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致力于“克己复礼”的彭林

孔子提倡的“礼”,凝聚了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力量,已经深入到中华民族的骨髓中,没有什么人能把她剔除掉;但是,在沉睡之后的迷茫中,要想唤回她,却必鼯textarea>< style="padding:0px;margin:0px;color:#706A6A;font-family:Verdana, Arial, Tahoma;font-size:14px;line-height:24px;">

     孔子提倡的“礼”,凝聚了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力量,已经深入到中华民族的骨髓中,没有什么人能把她剔除掉;但是,在沉睡之后的迷茫中,要想唤回她,却必须有人用心血“激活”她。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彭林教授就是这样的实践者之一。
彭林在清华大学设了公共选修课“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这在全国高校中是独此一家。这门选修课竟受到这些以理工科为主的学子们的深深喜爱,谓之“让人心灵受到震撼”。彭教授的课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带着这份好奇,我在盛暑之时,坐在清华的课堂里当了一回学生,认真听了彭教授的课,并借采访之际当面向他请教,确实受益匪浅。

     被中华文化所浸透

     在彭教授宽敞的客厅里,最吸引我的不是那一排排装满古装书的书柜,而是书桌上大摞大摞的手抄本。我惊奇地睁大眼睛翻看:《殷契萃编》、《殷墟卜辞综述》、《金文编》……这些鸿篇巨制,居然都是用手抄写的,而且工工整整,一丝不苟。泛黄的大小不等的软皮本、硬皮本上印着毛主席语录和工农兵形象,不仅标示着明显的时代印记,更诉说着主人当年生活的艰辛。
彭林是新中国的同龄人,在无锡4中读书时正赶上那个知识荒疏的特殊年代。他从语文老师的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有关文字起源的文章,通篇读下来之后便迷上了古文字。从南昌工业学校毕业后,他成为一名教师。
     每天晚上,别的青年教师不是去看电影、打牌,就是早早进入梦乡,只有他在灯下全神灌注地抄写那些古文字典籍。夜深人静之际,他常常被古文字深邃的内涵所打动,发现几乎每个汉字都蕴含着一个故事。“我”字为什么这样写?原来本是指一种兵器……接触的越多越让他觉得应该对中国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
     一次,彭林路过江西大学门口,想到渴望已久的陈梦家先生所著《殷墟卜辞综述》一直没能找到,何不去该校图书馆碰碰运气。负责图书馆的老师接待了他,却没有找到他要的书。“我特别需要这本书,请您务必帮帮忙”,他恳切的话语打动了这位老师,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在一杂物间翻到了这本《殷墟卜辞综述》,书中的卡片上还没有借阅人的名字,说明从来不曾有人看过它。
“这可是宝贝呀!”彭林真诚地道谢。他得到允许只要回单位开封介绍信,就可以借一个月,看不完还可以再续。他欣喜若狂,什么烦恼都没有了,饥渴难当之时如饮琼浆,自己闷在小屋里连夜抄书。
     倾倒痴迷于中华文化的彭林,终于在勤奋苦读中结出硕果。他撰写的考释甲骨文的论文,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孟世凯先生的赏识。孟先生将这篇颇有见地的论文推荐给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的赵光贤先生。赵老也很欣赏此文,并从中看到彭林的内在潜力,不仅将文章推荐给《考古》杂志发表,还诚邀彭林:“你来考我的研究生吧”。
     1984年,彭林考取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在赵光贤先生门下经过4年苦读,他又攀登上了更高的台阶,获得了博士学位。1993年,他被破格晋升为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1997年,他作为优秀人才被清华大学引进。

     变化气质涵养德性
     长年从事中国古代史与学术文化的研究,彭林尤其注重对古代礼学以及《周礼》、《仪礼》、《礼记》等礼学经典的研究,著作颇丰。在可能成为绝学的“三礼”的研究之路上,不断攀登取得丰硕成果之后,他又开始了新的里程——要把研究古代礼学的成果课程化,把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传授给大学生们,使他们以礼仪变化气质,涵养德性。他认为只有这样,传承中国文化才是抓住了核心。
     彭林在教学中突出中国礼学的人文精神,“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课的定位。他谆谆告诫学生:“《礼记》曰‘德辉动于内,礼发诸于外’,是讲中华礼仪的根基是人的内在德行,礼仪是德行的体现。”
     满怀着对中华文化的无限敬意,他向学生传授中华是礼仪之邦,儒家文化是礼仪文化,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他从历史渊源上讲述“礼是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礼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为政者“经国家,定社稷,利民人”的依据,“礼是以道德为核心的国家典制,是对人性合理的制约,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的体现。”
在讲述这些内容时,他注重与学生的社会意识相结合,联系现实中存在的种种“失礼”的现象。比如,学生中许多人上大学后,尽管家庭经济并不宽余,但是依然依赖家庭来维持自己的“体面”生活,对家庭和社会都缺乏责任心。因而他在讲古代成年礼时,就让学生自己表述什么是成年意识,当前有哪些不负责的行为,应该具有怎样的责任心。
     针对当今青年中流行未婚同居、“试婚”的现象,家庭观念薄弱,婚姻不稳定,在讲解古代婚礼时,他就着重讲解传统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追求“地久天长”的传统婚姻理念。让学生将两种婚姻观念作比较,谈自己的价值观、婚姻观。
彭林讲授礼,自己首先躬身垂范。他在每节课的开始和结束时,都给学生行鞠躬礼。开始学生安坐不动,坦然接受。几节课过后,他开始提出礼是互相尊重的,如何“礼尚往来”的问题;并指出不少学生提问时不起立,在座位上指手画脚,有的上课还嚼口香糖,有人迟到了,走动响声还很大……请同学思考这些现象。于是,学生们意识到自己失礼了,从此上下课时大家也都自觉向老师行礼,一些不合于礼的现象,也都悄悄地消失了。
     学以致用,让学生以讨论的形式参与并实践,也是彭林授课的特点。比如,如何给父母、朋友、老师写典雅得体、有书卷气的书信,在社会交往中如何使用敬语,学生都参与讨论并同时进行实际锻炼。以前,他们从未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经过学习后,许多同学写出的格式规范、温文尔雅的信笺令人耳目一新。他们对设计传统与现实结合的富有人文精神的见面礼仪、成年礼仪、婚礼等也显示出了很大的热情,写出了不少有创意的方案。
     学生们纷纷反映:“彭老师授课声情并茂,妙语连珠,用浅显风趣的语言,把高深睿智的学问轻松道出,不仅开拓了我们的眼界,也熏陶了我们的心灵,激发大家去热爱传统文化”、“感觉精神升华”、“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素养”。
2008年,选“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这门课的学生已超过1400人,中国传统文化“礼”,正在为学子成为典雅君子而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滋养作用。

