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评鉴 | 铮铮铁骨  英雄柔肠——《杨勇上将》评鉴

铮铮铁骨  英雄柔肠

  

——《杨勇上将》评鉴

  舒云:《杨勇上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舒云,女,安徽宿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传记作家。

  【作品简介】

  舒云创作的《杨勇上将》,以翔实的史料、纪实的手法描写了杨勇上将驰骋沙场、九死一生的人生经历及铁骨铮铮、英雄柔肠的人格魅力。作者在查证了大量历史资料和采访了杨勇将军的家人、身边的工作人员及多位老同志的基础上,写出了这本传记文学,并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本传记精品。

  【作品点评】

  在共和国的历史星河中,有一颗颗璀璨的将星。但因为时间的流逝,他们的夺目光芒在这个娱乐化的时代似乎逐渐黯淡。重温他们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不仅能使我们重新感受到他们的英雄气概和人格魅力,也能对共和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更深层的了解和更深邃的思考,明白我们自己置身何地,我们接受了怎样的历史遗产,我们拥有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顺着什么样的足迹走下去。

  作为一位共和国上将,杨勇自然有驰骋沙场、九死一生的经历和卓越功勋。因为他的骄人战绩,周总理把他和杨得志、杨成武并称为“三杨开台”(与“三阳开泰”谐音)。他在战场上多次起过一锤定音的战略作用。本书即从抗美援朝最后一战——杨勇将军领导的金城反击战开始叙述,一下子紧扣读者心弦。金城反击战被比作二战的柏林战役,经过此役,美国再也不敢在谈判问题上拖拖拉拉、大费周章,慌忙坐到谈判桌上签了字,原来想无理侵占我朝中防线1200平方公里,这回不但不要了,有些他们占领的地盘我们划过来,也稀里糊涂答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发动的最大的一场战争被新中国制止了,毛泽东说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的论断得到了证实。杨勇认为,敌我交战,不仅仅是军事装备的较量,更主要的是斗智斗勇,智慧的较量尤为重要。这次金城反击战,不光是大兵团作战,正面突破,他还采用了他打了一辈子仗的拿手好戏穿插战法,搞了三支穿插队伍,插入敌人的心脏。搞了三支穿插队伍,一个营规模的,一个连规模的,一个排规模的。营规模的和连规模的相继被敌人发现,排规模的穿插成功了。谁插进去都是胜利。这就是后来广泛流传并被编成京剧的《奇袭白虎团》的故事。右翼的六十八军二〇三师在师长杨栋梁带领下,向劳通里方向发展。六〇九团一个加强营作为穿插营,组织四组一队,尖刀连。先头班化装成伪军,由排长杨育才带领,沿522.1高地以东公路向纵深急进,骗到了敌人口令后,一举插到了伪首都师白虎团团部的所在地二青洞。仅几分钟,就干净利落地结束了战斗。此役充分显示了杨勇的指挥才能。无独有偶,解放战争中把蒋介石军队赶到台湾的最后一次大战役——成都战役,也是杨勇指挥的。当时,蒋介石还在成都。胡宗南集团主力20万人,连同川东川南退下来的敌人约40万,猬集在成都周围。蒋介石怕重庆差点被截在机场的那一幕重现,把指挥大权塞给胡宗南,乘飞机溜到台湾去了。胡宗南也不愿当替罪羊,如法炮制,把指挥大权又塞给国民党第五兵团司令李文,也乘飞机溜出了成都。杨勇及时做出攻歼李文兵团的部属,认为,歼敌于运动中,比攻坚有利,应视火候给敌以杀伤,而后出击,将敌全歼。他分析敌人可能向西康方向突围,故意把敌人最容易突围的地方安置为两个师的结合部,不派重兵把守,给敌以错觉。明弱暗强,如果敌人一旦从结合部突围,两个师马上就钳住敌人。李文果然中了杨勇布下的圈套。十六军全线出击,战至黄昏,李文不得不率领剩下的一万多人投降。蒋介石在大陆上最后一个主力兵团被全部消灭,成都战役胜利结束,共歼敌四十多万。像金城反击战、成都战役这样的漂亮战役,杨勇还指挥过无数次。

