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评鉴 | 牡丹江岸 烈女标芳——《八女投江的故事》评鉴

牡丹江岸 烈女标芳

  

——《八女投江的故事》评鉴

  刘均善、蒋义编著:《八女投江的故事》,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195页,130千字。

  【作者简介】

  缺。

  【作品简介】

  1938年春,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战士为捍卫民族尊严,面对凶残的日寇镇定自若,宁死不屈,投江殉国,体现了中国人民宁死不屈、抗战到底的精神气概。她们的光辉形象,激励着千千万万的后来人。《八女投江的故事》一书收集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全书包括国恨家仇、巾帼英雄、飒爽英姿、三千里路云和月、碧血染丹江五个部分。作者以生动感人的笔触,真实完整地再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民族胜利而牺牲的八位女英雄的感人故事,为人们向英雄和先进人物学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一本生动的教材。

  【作品点评】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战士,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等地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俩人结为革命伴侣,共同进行抗日斗争。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运用在师范学校所学的知识,编写识字课本,给抗联战士们上课,还利用自己在文艺方面的特长,经常给同志们唱歌跳舞,活跃部队的文化生活,深受大家的欢迎,后调到第5军妇女团,历任小队长、政治指导员。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第5军第1师部队西征。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女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7月12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的战斗。八至九月间,西征部队在苇河、五常境内与日伪军连续作战,遭受重大损失,遂决定返回牡丹江下游刁翎地区寻找军部。十月上旬,部队经过长途行军抵达牡丹江下游支流乌斯浑河西岸,日伪军千余人乘夜来袭。次日拂晓,师首长命令八名女同志先行渡河。当她们正要下河时,突然枪声大作,日伪军发起了进攻,大部队边打边撤。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八名女战士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三个战斗小组,一齐向日伪军开火。正在追赶抗联主力部队的日伪军突然遭到来自侧后方的打击,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向河边压来。抗联主力部队乘敌人慌乱和兵力分散之机,顺利突出重围。日伪军一方面以密集的火力控制住山口,阻止抗联主力部队的回援,一方面加强兵力向冷云等据守的河岸阵地扑来,企图活捉她们。在背水作战至弹尽援绝的情况下,八位女英雄誓死不屈,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波涛滚滚的乌斯浑河,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13岁,平均年龄不到20岁。

  八女投江的悲烈壮举甚至令日军指挥官都连声哀叹:“连女人都不怕死,中国灭亡不了。” 她们更没有被人民忘记:东北抗联第2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得知“八女投江”后,当即题写了“乌斯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新中国成立后,以此为题材拍摄的电影《中华儿女》,公映后震动了大江南北,女英雄们的高尚气节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敬仰,人们自动捐款,在牡丹江畔建起一座石碑纪念八位女英雄,自此,号称“塞北明珠”的美丽牡丹江也为更多人所熟知;1986年9月7日,牡丹江市举行了“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2009年9月14日,“八女投江”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八女投江”的英雄事迹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侵略的一个缩影,也许她们的名字不能被一一记住,她们的事迹却代代传颂。《八女投江的故事》一书便是以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为依托,真实记录了这八位女战士大无畏牺牲的全过程,同时以充满人性化的生动笔触,将那个艰难岁月中女战士们的恋、怨、责、恨,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记住的不是八个女人投江,而是八个投江的女人——她们首先是女人,是妻子,是母亲,然后才是战士,是指导员,是班长,在她们身上,既能看到女性特有的柔美与细腻善良的情感,也展现着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与临危不惧的坚毅品格。另一方面,本书也多角度地刻画了抗日战争的残酷性,以及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切苦难,唤起读者更加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笔者建议,读者可以将此书与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冷云传奇》对照来读,相信能呈献出故事的更多细节。

  据史料记载,将八位女杰的尸首打捞上来时,人们惊奇地发现,年龄最小的王惠民依然被冷云紧紧地背在背上,这不禁让人想起冷云最后说的那句话:哪怕有一线的希望也要游到河的对岸去,过到对岸就去找军部,继续抗日,继续打鬼子……在那个生与死的边缘,她们想到的依然是抗日救国,依然坚定地相信战争会胜利,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革命旅程。1938年的东北硝烟弥漫,伤痕累累,但战士们顽强果敢,用誓死不屈的精神书写着那段历史,哪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依然灿若夏花。这不禁让人想到,在早已远离炮火的今天,我们是否应该重新思考与审视自己的人生?

  八女投江的故事只是中华民族抵御外寇入侵的雄壮历史中的一页,但这些事、这些人,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在各个战场抗击日本侵略者,最终获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八女投江的故事不仅鼓舞了当时的抗日军民,更将源远流长地影响后人。本书真实还原了那段难忘的历史,再现了那个战火纷飞年代的巾帼风采,让八位女战士重新鲜活了起来,令人读罢不禁感慨和平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并深深感恩先辈们的付出与牺牲。

  一个民族只有牢记历史,才能珍惜今天和创造美好的未来。

  【点评人简介】

  史静怡,编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