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陈独秀传》首发式暨陈利明传记文学研讨会大会发言

会议主题:《陈独秀传》首发式暨陈利明传记文学研讨会 会议时间:2011年4月20日上午9:00——12:00 会议地点:北京京东宾馆北楼二楼第二会议室 主持人:  贾英华(中国传记文学学

会议主题:《陈独秀传》首发式暨陈利明传记文学研讨会
会议时间:2011年4月20日上午9:00——12:00
会议地点:北京京东宾馆北楼二楼第二会议室
主持人:  贾英华(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国家电监会电管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会议内容:
   主持人: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召开《陈独秀传》首发式暨陈利明传记文学研讨会,我叫贾英华,受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万伯翱会长的委托主持会议。
   传记文学的宗旨是繁荣传记文学,导引传记创作。众所周知,陈独秀是中共的创始人,是中共第一届到五届中央委员会的总书记,客观的评价陈独秀的历史地位,不仅在中共党史研 究,也在传记文学创作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会议得到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今天来了许多重量级的人物。
 下面我介绍出席嘉宾:
   首先我们欢迎原中共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毛泽东的秘书、著名党史专家李锐同志;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杨胜群同志;
   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署长办公室主任王保庆同志;
   中共株洲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长阳卫国同志;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万伯翱同志;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外交部副部长、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乔宗淮同志;
   原北京市检察院检察长、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许海峰同志;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德恒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女企业家学会副会长王丽同志;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洪溪同志。
   我下面介绍一下与会的领导和同志: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国务院研究室信息司司长忽培元同志;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董保存同志、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华儿女》杂志社副社长丁冬同志;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曾子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恩祥投资公司董事长李福顺同志;
   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孙德全同志;
   团结出版社副总编唐得阳同志;
   湖南省委宣传部巡视员郑佳明同志;
   著名作家、书法家侯清麟同志;
   中共株洲市委原副书记、现任湖南省湖湘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赵湘珍同志;
   《文艺报》原总编郑伯农同志;
   中央党校原党史教研室主任、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郭德宏教授;
   中共党史研究室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王淑娟同志;
   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局副局长薛庆超同志;
   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党史专家、《陈独秀传》的审稿者王新生同志;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钱江同志;
   中国文联出版社副总编朱辉军同志;
   中国致公党北京市委副主任、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谢朝华同志;
   中共组织部老干局局级干部、李锐同志的秘书薛京同志;
   解放军出版社编审、大校、何念选同志;
   安徽省安庆市广电局副研究员、陈独秀的孙女陈长璞同志;
   还有今天的主角、《陈独秀传》作者、国家一级作家陈利明同志;
   中共株洲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株洲日报》总编辑文闻同志;
   中共安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周锦宏同志;
   安徽大学教授、安徽陈独秀研究会执行会长徐承伦同志;
   安徽省陈独秀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汤奇学同志;
   湖南中共党史研究会副会长吕芳同志;
   湖南中共党史研究会副会长李仲凡同志;
   总参管理局原局长杨得志之女杨秋华同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原社长胡云富同志;
   新华社海军分社原主任陆其明同志;
   湖南省株洲市文联主席黄勇同志;
   株洲市文联党组书记张明慧同志;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陈独秀研究会会长石钟扬同志;
   中央文史出版社总编室主任张晓彬同志;
   北京京东宾馆总经理李维存同志;
   湖南省党史研究会老干办副会长李仲凡同志;
   安庆独秀陵园管理处处长徐克平同志;
   安庆市党史研究室主任张礼成同志;
   湖南省社科院研究员周亚平同志;
   作者的母校、湖南省株洲市二中校长张辉同志;
   安徽省安庆市师范学院教授朱洪同志;
   毛泽东生平研究分会名誉理事、书法家高风同志;
   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陈独秀传》法律顾问陈革同志;
   湖南省卓敏燃料供应公司董事长王卓同志;
   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俊臣同志;
   大地出版社编审、著名传记作家陈廷一同志;
   海军政治部原文艺处处长杨肇林同志;
   北京京东宾馆销售部经理郑玉刚同志;
   胡耀邦史料信息网研究员李胜平同志;
  原中国青年出版社编审胡德勤同志;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以上到会嘉宾。下面首先请中国传记文学学会长万伯翱先生致词。
  
   万伯翱: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学者、教授、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好!
   今年是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庆典之年。今天是个良辰吉日,气象万千,是农历谷雨节,大家欢聚一堂,参加由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团结出版社、中共安庆市委宣传部、湖南省株洲市文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陈独秀传》首发式和研讨会,我们大家的心情都很激动。首先,让我代表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向各位到会的嘉宾致以热烈的欢迎,向各位与会者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我们对这次筹备会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从去年年初就开始准备,陈利明先生也打了很多电话和写来很多信。在不要国家财政拨款一分钱的情况下,大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在各级领导和热心人士的共同关心和努力下,终于使会议的各项工作准备好了。在中共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亲切关怀下,《陈独秀传》经中央主管部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真的审查通过,决定公开出版发行。
   消息传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注意和强烈的反响。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胡耀邦之子胡德平同志在贺信中写道:“利明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分子,能够慎重追远,为真实的党史而奋斗,将永留美名。”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万伯翱在贺信中写到:“恭喜恭喜,你又出如此大作,实在值得我会全体作家学习,希望你抓紧落实有关事宜,确保首发式暨研讨会圆满成功。本人和学会将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你的出书活动。”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著名党史专家石仲泉发信祝贺:“巨著能经中央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实属不易,你为党和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湖南省社科联主席、湖南省委宣传部巡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郑佳明满腔热情地称赞:“此书出版是党史界、文艺界的一大喜事、大好事,这是我党经中央主管部门审定的第一本为党的创始人陈独秀全面正名,恢复他的真实面目和历史地位的人物传记,具有最重大的意义、最深远的影响……”中央党校原党史教研室主任、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郭德宏教授在《陈独秀传》“序”中指出:“陈利明先生奉献给广大读者的这部著作,如同他写的《胡耀邦传》一样,是一部上乘之作,定会受到良知不灭的广大读者的由衷欢迎,引起世界的高度关注。”
   陈利明先生是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的首批会员,长期致力于长篇传记文学的创作,几十年来潜心著述,笔耕不辍,先后著有《陈明仁将军传》、《程潜传》、《谭震林传奇》、《王首道传》、《胡耀邦传》(上、下集)、《名人风采》、《名人心迹》、《名人忧乐》等十余部精品力作,在海内外文坛颇有影响。
   《陈独秀传》是一部优秀的传记文学佳作,重新评价“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第一届至第五届党中央的一把手,恢复他应有的历史地位。陈利明先生的这种积极进取的创作精神和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的确实是难得可贵的。
   正如解放军出版社老编审何念选先生在《传记文学高手陈利明作品的特点》一文中指出的那样:“陈利明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有宏观目标的作家。他以传记作品奠定了自己的文学地位,二十多年来,他撰写了几部大作,付出的不仅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而是将一颗滚烫的执着的心,奉献给了传记文学创作的事业,用热情和汗水让历史重现它的本来面目,用执着和赤诚让历史人物以他本来的身份回到读者中。这就是作家陈利明的人生追求,祝他有更多的力作问世。”
   出席今天会议的除了各位领导、各位作家、各位学者、各位知名人士外,还有首都十余家以及作者家乡湖南省株洲市的两家新闻媒体的记者,特别是陈独秀的孙女,安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调研员陈长璞女士前来光临这次大会,在此,我向各位与会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预祝大家兔年吉祥、幸福、安康!谢谢大家的出席。
  
