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柯愈春与《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

母亲最疼爱自己的孩子。这是因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所经历的艰难终身难忘。柯愈春的《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费了30年心血,其经历之艰难,远非十月怀輯textarea>


     母亲最疼爱自己的孩子。这是因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所经历的艰难终身难忘。柯愈春的《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费了30年心血,其经历之艰难,远非十月怀胎可比。当这部大16开本560万字的巨著由北京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面世时,他在后记里感慨道:“此景此情,犹如产后的母亲,一眼看见自己亲生的儿子,无论是聪明还是呆傻,总是从心眼里发出疼爱的喜悦。”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是一项浩繁的工程,收录清代有诗文别集传世的作者19700余家,别集4万余种,“收集完备,规模空前”(专家评语)。清人诗文集浩如烟海,在柯愈春之前,还没有人进行过这样全面系统的调查搜集和整理。这样浩大的工程,按常规应当由国家有关部门拨专款,组织专门班子来承担。可是,还在四人帮横行的1972年,组织班子研究整理清人诗文集根本不可能,老柯就靠几十元钱的微薄工资,单枪匹马上阵了。
     我和老柯没有共过事,也不曾有过深交,但几十年前就认识,记得他在五七干校种的油菜长得很好。在我眼里,老柯是人民日报职工最平凡中的一员。他因为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到80年代,已工作了20多年,还没有挣到一间住房,这,和我一样窝囊。报社搬进机械学院,他有幸借到了一间平房,祖孙三代五口共挤一室。为要著书,经过力争,捡来破砖、树枝,在平房后窗外搭出三平方米的小“房间”,其中两平方米放一张用木板搭的小床,剩一平方米放一张两屉桌,这,就是柯愈春的“书房”兼“卧室”。因房管部门规定不许开后门,老柯只好天天爬窗户。他戏称这是“双无斋”,即一无门,二无闷。其实,无门是真,无闷则未必。一次,一场大雨,冲毁了房顶上糊的泥巴,雨水漏进室内,待老柯发现,资料已经全湿,于是乎,便泪水、雨水齐下了!又一次,房门被撬,粮票被盗一空,全家面临挨饿,多亏报社几十位朋友捐赠解了难。我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个平凡的人,就在那个窝囊的空间里,会孕育出一部令清史专家们啧啧称赞的巨著!
     不要以为柯愈春是人民日报图书馆馆员,有近水楼台之便。一看他的著作便知,所收录的诗文集都是北京及全国各地大中图书馆所藏。除了奔波之苦以外,他遇到的一个首要难题就是经济拮据。但他依然孤身探寻于茫茫书海,风雨无阻,十年以后,终于感动了一位清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戴逸。他辗转找到了柯愈春,提出要向国务院有关部门申请补贴。不料,老柯却拒绝了,理由是:自己写的东西能不能出版还不一定,要国家的钱不合适。然而,这么大的工程,没有一点资金实在是难以完成。他曾经天天带一个面包作午餐,到北京图书馆柏林寺古籍书库读清人诗文集。为解决阅读经费,他曾在提前退休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打工近一年。1990年,戴逸先生再次提出将此项工程作为国家立项,申请国家社会科学研究资金。这次,窘迫的老柯开了个小口,得到了8000元的资助。
     柯愈春学的是图书专业,又在图书馆工作,搜集整理《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当属他的本职,是他对本职工作的突出贡献。远一点说,他的成就对清史及中国文化遗产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近一点说,他为图书行业提供了一部极为珍贵的工具书,也为新闻工作者查阅清人别集资料创造了便利条件。可是,大量调查、搜集、阅读、考证、整理、著述、编录工作,他都是用业余时间完成的。开始是白天上班,晚上搜集整理诗文集。后来,他申请调到检查组,改为晚上上班,白天到北京图书馆研读文集。调出版社后,他上班编辑《中华古文明大图集》(8本)、《唐宋八大家文集》(10本)、《说海》(8本),下了班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他不放过每次出差的机会,抓紧完成采访任务后,便一头扎进当地的图书馆。为了完成这部宏著,他舍弃了编委会给他的提升部门领导职务的机会,甚至不惜提前退休,给经济上带来较大损失。三十年寒来暑往,数不清投入了多少心血,也估不出付出了多少代价。他自己说:“遇到不少嘲讽与冷落,碰上种种困难与挫折,风风雨雨,笑笑哭哭,几次想舍弃而不甘心。”
     柯愈春从事的是为学术研究搭桥铺路的基本建设。他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负责、对未来的学术研究工作负责这个基本点出发,以最大的努力做到《提要》收录全面,内容翔实,考证严谨,著述准确,语言精炼。对作者的生平和诗文集的著作、编辑、刊刻、存佚、收藏等情况都做了详尽的说明。著述的各项内容都经过认真考证,约半数作者的生年是他读原著后考证所得。为了全面了解作者生平,他搜集了15万清代人物传记资料,并搜集地方志中艺文志著录的清人别集十余万种,与现存清人别集进行对比研究,以发现诸家别集的完整程度及存佚情况。艰苦细致的工作,奠定了这部《提要》真实可靠的基础,使之成为“具有很强的研究性和学术性”的“目录学、史料学专著”(引专家评语)。戴逸先生只看了部分初稿就断定,“柯愈春的成绩远远超过同类书籍之上。”南开大学清史研究著名教授冯尔康先生称这部《提要》是“学术界开启清人集宝藏的一把钥匙,功德无量”。收藏家孟宪均先生说,收藏清代文献尤其是清人的集子,“要以柯愈春这部书为准”。
     书品即人品,柯愈春就如他著的书,外展无华,内涵深厚。有关专家向英国剑桥大学世界名人传记中心推荐,拟将他列入《世界名人传》,该中心向他发来三封公函,欧盟驻华代表团大使魏根深又让秘书打电话催问,都被他婉言谢绝。我通过这部《提要》看到了作者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不图虚名的优良品格,对读者、也是对历史高度负责的可贵态度,以及不惜付出代价的奉献精神……这些可贵的人品,是那些沽名钓誉者、哗众取宠者、急功近利者所无法类比的。冯尔康教授说,当他了解到这部书的著述情况,“对柯先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的形象在我心目中高大起来”。这,也正是我想说的心里话。
     (作者简介:阙邦火,人民日报资深编辑)


文章分类: 作品介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