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评鉴 | 还原历史、还原人物的真实面目——《王明传》评鉴

评鉴 | 还原历史、还原人物的真实面目——《王明传》评鉴


还原历史、还原人物的真实面目

——《王明传》评鉴



编者按
王明是中共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中共的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他熟知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通共产国际指挥中国革命的思路与策略,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和共产国际决议有关中国革命的相关精神了如指掌。对于中国革命做出过自己的努力和贡献,但是这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在中共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负面的影响,曾经是“左倾”思想的代表,在抗战时期又走上了右倾错误的道路,他曾经为中国革命作出重要贡献,也曾领导中国革命走过一些弯路,给胜利进程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还原历史、还原人物的真实面目


——《王明传》评鉴


  【点评人简介】

  

  陈正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硕士研究生。



  【图书基本信息】


  戴茂林、曹仲彬编著:《王明传》,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出版,共359页,3万字。

  

  【作者简介】

  

  戴茂林,1957年生于吉林省。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副校长。出版《莫斯科中山大学与王明》、《王明传》、《八年抗战中的东北救亡总会》、《民众大联合》、《中国共产党人形势观》等学术专著。主编《毛泽东与邓小平》、《抗日战争与民族振兴》、《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与党的建设》等著作。2005年被辽宁省委省政府授予“辽宁省优秀专家”。

  

  曹仲彬,1931年生于山西省。吉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吉林大学党史教研室主任,吉林省党史学会常务理事。出版《莫斯科中山大学与王明》、《王明传》、《何孟雄传》、《中国特色建党道路初探》、《开天辟地大事变》等学术专著。在《中共党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作品简介】

  

  王明是中共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中共的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他熟知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通共产国际指挥中国革命的思路与策略,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和共产国际决议有关中国革命的相关精神了如指掌。对于中国革命做出过自己的努力和贡献,但是这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在中共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负面的影响,曾经是“左倾”思想的代表,在抗战时期又走上了右倾错误的道路,他曾经为中国革命作出重要贡献,也曾领导中国革命走过一些弯路,给胜利进程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在抗战胜利后旅居苏联,中共领导人为了表彰他对中共革命曾经做出的贡献依然选举他为国家领导人之一,但是他却开始著书立说来歪曲革命历史、抹杀中共的贡献,最后客死他乡。

  

  【作品点评】

  

  王明在幼年时期就表现出过人的聪颖才智,14岁时看到家乡忙碌的运货场景就写了一首七律诗,他从小受母亲影响比较大,养成了好学的好习惯,这为他在留学苏联努力学习革命理论最后成长为重要领导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王明一家人大部分都参与了革命,王明大舅喻幼堂,共产党员,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六安六区十三乡苏维埃政府主席。二舅喻百方,共产党员,是六安六区游击队副队长。无论王家还是王明外祖父喻家,参加革命最早的要算是王明。王明对其家庭成员及亲属参加革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后来王明从苏联回来之后权力逐渐扩大,并且向中央政权发难,把指挥中国革命的权利控制在自己手中,在革命道路上先后犯了“左倾”冒险主义和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在主张建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过程中放弃革命独立性和自主性,使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力量受到损失。这些变化在这本《王明传》中都有详细的介绍和叙述,对于王明在中国革命年代的思想路线的变化有比较客观的描述,让读者全面了解这个人的真实面目,得出自己的判断。

  

  这本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是资料的翔实、准确。在为人物立传的时候,特别是有争议人物的传记,必须要掌握一个客观公正的原则,不能带有作者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防止这种主观感情在书中体现出来误导读者,使得读者无法做出自己的理性判断。本书作者戴茂林、曹仲彬为了最大限度地把真实的“王明”展现在读者面前,他们花费了十数年的时间,走访多地去拜访了当年王明身边的人及生平知情人,把中国学术界这些年来对于王明的研究资料和成果进行整合,为了更加真实有说服力,书中共收录50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为保证还原历史真相,真实呈现传主生平,本书作者采访了很多事件当事人以及知情者,并将采访筛选之后展现在读者面前,比如写王明1937年从苏联共产国际回延安的历史的时候,就采用了三个当事人的回忆作为资料,并且三个人的叙述相互佐证,这样更加有说服力,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再比如巴方廷的回忆:“1937年11月左右.王明、康生、陈云、曾山等从共产国际回延安,途经迪化。当时我也正好在迪化,是随红四方面军西路军来此的。他们住了一个礼拜后回延安的。”“为护送他们回延安临时抽了9人,有我一个。”鲜克德回忆说:“王明等11月回国以后,张怀礼带领我们一个班到迪化的公馆去看他。”“他个子不高,只有一米五几左右,二十五六岁。”“康生跟我们谈了话,对每个人的历史都进行了考察。问我们当了多少年兵,会使什么枪。”“又问我们是否愿意坐飞机。那时,我们都是小孩,当然想坐飞机。”陈永禄回忆说:“大约是11月上旬,我到乌鲁木齐的第二天飞机起飞了。坐飞机的有:王明夫妇、康生夫妇、陈云、龙明,还有一个姓李的。随机的警卫人员有:尚成初、鲜克德、我、汪振忠、张怀礼、巴方廷,还有两个……坐的是一个大型飞机。”

  

  第二,通过对比,客观塑造有争议的人物形象。有争议人物的形象塑造,有对比的情况下,读者可以更好地对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判断。这也是为人物立传塑造形象的一个有效途径。本书传记的主人公是一个曾经有争议的中共高层领导,对于中国革命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重要影响。所以在写《王明传》的时候两位作者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让读者在比较中做出自己的理性判断。比如说,在写到王明的“左倾”错误时,把中共早期的另外一个领导人瞿秋白拿出来作对比,瞿秋白在担任党的领导职位的时候也曾经犯下过“左倾”错误,但是和王明不同的是,瞿秋白在被指出自己错误的时候懂得自我反省和改正,而不是像王明那样表面接纳,却不是真正改正思想。这样把两位曾经的中共领导人放在一起作对比就可以让读者自己心中有一个理性的判断。

  

  第三,通过人物成长历程的描写,展示其思想的转变过程以及影响因素。人是有思维能力的高级生物,但是这种思维能力有时会阻碍我们对于事物的看法,因为很多情况下我们认知事物的思维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这种直线型思维往往在对于人物或者某些社会性问题的看法犯主观的错误,因为按照马克思哲学来看,人类的认知是一个螺旋的上升过程。所以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到人物及其思想变化,就要把人物成长变化的曲线展现出来,让读者循着这条曲线在心里自己走一次主人公的成长历程。《王明传》的作者通过走访当事人、查阅历史资料等多种方式客观公正地把王明的成长历程展现在我们面前,从王明年幼时期的聪慧过人、勤奋好学到后来留苏的飞黄腾达等重要转折点都呈献给读者,比如说王明从1929年3月由苏联回国,到1930年7月被李立三撤销中宣部秘书职务这不到一年半的时间,是他人生经历的一个重要转折期。让读者知道每一次的成长都是由前一段生活经历打下的基础造成的。这样就可以让我们了解到王明的成长变化的整个曲线,对于王明思想的转变也有了清晰的了解,这样就不再是直线型思维,读者就不会对这个有争议的人物做出要么简单直接的、不客观的判断。

  

  通过这本传记的介绍和描述,读者会对这个有争议的人物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功过是非有一个自己的理性判断,也可以在阅读传记了解王明成长历程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以及如何对待自身问题的思考和反省,这就是这本书的现实意义。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