  主持人:让我们欢迎中共株洲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阳卫国同志致辞并讲话。
  
   阳卫国: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春天和大家在北京欢聚一堂,举行《陈独秀传》首发式暨陈利明作品研讨会,我谨代表中共株洲市委、市政府向《陈独秀传》的出版表示祝贺,向出席首发式和研讨会的各位领导表示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株洲的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和各界朋友表示感谢。
   陈利明同志是宣传战线的一名老战士,长期致力于传记文学的创作,五十多年来他潜心著述,写下了《陈明仁将军传》、《程潜传》、《谭震林传奇》、《王首道传》、《胡耀邦传》等长篇传记文学,以及《名人风采》、《名人心迹》、《名人忧乐》等一系列纪实文学作品专集。迄今为止已经出版的文字达四百多万字。
   陈利明的创作成绩也多次被《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我个人也多次获得陈利明先生的赠书,有幸成为陈老先生许多作品最早的读者之一。每次读到陈老先生的作品,我都深深为这位古稀老人求真务实、秉笔直书的勇气,生命不息,笔耕不止的勤奋,甘于寂寞的精神所感动。
   在举国上下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老先生耗时两年的呕心沥血之作《陈独秀传》在中央党史研究部门、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团结出版社、株洲市文联等单位的支持下得以问世。《陈独秀传》是第一部经中央主管部门的审定为党的创始人陈独秀作出全面的客观评价的人物传记,是落实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基层作家以最朴实的方式为党的建党9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今年正是我们株洲这个城市建市60周年的时候,6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和改革与建设,地处江南的美丽工业重镇株洲,正逐步发展为以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城市,现在株洲城市更加干净,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市民的幸福感、自豪感更加强烈。
   我们株洲已经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去年还获得了“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的称号。目前,株洲正全力以赴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文明城市。我们深深知道,株洲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在座各位的关心和支持,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株洲市委和市政府和三百九十万株洲人民向各位表示深深的感谢,并诚挚地邀请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新闻朋友多到株洲来做客、多到株洲来指导工作。
  最后,预祝这次首发式和作品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主持人:请国家新闻出版总数办公室署长办公室主任王保庆同志讲话。大家欢迎!

   王保庆: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我是2004年,也就是陈利明老先生1963年毕业四十一年之后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的,然后作为湖南师范大学的校友我今天很荣幸,也很高兴能够参加今天的首发式和研讨会。受湖南师范大学校友总会的委托,作为湖南师范大学的一名校友借此难得的机会讲几句表达心情的话:
   第一句话作为湖南师范大学的校友,为我的学兄,陈利明先生有如此丰硕的成果及如此友好的人脉感到由衷的高兴。
   第二句话,是向今天举行如此隆重《陈独秀传》首发式暨陈利明先生传记文学研讨会致以热烈的祝贺,并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第三句话,是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陈利明先生的发展,以及为筹备今天的首发式和研讨会付出心血的所有领导、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谢。
   第四句话,是期待陈利明先生有更多的精品力作问世,为繁荣我国的传记文学作出更多的贡献。
   第五句话,是希望陈利明老先生以及在座的各位老先生劳逸结合,在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计民生、撰写优秀作品的同时,多锻炼、多休息、多调养,事业、身体、幸福指数都像春天的阳光一样灿烂。
   最后,向陈利明老先生,以及今天出席首发式和研讨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尤其是陈独秀先生的孙子、孙女,以及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表示崇高的敬意,期待有机会近距离向大家学习、请教,并祝大家事事顺、步步高、样样好。谢谢大家!
   
