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纪念 | 苏联英雄卓娅——《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评鉴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青年英雄的传记文学经典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评鉴

  【苏联】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苏卓兴、陶薰仁、毛蔚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255页。2004年该书被我国新闻出版总署列为“百种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优秀图书”之一。原作出版社:Детгиз,Москва。

  【作者简介】

  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1900-1978),是苏联卫国战争英雄卓娅和舒拉的母亲,一位令人尊敬的教师,更是值得点赞的传记作家,她用传记文学文体,让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传遍了全世界。

  【作品简介】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是一部介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青年英雄的传记文学经典。传主卓娅和舒拉是同胞姐弟,童年时期卓娅和舒拉是形影不离的好伙伴,在父母的启蒙和学校的教育下茁壮成长为优秀的青年。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后,姐弟俩相继入伍,投身到了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为保卫苏联、保卫人类的和平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姐姐卓娅加入地方游击队,深入敌后执行破坏任务,被俘后被敌人羞辱绞杀。弟弟舒拉在战火纷飞中成长为一名卓越的坦克手,在战场上带领坦克小组冲锋陷阵多次立功受奖,在战争胜利前夕于攻打哥尼斯堡的战斗中壮烈牺牲。作者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是卓娅和舒拉的母亲,她在书中深情地回忆了卓娅和舒拉的成长历程,表现出他们高尚的人格、优秀的品质以及为了祖国和人民而牺牲小我的共产主义信仰,真实而质朴地表现出了一位心有大爱之母亲的不能忘却的纪念。

  【作品点评】

  作为反映苏联反法西斯卫国战争时期的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继承了俄罗斯文学的主体性张扬之传统,给读者带来了思想和情感上的鼓舞。一方面,作者以深情的笔触回忆了姐弟俩的生平故事,在对二人生命历程的叙述中,真实可感地刻画了他们朴实的童年生活。另一方面,作者给传记打上了个人和时代的烙印,在塑造卓娅和舒拉的英雄形象时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歌颂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样,传记家主体性发挥不仅让卓娅和舒拉的形象在读者心中树立起来,同时也使得读者看到了隐含在文本背后的作者——一位疼爱、守护、支持、歌颂、纪念儿女的母亲——的伟大形象。因此此书具有了历久弥新的深刻感人的当代性价值。

  正如杨正润教授在《现代传记学》中所言,考察传记家在传记作品中的主体性或其发挥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中一条就是传记家对传记材料的选取和叙述,以及其对传主的解释和评价。作者通过对传记事实的诸多材料的选择、取舍、解释和评价来发挥主体性,而传记家对事实材料选择和使用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传主的形象。作为母亲,作者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是卓娅姐弟俩生命中最亲近的人之一,她对引以为傲的儿女的叙述是通过选取合理的生活事件将他们的英雄形象在读者心目中一点一点地树立起来的。“传记描述传主个性和人格发展的时候,传主经历的那些重要事件可能具有重大意义,不过冲突或日常事件中的一些不为人们所重视的轶事和细节,也可能起到特殊的效果。传记要表现传主的个性就离不开这些细节和轶事。”(杨正润.现代传记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3)纵观全书,作者选用的大多是日常生活中有关卓娅舒拉成长过程的细节和轶事,而且基本上都是他们亲历的事件。卓娅痴迷读书,还勤于钻研,她读高尔基,也读《丹娘·索罗玛哈传略》和《国内战争中的女性》等书籍,阅读滋养了她的精神世界:“……车尔尼雪夫斯基……他的生平成了她的行为和思想的最高尺度。”(卓娅和舒拉的故事[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128)正是读书带给她高尚的理想和追求。卓娅被俘之后面对敌人坚贞不屈,到最后慨然赴死,临刑前大声疾呼、呼唤民众觉醒:“同志们!死算得什么!为自己的人们而死,是光荣,是幸福啊!”、“乡亲们,永别了!奋斗下去,不要怕。跟着斯大林走!斯大林一定到来!”(卓娅和舒拉的故事[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209),凸显出了她的意志坚定、大义凛然,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而勇于牺牲小我的高尚品格。舒拉和卓娅从小一起长大,虽然他们性格不同,志趣也各异,但姐弟俩之间的手足情谊深厚,他们同样地热爱生活,关心国家大事和革命事业,也拥有相同的人格特质:勇敢,坚定,甘于奉献牺牲,舒拉在姐姐牺牲之后也毅然奔赴战场,接替姐姐来完成她未竟的事业。轶事和细节的使用增强了传记作品的表现力,也使得事件的叙述有声有色,富有感染力。“优秀的传记家总是在细节和轶事的使用上显示出高人一等的见识和能力,他们善于发现……而又把它们安排在适当的地方、或者加以适当的说明和暗示,这些看来似乎无关紧要的东西,会一下子散发出光辉”(杨正润.现代传记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3)。文本中卓娅和舒拉的鲜明生动形象的成功塑造即有赖于此。

