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评鉴 | 从和尚到将军——《许世友传》评鉴

从和尚到将军

  

——《许世友传》评鉴

  金冶、胡居成、胡兆才: 《许世友传》,上海人民出版社,41.3万字,2001年出版。

  【作者简介】

  本书由南京军区《许世友传》写作组编写,胡居成、胡兆才均任职于南京军区,金冶为许世友山东兵团原参谋处长。

  【作品简介】

  《许世友传》作者金冶、胡居成、胡兆才,用两年多时间沿着许世友将军的足迹,走访了河南新县、少林寺、广州、广西、山东等地,采访当事人,广泛收集资料,并参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战史》、《许世友回忆录》、《许世友的最后一战》、《许世友的晚年岁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陈再道回忆录》、《中国元帅徐向前》、《陈赓将军传》等著作资料,以科学严谨的创作态度,清晰地梳理了许世友从一个和尚到一个将军的传奇一生,在事件叙述中穿插了大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与细节描写,做到了真实性与生动性的统一,读来惊心动魄,展现了一个爱憎分明、个性突出、军事才能出众的共和国将军的鲜明形象。

  【作品点评】

  1905年,许世友出生在湖北黄州府麻城县,今属河南信阳新县,乳名三伢子。少年时因家贫,8岁后就去河南嵩山少林寺当杂役并学习武术,法号永祥,拜贞绪和尚为师。一日得知母病危,决意回家探望。之后依少林规矩,打出山门离开少林寺。许世友将军的出家经历不仅仅具备传奇色彩,而且他在少林寺所学的功夫和刀法等在他后来指挥的战争中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因此本书对许世友将军的少林寺经历也做了生动的叙述。在湖北黄安战役中,红军团长许世友,就是因为在关键时刻三次挥舞偃月刀率领所部与敌人肉搏,威震敌胆,给全团官兵树立了敢打敢拼敢肉搏的英雄榜样,被战士们称为“大刀团长”。对大刀这种兵器许世友特别钟爱,他从战士背到军长,从大别山背到大面山。他不光自己背,当班长,全班人人背;当排长、连长,全排、全连人人都有一把大刀,直到当团长、师长,大刀都是他所有部属每个指战员不可缺少的武器,而且在许世友的教练下,人人都能舞上几套。用许世友的话说就是,“战斗到了紧急关头,作为一个红军的指挥员,最有力的命令就是自身的行动!”在战场上的胶着时刻,许世友往往把上衣一丢,赤膊拔出雪亮的偃月刀,随着他那“跟我上!杀——”雷霆般的喊叫,跃出战壕,挺身冲入敌群,与敌人拼杀在一起。团长不怕流血,战士们更是英勇百倍。当红四方面军因为张国焘的错误指挥被困漫川关,命悬一线时,徐向前把军队突围的唯一希望寄托在善打硬仗的许世友身上,希望他夺取北山垭口便于部队突围。许世友带领部属发挥了敢打敢拼的亮剑精神,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事隔50年后,徐向前元帅回忆起当年的战斗场景,还无限感慨地说,“漫川关突围,真是很危险啊,多亏了三十四团在北山垭口顶住了。”凭借英勇表现和卓越战功,许世友很快连升三级。同时,在连年征战中,他的军事指挥水平不断提高,在发展川陕根据地三次进攻战役中,许世友独立指挥九军部分师团,首战仪陇,跃马营山,会师宣汉,连战皆捷,而且都是以极小的代价,换取巨大的胜利,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本书以确凿有力的事实说明,他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将才,绝非某些人心目中的草莽英雄。他不仅打仗勇猛,且深谙军事辩证法。他常对参谋处的人讲,战争同一切事物一样,是会随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相同的战役战斗打法极少,敌情变化,我们的战法也要随之而变化。他虽然因为文化不高,看地图比较吃力,但他看过的地图记得牢,是个“活地图”。别人接电话,要一边看地图,一边做记录。他不要,地图全部装在脑子里。这些都是他的过人之处。也因此,他才能创造八天八夜攻克济南、胶东保卫战歼敌6.3万等赫赫战功。建国后他当军区司令员抓军事训练也有一套自己的独特手法,比如在南京军区当司令员时的三件宝:好八连和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还有郭兴福教学法。在他担任江苏省革委会主任期间,他一人顶住当时的错误思潮和极左势力的攻击,让当地百姓放手开展副业生产,大大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人们的衷心拥护。这些都体现了他在各个领域的突出领导才能,也表现了他勇于承担、心系黎民的赤子情怀。

  本书还特别突出了许世友将军与毛主席之间的几次戏剧性交往。一是毛主席为许世友改名。毛主席说,“我们再商量商量,再改个字好不好?你看,把士兵的‘士’字,改成世界的‘世’字,好不好?世友,就是世界之友。我们红军战士,不但要事事想到全中国,更要放眼世界嘛!”二是许世友在毛主席面前的两次感动磕头。一次是在延安,他因张国焘事件受牵连后,毛主席亲自为他松绑之时。一次是“文革”中,他身处造反派的围攻东躲西藏之时意外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他大步跨到毛主席面前,哽咽地说,“毛主席啊,天下大乱,从未乱到这种程度啊!军人手中的武器连烧火棍都不如了,这是什么世道?你该管一管了!我许世友不要乌纱帽,你让我回家放牛吧!”说完,“嗵”一声跪倒地上,给毛主席磕了个头。这些个性化的细节为读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物直率淳朴、光明磊落的性情。

  本书还着力塑造了许世友将军爱憎分明的形象。他爱兵如子。在行军途中,三连班长皮定均,在打子午镇时脚负了伤,化了脓,昏昏迷迷地被同志们用担架抬着行军。一次,当他醒过来时,发现是许世友在抬着自己,既感动又不好意思,高低不躺担架了,非要下来走不可。许世友故意把脸一沉说,“好好躺着,现在,你是伤员,我是担架员。你为革命流血负伤,我为革命抬担架,这也是革命分工嘛。”在一般民众心目中,许世友是个草莽英雄式的人物,性格刚烈、脾气粗暴、心直口快、不懂情义,是一个没有感情的高级武夫。这些都是对许世友将军的偏见与误会,许世友其实是个感情十分丰富的人,从他对战友的情义上也可以看得出来。文革中许世友的战友,东海舰队司令陶勇被造反派逼死,许世友暗中吩咐部属收养了陶勇的三个子女。他还为战友王近山、王平受到的不公待遇积极努力,使他们重新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他天性直率,嫉恶如仇,对朋友可以两肋插刀,对自己认定的恶人则横眉冷对。当江青在毛主席去世后假传遗嘱、兴风作浪之时,他当面痛骂江青,“你这个坏透了的泼妇,你张狂什么?主席在世,我让你三分。现在,你想干什么?你胡闹,老子揍死你!”几句对话,就使一个敢爱敢恨的伟丈夫形象在读者面前矗立起来。

  由于许世友将军的传奇经历,许世友成了一些影视剧、图书的主角。这对于宣传革命前辈的光辉业绩、铭记共和国历史本来是个好事,但我们也要防止那些添油加醋的偏颇的叙述,要尊重历史,尊重英雄人物的客观面貌。金冶等人创作的《许世友传》秉承历史书写的客观精神,并做到了真实性与可读性的融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传奇将军的真实人生。

  【点评人简介】

  郑润良,武警福州指挥学院教研部军事力量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后,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六届高研班学员。

  【作品封面小图】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