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评鉴 | 国民党新政学系老臣的人生足迹——《张群传》评鉴

评鉴 | 国民党新政学系老臣的人生足迹——《张群传》评鉴


国民党新政学系老臣的人生足迹

——《张群传》评鉴



编者按
张群(1889-1990),字岳军,四川省华阳县(今属天府新区)人,国民党元老。该传记主要记述了张群一生的政治生涯,着力刻画了这位国民党高级将领、长寿政客自少年至晚年,参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运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重庆谈判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整个过程。传记全面地描写了张群先后担任国民政府兵工署长、上海市长、湖北省主席、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秘书长、行政院副院长、四川省政府主席等职务期间,其个人的政治才能、交际谋略以及为人处世和自身修养。




国民党新政学系老臣的人生足迹


——《张群传》评鉴


  【点评人简介】  

  殷静,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张柱林,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


  【图书基本信息】


  杨鸿儒、李永铭:《张群传》,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共239页,26.7万字。

  

  【作者简介】

  

  杨鸿儒,曾任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审、四川建材工业学院教授,《四川地方志》主编。现为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理事、华夏地方志研究所研究员。

  

  李永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作品简介】

  

  张群(1889-1990),字岳军,四川省华阳县(今属天府新区)人,国民党元老。该传记主要记述了张群一生的政治生涯,着力刻画了这位国民党高级将领、长寿政客自少年至晚年,参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运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重庆谈判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整个过程。传记全面地描写了张群先后担任国民政府兵工署长、上海市长、湖北省主席、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秘书长、行政院副院长、四川省政府主席等职务期间,其个人的政治才能、交际谋略以及为人处世和自身修养。同时,本书也对当时的时代历史背景作了详细的考察,对中国此时期的社会、革命状况都作了描述,尤其对张群在当时具体的革命状况下,根据蒋介石的立场,对重大历史和革命事件的参与以及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如张群作为国民党内部政治集团“新政学系”的首领为蒋介石出谋划策,掌管国民党外交事务,抗战时期与日本针锋相对,担任四川省政府主席期间的政务工作,重庆谈判作为国民党方面的三个代表之一等事件,作者都作了比较全面、细致、客观的阐述和评价。

  

  【作品点评】

  

  该传记以时间为线索,以史料为支撑,从张群少年时期考进通国陆军学堂,后进入日本陆军学校并与蒋介石成为同学写起,一直到他跟随国民党撤去台湾,记述其跟随蒋介石一生的政治经历。

  

  书中记载,张群成年后一直追随在蒋介石身边,无论大小事务都以蒋介石的立场为决策基准,自然也受到了蒋介石格外的信任。国民党内有一个主要的政治集团,人称“新政学系”,这是一个熔旧式官僚、新派学者和政客名流于一炉的松散的政治组织,品质既杂,水准不一,关系微妙。新政学系中的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由张群举荐,担任过蒋介石秘书的杨永泰,另一个就是张群。杨永泰被刺杀后,张群被认为是“新政学系”的唯一领袖。政学系的主要工作,就是拉拢各党各派,增加蒋介石政权的实力。其中,张群善于交际、协调和谋划的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张群在蒋介石身边,被称为做“糨糊、胶水工作”,许多实力派、反动党派,几乎都通过张群而与蒋氏结合。所以有些人又说,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张群是“蒋介石的怀刀”,为蒋氏出谋划策,四处游说。蒋氏经常把最不放心、最难处理的事情交给张群去办理,张群也最能领会蒋氏意图,而不折不扣去执行。张学良东北易帜,中原大战时入关援蒋,都因为有张群的周旋奔波,这使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统一。民社党首领张君劢、青年党主席曾琦等,都是由张群介绍给蒋介石。一些地方军阀,杂牌队伍,也通过张群拉拢而依附蒋介石。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张群为维护蒋介石的统治可谓不遗余力。本书能以较为客观公允的态度与立场,对传主的政治生涯的复杂性给予描述和分析。

  

