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评鉴 | 民国史上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胡适评传》评鉴

  桑逢康:《胡适评传》,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10月,315页,22万字


  【作者简介】


  桑逢康,山东肥城人。历任新华通讯社编辑,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友人·情人·路人》,长篇传记文学《荣氏家族》《感伤的行旅——郁达夫传》《郭沫若和他的三位夫人》。


  【作品简介】


  《胡适评传》共分23章,后附胡适生平简介与著作年表,从胡适出生、留学美国、倡导文学革命、执教北大、婚姻家庭、整理国故、学者外交、思想主张、最后的岁月等诸多方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为胡适立传。作为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胡适既不容于守成主义,也不容于激进主义,况遇尤为艰辛。他晚年公开拥蒋反共,成为人民中国的反对者,却又并不见容于逃踞台湾一岛的蒋介石独裁政权,最后在海峡两岸的“声讨”与“批判”中完结一生。尽管如此,胡适作为致力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学者,可谓终生勤奋,著作等身,特别是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文学革命中,胡适更是领风气之先,功勋卓著,被誉为“中国文化革命之父”。


  【作品点评】


  评传,亦称“学术传记”,在具备学术特征的基础上与历史研究相结合,从而兼具史学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桑逢康《胡适评传》在广泛收集和深入考证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传主胡适进行了系统的学术研究,该书贯彻历史科学所必须遵循的事实与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原则,不仅在传记内容方面紧贴史料,言必有据,对于事件、人物均做出颇具研究性质的深度评判,是一部科学意义上的传记作品。


  在现代文化史上,胡适是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早在五四时期,他就和陈独秀等率先倡导文学革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开辟了五四新文学整整一个历史时代。胡适也因而声名鹊起,此后几十年他一直活跃在文化教育和学术领域,成就卓著,备受海内外瞩目。胡适学识渊博,涉猎的范围很广,在哲学、文学、历史、教育、政治诸方面、诸领域,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研究现代中国哲学史、文学史、教育史、政治史,胡适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避不开的人物。他的一些追随者都尊崇胡适为“一代宗师”,对之敬仰有加。同时,胡适又是一位很复杂的人物,作为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主要代表,他在政治上拥蒋反共,落得许多骂名。综观对胡适的评价,存在两种偏向:一是全盘否定从政治上一棍子打死,并连带着对其学术和教育方面的业绩也一并抹杀;二是对胡适反共和支持国民党蒋介石的政治立场轻描淡写或视而不见,过分赞誉其学术成就以及所谓的“人格魅力”,甚至以胡(适)压鲁(迅)贬郭(沫若)。这些都是不对的,因为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胡适评传》力求用历史的观点,客观、公正地评述胡适,好处说好,坏处说坏。记述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很难面面俱到,作者桑逢康择其要者,对胡适的一生作基本的、大概的介绍,并适当适量地作些评论,对于读者了解、研究胡适有诸多帮助。


  一、以时间为轴,还原胡适生平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胡适的思想、政见及其在现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持续引发热议,学界不断涌现出相关的研究成果。自那时起,胡适便代表着启蒙的韵律,尽管被救亡的革命主调压倒,但终于在历经变乱的中国大地上重新奏响。20世纪90年代初,当代中国自由主义随着反激进思潮出场亮相,胡适遂升格为中国自由主义的至圣先师,试图警醒国人近一个世纪以来陷入整体社会改造工程的乌托邦迷狂。此外,胡适还由一个启蒙人物微调成了中国“文艺复兴之父”,指示着唯一正确的中国道路。尽管如此,在反思现代性的思潮之下,胡适的示范性似乎还是发生了严重的危机。在当代中国知识思想界,胡适的形象如同一个风向标,指示着近30年来某些重要的思想动向,也连带出一些引人思考的重要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胡适研究构成了当代中国思潮趋势的重要章节。


  桑逢康《胡适评传》,全书分为23章,以时间为轴,还原胡适生平,从其“留学美国”、“倡导文学革命”、“执教北大”,到其“出任北大文学院院长”、“执掌北大”、成为“‘总统’人选”,一直到“ 在美国当寓公”、度过“最后的岁月”,作者秉持并彰显着发掘历史档案、还原历史真相的创作原则与精神诉求,忠实记录了胡适一生的种种,从目录便可窥得胡适人生的大致轨迹。


  二、秉笔直书,善恶不隐


  将近一个世纪以前,胡适曾说:“梦想作大事业,人或笑之,以为无益,其实不然。天下多少事业,皆起于一二人之梦想。”胡适一生的第一个大梦,是建中国为一个自由、法治、民主的现代国家。然而,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对中国现实的诊断以及开出的药方与现实之所需距离很大,以至成了书生之见。自由主义理念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象牙之塔,适足以使他们与大多数中国民众的所思所想相隔绝。


  历史人物往往容易被传奇化,胡适也不例外。然而人物传记讲究尊重历史,秉笔直书,善恶不隐。《胡适评传》的作者桑逢康先生,以学者的严谨和对历史的尊重,据实叙写胡适的一生,不掩恶,不虚美,不带个人主观情感偏好,立论公允,对尚不清晰可考的历史事件持严谨严肃的态度,增强了著述的学术性,满足了读者阅读钻研需求。


  三、传统与转换


  胡适作为五四启蒙运动的急先锋、中国自由主义的先知、中国文艺复兴之父、现代性境域的反思者,其对传统实现的各式创造性转换,意味着传统成了各种各样现代思潮寻根的渊薮,它总是跟随着现代思潮的转换而变换着面目。


  今天,当我们身处后现代之境,传统对于我们的意义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传统能够对现代文化的潮流和结构加以批判与制衡,也可以在全球化的世界格局中为我们提供归属感、提供具有历史深度与精神个性的文化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在传统面前变得谦卑,真正把传统当作他者,尊重其自性,对传统文化和思想的诠释也要尽力还原其历史语境。


  桑逢康《胡适评传》给予我们的启发之一就是思考如何把一种使我们的一切相对化的能力还给传统,通过对传统的学习增进自己的反省能力。作为人文学术的研究者,我们要认真自问的是,如何真正超越胡适式的对传统的创造性转换,而找到一种新的让传统焕发生机的方式。


  【点评人简介】


  赵依,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文学硕士,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教研部教师,青年评论家。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