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评鉴 | 东北抗联的大旗——《李兆麟传》评鉴

东北抗联的大旗

  

——《李兆麟传》评鉴

  辽宁社会科学院地方党史研究所著《李兆麟传》,当代中国出版社,2010年出版,290页,30万字。

  【作者简介】

  本书是“《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中的一种,著作权署名是“辽宁社会科学院地方党史研究所”,属于集体项目,执笔人尚金洲。

  【作品简介】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是唯一一支经历十四年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全过程的部队,李兆麟将军是东北抗日联军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他的生平事迹是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特别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东北抗日联军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果断率军西征,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保存了抗日联军的有生力量,为东北的快速解放做出巨大贡献。1946年3月9日李兆麟在哈尔滨被国民党特务勾结汉奸土匪暗杀,胡乔木、田家英联名发表的文章中称赞李兆麟将军是“东北人民十四年抗日的一面大旗。”

  【作品点评】

  阅读《李兆麟传》后,心灵受到巨大冲击。李兆麟将军的伟大形象生动真实,仿佛屹立在我的面前,令人肃然起敬,浮想联翩。掩卷深思,我感觉本书具有以下价值和特点。

  一、严格按照史实来写,具有很高的认识作用

  《李兆麟传》是纪念李兆麟将军的丰碑,按照时间顺序对李兆麟将军浴血奋战的一生进行了翔实的记载和真实的记录。全景式的展现,将李兆麟将军的伟大形象塑造出来,使我们了解到许多以前一无所知的事情。我敢说,如果不阅读本书,我们这代人根本不知道1932年8月28日辽南抗日武装曾经攻打过日本占领下的沈阳,并且攻打到城市中心,坚持作战十多个小时。如果不阅读本书,我们这代人根本不知道1933年5月9日,珠河游击队和义勇军1600人二打宾州,并用木制大火炮轰城墙、攻入宾州的历史。因此本书最突出的功绩是还原历史,挖掘历史上曾经发生并对中华民族有过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在事件中彰显中华民族爱国爱家爱土的传统精神。

  二、通过细节描写灵活再现李兆麟将军本人

  细节最容易表现人物的形象和品质。李兆麟不但具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而且有非常丰富的生活经验。一位抗联战士李东光亲眼看到一战士被俗称“草爬子”的毒虫叮咬,整个身体鼓鼓的。另一战士看到就要拔掉毒针,李兆麟急忙制止说“如果硬拔,毒虫的毒针就会断在肌肉里,毒汁继续注入,人便有生命危险。”他建议用香火头烤,毒虫一收缩,毒针便可以肌肉中拔出。最近在媒体上看到中原一些地区曾发生人被这种名叫“草爬子”毒虫咬伤致死的事件,致死原因为硬拔而使毒针留在肌肉中所致。专家建议用烟头或火烤,与李兆麟的做法完全一致。李兆麟不是医生,处理紧急状况的方式更显示出其生活经验的丰富,令我们赞佩。

  在书中记载这样一件事:李兆麟的妻子金伯文看到李兆麟的裤子有很多破洞,便认真缝补打了很多补丁,虽然颜色不一,但总算补好没有漏洞了。第二天晚上李兆麟回来,穿回一条更破烂的裤子,简直不堪入目。妻子一看,吃惊询问。原来那天李兆麟去和交通员接头,交通员的裤子破烂得无法穿,又要在荆棘杂草丛生的山林间行走,于是李兆麟和其对换了裤子。舍己为人,爱护战友,炽热真情可见一斑。

  由于敌人经常围剿,抗联战士们的隐蔽便显得尤为重要。孩子是最难办的,孩子一哭,就会暴露目标。当年李兆麟的女儿还没有满月,环境艰苦,奶水又少,加上没有固定住所,孩子很容易就要哭。孩子一哭便弄得部队不得休息,更容易暴露目标,带来危险。李兆麟一狠心便把女儿抱起来扔到距离露营地二百多米的树林中,并对妻子说:“为了全体同志的安全,必须这样做。你如果捡回来,我也亲手开枪打死她。”妻子心如刀绞,但理解丈夫作为这支部队最高指挥官的心情,只好咬牙坚持。后来随队的一位姓陈的老乡默默将孩子捡起来,离开军队,这个不满周岁的孩子才免于如此残酷凄凉地离开人世。凡涉及儿女骨肉便最能打动人心,王粲《七哀诗》中母亲将幼儿丢弃草间的细节永远打动后人,道理正在这里。李兆麟将军和诸多抗联战士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为保卫国家而付出的牺牲实在太多太多,这些生活细节都使我们对李兆麟将军更加热爱与敬仰。

  三、自觉执行党的方针路线

  李兆麟将军具有极其坚定的革命立场,在革命实践中探寻真理,逐步找到与敌人斗争的正确路线。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在黑暗的时候预见光明,注重教育群众、鼓舞群众。1939年是松嫩平原游击战全面展开的一年,也是北满抗联部队在新的斗争中积聚经验的关键时期。李兆麟将军在《关于目前形势和战斗任务给各独立部队的信》中,把东北抗日战争放在国际抗击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结合全国抗战的意义,明确指出:“我东北四省的反日民族运动,是同样不可与关内总抗战分离的。”这种见识对于分析孤悬敌后的抗日联军的形势以及制定斗争策略都有重要意义。

  1940年8、9月份,抗日联军经历了将近五十天断粮的极其艰苦困厄的时期。战士们饿得站立不起来,悲观情绪弥漫部队。李兆麟将军躺在地上,用微弱的声音鼓励战士说:“我们宁肯饿死,也要忠于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绝不能动摇我们抗日到底的信念。”在篝火旁,李兆麟将军继续用极其微弱的声音说:“同志们,别丧气,我们就是饿死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就是饿死也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好儿女。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不会忘记,我们今天的挨饿是为了他们明天过得更幸福。”

  四、文武全才的将军

  李兆麟将军不但是“上马击狂胡”的勇将,而且还是“下马草军书”的儒将。他所写的《第三路军成立纪念歌》、《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军人十大要义歌》和《露营之歌》都被完整保存下来,这是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露营之歌》透露着革命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歌词按照四季来写,没有亲身体验是写不出来的,没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也是写不出来的。“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升。起来哟,果敢冲锋!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铮铮铁骨,耿耿赤心,浩然正气,写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心声。这首《露营之歌》,一读感动,再读更感动,百读不厌,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与审美价值。

  五、李兆麟将军身边的英雄群像

  李兆麟将军是在革命进程中不断成长的伟大民族英雄,在他身旁还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我印象最深的是英雄母亲杨长秋,这位深明大义的女性,其革命品质和贡献可以和前苏联革命作家高尔基《母亲》中的主人公相媲美,有再挖掘的价值和意义。与李兆麟将军有过各种形式交往或并肩战斗的英雄人物还有杨靖宇、赵尚志、周宝中以及朝鲜人民共和国的创建者金日成等。这些人物都可以单独成传,但《李兆麟传》中对他们的记载与歌颂极大地丰富了李兆麟的形象,是不可或缺的笔墨,他们的回忆与评价也鲜活了李兆麟将军的形象。

  “不离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李兆麟将军是永恒的,他将永远留存在历史中,留存在人民的心底。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回忆英雄的丰功伟绩可以提升我们的爱国情结和民族自信,可以净化我们的灵魂。李兆麟将军大义凛然的精神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

  李兆麟将军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并辉!

  【点评人简介】

  毕宝魁,辽宁铁岭人,辽宁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

  【作品封面小图】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