  张群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卓越表现无疑是其漫长的政治生涯中的高光时刻。1935年12月16日,张群出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12月18日,张群招待中外记者,对外发表外交方针,以不侵犯主权为限度,谋友邦之政治协调;以互惠平等为原则,谋友邦之经济合作;以合法途径,解除不平等条约。这意味着要采取主动与日方谈判的战略,以求中日关系的全盘调整。张群先后与当时的驻华大使吉明、有田八郎等进行多次交涉,但均未取得任何成效。日方坚持要中方认可“广田三原则”,即放弃抗日、承认伪满洲国等,这种损害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无理要求当然被中国政府和人民拒绝。此时全国人民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横行霸道愤怒万分,抗日救亡运动持续高涨,8月发生了成都事件,9月又发生了北海事件,进行大规模的反日游行示威。此时日方想借此重演“九一八”事件,并提出了一些列强硬条件试图压服中国。张群与此时的日本驻华大使川樾茂进行了多次谈判,日方对东北问题避而不谈,对华北、内蒙又步步紧逼,企图策动自治,对中方提出的恢复河北行政完整,放弃在内蒙的阴谋活动拒不讨论,还反过来要求取缔排日思想。双方的立场南辕北辙,调整关系根本无法谈起,自然也不会有结果。张群在晚年回忆担任外交部长与日本交手的这段经历时曾说道:“实在说来,我这一年多的外交部长的生活,戒慎紧张,苦恼多而欢乐少,而且未能有效地实际改善中日关系,未符最初期望,至今思之,犹有遗憾。回首前尘,匆匆四十余年了。”

  

  这一时期,日本加紧了侵华步伐,我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虽然张群自始至终是在蒋介石的主持和指示之下进行谈判,时时事事秉承蒋介石的旨意忠实行事,前期对日政策更多是为打击共产党,争取“安内”的时间,但张群与日本大使展开的针锋相对、软拖硬抗的外交谈判,改变了近些年来屈辱退让、妥协求和的立场,遏止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出了有益的努力。毛泽东在致傅作义的函中就赞扬说:“蒋氏政策之开始若干的转变”,“实为近来可喜之现象”。

  

  1940年11月15日,国民政府发布任命令,派张群为四川省政府主席,同时兼任成都行辕主任,军政、民政无所不管。张群抵任之初,即提出增强抗战力量、充实建国基础为努力之两大目标,并以“崇法务实”、“存诚去伪”勖勉同僚。其为政重点是:协调四川与西康两省之军政干部,使其同心协力,共赴国难;以四川全省之人力粮食与财富支持抗战。抗战期间,四川人民贡献最大,人力、物力、财力支援抗战为全国之冠。张群在主持省政之时,首先以身作则,遵守作息时间,按时上班办公,而且经常早到迟退。他经常告诫下属说:“此值抗战时期,国难当头,必须以国事为重,力求做到当日之事当日毕,万不可稍存懈怠,贻误政事。”另一方面,随时倾听下属意见。张群对经济问题,欲望不奢,处之泰然,为官清廉,对省上的经费严格管理与支出。张群任四川省政府主席,任期六年多,在安定川、康,抚绥地方,抓好川康经济事业、增强抗战经济实力的同时,参预中枢大政,联络各党派,谋取战时合作,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而言之,张群的一生胸有谋略、处世持重,作为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高级幕僚,忠心耿耿,为政亦堪称有为。在抗日战争爆发初期担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期间,一改我国当时多年来对日一贯屈辱、退让、妥协的立场,一定程度上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出了有益的努力,提升了此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也成为其一生事业的亮点。而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张群出任四川省政府主席,其果断务实、高效严厉的政务作风,安定地方、抓好经济、谋求合作的抗战政策,为抗战正面战场提供了切实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和支援,贡献巨大。

  

  此传记史料全面详实,记述客观细致,对张群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作了全面考察,还原了真实而复杂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作者在对张群其人其事的阐述中,基本保持了客观、中立的态度,能够将人物置于当时的时代和历史语境中,对其所作所为秉笔直书,全面、客观,不过多掺杂自己的感情色彩和政治观点,这对于了解当时的历史真实和人物真实非常重要。作者不仅对张群的一生作了时间上的梳理,对其在整个中国近代革命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详实的描述,还单独成章,论述了张群其人的性格、为人处世、自我修养等等,有助于读者全方位了解张群其人,丰富了人物形象。但是,该传记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方面,虽然全书基本全面地阐述了张群整个政治生涯中所参与的重大历史事件,但为求客观,有些地方不免流于史料的直接堆积,而不能深入张群的立场作详细阐释;另一方面,传记书写的史学性和文学性之间的张力不易把握,该书亦不例外,所以史料的运用和人物塑造有时难免显得单薄。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