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评鉴 | 用生命捍卫法兰西的尊严——《战争回忆录》评鉴

1560773750(1).jpg


用生命捍卫法兰西的尊严

——《战争回忆录》评鉴


【点评人简介】

  曹蕾,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教师,传记学者。


【出版社简介】

    [法] 戴高乐:《战争回忆录》,北京编译社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1年。1994页。原作出版社:Collins (London); librairieplon (Paris)


【作者简介】

查尔斯·戴高乐(Charles DeGaulle,1890-1970)法国政治家、总统。二战时期,戴高乐在海外组织、领导法国人抗击纳粹德国,任“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著有《战争回忆录》(War Memoirs,三卷)等。


【作品简介】

早在二战爆发前夕,戴高乐就发现德国的军事野心和法国军备的落后,在多种场合下提出建立现代机械化部队的重要性。然而,他的建议遭到了冷遇。不久,希特勒入侵法国,法国全线溃败,向德国投降。他不顾危险出走伦敦,并在英国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了自由法国,带领法国人民继续抵抗。随着美国加入同盟国,苏联抗击希特勒取得胜利,欧洲和世界战场的局势逐渐朝盟军有利的方向发展,法国抵抗武装协同盟军作战,付出巨大的牺牲。期间,法国各派抗击希特勒的势力取得联合,最终建立了代表法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他被选为首脑。盟军诺曼底登陆胜利后,他回到巴黎,领导法国人民继续战斗。1945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法国获得了解放。国内秩序稳定后,他代表法国人民和政府同美英苏等国首脑进行各项谈判,逐步恢复法国应有的大国地位,使其能够脱离英美干涉,独立处理自己的国内外事务。1945年年末,法国政府内部党派斗争加剧,19461月,他宣布辞职,退隐乡间。



【作品点评】

   《战争回忆录》出版于1954年。是战后戴高乐从他本人和法国的角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忆。时间跨度从1940年到1946年。在参战国中,法国情况比较特殊,在希特勒的强势攻击下,194011月,法国政府向德国投降。法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最初主要是在戴高乐等人建立的海外流亡政府领导下进行的,随后才随着盟军胜利的深入转回国内。因此戴高乐一方面回忆了二战期间法国各派抵抗力量艰苦抗击德国法西斯,配合盟军进行作战的历史。另一方面讲述了自己领导的法国解放运动如何从无到有到最终取得胜利的过程。戴高乐详尽地描述这一运动所经历的重重困难,困难既包括内部的纷争,也有来自外部的阻挠,其中和英美的复杂关系是回忆录描述的重点之一。结合史实,戴高乐对二战前后法国国内外的军事、政治形势进行了分析并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反复强调,自己领导的组织获得了法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支持,最后成为领导法国解放的主导力量,在国际事务和战后格局上发挥了强大的作用和巨大贡献。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与政治贯穿了整部回忆录的内容。本书对于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形势,特别是法国情况,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为法国抵抗运动的领导人,戴高乐亲历了二战中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根据亲身经历,戴高乐写出许多重大战事前后有关领导人的决策情况,披露了某些历史事件中鲜为人知的细节,他的记录构成了二战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戴高乐和二战时期的各国政要和军事领袖都有密切的接触,回忆录对这些重要历史人物也进行了精彩的描画和点评,笔锋锐利,令人难忘。他既写出这些历史人物的功绩和政治军事才能,也展现出他们鲜明的性格特征。如对丘吉尔和罗斯福、斯大林等人的评价。戴高乐从自身和法国的立场出发,对英美领导人极力遏制法国的发展和崛起,阻挠自己掌握领导权力的行为感到不满,但他始终强调他们之间的矛盾不是个人之间的恩怨,而是国家利益之争。回忆录生动地记录了戴高乐和丘吉尔第一次会面的情形,戴高乐盛赞丘吉尔的魄力、勇气和才干。在他看来,“温斯顿·丘吉尔是一个伟大事业的伟大斗士,也是一个伟大历史中的伟大艺术家。”对曾在一战中为法国立下功勋,但在二战中奉行投降路线的贝当元帅,戴高乐既十分崇敬,又深表遗憾:“岁月的流逝已经腐蚀了他那外壳下的性格”,一针见血指出贝当甘心成为德国人的傀儡是因为他想实现其政治野心: “他享尽了军界的光荣,但这并没有使他满足,因为他没有独占鳌头”。