   主持人:请《陈独秀传》的作者陈利明发表感言。

   陈利明: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尊敬的各位专家、教授、作家,今天是个好日子,是谷雨节,预示着五谷丰登,繁荣昌盛。
   我今天怀着无限激动的心情参加由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团结出版社、中共株洲市委、株洲市文联共同举办的《陈独秀传》的首发式和我的作品研讨会,作为传记学学作者我感到非常的兴奋,并且在这里对在座各位表示真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把讲稿简化一下,下面我就简单的介绍。
   我是湖南湘潭县人,湘潭县是毛主席的家乡,我的讲话是南腔北调,讲不好话,土话多。一个笑话,胡耀邦总书记讲了这样一个笑话: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湖南人讲普通话。”说明湖南人很会讲普通话的,像李湘等都是湖南人,他们的普通话都讲得非常好。今年我七十三岁了,七十三是年过古稀的,古话讲“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要自己去”,我觉得陈利明不一样,我要活到九十九、超过一百岁,看来问题不是很大,我现在的身体保持的很好。我是63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的中文系,刚才我的校友王保庆同志是湖南师范大学的校友,是北京校友会的会长,是我们学校的罗学进是副会长,利明同志你必须写好这本书,是一件大好事。包括打电话非常不简单,这个会不参加,后来他很高兴,一定来参加,我说对不起,到时候会有很多媒体,很多专家,高级教授都来了,不用你捧场,何必要你捧场呢。我于1963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这次出版的《陈独秀传》还有一本传奇人物的传记《左景星传奇》即将问世,另有三部纪实文学专集《名人风采》、《名人心迹》、《名人忧乐》已经出版,共计四百余万字。
   1983年以后我到党史办,是创办人之一,党史搞机构改革派我去了。到那里就发现湖南了不得的,湖南是人杰地灵。“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近代史涌现了曾国藩、左宗棠、魏源、黄兴、蔡锷都是近代史的伟人。现代史就更多了,五大领袖,毛、刘、周、朱、任,湖南就有三位,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十大元帅湖南有三位,十大大将有六位。今天的首发式,中央、省委、地方都非常支持,所以我非常感到幸福。昨天晚上都没睡好觉,根本睡不着,感觉很兴奋,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讲话也很高兴。
   说到《陈独秀传》讲几句,首发式今天召开,陈独秀的孙子跟我说利明同志我想要几本书,过去就剩三本书,所以又去买回来了,我买了一百本,会上先发了一部分,新闻媒体发一部分,但是我表态,已经买了三百本,保证每个人都有,没有的人登记,这是对这个事情我表一个态。
   我已经体会到写人物传记必须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要坚持实事求是,敢于维护真理就不讲了。刚才万会长讲了有很多体会,而且团结出版社的副总编辑唐得阳也来了。所以这里不讲了。
   我只讲点体会:《胡耀邦传》,写到第17段时,写到“做到正确公正待人”,其中写到:“胡耀邦在担任中央秘书长和总书记期间,曾兼任中共党史委员会领导成员之一,他特别强调在撰写党史事件和党史人物时,一定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实事求是,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不溢美,不隐恶,公正待人,还历史本来面目。”我们很多人是跟风走,特别是文学作家,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我们要坚持真理,我是讲的真理。
   为了这本书收集材料,我到安庆、合肥、南京、俄罗斯、北京、重庆、江津几十个地方,而且是自费,没有一个人出钱,我不要省钱,有工资保证就行了,这是我的观点。
   这里讲一句写,《胡耀邦传》的时候,十二位部长访问了八位,包括李锐部长,一一访问。落实政策,包括习近平同志的父亲,但是没有写,这个以后我可以考虑,很多事情要有一个目标。像李锐同志、总参谋部政治部主任文闻同志、王首道、陈廷一等等很多很多就不讲了。上午访问一个、下午访问一个、晚上访问一个,喉咙失声不能讲话,几个人都累得不得了,不坚持怎么能够写成呢。在座的有很多老教授,李教授、徐教授都提供了很多材料,对我的支持很大。
   这本书是革命史,惊天动地,惊天地、泣鬼神,许多章节作者是流着眼泪写的,当写到1927年7月,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中央委员的长子陈延年被国务院反动派用乱刀砍死于上海龙华监狱,遇难时年仅二十八岁。1928年6月6日,又传来陈独秀的次子,时任中央委员、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陈乔年同志被国民刚反动派杀害于上海龙华的噩耗,而与延年一样,尸骨难寻,牺牲时年仅二十六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陈独秀的三个亲生儿女相继离他而去,周恩来、毛泽东当时很佩服他。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三个儿女死了,本人从党的这个最高位置跌到最低,最后被开除党籍,现在真相天下大白。所以我这里写到“四大灾难厄运相连,灾难堪称世界罕见,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是啊,横祸连连,不管降到谁的头上,怎能不肝胆俱裂,悲痛不己”。我本来写了百万字,删来删去变成了五十几万。
   最后,祝大家幸福安康,全家幸福。
   主持人:为了这次《陈独秀传》的首发式,著名画家周起奎先生创作了一幅陈独秀的画像,今天陈独秀的家属代表也到了现场,周先生向陈独秀的亲属代表、陈长璞女士赠送这幅绘画作品,下面请陈长璞女士上台,周先生赠送画品。
   陈长璞:谢谢!我的名字叫陈长璞。我父亲是陈松年。陈延年、陈乔年、陈松年。
   主持人:好,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周起奎先生。
   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的会议有两项内容:一个是《陈独秀传》的首发式,第二是陈利明传记文学的研讨会。时间紧凑,下面陈利明传记文学研讨会现在开始。首先,请中共株洲市委原副书记、湖南省湖湘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赵湘珍同志发言,大家欢迎!
   赵湘珍: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作家、评论家、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陈独秀传》暨陈利明传记文学作品的研讨会,在这里我谨代表湖南省湖湘文化交流协会、株洲市湖湘文化交流协会,向首发式暨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战斗在文艺战线的前辈,也就是今天研讨会的主角——陈利明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
   陈利明先生出深寒门,1963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担任过报社的记者、编辑、副刊部主任,以及株洲市党史办副主任和株洲市文联专职副主席,他对于撰写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传记有着极大地的创作热情和政治勇气,为我们党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敢于秉笔直书的精神与胆识令人敬佩。
   陈利明先生2001年开始创作《陈独秀传》,当时已过花甲之年,到这本书出版发行他已经是七十三岁的老人了。为使《陈独秀传》早日脱稿,陈利明先生付出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他起三更,而且跑到全国各地,甚至是俄罗斯来收集整理陈独秀的有关资料。在《陈独秀传》里面,他坚持用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全面、客观地的再现了陈独秀坎坷而光辉的一生,是一部最具权威、最真实、最生动介绍陈独秀一生的上乘之作,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陈利明先生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个人思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法:
   一是源于对协作的全心热爱、执着追求。利明老先生曾经说,他愿意以95%的精力都投放到想做的事情上去那就是写作,我最喜欢的就是写作,他还把写作比做“爱情马拉松”,为了写作他什么样的委屈都能够承受。多年以来勤奋刻苦的写作已经成了利明老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第二个原因是源于他注重修养,勤于思考。利明老先生受过专业的文学教育,有着广博的文学素养与较高的文学欣赏水准,他视野开阔,博采众长,同时注重探索,永不自满,努力不断的超越自我。对于写作利明老先生的体会,写作是等待,这种等待有可能等到好的东西,但是等待本身就是写作的状态,我就很喜欢这样。而且,他还认为写传记文学要达到人物的真实性和表现艺术性的统一,它既是历史,又是文学,因此要求作者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去搜索,采访大量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口头资料,而后在前期有资料的基础上精心构思、选材、描写、叙述,特别要注重人物性格和细节的刻画,这就是利明老先生创作的体验,也是作品的成功之道。
   第三个原因是源于湖湘文化对于他的激励与鼓舞,利明同志是老湘潭的人,而他从小就受到湖湘文化精神的浸泡和洗礼。对于我党早期的领导人作传,大家都知道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他就是用湖湘文化精神心忧天下、敢为人先,这样的激励和鼓舞鞭策着他不断的前进,如果没有湖湘文化做支撑,我想《陈独秀传》和其他的更多的传记是不可能动手,更是不可能成功的。我的发言完了,谢谢!
   主持人:请湖南省委宣传部巡视员、省社科联主席郑佳明同志发言。
   郑佳明:我今天参加这个会是陈利明同志的两个精神感动我,一个是他的思想上、理论上的勇气感动了我。
   几年前我听说他写《陈独秀传》就非常的敬佩他。其实对于陈独秀,他不仅仅是一位非常复杂的人物,而且他是蒙受了很多历史灰尘的人物,所以要把他写出来不容易,他要有这方面的勇气。第二是陈利明这样艰苦奋斗治学和事业感动了我。我们现在在大学里面出一本书经常是一个团队工作,我们当领导人也是请下面很多人搜集资料,捉刀代笔,他自己是一笔一画写出来这么一个厚重的东西,所以他从学术和人格方面都令人感动了。
   所以,我对这本书的出版发行心理非常为他高兴。这本书尽量在还原历史的真实,我原来在湖南省做宣传部副部长,做了十年,最近做社科联主席,我曾经是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总监制,电视剧《走向共和》总策划,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的总策划。《恰同学少年》我为什么会当它的总策划呢,我在年纪很轻的时候,读过李锐同志写的一本书,叫《毛泽东青少年时代》,那本书对我有很大的影响,看到了那个时候毛泽东激昂的青少年的生活和那个时代青年的风貌,所以后来我主持这项工作,把这个东西也拍出来。
   我的观点就是我们要对历史进行真实的总结,《走向共和》这个戏出来很多人不喜欢,后来就停播了,我想写一篇东西,这篇东西就叫做《历史观》,其实就是世界观。历史观对古人怎么看,就是对当代的人就是怎么看,我们对古人的不尊重,对历史的不尊重,就说明我们对现实的不尊重。
   这里面就反应了历史的两种特点:一种情况很多人把它作为工具性的东西,讲究实用性,另外历史要有真实性和原则性,要有客观性和科学性。现在我们有一个任务,我们要还原历史,要追求历史的真相。真相是离真理最近的。我们在长期的革命过程之中,形成了一种思想,思想就是可以把历史打扮来为我们使用,那我们很多东西都被革命扭曲了,当革命结束的时候,我们发现在思想意识上、在历史上我们有很多空白,或者还有很多失误,这些空白和失误对我们是一个误导,同时对我们下一代误导的更厉害。
   我最近这一个礼拜,我在《书屋》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书屋》第4期发表一篇文章叫做“告别激进主义”,这篇文章发了以后很多网站都转载,我想说的是就是我们利用激进的、革命的做法不能解决现代化建设的问题。对于革命应该怎么办?革命应该把它做一个安顿,把它放在应该放的地方去,然后我们要从革命转型到发展,转型到建设,转型到民生,转型到民权,转型到人民的幸福。
   我这样一个思想实际上是很平和的思想,但是在网站遭到了很多人的辱骂,有些人说打倒大汉奸郑佳明,还有人直接讲郑佳明这个人,刘晓波已经抓起来的,那边还有一个位子就是你的,去吧。实际上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多的愤青,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激烈的人?就是这些人已经忘记了历史,已经不知道历史上曾经左的东西对我们有多大的伤害,封建专制主义有多大的伤害都不记得了,人是生有涯而知无涯,我们现在不做传记文学不做历史的传承,将来我们的后代的后代仍然会搞起文化大革命来仍然是得心应手,仍然是顺其自然,这个就是我们说很可能会遁入一种循环之中。
   《陈独秀传》的出版,实际上是陈利明先生力图要还原一个真实的陈独秀,如果我们能够对我们的近代史、革命史,不管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还有共和国的历史都能够逐步接近真实,让真实来说明真理,让真理来教育我们的后代,那么我们这个国家就会有希望。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郑部长讲的非常好。因为我们时间有限,大家发言尽量言简意赅,如果大家有真知灼见,欢迎你们写文字的东西,咱们将来出书。因为郭德宏先生有事要先走,所以他要求先发言,下面就请中央党校原党史教研部主任、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郭德宏先生发言。大家欢迎!
  