  另外,传记家对传记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文本叙事目标,为此传记家的身影会或隐或显地活跃在传记文本中。在《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中,最为明显的就是隐含在文本中的传记作者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的身影。在这里,传记家的存在具有多重身份——她是传记的作者,是传记的叙述者,也是传主们的母亲。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身份就是“母亲”,“母亲”给卓娅和舒拉的影响是巨大而显见的,尤其是在姐弟俩年幼失怙之后。传记家在文本中的身份同样是通过大量轶事与细节来揭示与阐释的:母亲作为教师深知知识的力量,她培养孩子们阅读的好习惯,送孩子们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经常去参观美术馆培养他们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和孩子们一起参加十月革命纪念游行、关心切留斯金号的救援情况,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他们对时代、对祖国和人民的感情——这时“母亲”充当的是教育者的角色;从支持姐弟俩加入共青团到最后送卓娅和舒拉上战场——这时的“母亲”是一位奉献者;在卓娅牺牲后鼓舞青年们团结奋斗、参加红十字会照顾遗孤、为挚爱的儿女写下生命礼赞来祭奠和纪念他们、弘扬他们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质——这时的“母亲”成为了一名文学家。正是因为传记家同传主之间拥有高度一致的精神和心理联系,他们生存在相同的环境,感受相同的氛围,自然也拥有相近的精神气质。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利用了自己特殊的身份和同传主之间亲密的联系深入传主的内心,突出细节轶事,加上直接的议论成功刻画了卓娅和舒拉感人至深的形象,表现了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

  在传记作品形成的动态过程中,同时涉及了传记家、传主和读者等多方关系的互动,而作为书写主体的传记家在此间占据了主导和核心的地位。在传记写作中,传记家要以传主生平的基本事实为基础,同时吸取他自己的时代精神以及时代所提供的知识和素材,把它们协调、融合到传记中去,由于《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中传主与传记家之间的特殊关系,传记家对传主的选择也更容易体现时代的特征和风尚。作者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作为传主姐弟俩的母亲,选择自己的子女为传主,其主要原因除了她对传主生平、性情等方面的了解和肯定,母亲对儿女的自豪感和对他们壮烈牺牲的纪念之情,更为重要的在于卓娅姐弟俩的事迹符合当时政治社会形势的需要。“我也能够为这个伟大的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我来讲述我的孩子们的故事。他们为了幸福和快乐,为了和平劳动而出生和成长,而他们却为了保卫劳动和幸福,为了自由,为了祖国的独立而在和法西斯的斗争中牺牲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2)作者深知卓娅舒拉姐弟俩的事迹和精神正是苏联人民所需要的,她要用手中的笔来继承和发扬卓娅姐弟俩的遗志,鼓舞战争后的祖国和人民,为他们姐弟俩实现另一种人生价值。从这一角度来说,“选择什么样的传主,看来是传记家的自由,当时实际上还是受到各种隐含条件的制约,文化结构、时代精神、历史情境这些因素规定了他所能选择传主的范围。”(杨正润.现代传记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48)因此,卓娅和舒拉的传主身份,不仅是作者的选择,也是时代的选择,是苏联及其人民的选择。传记是属于一定历史时代的,传记是文化的表征,可以说,没有传记就没有一个国家的历史,国家和民族乃至时代也就丧失了精神上的传承和寄托。因此我们认为,这里传记家所歌颂的不仅仅是卓娅和舒拉的决心和壮举,其实也是在为抵抗德军侵袭而牺牲生命、奉献自我的千千万万苏联人民立传;它所弘扬的不只是卓娅舒拉的爱国热情和保家卫国的信仰,更是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主义暴行所表现出的坚韧不屈与人道主义精神。“为有牺牲多壮志,遍地英雄下夕烟。”时光飞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亦有七十年了,英雄的母亲也早已回归长满杨树林的俄罗斯大地,但是,《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这部传记文学名著却永远活在了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心中。(王成军,徐瑾)

  【点评人简介】

  王成军,江苏师范大学“比较诗学与比较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传记理论家。出版《中西传记诗学研究》等学术专著多部。

  徐瑾,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生,发表传记文学论文多篇。

  【作品封面小图】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