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评鉴 | 家国之上苍穹之中——《国殇——国民党正面战场空军抗战纪实》评鉴


  图书基本信息


  《国殇——国民党正面战场空军抗战纪实》:王晓华、徐霞梅,团结出版社2011年版,42﹒6万字。


  作者简介


  王晓华,民国史专家,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著有《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档案全纪录》(上中下三册)等。徐霞梅,从事民国史研究,已完成《吴稚晖先生编年事辑》等。


  作品简介


  鹰翔长空,奋勇搏击。在八年抗战过程中,翱翔在祖国上空的中国空军部队守卫了祖国的天空和大地。《国殇——国民党正面战场空军抗战纪实》[以下简称《国殇》(第三部)]首次全面揭开中国空军抗战真相,全景式展现了中国空军部队从1932年1月至抗战胜利的过程。整部作品分为44篇短篇纪实,以空中英雄的生平事迹撰写为作品的着力点,勾勒出了战争年月中国空军的英勇与无惧,深刻地展示出抗战空军群体中熠熠闪耀在祖国天空中的战士们:战神高志航,“江南大地的钢盔”乐以琴,“空中骑士”周志开,空中虎将陈瑞钿……还有200多名牺牲在中国战场的苏联志愿飞行员。在与日本空军力量悬殊巨大的情势下,中国空军的将士们几乎是用自己的鲜血成就了抗战的最终胜利,他们的精神照亮了整个灾难深重的民族。该书受新浪、搜狐、凤凰、网易联袂强力推荐。


  作品点评


  《国殇》(第三部)把激烈的战斗过程和战士的生平事迹相结合,战争实录与人物小传穿插进行,一张一弛之间显示出作品对这段历史和无数英勇将士的敬畏。44篇短篇纪实的一半篇幅是个人传记,而在另一半篇幅的战场实录中又不时穿插进对战士生平事迹介绍和情感性格的描写,让普通的战士们成为这部作品的叙述核心。在对纪实文学真实性的恪守和对战争题材作品的严肃性要求,对人物小传中人物重要性的定位及传记的文学风格的体现上,作品都有着较好的把握,整体呈现出激情豪迈而又平实细腻的艺术风格。


  无论是报告文学还是传记文学,对历史的非虚构性把握和对题材的严肃性处理都是至关重要的,《国殇》(第三部)中的战场实录体现出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对非虚构性和严肃性把握。


  第一,文中有大量电报原文及殉国烈士的个人小传或书信选段,将史料直观的呈现在读者眼前,提升了作品的说服力,并体现人道主义关怀。如被迫空降的飞行员阎海文落入日军阵地,负伤的他在击毙五个敌人之后,将最后一颗子弹射进自己的太阳穴。日军在上海为阎海文建墓,并发文向阎海文致敬:致敬!日报惊叹,中国已非昔日支那!东京新宿,阎海文英勇事迹公展……在这一节中还附上了阎海文生前自传,自传中他向国家表明自己的一颗赤诚爱国心,“思国怀乡之念,不弱于他人,救国之志,永存于心”。日军报纸和阎海文自传一起将一个铁骨铮铮、忠心报国的国民党空军战士形象强烈地凸现出来。这种外界尤其是敌方报道加人物自传或书信的结构方式在作品中大量使用,使读者对历史有了强烈的带入感,增强了作品的可信度。此外,文中还出现多次烈士名录及简短的人物介绍,如在《东北好汉泣血报国》一文中,列出56位东北抗日空军烈士的名字、生卒年及阵亡时间和地址;在《把生命定格在驼峰航线上的英雄们》中,1942年至1945年的驼峰航线上阵亡的53名空军战士名字、卒年及机号都被详细列出来。在战争中逝去的战士们,他们的名字都该被铭记,那名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来自于一个个原本完整的家庭,代表着一段段平凡而又庄严的情感。这种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对生命的尊重,是这部作品最有价值的部分。


  第二,作品选择国民党空战作为题材,并对敌我双方进行了比较客观的评价,在创作过程中进行大量史实考证,体现出作者严肃的创作态度。如《璧山空战,折戟沉沙》中一段关于日本航空工业评价,就既显示出作者的客观性,又显示出作者驾驭史实的能力。国民党抗战历史在国内的研究并不是很多,而系统地对国民党空军抗战历史进行研究的更是屈指可数。《国殇》(第三部)选取国民党空军抗战历史作为题材,又重点以空战中的战士们为整部作品的重点,显示出作者在题材选取及结构上的严肃态度和谨慎考量。《国殇》(第三部)中的人物小传作为整部作品的灵魂,其内容的真实性、对人物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传记作品文学风格的定位都较为清晰。