  除了战场上的赫赫战功,杨勇还在不同的战线上开创了许多个第一。他是领导建设北京第一条地铁的统帅。1965年,杨勇被任命为地铁筹建领导小组组长,毛主席亲自批示,“杨勇同志,你是委员会的统帅。希望你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建设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少错误失败,随时注意改正,是为至盼。”杨勇按照毛主席的嘱咐,认真听取这方面意见,在军事工作繁忙的情况下,多次到施工现场检查,使地铁工程顺利开展。他还在建国十周年时指挥部队在离北京饭店不远的上空用地空导弹击落一架台湾派来的美制RB-57D型高空侦察机。用地空导弹打下敌机,不仅是中国第一次,也是世界第一次,导致台湾在此后数年不敢骚乱大陆。他任总参第一副总长时主持了全军大专院校电化教学试点,在他的倡导下,很快电化教学在全军推广。他在英国蒙哥马利元帅访华期间的现场射击表演,使蒙哥马利断言:我要告诫我的同行,不要同中国军队在地面上交手,这要成为军事家的一条禁忌,谁打中国,进得去出不来!他先后主政贵州军区、北京军区、沈阳军区、新疆军区,成绩斐然。

  杨勇上将一生不仅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做出骄人成绩,他的铮铮铁骨、英雄柔肠也令人难以忘怀。文革时,他因为天性耿直,坚持原则,又处在北京军区这样的敏感位置,成了一些人的眼中钉,意欲拔之而后快。1965年在批判罗瑞卿反党的运动中他没有表态,因为他觉得怎么也看不出罗瑞卿反党,反而觉得他忠心耿耿。没有表态在当时就非同小可,人家都在旗帜鲜明,只有他一言不发,后果可想而知。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杨勇也是既不提过激口号,也不对反彭德怀加以评论。他知道自己已经危如累卵,仍然不去无中生有地伤害同志,宁肯自己也遭被打倒的厄运。就是被打倒后,杨勇还是坚持不批判刘少奇不批判彭德怀。工作组让他写批判彭德怀的文章,他说什么都可以批,但彭德怀不能批。后来他同样顶住各种压力不参与批判邓小平同志。杨勇主政新疆军区时,自治区书记司马义·艾买提从北京带回一份江青等人在“一·二五”大会上讲话的纪录稿。杨勇看到其中写了江青在会上现场将了周总理的军,又点了郭老的名,认为这种大会和讲话传达下去对新疆的安定团结没有好处。就这样,在杨勇和司马义·艾买提等常委的共同抵制下,新疆没有组织传达江青、姚文元等人在“一·二五”大会上的讲话,群众组织自己要求传达也没有被批准。更没有批斗任何干部。当造反派揪住一些干部不放时,杨勇总是挺身而出,为他们解围,支持他们大胆放手工作。街上出现质问杨勇为什么封锁中央首长指示的大字报,揭发杨勇的“内参”也到了中央政治局。杨勇理也不理,打定主意,只要不是中央文件,不管谁说的,都不传达。江青出面了,她一面利用各种内参搜集杨勇抵制批林批孔的材料,一面以个人名义给杨勇寄《国内动态清样》,并且亲自书写封皮,表示她在过问此事。秘书收到后,告诉杨勇,杨勇连看也不看,马上说,不要拆封,按正常组织手续给她退回去!以后再来,不要送我,登记过后,一律退回去!他爱人林彬劝杨勇不要招惹这个女人。杨勇说,我们党哪有以个人名义到处写信送材料的?这种做法不正派,有人摆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讨好她,没骨气,我偏要让她知道有人不买她的帐!这些表现了一个将军的铮铮铁骨。同时,他又有侠骨柔肠的一面。朝鲜停战后,志愿军司令员杨勇当过一回红娘。战地摄影记者杜心想和女朋友顾丽芳结婚,但政审没通过。顾丽芳本人表现很好,共青团员,学生会主席,问题出在她的家庭上,她的父母是富农,姐姐姐夫在香港。哥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定成了右派。杨勇亲自安排,说服顾丽芳的单位放人,以国防部调技术干部的名额,调顾丽芳到北京军区总医院任军医,并让两人顺利结婚。文革中,吴晗的女儿吴晓彦,失去父母,带着小弟弟,生活很艰难。他让女儿把吴晓彦找来,问她愿不愿意跟他一起到东北。类似这样的事,他不知做了多少。

  本书还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比如江青对他的拉拢,比如杨勇担心陈锡联不要被江青笼络,比如杨勇与众多老将串联为邓小平同志复出造舆论等等。全书精彩纷呈,展示了传记文学的真正魅力。

  【点评人简介】

  郑润良,武警福州指挥学院教研部军事力量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后,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六届高研班学员。

  【作品封面小图】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