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评鉴 | 揭秘特殊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殊战——抗战时期军统的秘密行动》评鉴

评鉴 | 揭秘特殊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殊战——抗战时期军统的秘密行动》评鉴


揭秘特殊战场上的刀光剑影

——《殊战——抗战时期军统的秘密行动》评鉴



编者按
虽然军统做了不少恶事,然而在抗日战争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为了维护蒋介石专制统治的利益,军统把斗争的主要矛头暂时对准了日本和叛变蒋介石的汪伪集团的众多汉奸。于是,倚仗它的诸多优势,完成了许多他人难以替代的艰难使命。如在各大敌占区的城市部署高效率的间谍网络、在抗战前期侦破黄浚泄露重大机密的间谍案、在敌占区的各大城市展开“游击战”、在北平暗杀日本天皇的特使;追杀汪精卫、与日本的特务机关斗智斗勇、破译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绝密电文……特别是对罪大恶极的诸多汉奸展开大规模的暗杀行动等。




揭秘特殊战场上的刀光剑影


——《殊战——抗战时期军统的秘密行动》评鉴


  【点评人简介】

  

  北乔, 评论家,作家,江苏东台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等会员。



  【图书基本信息】


  方明:《殊战——抗战时期军统的秘密行动》,团结出版社,2011年3月,237页,23万字。

  

  【作者简介】

  

  方明,湖北人,湖北省地方志学会秘书长,总编室副主任,副主编,调研员,著有《海空军抗战纪实》《近代中国演义》《武汉旧日风情》等著作出版。

  

  【作品简介】

  

  军统是民国史上臭名昭著的特务组织,充当蒋介石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工具,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人士,铲除异己。

  

  虽然军统做了不少恶事,然而在抗日战争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为了维护蒋介石专制统治的利益,军统把斗争的主要矛头暂时对准了日本和叛变蒋介石的汪伪集团的众多汉奸。于是,倚仗它的诸多优势,完成了许多他人难以替代的艰难使命。如在各大敌占区的城市部署高效率的间谍网络、在抗战前期侦破黄浚泄露重大机密的间谍案、在敌占区的各大城市展开“游击战”、在北平暗杀日本天皇的特使;追杀汪精卫、与日本的特务机关斗智斗勇、破译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绝密电文……特别是对罪大恶极的诸多汉奸展开大规模的暗杀行动等。 在这条重要的隐蔽战线上,部分特工和最凶恶危险的日伪汉奸展开正面厮杀。除了直接暗杀汉奸,有的特工还做了大量对汉奸的策反工作。据资料记载,抗战时期,军统特工击毙敌寇26700多人,伤2642多人。军统的核心骨干殉国1800余人。当这些从尘封的历史中显现出来时,足以令人惊骇。

  

  《殊战——抗战时期军统的秘密行动》客观地展现这段历史,让读者从一个侧面了解民国时期历史的诡秘性和复杂性。

  

  【作品点评】

  

  方明《殊战——抗战时期军统的秘密行动》(以下简称《殊战》)以回到真实的历史现实为态度,在最大限度上客观重现了军统在抗战时期参与抗战的史实。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丰富了当年全民抗战的历史叙事,为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增添了不可或缺的一笔。尽管作者是在还原曾经的现实,但还是给了我们“揭秘”的感觉,读起来惊险刺激,跌宕起伏。这得益于作者在公正分析资料的同时,注重了历史的讲述,将纪实与文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因而,这本书不但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军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这个特务机构为稍微了解一点中国近现代史的人都能耳熟能详。在几十年的民国史上,没有什么能比军统这个名称更让人感到恐惧和厌恶的了。

  

  军统的前身是“中华复兴社”。1932年,“一·二九”淞沪抗战后,蒋介石提出“先安内而后攘外,抗日必先剿共,绝对拥护一个党、一个领袖”,实行法西斯专政,加强特务组织,仿效德国希特勒的特务统治,组建“中华复兴社”,又名“蓝衣社”。戴笠任“中华复兴社”特务处少将处长,由蒋介石直接领导。阴险狡诈的戴笠深知蒋介石利用“中华复兴社”铲除异己的意图。因此,这个特务组织从成立之初就围绕着两个目标开展工作。

  

  在这些特务活动中,戴笠除了充当蒋介石的刽子手外,对于反蒋的政治运动,他也想方设法进行破坏。对于蒋介石看不顺眼的人,他千方百计地打击和陷害,因此博取了蒋介石的欢心,成为蒋介石的心腹。后因日本的进逼,迫于压力和自身利益的考虑,蒋介石被迫与共产党合作而共同抗日,下令停止了“中华复兴社”的活动,把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第一处扩编为国民党中央党部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局。把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第二处扩编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在戴笠的领导下这个换汤不换药的特务组织有了一个堂而皇之的公开招牌。

