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评鉴 | “不下马的将军”的传奇人生——《李先念传》评鉴

“不下马的将军”的传奇人生

  

——《李先念传》评鉴

  朱玉主编:《李先念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出版,540千字。

  【作者简介】

  朱玉,国防大学教授,山东青州人,1948年入伍,中将,军史专家,红西路军研究专家,徐向前元帅回忆录《历史的回顾》执笔人,主编《徐向前文选》和《李先念传》。

  【作品简介】

  李先念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李先念传(1909-1949)》全书以十二章的篇幅,全面地反映了李先念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前的革命经历。1993年元月,中央批准成立《李先念传》编写组。全书由国防大学教授朱玉主编,湖北省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的部分同志参加编写。历时六年,完成了这部传记。在写作过程中,征求了许多原红四方面军、新四军第五师和中原军区老同志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作了研究和修改。

  【作品点评】

  李先念出生于湖北黄安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7年11月,李先念参加黄麻起义,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张国焘从上海初到鄂豫皖苏区,听取了时任高桥区苏维埃主席的李先念的汇报。张国焘后来在回忆中说:“李先念所说的,使我对当时苏区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我敬佩他的能干,后来他被调任红四军某团的政治委员,我们总在一块对敌作战,他也逐渐成为红四军少数领导人之一。”长征期间,他坚决支持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进行斗争。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之后,党中央决定成立西路军,李先念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他率部翻越祁连山,穿过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为党和红军保存了一批骨干力量。毛泽东曾高度评价他在西路军建立的功绩,称李先念是“不下马的将军”。

  抗战时期,在湖北、河南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战斗着英勇的新四军五师。这支部队的主要领导人,就是李先念,至今许多老同志还习惯地称呼他为“李师长”。在抗日战争中,李先念担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五师师长等职务。《李先念传》依据第一手史料,对这一段经历进行了充分详尽的叙述。

  1937年12月中旬,全民族的抗日烽火已经熊熊燃起,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李先念奉中共中央指示来到延安,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马列学院学习。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央召开六届六中全会。会议闭幕后,延安马列学院和抗大的学员都陆续安排工作,走上抗日前线。总政治部原本想将李先念安排到八路军一二九师当营长。对于李先念来说,只要能上前线打日本侵略者,官职大小并不在乎。但是,毛泽东没有同意总政治部的意见,而是让李先念去新四军四支队当参谋长。1939年初,李先念率领160余人的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自河南竹沟南下,进入豫鄂边区,深入敌后,会合和聚集中共领导的零散武装力量,认真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独立自主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6月中旬,他参加了中共鄂中区党委在京山县养马畈召开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在抗战史上意义重大,《李先念传》对其作了较详细的叙述,特别是对与会者对于“应抗”(应城县国民抗敌自卫总队)是否打出新四军旗帜问题的不同意见之间的争论作了介绍,使读者对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当时面临的政治生态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这次会议是共产党在豫鄂边区发动抗日游击战争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这次会议的成功,在鄂中敌后树起了新四军的旗帜,使共产党在鄂南、鄂中两地的抗日武装有了统一的指挥和领导,从而为创建整个鄂豫边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养马畈会议后,在李先念主持下,冲破国民党的种种限制和束缚,在新四军的旗帜下,统一整编豫南、鄂中党所领导的武装力量,成立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形成了在中原敌后打击敌人的一个坚强拳头。李先念指挥部队同日伪军进行了新街等多次战斗,使支队迅速发展到9000余人。他坚决贯彻与抗日各党派、各阶层、各部队团结的方针,扩大抗日统一战线。对此,党中央给予了高度评价:挺进纵队的创造,是一个伟大的成绩,并证明在一切敌后地区的党均可建立武装,而且可以存在和发展。

  1941年2月,中共中央军委任命李先念为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全师共1.5万余人。他指挥部队跳跃回旋,多次挫败日伪军的“扫荡”、“蚕食”和国民党顽军的进攻。在李先念指挥下,第五师打了许多漂亮仗。比如,1941年12月,李先念抓住占机,指挥主力一部发起侏儒山战役,歼灭日伪军5200余人,解放了(汉)川汉(阳)沔(阳)地区,震惊了武汉日军。随着部队和根据地的扩大,缺少干部成了部队的突出问题,为了培养大批新干部,1941年10月,五师创办“中国军政大学第十分校”,李先念亲自兼任校长和政治委员。《李先念传》记载,成立大会上,李先念作了《我们的大学》的贺词。他强调指出,抗大十分校是“鄂豫边区英雄儿女的‘萃英堂’,新中国的‘育才院’。她降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汪精卫视之如‘眼中钉’,拖住历史车轮后转的人们将惧之如‘下山虎’,而中国抗日人民、先进的革命政党将之爱逾‘连城璧’!”李先念木匠出身,从小是在苦水里泡大的,本来文化水平不高,但这番话说得既深刻又风趣,入情入理、动心动情,增进了读者对这位“不下马的将军”的了解。除了对李先念生动语言的准确记录之外,《李先念传》还善于用数据说话。比如,对李先念的抗日战争七年中的成就,作者用了这样一系列数字加以概括,在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领导下,李先念紧紧依靠边区和五师党委的集体领导,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创建、巩固、发展了新四军第五师和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了拥有5万余人的正规军和30余万人的民兵武装力量,先后抗击了15万日军和8万多伪军,对敌伪的主要战斗达1260余次,共歼灭日伪军4.3万余人。七年间,五师解放了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300多万人民,建立了8个专区和11个中心县、66个党政军组织齐全的县级政权,有力地从战略上配合了八路军、新四军兄弟部队在敌后战场的抗战,也支援了国民党抗日部队在正面战场的作战,为赢得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斯西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史论结合,是《李先念传》的又一特点。作者用较多笔墨,引述以李先念为主任的新四军第五师战史编审委员会的总结,对五师壮大的历史经验作了论述,深刻指出,五师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光荣使命是高举抗日大旗,深入敌后,坚决打击敌伪气焰,为中华民族扬眉吐气,进而配合全国军民将日军驱逐出中国。五师认真执行毛泽东为敌后抗日战争所制定的“基本上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这一战略方针,针对五师和鄂豫边区的特点,采取适当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五师既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又敢于迎击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抓住一切机会,放手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力量,不断增强党的团结,密切军民、军政关系,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干部的积极性,最终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解放战争时期,李先念指挥的中原突围,是他军事生涯中又一大手笔。面对国民党军的进攻,李先念把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战略决策与中原地区的斗争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地选择突围方向,部署战役计划,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率领部队杀出了国民党三十余万大军的重围,胜利地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中原突围,显示了李先念顾全大局的品质。1949年,毛泽东在西柏坡同李先念交谈时,曾说过这样一番话:“当时就是准备牺牲你们的,你们几个人能活着回来,就是胜利。”为了全国战局,自己一手创办的部队遭受了不少损失,但李先念从未有任何怨言或牢骚。研究者认为,这也是李先念日后赢得毛泽东长期信赖的原因之一。

  【点评人简介】

  胡一峰,法学博士,文史学者。

  【作品封面小图】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