   郭德宏:各位领导、专家、作家,大家好!今天来参加这个首发式和研讨会非常高兴,我在这里首先对《陈独秀传》的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
   陈独秀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国党史上一个非常杰出的人物,在历史上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这本书里面我曾经阅读了他的六大历史贡献,五大杰出成就,就任何一个方面,如果能够做到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陈独秀是兼而有之,所以他更是了不起的。在20世纪他和孙中山等人一样历史伟大的,具有同样历史地位的伟人。如果说20世纪孙中山是第一位伟人,那陈独秀就是第二位伟人,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能够千古留名的少人伟人之一。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陈独秀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这是非常不应该的。为了给陈独秀正名,恢复他应有的历史地位,陈利明经过近十年的辛苦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部有五十多万字的长篇传记。
   看了这本书我觉得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收集了近千万字的资料,特别是利用了新出版的大量的档案资料和成果。例如共产国际主义联工部和中国革命档案系列丛书1-12集,所以这本书在资料的利用上大大超过了以往的传记。
   第二,评价客观、分析得当,特别是一些长期存在的重大问题作出了系统的另类分析和评价。例如1926年所谓的三次大飞跃,书中做了详细的分析,指出分别是有共产国际和联工部佩雷威金斯基等人搞鬼造成的,而不是由陈独秀造成的,如果说陈独秀在其中也有责任的话,他只是不得不执行这些错误的指示,他只是一种次要的责任,我认为这种分析和评价是实事求是的。
   第三,文笔生动、可读性强。以往出版的《陈独秀传》大部分都是学术性,可读性往往要差一点儿,而这部《陈独秀传》采用了纪实文学手法,文笔生动,更适合广大读者、广大群众的阅读,所以它肯定会受到欢迎。
   总体来讲这传记的出版是《陈独秀》传记写作的一大可喜成果,是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陈独秀诞辰132周年重要的一部书,它对推动陈独秀的研究,恢复陈独秀的名誉和历史地位,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现在陈独秀的研究还是很敏感,出版也受到很多的限制,所以这部传记能够顺利通过中央有关部门的审查顺利出版确实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在这个地方我要特别的表示祝贺。
   当然这本书里面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一些内容应该提到的没有提到,就像陈独秀的诗词一百五十六首,是他非常重要的诗作,但是书中没有提到。一些应该展开的地方没有展开,像陈独秀晚年对民主政治的深刻见解,书中只是简单的提到一些,没有展开,这都是非常遗憾的。我不知道是作者写的时候没有写到,还是审查的时候删掉了。
   
