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一带一路”群像传: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汉代人物传

图片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耕云播雨,香火延续,智慧传承,历史再续!2100多年的友好交往历史从未隔断,惠及三大洲的中西交通从未停歇,21世纪的“中国梦”和“世界梦”汇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和弦,响彻在“一带一路”辽阔的长空。
以人物传记写作为己任的中国传记文学学会,肩负“讲好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好故事”的使命和责任,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编者推出千位人物群像传,旨在通过阅读人物故事,走近一个个国家、一个个民族、一个个绚烂的历史,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丝绸之路的开拓


许多人将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其疆域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南至日南郡,东至临屯郡,西至葱岭。西汉平帝时期,全国人口达6000万左右,且文化的统一,为中华民族两千年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作出了巨大贡献。华夏族因此逐渐被称为“汉族”。

秦始皇统一文字,西汉武帝以后大兴儒学教育、鼓励对外交流等政策措施,都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对外关系上,西汉积极对付其最大外患——匈奴。在此期间,先后出现卫青、霍去病等杰出名将,经过武帝、昭帝、宣帝三朝数十年用兵后,终于打败匈奴单于,使其“漠南无王庭”;又吞灭南越国,征讨朝鲜,使汉朝成为当时的东亚霸主。外交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并先后以两位公主刘细君、刘解忧和亲西域大国乌孙,从而达到离间西域和匈奴关系、进而联络西域的目的。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丝绸之路是东自我国西汉的长安(今西安),横贯亚洲大陆,西达地中海东岸的一条商路,全长约7000多公里。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外国进行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关于西域的地理概念,各种文献表述不一,研究专家认为,汉朝所说的“西域”,不是一个很明确的地理概念。这在后人理解西域时发生了一些误会。综合各种场合下出现的“西域”一词,有三方面的含义:

汉朝版图内的实际统治区,包括今新疆全境和中亚巴尔喀什湖以南吉尔吉斯、塔吉克地区,即西域都护府管辖的诸郡国。我们称之为“汉西域”。由于汉朝与匈奴长期争夺这片地区,史书载:西域与汉“三绝三通”。

中亚汗国如大月氏、大夏、康居以及安息、条支的波斯湾地区,这些地区除安息和条支一直同汉朝友好相处之外,其他游居的民族政权都同汉朝发生过战争和冲突。

广义上的西域还指身毒(印度)及罗马帝国统治的东部地区。这主要是由于张骞、班超等不熟悉远方地理的缘故造成的,而汉朝最高统治阶层更不了解“西方”更远的地方情况,当被派往西域的官员和使节把他们听说过的国外风情传到国内时,国内就误认为这些地方也在西域附近(参见《汉书·西域传》)。这样,史书中的“西域”就包括了南亚、西亚等地。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汉设置西域都护府,郑吉为西域都护,辖西域36国。该都护与郡王平级。汉西域都护是汉朝一个特别行政区,这是汉使者张骞、傅介子、冯奉世等人长期外交努力的结果。

汉代西域都护区和交趾地区之所以能享有部分对外决策权,客观原因是由于中央与边境地区相距甚遥,不宜事事出之中央,主观原因是强大的汉朝有实力保障地方政权不致离心向外。

文景时期,汉继续与匈奴和亲,匈奴势力不断发展壮大。汉文帝时,匈奴征服了西域诸国,并在此实行残暴统治。“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已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西域地区完全被匈奴控制。匈奴对汉朝的态度也越发蛮横,不断侵犯汉边,抢掠人畜,毁坏农田,其游骑甚至曾迫近长安,对汉朝威胁日益严重。

与此同时,西汉政府休养生息的政策取得明显成效。到武帝时,史载“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不可校”,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汉对匈奴发动反击战争的物质条件成熟了。

汉武帝即位后,便开始谋划反击匈奴,其制定的策略是:一方面积极组织军队从正面进攻,另一方面尽量争取和联合与匈奴矛盾尖锐的西域各国,从侧翼夹击匈奴,以达到“断匈奴右臂”的目的。

汉武帝从匈奴俘虏口中得知,西迁的大月氏对匈奴最为痛恨,一直打算报复匈奴,但苦于自身势力弱小又没有联合者,所以一时没有什么行动。于是,汉武帝决定招募使臣出使大月氏,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汉中城固(今陕西城固县)人张骞以郎官身份应募出使。


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张骞率领100余人离开长安向西域进发,在经过河西走廊时不幸被匈奴俘获。匈奴单于企图诱其投降,故为张骞娶妻成家,但张骞始终坚贞不屈,持节不失,在茫茫戈壁被扣留了十几年,后趁匈奴不备率众逃脱。张骞等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冒险西行,克服千难万险,终于越过葱岭,到达大宛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大宛王早就听说“汉之饶财,欲通不得”,对张骞一行欢迎备至。随后,大宛王又派人送张骞到达康居(今巴尔喀什湖至咸海间),由此南下大月氏。公元前129年,张骞终于到达了大月氏,此时大月氏已占有大夏(今阿姆河上游一带),这里土地肥沃,百姓安居乐业,不愿再东来与匈奴为敌。张骞在此停留一年多,几经努力,终无结果,只好返回。为避免匈奴拦截,张骞未走原路,而是沿塔里木盆地南缘进入柴达木盆地,试图经羌人控制的地区返汉。不幸的是,张骞一行在羌中(今青海)又被匈奴游骑捕获。一年以后,张骞又乘匈奴内乱之机,与随员甘父(又名堂邑父)一起逃脱。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张骞终于回到长安。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未达到与大月氏结盟的目的,但却传播了汉朝的声威,了解到大量关于西域的地理、物产、军事等情况,为汉朝军队发动对匈奴的反击战争提供了大量重要的资料。