  第三,作者对所写人物事迹进行了详实的考证。在作品创作过程中,作者先后三次采访毕业于中央航校第七期的百岁老人赵桢熊,两次采访毕业于空军官校第二十四期的88岁越南归侨方川,联系并采访了抗日空军烈士高谟的表弟沈一新、恽逸安烈士的胞弟恽澜安和他的外甥顾雪雍、沙兴达烈士的妹妹沙荻狄珂及其女儿沙薇之,曾参加一·二八空战的狄志扬烈士的儿子狄正一、女儿狄正勤,还有飞赴日本投掷炸弹的抗日空军烈士佟彦博的外甥女贝念德,上海空军烈士朱黻华的儿子黄乔奇……如此对烈士家属的采访,拿到最直接的烈士个人资料,使作品中小传的撰写更贴近人物原貌,也使作品更具故事性。


  第四,作品彰显了人物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及可贵精神。传记人物的选择应该具有值得被立传的价值,无论这个价值是来自于传主自身,还是传记作家的艺术要求。辜也平认为:“中国现代传记所继承的宏大历史叙事传统的另一个更为主要的体现,是传记作家在具体的叙述中都特别关注传主与时代的关系”。《国殇》(第三部)中人物传记的写作坚持了对人物在时代中的位置和人物精神中值得被颂扬部分的彰显。如来自上海的空军烈士朱黻华,历经七年空战,与战友们一起击落敌机数十架,多次请调,要求作战。1944年驾机出击湖南祁阳之敌,在返航时迫降,机毁人亡。再如乔家大院里的空中英雄乔倜,他“决心与敌周旋到底,誓与我机共存亡,绝不为有辱国家,有辱祖先之事”,在平型关附近遭到日军3架驱逐机攻击,飞机中弹起火,乔倜殉国。烈士们一心报国、视死如归的精神,在物质匮乏、装备残缺的战争中显得炽烈而悲壮,弥足珍贵,他们在中国抗战历史中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所书写的那部分历史将同他们的英名一样,永存史册。


  第五,作品呈现出激情豪迈与平实细腻相糅合的艺术风格。《空中虎将陈瑞钿》一文,首先叙述了空将陈瑞钿在战争中面临的危险局势和战场的惨烈,“激战中,陈瑞钿紧紧咬住敌人的一架九六式轰炸机,并开枪击中了敌机机尾,就在这架敌机坠落之时,另一架敌机击中了陈瑞钿座机的油箱,烈火迅速蔓延,浑身着火的陈瑞钿已无法在座机坠落前飞回驻地”。战后幸运生还的陈瑞钿脸部严重烧伤,他的妻子深情地对他说:“你变成鬼我也跟着你!”在战争的惨烈和家庭生活的温馨之间这种迅速转变,使这篇小传刚柔相济、激情豪迈与平实细腻相交织,一张一弛,颇具特色。而在《战争和女人》一文中,文笔更加细腻,对战士和爱人之间的情感描写平实动人,给残酷的战争年月平添一抹温情。人物传记写作点亮了整部作品,作品中散发出对一个时代的体认和对生命的关怀。但人物小传作为整部作品的核心,其对人物性格的刻画略显片面,人物不够鲜活,这也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即人物传记如何真实全面地表现人物。全展认为:“传记作品的可读性,亦与传主本人的经历是否坎坷、曲折、悲壮并不完全对等。关键在于作者能否运用艺术家敏锐的眼光深入地发掘和发现,从而塑造出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的‘这一个’。”《国殇》(第三部)在人物塑造过程中,情感深刻,但略嫌不够丰满,不过这也和整部作品的题材紧紧围绕抗战题材、事件及价值偏向有关。


  《国殇》(第三部)从收集史料到结集出版,历时八年,作者曾先后收到多位烈士后人所主动提供的珍贵资料,并得到台湾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先生的关注和亲笔题词,这些对于国民党空战纪实的创作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国民党正面战场空军抗战历史,犹如行星的生成,悲壮浓烈,无数将士犹如陨石,炽热燃烧后化为这颗行星永恒的记忆。


  点评人及其简介


  杨春蕾,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王洪岳,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