   唐得阳:删掉了,原来是很大的一段子。
   
   郭德宏:所以这是很大的遗憾,所以我希望这本书在再版的时候,对这些方面加以修改和补充,使这本书更加完善、更加丰富。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请《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钱江同志发言。
   
   董保存:钱江同志有事走了,留下一份发言稿。

   主持人:那就请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董保存先生发言。
   
   董保存:因为刚才钱江同志走之前他把稿子交给了我,其实我和钱江同志、陈利明同志还有一面之缘,陈利明在株洲的时候搞的研讨会我们都参加了,我和钱江同志的看法是一样的,有两个需要向陈利明同志学习:
   第一,是陈利明同志现在已经年过七旬了,而且他写作的精神和他写作的状态完全是一个年轻人的状态,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今年在座的年轻同志不多,大概都是40岁以上的同志了,我觉得这些同志都应该向陈利明同志学习。
   第二,我和钱江同志的看法也是一致的,我们两个都觉得陈利明是经常对自己做挑战,为什么说他挑战自己呢?就是他写的这些人几乎都是别人写过的,他无论是写陈独秀,还是胡耀邦,甚至写陈明仁也好,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他再来写这个东西,一定要有自己独到的东西才行,所以我说他是不断挑战自己的作家,在这一点也很值得我们敬佩。
   第三,这部书能够出版,我们一致表示衷心的祝贺,而且希望这本书能够发行得的更好,能够为更多人所接受。谢谢大家!
   
   主持人:郑伯农先生因有事先走,他也是中国文艺界的一位评论权威,他留下了文字的东西。下面请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国务院研究室信息司司长忽培元同志发言。
   
   万伯翱:也是一位大作家。

   忽培元:各位作家、各位评论家、各位领导,我谈一谈感想,没有准备,但是我今天上午听了以上同志的发言,非常有感触,我谈几个方面的感受:
   第一,就是《陈独秀传》出版的意义,我认为它突破了禁区,这个禁区主要是指在左倾路线下,对于历史研究的一个禁区,特别是党史研究的禁区。
   第二,是我们传记文学创作党史人物传主的一个禁区,像刚才同志们讲的,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同时又是一个蒙上历史灰尘的吧,因为我们后来者对历史的了解是不够全面的,也是好多历史的烟雾、尘埃干扰了我们对历史的认识。
   在这种情况下,撰写《陈独秀传》是要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不光是要看好多资料,同时要对历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甄别,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事儿。所以这部书能够通过我们文献研究室审查、出版,本身就是突破了一个禁区。二就是填补了一个空白,《陈独秀传》出版我认为在我们党史研究和党史人物传记的写作上填补了一个空白。因为像陈独秀这样算是历史上重量级人物,而且是一个说法很多的人物,特别是在极左的一个年代里,对他完全是按照实施路线斗争一个重要的、重量级反派人物来评定的,在过去来讲都是在党史上已经定论的人物。现在我觉得对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还存在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实事求是,进一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进行研究的一个使命,我觉得这是我们这一代人。
   因为我们党的历史是伟大的历史,创造这么伟大辉煌历史的这些历史人物,每个人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所拥有的历史地位,他们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我觉得是值得我们很认真来研究的。因为我们后面受到一些干扰,对历史研究形成了一些固有概念,这些概念特别对我们年轻一代来认识和研究书写是干扰非常大的。对这种干扰如果我们从指导思想上不明确起来,我们写出来的东西至少是不全面的。
   第三,就是这本书我大致看了看(没有仔细看),它从好多方面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想来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这个动机我认为是很崇高的。实际上我们传记文学的创作,为什么有别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探索,就是它通过形象,通过有血有肉的历史再现,  来恢复这个历史人物历史的本来状态,这种状态会给人们认识历史提供很多生动、活泼的东西,不一定下结论,提供这种真实的东西我认为给读者的思考和给读者提供了很多的空间吧。
   所以,我认为一个是突破了禁区,一个是填补了空白,再一个企图通过探索来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从这三点来讲我认为《陈独秀传》的出版是在我们党史界和传记文学创作领域里是一个很重大的贡献,所以向陈老先生、陈利明同志表示祝贺。
   另外,通过今天的会议,我自己作为传记文学作者感到一种使命和责任,我想到这样几个意思:
   一就是要通过我们的独立思考,来破解我们思想战线上仍然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要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党史研究领域我们还存在着好多旧的东西束缚,我自己也有这方面的局限。刚才谈到人的一个时代的局限、一个认识能力的局限,我们都还是存在的。
   二是对历史人物,特别是革命历史人物要敢于实事求是,秉笔直书。传记创作往往容易正面写得多,它的弱点、错误、局限写的比较少。这样往往提供出来一个表扬稿,我自己也有这方面的认识。如果你能够把真实的人物,思想的丰富性和多面性和他所处环境的复杂性能够写出来,可能对这本书的历史价值、认识价值更大,对于这个任务在历史上,因为我们的照相和油画是两码事,有些照片是一个平面的反应,而只有进入意识层面它才是一个多层次的、丰富的,反映出来是一个立体的。塑造这个历史人物要有这种雄心壮志。
   三是之前我们古代传记文学开过一次会,从司马迁的创作,鲁迅讲的魏晋风度能够汲取一些历史的营养,比如说鲁迅先生讲魏晋风度及要与酒之关系,酒后吐真言,在魏晋时期见妻子都是喝酒,酒后吐真言,酒它是精神层面上的一种启迪,我们写这个历史传记一定要进入到酒后吐真言的这样一个状态,那么写出来的人物是真实的,是超越了我们各种顾虑,因为我们今天写的书是给今后的人看的,更是为了历史。所以对我们传记文学学的作家以后的创作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会,我觉得通过认真读这本书,思考这本书的创作动机,以及它将在中国传记文学所产生的具有转折意义的效果,我想是能够对我们今后的创作有一个很大的促进和启发。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请团结出版社副总编唐得阳同志发言。
   
