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纪念 | “七君子”事件——《沈钧儒传》评鉴

为振兴中华上下求索的爱国者

  

——《沈钧儒传》评鉴

  周天度,孙彩霞 :《沈钧儒传》,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40万字。

  【作者简介】

  周天度,男,先后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革命史研究班,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现任中华民国史编委、沈钧儒研究会顾问等职。孙彩霞,女,现任中国社会科学编审。

  【作品简介】

  本传记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科进士”、“立宪救国主张的积极鼓吹者和推动者”、“对国家和社会出路的苦心求索”、“从事法学教育和律师职业生涯”、“站在抗日救亡运动的前列”、“坚持抗战团结和争取实现民主政治(上、下)”、“反对内战,为和平民主的新中国而奋斗”、“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丰富的情感世界”计九章的结构,全面展示了沈钧儒的一生。《沈钧儒传》除全面叙述沈钧儒一生的政治活动外,还述及沈氏丰富的感情世界:与夫人张象征情爱笃厚,对子女舐犊情深,为青年之良师益友等。书中还介绍了沈钧儒的诗集《寥寥集》,引述其诗作,分析其心志情怀。本书还收集了数十帧沈钧儒的珍贵照片。

  【作品点评】

  沈钧儒先生1875年1月生于江苏苏州,1963年6月11日卒于北京,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强的民主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新中国成立后,沈钧儒历任第一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等职,是我国德高望重的老一辈国家领导人之一。

  沈钧儒自幼聪颖,5岁能诗,13岁即积诗成册,15岁中秀才,诗赋列为第一,28岁中举,次年得“赐进士出身”衔。当时,沈钧儒看到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家日益富强,于是申请留学日本,期望能为振兴祖国寻求出路。1905年,他以新科进士身份被清政府派赴日本,入东京私立法政大学学习,1908年毕业回国,同年9月,任浙江谘议局筹办处总参议。1909年春,他发起组织立宪国民社,推动浙江省立宪运动,10月当选为浙江省谘议局副议长,曾三次进京请愿开国会,均遭失败,自此,决心转向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时,他曾担任浙江起义的政治组织方面的设计准备工作。1912年,沈钧儒当选浙江省教育会副会长,任浙江省教育司司长,加入中国同盟会,继为国民党党员。1913年,他支持国会议员联合弹劾袁世凯,并积极参与天坛宪法草案的起草。1916年黎元洪出任大总统,沈钧儒作为浙江代表到北京共商国策。1917年任司法部秘书,并参加政学会,后辞去司法部秘书之职南下。1918年,沈钧儒担任广州国会议员,参加参议院活动及参加制宪。1919年,为阻止段祺瑞政府武力统一计划,赴闽潜入浙军潘国纲部,使该部脱离北洋军阀指挥,保持中立。1920年,他任护法军政府总检察厅检察长,后离职回沪。回沪后,研读马克思《资本论》,著《家庭新论》,论述家庭问题及社会问题。1922年任《中华新报》主笔,同年6月北上,任国会参议院秘书长,当选国会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23年,为反对曹锟贿选,坚决辞去国会参议院秘书长,频发通电宣言,抨击声讨曹锟违法贿选。1924年,沈钧儒等发表宣言成立国会非常会议,意图以此对抗临时执政段祺瑞及其提出的善后会议,以维护《临时约法》。1926年,他与黄炎培等发起组织苏浙皖三省联合会,反对军阀孙传芳,迎接国民革命军北伐。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被捕,险遭杀害。1927年,他担任上海法科大学教务长,坚持民主办学,主张学术自由和自由结社,培养不少法学专门人才。1933年,他创办正行女子中学,任董事长,1935年又任校长,同时在上海从事律师工作。1933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上海分会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后又当选为上海分会执行委员。4月,为营救被捕的陈赓等人,与宋庆龄、蔡元培等7人当选为民权保障同盟营救政治犯委员会委员。

  “九一八”事变发生,沈钧儒义无反顾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一.二八”战事爆发,他全力声援十九路军淞沪抗战。1935,年他与上海文化界爱国进步人士马相伯、邹韬奋等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1936年11月,他与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史良、王造时、沙千里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即著名的“七君子”之狱。为了抗日救国,沈钧儒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不屈不挠同反动派进行斗争。1938年,他到重庆后,围绕持久抗战,坚持国内团结,反对妥协投降,争取人民民主自由权早日实施民主宪政,与国民党政府进行斗争。1939年,他与邹韬奋、章乃器等在重庆发起成立统一建国同志会,后统一建国同志会改组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及中国民主同盟,他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救国会根据形势变化改称为中国人民救国会,沈钧儒当选主席。1946年1月,他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共代表密切合作,争取和平、团结、民主、统一。1948年,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秘密离开香港,1949年2月到北平,任民盟出席新政协代表和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建国后,沈钧儒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法院院长,为建国初期建立人民的法制体系,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做出了很大贡献。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届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49年12月在民盟一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1953年当选为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1955年任代理主席。1956年,当选为民盟中央主席。1963年,沈钧儒在北京与世长辞。

  本传记全面生动真实记述了沈钧儒从封建士大夫到忧国忧民,学习西方,投身辛亥;从反对军阀专制,反对北洋政府出卖主权到呼吁立宪救国,教育救国到坚持团结抗战,组织领导抗日救国会工作;从争取实现民主政治的不懈努力,到幻想破灭;从拥护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到公开与国民党政府决裂;从反内战到为争取民主自由、创建新中国而奋斗的饱经中国社会沧桑变迁,制度更替,不断寻求救国、强国之路的一生。

  本书具有广阔的视野,既对沈钧儒个人历史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又注重深厚背景的展示。苦难深重的国家、战乱频仍的局面、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政治乱象、苦苦求索的精英奋斗、抗日救亡的呼声、反内战求和平的奔波、各种政治力量的合纵连横,呈现了中国近现代史波澜壮阔的画卷。特别是记录了“九一八”事变后,沈钧儒义无反顾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全力声援十九路军进行淞沪抗战,积极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联合爱国进步人士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坚持抗日救国,不屈不挠同反动派进行斗争。这使本书具有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不仅如此,本传记展示了以沈钧儒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修齐治平”的人格风貌和“立德、立功、立言”的价值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士”这一阶层始终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立德、立功、立言”作为理想抱负和人生境界。“士”个人的价值取向往往也与国家、社会、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涵养德性,独善其身,以行教化;建立功业,光宗耀祖,兼济社会;著书立说,彰显思想,流芳后世;心忧天下,情系黎民,安身立命。这成为“士”的孜孜追求和烈烈担当。传统“士”的精神历经各个朝代发展,进入晚清时期获得转换。孕育于晚清洋务运动时期,发展于戊戌至辛亥年间的近代知识分子,通过新式学堂和海外留学,接受并掌握了现代知识、形成了现代观念,并把“士”的入世情怀转化为公共情怀与批判意识。特别是“五四运动”的洗礼,使许多知识分子得以从根本意义上实现由传统“士”的承继者向“新型知识分子”的转化,从而成为具有强烈“现代性”、“公共性”、“人文性”、“独立性”、“批判性”和“引领性”的现代知识分子。对于当代知识分子而言,本书也具有启迪引领价值。

  【点评人简介】

  李一鸣,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教授。

  【封面小图】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