“文化大革命”,我们才觉醒了,不觉醒不行,认识到毛主席搞的“阶级斗争为纲”有问题,所以才出现了改革开放这样一个大好局面。
■仲呈祥(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
伍主任刚才已经做了很好的讲话,我来是学习的。我看见这本书,首先非常感慨,因为我曾经弄过文学,后来又转入电影界、电视界。现在看见这么厚一本书我就产生一种敬意。前一段时间,我陪文联主席兼文化部长孙家正同志去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开学,孙部长讲话。他上去第一个动作就是向全体博士生深鞠一躬,说:“我是带着真挚的心情来向同学们致敬的。为什么呢?在当下这个浮躁、喧嚣的岁月里,诸位还选择了艺术来潜修,我对大家的明智选择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鼓掌了。他说:“如今我们走进书店,书籍是琳琅满目,装帧也很考究,叫人眼花缭乱。你要想选些让人学会官场里面权术的书,容易,有;选叫人学会商场里致富的书,也不少,甚至要找几本学会情场里面玩弄技巧的书都有。但真正要找几本增长人的知识,提升人的智慧,深化人的境界,陶冶人情操的书,那是要下点工夫的。”我想:这便是一位部长对时下文化环境的一种极富责任感的忧思。
先生以8年的辛劳,为我们用文学语言勾勒出五千年历史的一本书。摆在我这样的读者面前,至少可以开拓我的知识视野,增进我的人生智慧。再深入一步,达到像伍主任所期望的,真正学点辨证思维。应该向这样的作者,表示由衷的敬意。这是我的第一个感受。
第二,大家都说中华文化要走出去。前不久我去美国呆了一个多月。我讲点实感。这一个多月当中,一会儿是我们某电视台的领导在哈佛大学大讲“超女”文化,一会儿是“超女”的演出团从旧金山演到洛杉矶,一会儿又是我们某小品演员在美国出尽了洋相。我想这就是中华文化走出去吗?我感到一种悲凉。我认为真正优秀的中华文化,凝聚了这个伟大民族这么多年真正优秀的文化应该走出去,应该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现代的电子科学技术的普及,确实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但是正如之前那场工业革命一样,在推动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又带来了负面的后果,就是由于资源的过度采伐,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人与自然的某种不和谐。那么,如今这场开始于上一世纪,一直影响到这一世纪的迅猛发展的信息革命,已经越来越让人们看见,它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人类的人文生态环境某种程度的破坏。
因此,世界上的有识之士都发现了这个问题。面对着今天的21世纪,人类要解决人文精神的滑坡,道德、伦理某种程度的沦丧的共同课题。几天以前,我看上海学者把新儒家的代表性人物杜维明,与当今西方著名学者、哈佛大学特聘教授桑德尔关于文明的对话翻译出来了。这个对话,就讲全球化语境下的人文关怀。他们提出一个观点令我震惊,在今天发达的美国,最大的危险来自市场经济演化而成了市场社会,整个社会市场化了。两位学者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提出,人类社会不能一切市场化;尤其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文学艺术不能完全市场化。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可以借鉴的。因为在我看来文化说到底是化人的,“化成天下”的,艺术的宗旨是“养”心的。不能让文化急功近利地去“化”钱,艺术仅止于“养”眼,而以牺牲人的素养为代价。那么即便一时化上去的泡沫经济,总有一天会被败坏了素质的民众消费掉。艺术也不能只是“养”眼,所谓“大片”止於满足受众视听感官生理上的刺激感,而牺牲了精神内涵,不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美感。所以,艺术应该是“养”心的,是为坚守人类的精神家园而执着战斗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要对黄先生表示敬意。什么原因呢?如今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有人把它叫做读图时代。大概人类的信息传播经历过几个阶段,最早的农业社会阶段,那是“说”和“听”,掌握话语权的人说,其他受众听,这是最原始的阶段。当人类有了知识分子这个独立的群体,同时发明了造纸术、印刷术,信息传播就进入了“写”和“谈”的阶段。今天人类进入了第三个重要的阶段,可以把它概括为批量地生产了大量的视听作品,这就是电影、电视剧,电视艺术大家看,这就是所谓“制”和“看”的阶段。在这个时代里面,人往往淡忘读书,而由视听感官接受的一些具像信息来满足生理上的需要。恕我直言,当今有人举起“视听奇观”的美学旗帜,就是用视听感官生理上的刺激感来取代人类精神上的美感。大量制作了一批这样的东西,这是很值得我们深思和警觉的。
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继承、发展、创新。“五四”运动是正确的。提倡科学,提倡民主,开始讲打孔家店,后来叫打倒孔家店。到现在,我们可以不可以也冷静思考一下,有没有过激的地方。历史证明:孔子的学说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打不倒的。那么,我们经历了“文革”之后,像我这代人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大家跟着小平同志搞改革,很兴奋。但是我们对建国十七年中我们长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理想主义、集体主义有很多使这个民族站立起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好东西,能够一概否定掉吗?否不掉的。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开始的东西方文化八面来风,是好事情,但是我们不加选择的今天现代派,明天后现代派,今天结构主义、明天解构主义,实际上对西方的外来文化缺乏鉴别,没有取其所是,弃其所非,又多少陷入了一种片面性。所以,我还是佩服我们前辈学者费孝通先生临终之前给我们留了20个字。他给岳黛云、汤一介夫妻讲,说自己搞了近一个世纪的文化,把文化的接力棒传给你们的时候,上面镌刻几个什么字呢?左思右想,四个字:“文化自觉”。老先生在告诫我们,搞文化的人,文化上陷入盲目,要误人子弟;管文化的人,文化陷入盲目,要酿成灾难。为了解释他的“文化自觉”,他用了接下去的十六个字。第一各美其美;第二美人之美;第三美美与共; 第四天下大同。天下大同者,和谐世界也,各美其美就是要珍惜自己民族美的东西,要善于美自己民族好的东西。我非常赞成伍主任说的,要善于吸收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就叫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就是不要像文化大革命闭关自守,要善于吸收别的国家、别的民族好的东西,为我所用,拿来主义。今天我们要从拿来主义走向送出主义。美美与共,“与共”的过程,在我看来,就是交融、整合、创新的过程,把前两者两种美在一起交融整合,最后我们就能和而不同走向和谐社会。
我今天听了大家发言,特别听了伍主任最后的讲话,我觉得关键的关键还是在哲学思维上。一个民族的哲学思维一定不要走入一种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这就是毛泽东同志文化大革命里面深刻总结的,不要形而上学猖獗,要善于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全面吸取营养,善于执其两端,取法乎中,行中庸之道。谢谢大家!


文章分类: 专题报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