   唐得阳: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我这个发言没有特别充分的准备,我在这儿简单的讲三个意思,跟大家做一个汇报。因为我是团结出版社主管业务工作的负责人,这本书《陈独秀传》是由我社出版,三个体会:
   第一,我们说政治人物的传记,尤其是当代中国政治人物的传记出版起来确实是不容易的。其实这本书的稿子,我们在2009年基本上稿子就已经定了,也预见到今年是我们党建党90年,应该说在这个时候出版是一个好的机遇,而且也感到这种政治形势,我们国家改革开放那么多年,思想、意识形态的解放,而且对陈独秀的研究应该说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解放,在这个时候出版这样的传记应该说很有意义的。所以,我们那时候也是充满了信心来出版的。可是确实在中间整个的审查来来回回一年多的时间,大家看到我们到今年才出版,也算是赶到了建党90周年的纪念活动。这个稿子我们应该说对作者表达一种敬意,稿子应该说原来是相当庞大的,一共有一百多万字的,我们看了一下,包括由郭德宏教授写的序言,他的序言原来本身就有一万多字,我们看了有一些语言并不是我们觉得接受不了,有的地方可能觉得不太妥当,或者我们感觉可能审批起来比较难,其实我们作为出版社,也许我作为一个主管业务的负责人都是亲自动手的,做了很多加工处理送上去,最后翻来复去,我们在中央党史研究室送审两次,最后送到新闻出版署,回来以后再进行修改,又退回来又修改,一共是三次。但说实话我对这些同志也是充满了敬意,那种认真的精神、负责的态度,简直就是咬文嚼字,每一句话、每一种说法都在反复的嚼,而且我们怎么改署里面都是有备案的,所以这本书的出版给我一个感觉确实是很不容易的。这样一个政治人物对他的评价确实有一定的敏感性,今天能够出版也是我们出版界值得庆幸的事情,也是我们传记文学界,特别是出版当代政治人物的传记文学应该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这对我们建党90周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礼物,所以我要非常非常感谢一下作者,也感谢大家对这本书的关心和支持。
   第二,我想谈一谈传记文学出版的特点,我们这是一个传记文学的研讨会,我作为一个门外汉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但是我们出版传记文学的书比较多,我自己的一点感想:现在传记文学,特别是中国的历史人物、当代人物,现在应该说出版的很多,我认为怎么样出的好、出的有特点,这是我们现在应该解决的问题。我觉得像《陈独秀传》一个最大的特点,它和别的传记不一样:(1)它不是那种流水帐;(2)它不像一般的评传,实际上这本书严格的讲它有一种评传性质,我个人认为他主要是针对陈独秀在历史上有争议的一些问题,甚至于罪名。陈独秀大家都知道,是毛泽东主席讲的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中国文化运动的旗手,是我们党的创始者。毛主席自己还讲:“在中国的历史上,无论是他的家庭和他走上的人生道路陈独秀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像这样一位人物,怎么样写,这样的传记文学我们也有过,那种甚至骂陈独秀传我们都看过,但是在现在的形势下怎么来出版它,客观、公正的对他有一个历史的评价,我们觉得是很需要有一种摒弃和精神的。
   我觉得这本书主要抓住了几个关键问题,在历史上陈独秀曾经被认为是右倾机会主义者、投降主义者、托派,这是几顶最大的帽子,当然还有叛徒、汉奸等等大帽子多了。我觉得主要是抓住了这几点再写他的生平、再写他主要的活动。写出他的精神、写出他的人格,主要是围绕我们历史上对他争议的争议问题写的,所以我认为这本书是比较有特色的,跟一般的人物传记是不太一样的。我认为这本书从文字上讲不一定是写的非常华丽,但确实是看头的,对这些问题作者怎么看,到底历史事实是怎么样,作者是花了很大的心血的,我觉得对这样的问题大家都有要探讨的愿望,有这样的一个兴趣最后读起来就会觉得这本书很有价值、很有意义。
   最后,我给大家做一个好广告:我们是团结出版社,我们社一直在致力于出版一些人物传记,团结出版社是民革中央直属的,我们原来是以出民国人物、民国历史为主,现在扩大到文化人物、包括近现代人物,中国古代史人物,现在我们出的越来越多了,出版界历史人物传记都很多。2009年的时候图书网有一个统计,团结出版社在国内的出版单位里出版的传记是排第二名,出版传记的量是最大的,是比较多的。所以,我们也就想再为人物传记出版方面多做点贡献,在网上我们有自己的人物传记网,有我们出版社的图书介绍网,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跟我们的合作,最后也感谢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安庆市委宣传部、株洲市文联举办这样的活动,我们作为出版单位来参与感到很荣。幸感谢大家!
   
