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评鉴 | 一个日军侵华士兵的忏悔与警示——《我的忏悔-宪兵少尉土屋芳雄的个人史》评鉴

一个日军侵华士兵的忏悔与警示

  

——《我的忏悔-宪兵少尉土屋芳雄的个人史》评鉴

  长冈纯夫 :《我的忏悔-宪兵少尉土屋芳雄的个人史》,金源译, 1987年,北京群众出版社 ,160页,10.9万字

  【作者简介】

  土屋芳雄,日本侵华战争分子。1933年考入宪兵队。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苏联红军俘虏,被押往苏联劳役五年。1950年7月被转交中国,关押在旅顺战犯管理所。初被转交中国时拒不认罪,后在中国政府政策感召下态度发生根本转变。

  长冈纯夫,日本宫崎市人,《我的忏悔-宪兵少尉土屋芳雄的个人史》一书的作者。

  【作品简介】

  本书是关于日本宪兵少尉土屋芳雄对日本侵华期间自己以及齐齐哈尔宪兵队在中国所犯下罪行的叙述与忏悔。全书共分为17章,以个人前半期生涯为线索,主要涉及参军前平民生活状况、侵华期间任齐齐哈尔宪兵队少尉的侵略生活与作为以及日本投降作为战犯的认罪与审判等几个阶段。时间主要集中在侵华期间的1934年至1945年,内容丰富全面,包括日本国内乡村情况、战争期间日军恶劣行径、日本军队日常实际状况以及中苏对战犯采取的不同策略等等。

  【作品点评】

  本书出版于1987年,时隔抗日战争胜利已经四十多年了,中国与日本的关系由侵略与被侵略逐渐走向建交的和平共处、友好合作。几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两国形势总体和缓,但是近年来两国之间摩擦不断,部分激进右翼分子不顾两国人民合作发展的共同利益,一意孤行,制造了一系列危及两国人民交流与友谊的事件。从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到篡改历史教科书,再到近几年来挑起钓鱼岛争端,这一系列的事件严重地损害了中日两国正常关系和广大中国人民对于日本的信赖与期待。其中,承认历史与否是两国关系未来发展趋向的一个重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与行为破坏了自古以来中日两国友好的关系,使得由日本侵华造成的中日两国矛盾与隔阂越来越深。而这本书正是日本人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的代表性著作。

  本书的主人公土屋芳雄于1931年11月31日随军侵华,任齐齐哈尔宪兵队少尉队长。在侵华期间的1934年至1945年因屠杀和破坏中国抗日人员和组织有功,多次被日军授予荣誉勋章。1945年8月19日在齐齐哈尔市被苏军俘虏。1950年7月移交中国旅顺战犯管理所关押。1956年7月20日第二批被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释放回国。回到日本之后,他参加了中国归还者联合会,并接连出版了四本书籍,包括《半生的悔悟》、《我对侵略中国的悔悟与谢罪》、《关东军对中国东北的侵略》、《访中谢罪纪录》。书的主要内容是他对自己当初在中国犯下的暴行感到后悔,并且致力于告诉世人当初日本人在中国东北的残酷行为。

  就形式而言,本书采用“戏剧式”的方法安排各章节,各节之间既是一个个独立的小故事,故事内容精练圆满,自成一脉;形式完整独特,具有特色。而且各章各节之间又有着既定的联系,既有时间上的先后作为基本线索,又有故事情节发展的内在要求。例如第一章第一节的酒鬼祖父,短短几百字,介绍了主人公曾祖父、祖父、父亲几代人各不相同的性格命运以及传承几代的家庭生活状况转变过程,尤其是酒鬼祖父形象以及带来的家庭贫困,第二节是佃农的遭遇,讲述了以父亲几次佃农身份的遭遇反映出了当时日本的佃农情形,两节之间时间上是从祖父到父亲。这两节联系起来可以使读者获得对于本书主人公家庭出身更丰富广阔的视野与内容。这两节每一节都有自己的侧重点,人物、社会背景等虽有部分重复,但各属于不相同的方面。第一节讲述家庭几代出身,第二节当时社会佃农状况,分开单独阅读对于单节整体把握也没有什么缺陷。同时,本书各章节里采取以记叙为主的集抒情、议论、描写等于一体的写作方法,人物传记以人物为线索,记叙的方式可以将贯穿主人公的人物活动及社会事件客观真实的反映出来,清楚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名称可以让故事内容的呈现具有史一般的效果,抒情、议论、描写等方式的结合使得书中活动与事件丰满紧凑,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可信度。读者可以从心理、社会、历史等不同的角度以及多种角度结合之后所带来的电影式的特效来全面真实的把握故事,从文中的故事分析出历史事实。本书整体对主人公从少小时代优秀善良的孩童逐渐转变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刽子手,从作为战犯对于中苏的敌视死不认罪到后来悔恨交加、坦白认罪;由人堕落成鬼,再由鬼变成人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一过程的转变离不开“戏剧式”的章节里每一时期的、通过不同写作方式展现的思想意识与社会背景的特殊形态,以及章节转换之间的人物思想意识及社会背景的逐渐变化。

