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故事真切亦春秋

作者:王斌俊来源:中国传记文学会网址:http://www.zgzjwx.com/

——评黄济人《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完全本


   30年前,《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即完全本“上部”内容)以其题材上的突破和写法上的返璞,在拨乱反正大背景下,引起很大反响。但生活在继续,人物故事没完。风云际会,机缘契合,作者有幸从事能和故事主人公们密切接触的工作,抵近观察和挖掘更方便了。于是他续写出将军们获特赦后的故事,写出了那场意义深远的“意识革命”的“下部”。这场故事虽已过去,但将其始末完整道来,仍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心灵震撼和思想启迪。

   “下部”是非常必要的延伸。把改造始末写完整,就完备了一项逻辑意义上的证明。“上部”的改造活动即杜聿明所说的“意识革命”,阶段性成果是辉煌的;但那毕竟是特殊场域,充其量也就是适应、融合于一个较封闭的小社会。在那样的环境,又是在很好地运用了政策和方法的中共干员的帮助下,基本上属于自我教育,在思想斗争中自己战胜自己,同洋溢着阶级斗争强劲旋律的大社会的联结,仅止于同中共高层的关系以及外出参观。获赦走出功德林,人身自由了,但关系也复杂了。加上社会嬗变,政治演化,将军们的“意识革命”真耶伪耶,可靠与否,还没有得到真正社会生活的检验。社会现实恰为补上这一逻辑链条上的证明环节提供了一场“遭遇战”。

   “意识革命”让将军们获得看待历史和现实的新观点、新视角和新立场;而颇有些严酷的现实生活,尤其是那些令人心酸的际遇遇和坎坷,又检验乃至考验了新灵魂的纯度和强度。“下部”更多地写出了一些故事细节,从而更加贴近人物“心脏”的内部腠理,反映出将军们的心灵纠结,与旧我诀别时的难舍难分,面对全新而又陌生社会关系的忐忑与不适。唯此才写出了历史细部、人性内里、人物真貌和生活真相。在新的“战场”、新的“实战”检验中,将军们大多还是胜了。因为他们依然“不怕死,但害怕真理”。这也就更进一步以事实证明了我们党对国民党战犯改造政策、措施的巨大成功。这批改造战犯中有没有失败者?有,但极少,而且也还有其复杂原因。饶有兴味的倒是,书中捎带给我们披露了另外一种失败者——到了海外的国民党将军及其他人士的人生痕迹,无形中形成对照,成了颇有逻辑反证意味的故事。

   “下部”延展的内容,构成战犯改造“始末”记叙上的完整性,也完备了其内在的逻辑证明,这就使得该书所叙述的故事凸显出既符合生活逻辑亦符合历史逻辑的两点重要启示:一是在世相纷繁、思潮杂涌之中贯穿着一道主潮流,二是在坎坷颠簸、曲折萦回之中显露出一种大趋势。认清主流就能看清本质,抓住大节、主干,恪守正确态度和立场;把握大趋势就会相信未来,怀抱希望,摒除浮躁与骚动,多些耐心与平和,能够坚持与等待。这无疑是将军们的新经验,新收获,新进步;同时,也使以“读懂”记述对象为出发点的作者有了新的认识,新的转变和提升,从而下笔也就变得更平实周延,冷静从容,含蓄洗练。

   读完全本,我想,这本书算是什么文体呢?作者自己怎么认定的?无序无跋,毫无说明的踪迹,大有一番让文本自己说话、读者自行评判的意味。不过,它属于纪实作品这一大类则确定无疑。它的纪实,它对于史料的运用,依我看,倒更像是部史书。尤其是“下部”更近乎于“史笔”。虽写故事,经过了文学所要求的剪裁与组织,但都是采用的过硬的史料,大量的还是亲自采集的第一手资料,在史实方面杜绝了任何虚构和臆测,编造和嫁接,比有些自称“史著”、“传记”的作品,还更加严格地让可靠的史料说话。讲完全真实的故事;即使故事出现多个“版本”,也保持“多说并存”的原生态。如是,才把一部将军们“意识革命”“灵魂再造”的心史逼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同时,这也是作者一段淬炼升华自己心灵的过程。作者不幸也是有幸同这部历史天然地发生了难以撇开的瓜葛。他因这瓜葛受累而心生怨愤,亦因这瓜葛受益而成全;尤为重要的是,他因参与这段历史而完成了一部自己心灵的成长史。在这场“意识革命”于将军们已初战告捷时,他还是个愣头“愤青”的模样。有一段气得他将军舅舅痛哭流涕的“酷语”,真真地刻录了他那时的精神和心理:“舅舅,这里没有外人,连窗户也是关紧了的,你不必装腔作势。不晓得的人听了你的宏言谠语,还以为你是共产党高官,可是你不就是一个国民党战犯嘛!”但到了读者读完本书掩卷时,再想想隐藏在书面历史背后的作者,就会豁然发现其精神的成长,政治上的成熟,不由地会把这部书和作者的心灵成长史联在一起。

   该书虽未论及——文体本身节制了这种议论,但却以故事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意识革命”、心灵提升并不只限于败在军事战场的将军,亦不只局限于取胜的队伍。军事学院解放军将军学员对“败将”教员的抵触和为难,已露问题端倪;尤其是“下部”所写到的极“左”荼毒,社会上种种偏激无道的言行,给整个社会(也包括这些“败将”及其家庭)所造成的戕害,等等,更彰显了问题的严重性。这些令人不堪回首、难以为情的史实说明,林彪“四人帮”集团固然起了十分恶劣的作用,但并不是追究了他们的罪责就解决问题了。他们那一套能够大行其道、蔓延社会,包括他们之后社会上出现的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本来就有其上上下下的原因,有着沉重的历史文化土壤和深厚的社会根源。真正的更大规模的决战确实不在有形的战场,新的更加深刻的社会进步并不取决于过去军事战场的胜利,而在于全民族全社会的“意识革命”和灵魂更新与完善。经过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30年,这方面已经有了巨大变化和进步,但同完成民族复兴大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宏伟目标比起来,还远远不够。套用孙中山先生的话说,“意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决战”故事远未完结;故事“春秋”还在继续创写。


文章分类: 作品介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