此后,张骞多次充当汉军的向导,因其“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汉朝军队取得了对匈奴战争的一系列胜利,张骞也因此被封为“博望侯”。

到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汉军占领河西,从此“自盐泽(罗布泊)以东,空无匈奴,西域道可通”。此外,张骞在大夏时,曾看到来自中国蜀地的邛竹杖、蜀布,由此获悉,自中国西南的四川、云南,经缅甸至印度进而到中亚有路可通。公元前122年,汉武帝派出使团试图打通这一后世所谓的“西南丝路”,结果被云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部落所阻。公元前111年,武帝再次发兵云南,仍未能成功。汉王朝虽未能控制西南丝路,但这一道路在沟通中国与缅甸及印度的民间贸易上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之,张骞出使西域及随后汉王朝对匈奴战争的胜利,不但解除了汉王朝的边患,为汉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安定的环境,而且直接推动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从而揭开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新纪元,使中外经济、文化得以广泛交流。由此增进了各国人民的友谊,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丰富了人民的生活,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因而司马迁盛赞张骞通西域有“凿空”之功。


河西走廊在古代中西交通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由中原抵达西域的最理想的通道。这段商路是从武威起,经永昌、山丹、张掖、临泽、高台、盐池、临水、酒泉、嘉峪关、玉门镇、布隆吉、安西至敦煌。自敦煌往西,便同上述的新疆境内的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相接,这便是足以让中华儿孙引以为傲的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汉代对丝路的开拓和维护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有文景之治的开拓者汉文帝;西汉盛世丝绸之路的开创者汉武帝;西汉少年外交英才终军;凿通西域开眼世界第一人张骞;西汉著名女外交家冯嫽;东汉著名政治、军事家班超;丝路上的和平使者王昭君;等等。

历史有了他们,才使我国统一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罕见的绚丽多彩、深厚宏博的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是他们让丝绸之路奠定了中华文明在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并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让我们一起追随他们的脚步,步入丝绸之路那如歌如诗的历史画卷!


图片


文景之治的开拓者

——汉文帝

汉文帝登基后,生活俭朴,为人宽和;他励精图治,重视兴修水利;为了安定民心,废除了令百姓十分恐惧的肉刑。他的一系列改革和政策,将汉朝推进到了一个既强盛又安定的时期。当时的汉朝,老百姓的生活富足安宁天下少有战事。这一时期和他的儿子景帝统治的时期并称为“文景之治”。

西汉盛世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汉武帝

汉武帝具有较强的开拓精神,他派遣张骞“凿空”西域,开拓了陆上丝绸之路,由此使得中原王朝和中亚诸国第一次建立了官方联系。

图片
图片

西汉少年外交英才——终军

终军年少有为,有壮志,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毛遂自荐远赴抗击匈奴,为国效力,汉武帝很赏识他,升他为谏大夫。汉武帝时,终军再次自荐,请求出使南越,并说服南越王臣服汉朝,归附大汉。

凿通西域,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张骞

张骞受命出使西域,开通与西北诸国、中亚与汉朝的交流的通道,开通丝绸之路。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把汉朝的影响力延及广阔的西域,同时将西域的不少文明成果引进中原。张骞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图片
图片

北击匈奴的中国战神——李广

李广长期戍守西部边塞,一生打仗无数,他勇猛善战,功勋赫赫。他为汉朝戍守西疆安宁、抗击匈奴的骚扰侵袭,做出了巨大贡献。

持节不屈的西汉功臣——苏武

苏武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19年持节不屈。苏武,著名的外交使节,谱写了一曲正气浩然、不辱使命的壮丽凯歌。

图片
图片

东汉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班超

班超在出使西域的31年间,始终执行汉王朝“断匈奴右臂”的政策,自始至终立足于争取多数,分化、瓦解和驱逐匈奴势力,平定西域50多个国家,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展现了他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中国到波斯湾第一人——甘英

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即今天所说的罗马帝国。从龟兹一带出发......最后到达安息西界的西海沿岸。甘英的出使增进了中国人当时对中亚各国的了解。

图片
图片

丝绸路上的和平使者——王昭君

寂寞的宫廷生活让王昭君过得并不快乐,在对匈奴有了一定了解并得知汉朝要与匈奴“和亲”的消息后,她主动请缨到匈奴呼韩邪单于,为了国家,承受远离家乡,边关塞外,大漠苦寒的痛苦。

远嫁匈奴的乱世才女——蔡文姬

蔡文姬一代才女,擅文学、通诗词、善音律,因为匈奴的入侵,被匈奴掳走,在北方生活了20多年。一生三嫁。

图片


探寻丝绸之路的源头,历史终将定格在我国的一个最重要的时代——汉代
秦汉王朝建立后,随着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西通西域,南入南海,东连海东,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起日益频繁的交往与联系,中外关系进入到初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随着秦始皇开拓海疆和秦汉时期丝绸之路的海陆齐开,汉代的外交事业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后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经历了长期的封建割据及连绵不断的战争,但也最终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民族大融合。



本文节选自《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汉代10人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