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评鉴 | 了解日本政治制度和国民思想的一个窗口——《日本天皇投降内幕》评鉴

了解日本政治制度和国民思想的一个窗口


——《日本天皇投降内幕》评鉴


  【点评人简介】

  

  马闻伯,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本科生。


  【图书基本信息】


  【日】加濑英明:《日本天皇投降内幕》, 吴景林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310页。原出版社:新潮文库出版社。

  

  【作者简介】

  

  加濑英明为日本著名外交评论家,除从事教学工作外,经常就日本和国外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问题演讲、发表文章、并有多部专著出版,在日本拥有众多读者。

  

  【作品简介】

  

  1945年,日本三军连续败北。3月,东京大空袭;4月,冲绳岛失陷;5月,德军投降。这期间,中国大陆和盟军加强了对日反攻。

  

  7月,《波茨坦宣言》的发表。8月,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苏军对日宣战,尔后是日本投降,联合国军占领,日本施行政治经济改革,通过新宪法等。

  

  反映在昭和天皇和皇宫内,则有决定投降经过,维护国体,梨本宫被捕,军队解散,神道特权取消,皇室财产被没收,取消内大臣府、削减宫廷职员、取消皇族、华族等重大变革。

  

  本书对昭和天皇投降内幕和上述这些兴趣盎然而又鲜为人知的事实,根据皇族王妃、达官显宦、近卫侍从五十多人提供的资料和大量文献,作了翔实的记述。

  

  【作品点评】

  

  加濑英明虽说是长于评论,但是他的文章并不同于普通评论家那般晦涩难懂。与其说他在重现天皇投降内幕的事实,不如说他是在和读者一道重返那个令人难忘的时代,和读者共同感受着日本战败前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日本天皇投降内幕》这本书,并没有对各种史料和文献进行罗列,而是将所有的资料完美地融入到了故事情节当中,让人读起来感到生动活泼。

  

  在书中,加濑英明完全是以天皇为中心来展开记述的。因此,我们并不能直接体会到那些高喊“一亿玉碎”的军国主义分子的疯狂和残暴,但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作为国家元首的天皇,在投降和继续战争问题上的徘徊和彳亍。在本书中,天皇被各种皇室成员和军国主义分子所裹挟着,半推半就地继续着毫无胜算的战争,同时,天皇也为一再失利的战局所苦恼,为反复遭受空袭而死伤的平民所悲愁。毫无疑问,天皇在本书中的形象显得那么高大伟岸,但同时面对局势又显得那么渺小。在这本书里,我们能够看到军国主义分子不甘失败而想要本土决战的疯狂,也可以看到主和派大臣们在极力维护天皇制的前提下做出的种种努力。面对军队的叛乱、御前会议上双方的争论不休,天皇和他忠心耿耿的近卫侍从们的勇敢和果断被淋漓尽致地彰显了出来。最吸引人的是,加濑英明把投降后、在以麦克阿瑟上将为首的联合国军的管控下的日本现状,特别是日本高层现状,用一种故事模式呈现了出来。日本人为了维护国体,也就是他们认为的“万世一系”的天皇制,而作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在这本书中被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家园被毁、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受尽美国人的欺凌和压迫,作者用蒙太奇的手法描绘了当时日本战败后的惨状,而所有的这些都为了一个中心服务,那就是日本人是如何在这种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保护他们的天皇制的。

  

  日本国民迄今仍具有部族的性格,常被说成同质性高、家族式国家,排他性很强。所以,日本人共同体的纯度较高,是部族的原始凝聚力在起作用。天皇就是这个部族的最高统帅。天皇制得以存续到今日,除了短期间以外,主要与天皇超越政治的观念有关。明治以后,把政治权力集中与天皇。和历史相比,集天皇于一身的领袖人物的超凡魅力被过分地夸大了。正因如此,我们才得以看到加濑英明笔下的那些“忠臣”们,他们为了心中的领袖不惜一切地和美国在政治之上进行周旋。“陛下被绑架”、“第一号战犯是裕仁”等诸如此类关于天皇的章节题目在目录中格外显眼,要知道,在日本的书架上,分类中的第一类永远都是“皇室”,作者以这种紧抓天皇的题目不知道吸引了多少读者不知疲倦地往下阅读着。

  

  《日本天皇投降内幕》这本书以时间顺序为导向,但事件繁多不可避免地会有零碎感,所以作者在时间轴的基础上,按照故事发展脉络,兼顾了次要情节和人物,让这本书能够从时间和故事两个线索引领读者徜徉在那个纷繁复杂的时代,感受到暗流涌动下的日本社会。可以说,作者在叙事上主要把笔墨花在了东京大空袭、天皇投降诏书拟定和与联合国军进行交涉的描写上。换句话说,这三个片段是全书的重中之重。东京大空袭不断摧毁着日本本土防线和日本人进行本土决战的信心,尤其是两颗原子弹的投放彻底击垮了日本人抱有的最后一丝幻想。天皇闻讯后,这才最后坚定了他投降的决心,并开始着手于投降诏书的拟定。在书中,描写了军国主义分子在诏书拟定过程中进行的最后一次疯狂挣扎,他们企图占领天皇避难的防空洞,但最终以失败告终。投降后的日本由联合国军管控,在美国人强大的阵势之下,天皇及臣子们的不懈争取、日本皇族的妥协等等又成为了引人入胜的故事。书中的各个故事环环相扣,既有严密的逻辑性,又不枯燥乏味。

  

  从这本书中,还可以了解到日本民族那特有的民族性。日本民族始终有着“必死”的决心和勇气,但却缺少活下去的勇气。日本人长期和外国隔绝,生活在本国。因此,缺乏与本国相对化的训练。思想上易于把日本通用的尺度绝对化,游离于外部世界,拘泥于部族的幻想。正是这样的民族特性导致日本人误入了种种歧途。从这一角度来看,此书绝对是揭开日本民族性格的一部佳作。

  

  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前行,虽然二战已经离我们远去,那时的硝烟也不再弥漫于世界上空。但是,历史的运动也是有规律的。日本人竭力维护的天皇制,在今天或是以后又会有着怎样的命运呢?日本的精英们又对那时的战败和如今的国体有着怎样的情怀呢?在这本书中,夹杂了作者对天皇制度和日本战败命运的评论。作者一直在为读者塑造着一个伟大的天皇和一个苦难的国家,对于战争责任等一些历史问题也有着和中华民族不同的看法。从这一点来看,这本书的确有它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是了解现在日本国民思想的一个窗口,也是对照日本现存政治制度的一面镜子,更是警惕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军国主义复活的一个警钟。

  

  当然,这本书并不是完美无瑕的。作者作为一个日本人,也是站在维护日本国体的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的。有许多思想我们要批判地吸收、辩证地看待。这本书中,重点强调了日本天皇是如何决心投降、不使更多的黎民受难的,但同时书中还为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进行了辩解,这是有违历史事实的。我们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同时也是在审视一段往事,一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铭记的苦难岁月。诚如一位外交官所言:70年前(1945年),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是继续背着历史包袱不放,还是与过去一刀两断,最终要由日本自己来选择。但我觉得,公道自在人心,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更可以资未来。(马闻伯)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