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评鉴 | “中国现代海军之父”的无悔人生——《刘华清回忆录》

“中国现代海军之父”的无悔人生

  

——《刘华清回忆录》

  刘华清:《刘华清回忆录》,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出版, 52万字,页码:730。

  【作者简介】

  刘华清(1916—2011),湖北大悟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在军队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刘华清为中国海军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称为“中国现代海军之父”和“中国航母之父”。

  【内容简介】

  《刘华清回忆录》是刘华清生平经历的回忆结集。该书逾52万字,书中叙述的内容时间跨度长达70余年,分21章。全书记录了作者走上革命道路,先后经历反“围剿”,长征、东征和西征,抗日时期的“九路围攻”、百团大战等,解放战争时期的上党、邯郸、进军大别山、淮海、渡江、解放大西南等战役战斗,还叙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刘华清在军事院校、军队、部委任职以及担任军委副主席等人生经历。

  【作品点评】

  2004年《刘华清回忆录》第一次出版之后,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都发表了书评,还进行相关的推介和摘录、转载等。新华社的报道指出,《刘华清回忆录》这部作品:“以凝练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党和军队高级领导者的经历,反映了他对革命事业的执著追求和为之不懈奋斗的精神,深切地缅怀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历史功勋,热情地歌颂了与他一起出生入死、为祖国和人民流血牺牲的革命战友,发自肺腑地表达了一名老军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刘华清回忆录》一书文字朴实流畅,以从容自如的叙述为读者展现时间跨度达70余年的人生经历,涉及的历史场面宏大壮阔,令读者对刘华清革命的一生以及我党我军的发展历史增加深刻的了解。回忆录分为“投身革命”、“孤军长征”、“太行岁月”、“转战冀南”、“保卫胜利果实”、“挺进大别山”等21章,约52万字。本书有以下特点:

    首先,将个人成长史与党的历史、军队发展史有机结合起来。《刘华清回忆录》为读者讲述传奇人物成长的轨迹——刘华清,这是他从一个大别山里的放牛娃一步步成长为共和国党和军队的高级领导者的成长历程。刘华清13岁走上革命道路,14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长征到达陕北后,又参加了东征和西征。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和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上党、邯郸、进军大别山、淮海、渡江、解放大西南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刘华清曾先后担任西南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旅顺基地司令员、国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长、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海军司令员等职。他于1987年11月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1989年11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5年、1987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这个时间跨度为70年的经历,既是刘华清个人亲身经历和感受,是他个人的成长史,也是我们党史与军史的一个剪影。刘华清的成长史并不是孤立的,他作为时代的见证者与参与者,他个人的成长与党的历史发展轨迹联系在一起,与人民军队的发展史联系在一起。读者通过这一部记载人生经历的人物传记,能够对我国的共产党历史、人民军历史增加更全面的了解。在该书中,个人亲历的真实性、权威性和史料相互映衬,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从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到建设新中国,历经“文革”十年磨难,直到拨乱反正后进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刘华清以亲历者的视野为读者呈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让一幅历史画卷再一次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以朴实的文风将读者带到各个时期的真实环境中,不断深化对我们党与军队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认识。

  其次,在朴实的文风中感受将军的戎马生涯。《刘华清回忆录》最大的语言特点是“朴实”,这种朴实文风使语言变得好像长者与年轻人的交流,似是阅历大风大浪者从容地讲述自己的故事,“过去”的故事在沉稳的语言中,好像是对事情的自然复述,却又隐藏着时代的风云,隐藏着特殊环境下的命运。如,在书中的开篇部分,写到“投身革命”之前,就交待了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作者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走上革命道路的呢?书中写道:1916年10月20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正打得激烈。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在母腹中躁动。在中国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终于土崩瓦解。南京成立了临时政府,改国号“中华民国”,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随后,袁世凯夺取了辛亥革命果实,上演称帝丑剧。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也正是在这种复杂的国际与国内环境中,作者以简要而朴实的笔法进行了投身革命的背景交待,寥寥几百字,就完整地告诉读者当时投身革命是有志之士的必然作为。刘华清将军经历的岗位很多,他自参加革命以来,工作领域遍及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和地方科研单位,涉及范围之广这是少有的,同时,刘华清将军也是新时期以来担任党和军队领导职务时间最长、职务最高的领导人之一。在他的讲述中,读者通过仔细的品读,能够读到他在每一个岗位上能够迅速进入角色,熟悉业务以及对岗位的责任、对党与人民的事业的高度重视。如力主发展航母中,写到,“航母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也是海军能进行海上多兵种作战的核心。建造航母,是国人一直关心的事。我国要实现国防现代化,要建立完善的武装体系,不能不考虑航母的问题。”还说到,“今天,我已经退出了工作岗位。欣慰的是,对于我国的航空母舰发展,我尽了一些谋划的责任。”语言很朴素,却将一个军人的责任与使命勾勒出来。也正是有了这种对航母发展的执著精神,才有我们今天看到的中国国防事业的不断强大。这些随着时间变换的经历串起了刘华清将军的人生,让我们感受到将军的戎马生涯与时代的风云变化,感受到将军的风采与大度、积极作为与爱国、忧国的精神。

  再者,个人精神与民族精神、国家精神紧密相联。作者的一生是革命斗争的一生,是专注于革命事业与人民事业的一生,是专注于军队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的一生。我们能够在感受作者个人命运中,感受到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的变化,也能够跟随着作者个人命运的变化,触摸时代的脉搏与国家的脉搏。而这种个人命运的展示过程,也是一种革命精神、奉献精神与爱国精神的展示,在整本书中,体现了个人精神与民族精神、国家精神的紧密相联。人是要有一点精神,要用这“一点精神”挺起脊梁,挺起民族的尊严与维护国家的尊严,为民族与国家做出一点贡献,这样才能够收获无悔的人生。回忆录的结束部分,刘华清将军说到:“作为公民,我为国家和民族尽心尽力,贡献了自己的全部才智;作为军人,我一直在冲锋陷阵,没有让军装沾上污点;作为下级,我完成了小平的重托,将来汇报,可以不用汗颜。”如果没有个人精神维系着的民族精神、国家精神,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没有对祖国与人民的无限忠诚、无限热爱与责任、使命的担当,哪里有这样坦荡与自豪的话语?刘华清在回忆中讲述的一生,高度概括在这段话中,这也是他用尽一生的责任履行和使命担当交出的最优秀的答卷。借助于阅读与感悟刘华清的传奇经历,开展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正是当下需要向更多人特别是青少年传递的,要让这种精神影响与激励青少年一代。

  【点评人简介】

  陈春玲,女,喜欢阅读与感悟文学作品,特别钟情于人物传记。目前,于各级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以及评论530多篇。

  【作品封面小图】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