  作为一部回忆录,贯穿全书的是戴高乐本人在二战中的经历。对于自己在二战中的经历,戴高乐按照不同历史阶段他所承担的不同重任加以分别叙述。他不仅关注法国局势,对国际局势的发展也把握得十分准确。二战发展到一定阶段,美国的加入改变整个局势时。戴高乐预见到战后西方世界的基本格局:“到头来不列颠是一个岛国,法国是大陆的一角,而美国则是另一个世界。”在国际关系中,戴高乐寻求帮助和支持,但一直坚持独立,不做任何国家的附庸,表现了法国的尊严。戴高乐的生命活动与法国解放运动密不可分,在这一运动的艰难发展过程中,他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坚强的毅力,为国家的权利和自由不畏强权,据理力争,毫不妥协的性格特征都得到了充分展现。丘吉尔在《二战回忆录》中这样评价戴高乐“……他的身上(甚至包括他的行为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时候),一直体现了法兰西的个性-----一个伟大民族以及他所具有的一切自豪、权威和抱负。”称赞戴高乐“是不可征服的法国人”。这与戴高乐在回忆录中的自我评价是基本一致的。戴高乐在评价战时总理保罗·雷诺时,认为他缺乏必要的决断、勇气和开拓精神。认为在当时的处境下,保罗·雷诺应该“必须不惜一切牺牲,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局势中打破一切陈规惯例,开辟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而后来的历史证明保罗·雷诺所不具备的特性恰巧正是戴高乐身上最可贵的本质,在二战岁月中帮助他渡过难关,走向胜利。

  所有这些叙述背后还有一个看不见的红线,那就是戴高乐的勇气、智慧、力量的来源 —— 他对祖国法兰西的热爱。在回忆录的开篇戴高乐介绍了自己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告诉读者他从小就对法国的历史、文化感到骄傲,对法国的尊严充满感情。他很早就立下誓言,用生命捍卫法兰西的尊严,他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为法兰西建立丰功伟绩。这些奠定了全书的基调,也充分解释了他身上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确立了他民族英雄、民族斗士的自我形象。在回忆录的结尾他再次重申他与法兰西的历史和未来的亲密联系,强化了作品的主题。

  戴高乐在出版回忆录的同时将与回忆录相关的重要的历史文件,也作为附录一同发表,这构成这部回忆录的一大特色。一些重要材料如某些历史性时刻戴高乐所做的演讲等与回忆录的叙述相得益彰,成为历史叙述极佳的佐证材料。二战结束后,戴高乐回忆录中所涉及的很多当事人也有回忆录或自传出版。戴高乐这么做既确保自己回忆录的真实性,也将评判的权利交给读者。作为法国国内及国际上一个有历史争议的人物,戴高乐借这些历史事实为自己做了无声的辩护。客观、冷静的描述是本回忆录的主要特征,但不免也会有感情的流露。当戴高乐描写到自己以胜利者的身份重回巴黎,和人民共庆胜利时,他写道: “我们一起走着,又激动,又亲热。心头感到从苦难的深渊中又涌起民族的喜悦、自豪和希望。”此外,回忆录中的历史叙述和评论分析所占的比重旗鼓相当。有些评论直指要害,比事实本身更动人心魄。如在与罗斯福会谈后他感慨道:“美国总统的见解终于使我相信,在国际事务中,理论和感情同强权的现实比较起来并没有多大的分量。”持平而论,本回忆录的历史价值超过其文学价值,尽管整个描述浑然一体,不乏精彩片段和场景,但也有一些段落平板,琐碎,近乎历史档案,这主要是由于对历史材料缺乏必要的取舍和剪裁造成的。另外,由于其所持的立场以及思想限制,戴高乐的回忆录中体现出强烈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意识,书中所述的法国与英美等国的矛盾有些正是与殖民地的争夺有关。对斯大林等人的评价基本符合事实但也反映出当时欧美各国对前苏联的一种明显的敌意态度。

  在回忆录的结尾,戴高乐写道,尽管他退隐近十年了,仍对法国政坛发挥着潜在的影响,人民依然关注着他。这隐约让人觉得,戴高乐的政治生命并没有随着二战的结束而结束,果然几年后,戴高乐再次步入政坛,当选为法国总统。应该说回忆录的出版再一次让人们记起他的历史功勋和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为他的复出起到极好的宣传作用。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