   主持人:请文联出版社副总编辑朱辉军同志发言。
   
   朱辉军:尊敬的李锐同志,尊敬的万会长和各位嘉宾,本来应该是上午好,现在已经是中午了,所以我尽量按照主持人的要求,五六分钟讲完。我写了一个稿子题目叫“说不尽的陈独秀”,昨天喝完酒我后来想换一个题目叫“不死的人”。为什么想起这句话呢,臧克家曾经写过一首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依然活着。”而且我觉得像陈独秀这样的我可以加一句:有些人,像陈独秀这样的人会永恒的活着。
   陈独秀,我们从书里可以看到,从1903年12月安徽的著名人士(名字)盛赞他办安徽书画报算起,一百多年来说陈独秀的真是不少,有章士钊说、有胡适说、蔡元培说、鲁迅说、李大钊说、毛泽东说、张国焘也说,王明也说、康生也说,国内的一大堆,斯大林也说、布哈林也说、托洛斯基也说,还有杜威也说、罗素也说过,所以我在想,包括刚才团结出版社的副总在这儿,如果再出一部众人评说陈独秀,我估计得上百卷,正说、反说都有。一个人盖棺都快七十年了,明年就七十年的,说了七十年还没说完,还得说,这真是一个不容易的人物。
   其实我个人认为陈独秀是一个很单纯、很率真的人物,不应该那么复杂,是这个历史把他搞复杂了。所以在肯定、否定,或者肯定中有否定,否定有肯定的评说中,真实的陈独秀到底是什么样,我们已经被尘埃给蒙住了眼睛,算是意识不是很清楚了。所以陈利明同志的这本书功劳大大在这儿,就是恢复了一个真实的、完整的、丰满的陈独秀。为什么刚才有很多同志提到一个文学性的,里面有好多细节我看了真是会心的笑,或者有时候会感到很悲凉,就是恢复了一个丰满的、完整的、生动的、鲜活的陈独秀。所以我觉得这个很不容易。
   刚才有同志说他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我再补充一句:他是亲自沿着陈独秀走的路,包括还去俄罗斯跑了一趟,这太不容易了,陈利明先生写了十年不容易。现在大家都已经知道郭德宏教授在书里也写到过,已经认可为中共领袖、文化斗士、思想先驱。当然我特别赞同的,就是历史是今天的基础,今天是历史的延续,今天依然属于历史铸造出来的。陈独秀不朽的主要原因是他的思想不朽,他的文学革命论提到几条到今天为止也是没有完成,不仅没完成,甚至还倒退了,我们现在的文学、艺术这么低俗、媚俗怎么得了,所以我觉得他的不朽主要是思想不朽。第二是他的人格不朽。陈独秀这个人很可爱,首先是很可敬,同时也很可爱,书里也提到过,各种资料我们也看到。让他到苏联去,他坚决不屈,死活都不去,说中国的问题就在中国解决。这种执拗的性格、倔强的性格,包括也不和蒋介石合作,其实托派的问题说起来有点复杂,这里当然说起来就多了,所以就不多说了。
   所以我觉得他人格的地方就是志存高远、心怀坦荡、刚正不阿、峥峥铁骨、坚韧不拔、洁身自好,我觉得这正是今天要大力发扬这样的风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向钱看,这是导致民族精神危亡的精神沦丧,所以陈独秀的人格、陈独秀精神更值得我们崇敬。
   还有一个思想就是:还原陈独秀的历史人物和历史环境,也可以引发我们很多的思考,这个我也很赞同刚才很多同志提到的。在陈独秀的身上个人与组织、少数与多数,其实哪个党、哪个组织都一样,个人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但是毛主席也曾经说过,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所以个人与组织、少数服务多数、盟友与敌家、党内与社会、国内与世界,种种关系怎么恰当的处理好,我觉得这也是陈独秀,他后期的悲剧留给我们一个永远的思考。
   我有时候在想,如果共产国际不是斯大林,而是威金斯基领导那么历史可能会改写,如果共产国际派来的不是鲍罗廷、罗明,因为威金斯基还稍微好一点,历史也可能是另一个形势,如果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还是李大钊、毛泽东和王若飞,王若飞这个人也很可爱,这个人各位可能在书里面看到了,就是他坚决反对开除陈独秀的党籍。

   忽培元:就他一个。
   
   朱辉军:这个太难得了,这种精神就像开除刘少奇党籍,那个陈少敏一样,我觉得也都是在历史上永远昂首挺立的人物。那么瞿秋白、李立三、项英、王明、康生等等,当然还有向仲发也反对过,就是这样,陈独秀依然着保持着晚节,依然在众多的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那些反对他、敌视他的人们不是陷入更大的错误,像向仲发这个是直接叛变,瞿秋白也犯过左倾错误,李立三也是左倾路线错误,就是干脆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像王明,特别是康生,这是坏透了,所以随着历史尘埃的散尽,陈独秀伟岸的人影我觉得是越来越清晰的,立于历史与未来之间。谢谢大家!
   