  

  军统与众多汉奸的关系极其复杂和微妙。汪伪集团的许多出名的汉奸都是由军统培养的特务叛变组成。例如汪伪政府臭名昭著的“七十六号特工总部”主任丁默邨就曾是军统第三处处长。再如戴笠的得力干将、军统上海站站长、被称为军统“四大金刚”的王天木被汪伪特务逮捕后投降汪伪。接替他的军统组织沪一区的区长,曾经的“四大金刚”之一、戴笠的又一得力干将陈恭澍,随后也被汪伪特务机关逮捕后带领着全区军统人员叛变投汪,致使军统元气大伤,戴笠颜面尽损,恼羞成怒。因此,抗战时期军统对汉奸的斗争既是维护蒋介石专制统治的利益,同时又有着肃清军统叛徒的私仇。军统与汪伪汉奸有时相互血腥暗杀,有时又出于自身利益而相互策反、相互利用和勾结。而对汪伪汉奸的这些暗杀和策反的运作中,夹杂了大量军统自身的利益。相互倾轧、利用锄奸剪除异己的事屡见不鲜。尤其是在抗战胜利后,作为接收大员的军统各省市站长,乘机中饱私囊、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的闹剧时有发生。

  

  正如作者所言,他力图用翔实的史料向读者展示这些曾被淡化和忽略的史实。这些抗战时期军统所做的锄奸行动的史实展现,不是美化军统,也不是为这个残害过大量进步人士的冷血组织正名,而是更为全面地展现抗日战争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军统这个邪恶凶残的组织也不得不为自身利益而投人到这场艰苦决绝的斗争中去,客观上为抗战出过一份力,从而使人们更全面和客观地看待这一邪恶组织的复杂性。

  

  作者尽可能占有历史资料,并注重资料的广泛性和客观性。既参考大陆方面的资料,又大量查阅台湾方面的相关资料,在比对和验证中接近事实真相,真正把“还原”作为讲述的支撑。《殊战》的叙述采取是以事件带动人物的方式,让那些尘封多年的往事重新浮现在我们眼前,并让其中的人物以最为真实的形象走到我们面前。这样诚实的叙述,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历史的现场,亲眼目睹那血雨腥风中的一幕幕。如果说,有关军统的林林总总,以前我们更多是从外面观望的话,那么《殊战》则让我们可以从内部却体察。因为视角的转换,因为竭力要回到历史现场,所以《殊战》让我们看到既一样又不一样的军统。换句话说,让我们看到了更加真实而丰富的军统。

  

  《殊战》所讲述的许多故事,其实我们此前是有所了解的,比如刺杀汪精卫、暗杀张敬尧、巧除傅筱庵等等。但《殊战》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细节,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比如在讲述刺杀汪精卫中,作者挖掘了许多我们令我们惊奇的细节,让整个事情更加的真实,但又不传奇性。这是一次周密计划,参与人数众多的刺杀行动,一次次失败的过程,制订计划的详情,十多个主要行动者执行任务的具体情况等等,都是在作者的笔下得以纤细呈现。作者没有因为军统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而带情绪地讲述这一事件,而是贴着事件的真实走。因此,我们才感受到了军统在执行任务中的严密组织、有勇有谋,敢于牺牲,让我们看到了浑浊中闪现的英雄气色。

  

  在努力让我们走近历史真相的同时,《殊战》也对历史人物进行了重新或充实性的叙述。如此一来,许多的历史人物走出了过去的扁平化或脸谱式的书写,更贴近他们在生活中的真实,也为我们重新公正而全面地评价他们提供了借鉴。在这方面,《殊战》中再现的历史人物还是相当多的,戴笠、汪精卫、李士群、丁默邨、刘戈青、王天木、陈恭澍等等,有名有姓有故事的多达数十人。这些人物不再是偏面的青面獠牙,而是正义与邪恶、善良与凶残的混合体。在作者的笔下,他们回到了人性复杂的本来面目,做好事时说好事,做坏事时说坏事。比如对戴笠,既有自私、奸诈的描写,又有重情义、敢挑战的叙述。尤其是对陈恭澍的讲述,作者下了不少的功夫。在策划暗杀张敬尧和傅筱庵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胆识和强烈的正义感跃然纸上;在叛变的一事上,作者也尽实他的坚守和受骗。并没有因为他后来投敌,而淡化甚至是抹杀他的特工行家、杀手天才这些过人的本领以及曾经的勇敢与正义。

  

  《殊战》在还原一些历史事情的同时,也对一些历史人物的命运做了人性层面的解析。对军统在抗战中的突出贡献进行了赞扬,但也将其中的黑暗清晰地表达,并进入到新的深度。这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国民党真心坚持抗战,全面抗战到底,那么我们的抗战历史完全可以重写,中华民族会减少重大的损失。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