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评鉴 | 永远不负人民的重托——《杨得志一生》评鉴

永远不负人民的重托

  

——《杨得志一生》评鉴

  解海南、杨祖发、杨建华:《杨得志一生》,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出版,385页。

  【作者简介】

  本书由中共株洲县委组织编写,解海南任职于总参办公厅编研室,杨祖发任职于株洲县党史办公室,杨建华为杨得志将军之子。

  【作品简介】

  开国上将杨得志的传记《杨得志一生》(解海南、杨祖发、杨建华合著),以翔实丰富的细节还原了杨得志将军的辉煌一生,他的一生是为了国家、民族利益,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始终冲锋一线的一生。

  【作品点评】

  1911年1月3日,杨得志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南阳桥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个铁匠,为了养家糊口一年四季在外风餐露宿,有时找不到地方住宿就在树下、庙里过夜,导致严重的风湿病痛,苦不堪言。他母亲在他11岁时因难产而死,连名字也没有留下。少年的敬堂跟着大哥杨海堂到安源煤矿、粤汉铁路、郴州地区等地做工,但还是入不敷出,还要经常受监工的大骂。1928年1月,他随着哥哥杨海堂投身革命参加湘南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自己毕生的信仰和奋斗的目标,先后任红军第十一师班长、排长、连长、第九十三团团长、红一军团一师一团团长;1930年冬以后,参加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荣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一次颁发的红星奖章;1934年10月,在红一方面军长征中带领红一团担负先遣任务,创造了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等壮举,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掩护中央机关,为红军顺利北上抗日开辟了通路,被毛主席亲切地誉为长征路上的先锋。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第一师副师长、第二师师长,指挥部队参加直罗镇、东征、西征、山城堡等重大战役;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五团团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取得了自全面抗战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抗敌御侮的信心。1938年2月,率部进入吕梁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副旅长、代旅长;1939年3月,任冀鲁豫支队司令员,后任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他所带领建立的抗日敌后根据地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力量不断壮大,不仅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也为后来的解放战争储备了极为重要的战略力量。1944年4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一旅旅长,担负守卫黄河河防、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重任;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即杨罗耿兵团)和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党委书记。1945年9月、10月率部参加上党战役、平汉(邯郸)战役;1947年,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率部参加张家口保卫战、正太战役青(县)沧(县)战役、保(定)北战役;1947年10月,指挥清风店战役11月,指挥部队攻克石家庄,同年11月率部参加平津战役。因为他所带领的“杨罗耿军团”屡建奇功、战无不胜,周恩来总理把他和杨成武、杨勇将军合称为“三杨开台”(与“三阳开泰”谐音)。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任十九兵团司令员兼陕西省军区司令员;1951年,朝鲜战争爆发,他毅然决然率部参加抗美援朝,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在朝鲜战场上,他灵活运用运动战、游击战和“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指挥所部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大大促进了中美停战协定的签订进程,因此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二枚;1954年,回国后历任济南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委员、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武汉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长、总参党委第一书记、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等职。

  1979年2月,他迎来了人生中的最后一场战争。68岁高龄的他临危受命,在古稀之年披甲上阵,执掌帅印,指挥了著名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他说,“虽然我快70岁了,但身体还没出大毛病,那里海拔高一些,过段时间就会适应的。这次中央决定把任务交给我,是组织上的信任,人民的重托,是很光荣的事。”杨得志将军就是这样始终把组织和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置个人安危而不顾。到了前线,他不辞辛劳,带领军区机关部门的有关人员连续到各个攻击点勘察地形,听取部队汇报情况,确定作战方案。连日的奔波劳累,加上寝食无常,使他的胃病加重,连续腹泻并且便中带血。即使在医院里,他也仍然坚持让秘书把电话架到病床上,随时指挥战场。1987年10月,在党的十三大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10月25日,杨得志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支撑杨得志将军不懈奋斗的无疑是他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也是所有革命先烈所共有的,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正气与正能量。正如杨得志将军在回顾长征时所说的,“回顾长征,我们应该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红军的什么精神呢?我觉得,首先要有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红军长征从离开赣南算起,整整一年,我们走过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在走过的11个省,雪山、草地、大川,许多可亲可敬的好同志牺牲了。他们没能走过来,但是他们的坚定信念一直伴随着我们,鼓舞着我们。为什么常讲先烈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呢?就是他们给了我们向共产主义前进的力量。”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就是为了普天下的穷人能够过上好日子,为了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赢得这些挑战,必须从这些革命先辈身上汲取养分和正能量。就像杨得志将军的儿子杨建华(也是本书的编著者之一)所言,“每当我学习党史军史,或者参观历史博物馆、部队军史馆,或者向烈士纪念碑行鞠躬礼时,我都情不自禁地会想:在墙上的革命前辈们,希望我们这些革命接班人是怎样的共产党员、怎样的革命军人呢?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共产党员需要坚定什么样的信仰,我们的革命军人需要坚定什么样的信仰?什么是信仰?我认为,凡是思维正常的人都有信仰,主义是信仰,宗教也是信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有信仰,一个字不识的文盲也有信仰。我想借用计算机语言把信仰比喻成人生的操作系统,实际上就是对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做人进行根本控制的思想理念。回顾历史,在共产党的队伍里,有的不怕牺牲,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也有的成为叛徒,甚至投敌当汉奸;和平建设时期,有的坚持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努力奋斗,也有的贪图私利严重违法违纪,成为党的光辉形象的破坏者。这些都是因为有不同信仰或信仰发生了变化的结果。”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重温这些革命先辈的人生历程,我们才不会偏离人生的正确航向,因此,《杨得志一生》这样的书绝对值得今天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一读!

  【点评人简介】

  郑润良,武警福州指挥学院教研部军事力量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后,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六届高研班学员。

  【作品封面小图】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