     和谐社会离不开礼
     彭林说:“营造和谐社会,就必须把每一个人都教育成身心和谐的人。而这一切都离开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礼。”
2008年北京奥运,使举国上下关注公众文明程度的热情空前提升。彭林为此感到振奋,为传播中华礼仪文明,他又把脚步迈向了社会。在这个历史的契机里,我们怎样在奥运会期间充分展现5000年的礼仪文明?怎样将传统礼仪文化融入到人文奥运之中,进而提升国人的礼仪层次?
     彭林要更广泛地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倡导文明礼仪,不仅仅是为了奥运,更是为了提高大众的道德水准,为了民族的长治久安。
     “一石激起千层浪”,彭林的演讲得到了社会的热烈的反响,邀请应接不暇。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大学……学子们对中华礼仪文明的演讲表现出由衷的热情。在东南大学,连大讲堂的窗口、门口和走廊里都挤满了听众,热烈的场面感人至深。在哈尔滨工程学院,晚上原定2小时的演讲应学生的请求持续了近4个小时。
     在陕西黄陵县、青岛、杭州、绍兴、唐山、合肥、鄂尔多斯,在国家旅游局的东北、西北、华北、华南、华东片区,在民进中央、香港公务员研究进修班,中关村图书大厦、王府井新华书店……彭林为中华礼仪文化奔走呼号,他的讲座感染打动了多种层面的社会大众。
     应香港凤凰卫星中文台之邀,他在“世纪大讲堂”做讲座;北京电视台也完成了他关于中华礼仪的8集讲座的拍摄。
联系社会实际,彭林指出不懂敬人,不懂谦让,不会敬语,不排队,不让座,以我为中心,生怕吃亏……缺乏公德,这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出现,其根源是无“礼”!他举实例讲述礼以敬为主,我们每个人在心中都要有一个大写的“敬”字,树立严肃恭敬的人生态度,把“敬”字扩大到敬己、敬人、敬业各个方面,还要将礼与弱势群体等社会问题相联系。
     他从建立民族自尊和自信着眼,谈礼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不但可以为凝聚人心、激励士气、提供史鉴、醇化民风、树立民族形象发挥作用,还可以为经济、政治、外交的发展助力。
     好似大旱遇甘霖,社会大众的需求是对中华礼仪文明的渴望;而社会大众的反馈更是令人欣喜。在杭州,浙江人文大讲堂的听众请彭林演讲后签字,不是一拥而上,而是秩序井然地排队等候,签字一直持续了40多分钟。
     在东莞,企业家带头响应彭林关于“人文奥运,行动起来,每人每天行礼三次,礼让三次”的倡议,发起“万人签名每人每天礼让三次”,把礼让的标志也贴在汽车上,践行礼,从自己开始了行动。
     应出版社之约,彭林的《中华传统礼仪格言》、《礼乐人生》、《中华传统礼仪概要》……陆续出版,上市后很快都告罄。
我在有“中国后古典音乐第一人”之誉的青年歌唱家哈辉的书架上,看到好几本《礼仪人生》。她告诉我她买了一百多本送给朋友和同事,因为此书使她有“唤醒梦中人”之感,让她找到了做一个艺术家的归宿,认识到自己要歌唱民族之魂,一生都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后来,她请彭林教授做顾问,在2007年专门创作了一首歌曲《2008·礼》,此曲从上万首奥运歌曲中脱颖而出,名列前茅。
由于为中华文明增砖添瓦做出的努力,彭林2004年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2005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8年他的《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获“北京精品课程”称号,他本人获得清华学子评选的“我最喜爱的老师”十佳称号……
     彭林脚踏实地践行着他的诺言:“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复兴……社会科学学者要担当起塑造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任”。愿彭林这样传递中华文明的火炬手能多些,再多些!
     (作者简介:石梅,高级记者,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学会理事,曾任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汉字文化》杂志主编,出版传记文集《文化大家人生路》人物传记《谢军》、《康殷》及散文集《大千飞歌》等。)

<>

文章分类: 作品介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