  从其内容而言,首先,书中提供了数量丰富而且真实的历史材料,真实再现日军侵华期间上至高官将领,下到普通士兵,在中国大地上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从土屋个人的罪行以及心理折射出当时整体的日军在对待中国战俘、疑犯、人民以及死者所犯下的罪恶行为。其中,审判嫌犯施以水刑时,“我和细谷两人,轮流去灌水……肚子鼓得圆圆的像球一样,我们骑压在张肚子上,把他肚子里的水挤出来……反复几次,张晕了过去,我想说‘算了吧’,话到嘴边,但没有说出来,因为我怕崧泽骂我胆小鬼”。水刑的手段丧尽天良,主人公心理上同情,“算了”二字却因怕被耻笑始终没有说出。侵华期间,日本军人行为上毫无人性可言,心理上对于生命的摧残的同情竟抵不过一句耻笑的话语。其次,对于历史事实要正视。本书是主人公的忏悔而非对于军队行径的炫耀,意识到自己过往的所作所为,对抗日期间中国人民所受的苦难感到一种罪孽。而战争是一场肮脏的游戏,战争的胜利者的代价也是惨痛的。盲目的国民被法西斯主义分子操控犯下种种恶行有时情非得已。国民以及大部分的将士对于战争还是厌恶的,和平与发展不只是时代的主题,更是民心所向。最后,文中还涉及了抗日胜利后中苏在对待战犯的不同的态度与方式。“在苏联收容所里净喝稀饭而且吃不饱,常常以野菜充饥……”“说是劳动,每天却只是四个小时,比在苏联的劳动轻得多”等等。土屋芳雄在苏联的境遇与在中国所受的待遇形成种种对比。主人公对于侵华罪行供认不讳已能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超出一般人的正直人格。从他正直眼中见出的中国如何优待俘虏的情况无可置疑。苏联虽为社会主义老大哥,但这份胸襟与气度难以与中国相媲美。由此可见,对于历史上的种种事情要想获得正确的认识,不光需要有正视历史的勇气,更需要中日两国所有人民共同努力,共同反思。

  人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动物,善与恶的距离往往没有理论上所说的那么远。战争与体制带给日军双重无奈的选择,这只是现实情况的外因,而作为人本性深处的兽性则提供了穷凶极恶的可能。对于个人来说战争情非得已,体制命令不容迟疑。但是在战争中的人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而不去顾惜他人生命,政治强硬命令下没有丝毫的犹豫。南京大屠杀、731部队,这些日军在战争期间所犯下的罪行的惨烈程度上可谓空前绝后。在《我的忏悔》发表后,土屋芳雄曾遭到宪兵集团和一些右翼分子的谩骂和威胁。这种情况与当代右翼分子篡改历史, 参拜靖国神社等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之处。那就是不敢正视在战争中所犯下的累累罪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精神充斥好战激进分子。为转移国内经济危机带来的矛盾,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扩张殖民。法西斯主义不在乎甚至不允许个人的情感与意愿的存在。为了国家利益要舍弃个人意愿与情感是帝国主义体制对于个人的强制,法西斯精神的灌输以及命令执行的强制要求对于绝大部分的军人而言都是无奈的选择。日本侵华期间,日本军人从国内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子的正常身份进入中国境内堕落为地狱的刽子手。每一位军人都是正常的人,有着正常感情,他们本身也是不愿意参与战争。而战争是残酷的,没有胜利者只有失败者。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战争的进行带给交战双方的是一种无情的伤痛。从这个角度来讲,土屋芳雄的忏悔不应该仅仅是个人的忏悔,更应该成为全人类的忏悔,尤其是应该成为所有侵略者的忏悔。

  【点评人简介】

  赵健伟,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