   主持人:请湖南工业大学党委、作家、书法家侯清麟同志发言。
   
   侯清麟:我写的题目是“名人情缘、独秀摇曳”,有道是“白头如新、情该如故”,我于著名作家陈利明先生相识于N年前,相知于他的著名作品、《程潜传》、《陈明仁将军传》、《谭震林传》、《胡耀邦传》等,于是我说我与陈先生属于“白头如新,情该如故”之间,因为他因《名人忧乐》而忧乐,多年来在我前面,让我努力有年,始终难望其项背。最近得知他透着翰墨清香的新著《陈独秀传》,让我爱不释手,大有一读到底之势。
   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陈独秀一个中共党史中响亮而晦暗的名字,曾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民主与科学的倡导者、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造人之一,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他被戴上了“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投降主义,托陈取消派、反共产国际、反党、反革命”,甚至“叛徒、内奸”等莫须有的大帽子,至今应该是尚未彻底平反昭雪的“中共历史上第一桩最大的冤案”。陈利明先生作为当代华夏太史公,竟能高举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发展观大旗,写下这一很需要胆略和气派的题材,让我与他的相识相知又深了层次,不得不赞呼他的名人之缘、堪称一枝独秀。
   这样敏感的题材,陈先生不仅敢写,而且呼啦啦四五十万字,出版社选用殷红色的封面,用32开的纸张,如滔滔万里长江,一碧万顷,将一个光彩、亮鲜、伟大的陈独秀栩栩如生地送到我们的面前。一个连陈独秀都敢写的利明先生,且写得如此文学化、艺术化、通俗化、生活化和故事化,不能不说令人叹为观止、叹为观止矣。
   陈利明先生多年来的“不虚美、不隐恶”,秉笔直书不畏权势写史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相对于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为生计而工作的较低层面来说,陈先生一以贯之坚持创作,甚至声称要活到一百岁、写到九十岁,已经进入为人生使命感而写作的至高境界。写伟人传记的过程,其实就是作者以别具洞见的独特认识和把握、清晰的理性、生动的文本以及展示丰瞻细节的能力和嵌入钩沉的耐心,在流畅的叙述中与伟人的精神达到高度契合的过程。陈利明先生将自己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感悟倾注于笔下的人物,以对伟人或名人的再现折射出人类的智慧,这在追求短暂热闹媚俗风行的当今人文生态环境下,尤其值得人们的尊敬。
   陈利明先生专注于传记文学写作的执着和勤奋尤其让人敬佩。工科出身的我平时也喜欢舞文弄墨,多年来也常有些豆腐块见诸报刊杂志,最近几年亦结集出版了四五本散文随笔,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自认为笔耕不辍了,可和著作文章已近来五百万字的陈利明先生比较,那就是楼外有楼、天外有天了。孜孜不倦收集资料的艰辛,可以说是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敲遍了千家万户,说了千言万语,饱尝了千嘲万讽,阅人千千万万。陈利明先生曾经总结采访过程中的“腿勤、口勤、眼勤、笔勤”的四勤和不怕苦、不怕累、不热挨冷脸、不怕吃闭门羹”的四不怕,实在是成如容易却艰辛,非有亲历不能想象的。
   在读《陈独秀传》中,深为陈利明先生笔下波澜壮阔的时代和陈独秀曲折复杂人生徒中“独秀”的品质心旌摇曳的同时,对其中以小见大的细节处理的苦心经营也感慨不已。如何在不违背基本史实的前提下,巧妙地组织安排细节,使其增加可读性,这是很能体现写作者功力的地方。
   与设想通过聚焦只能摄取对象的一部分类似,一旦对准某个焦点,就会虚化其他许多被认为是次要的东西。周作人的《文艺批评杂话》中说到传记人物写作时认为“所表现的与其说是对象的真相,毋宁说也是自己的反应”,说明严肃的写作者对笔下传主的塑造也是发明本心,有着个人独特的取舍视角,而且在作用读者的我看来,通常反复咀嚼的片段或语言往往也和我自己写作中较为体会的那些东西有关。我曾在一篇读《名人忧乐》有感的小文里对陈先生作品中某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运用颇有会心,对陈先生妙于一叶知秋,窥探见豹的能力赞赏不已。
   在《陈独秀传》中印象很深的细节处理,如作者对陈独秀书法相关资料的有效选择和独具匠心的组织,就和笔者多年来接触到的对陈独秀书法的认识甚是契合。如同司马迁《史记》中《吕不韦列传》开卷记吕不韦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似是轻轻的一笔,却点出了吕氏善于经营的特点,并为后文的展开做了很好的铺垫一样,《陈独秀传》中一开始对主人公书画修养的描绘也只是简单几句,就已鲜明地烘托出传主传播文化根基深厚的背景,从而凸现了其作为伟人的人格魅力。
   散见于传记中的几个书法片段,相对于陈独秀的一生充其量只是茶余饭后之事,但作者并没有放过这衬托主人公文化高度的细节,而是恰到好处的选用,不落痕迹,不动声色。比如第一章引用陈独秀在《实庵自传》中关于不学馆阁体的回忆时只用一句话就反映出传主“取法乎上”的见识,晚年在给台静农的信中谈及沈尹默以为其自外无字,尤为深刻,言简意赅,耐人寻味,差不多是今天艺术界对沈尹默主流评价的源头等等。陈利明先生对这种细节的巧妙运用,以较小的篇幅使得笔下人物的形象得以较大限度的丰满,显示出作者独到的写作技巧。同时,对这种政治和学术之外的余事的精心选择和组织,也正反映了陈利明先生自己在艺术素养上的不凡胆见和独秀的才情。
   每一次见到陈利明先生,面对他似乎总沉浸于写作中的神情,感受他远超常人语速中急于让听着了解更多而富于跳跃性陈述的真诚与执着,心里总怀有深深的敬意。利明先生已为我们的前行树立了很好的方向塔,七十有三的他尚且勤奋如此,像我这样的人从他的身上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我将向陈老先生学习,一如既往的把自己的后半生走好。谢谢!
   
   主持人:最后会议请陈独秀的后裔,家属代表陈长璞女士发言,大家欢迎!
   
   陈长璞: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大伯是陈延年,二伯是陈乔年,父亲就是陈松年,我是陈松年最小的女儿。今天我没准备发言,因为我收到陈利明先生给我寄来的有关材料,原是安排我哥哥陈长琦的一个讲话,所以我没有任何准备。
   今天我想说的是借这个机会,由于陈利明先生的《陈独秀传》的首发式,使我有这个机会跟这么多素不相识的人相聚在这里,同时也借这个机会表达一下我对陈利明先生的这部《陈独秀传》,以及刚才很多学者、专家,包括领导对这部传记的评价,以及老先生,我的先祖陈独秀先生的评价,在此我表示由衷感谢。感谢大家!
   
   主持人:最后陈利明先生还想再讲两句,对大家表示感谢。
   
   陈利明: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的发言,我真的受到了莫大的鼓励,感到非常的幸福。一个是衷心的感谢,第二是衷心的祝贺!祝大家、各位健康长寿,幸福安康!谢谢!
   
   主持人:今天的会议大体内容就这些,说明一下我原来是一个发言者,会长和秘书长商量,最后有时间你就讲两句,没时间就主持会议。我讲两句对传记文学的认识和对《陈独秀传》的认识。三句话:第一是文学载道;第二是传记纪史,第三是史鉴导向,历史是一面镜子,人物是历史的眼。
   第一,文学载道,《陈独秀传》不仅是文学传记,也是历史人物传记,在党史研究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也在传记文学有重要的意义。我认为这次研讨会对于我们中国传记文学学会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标志着不仅对于文学的参与,对于历史的参与,对于历史研究、对于历史人物研究的参与。
   第二,传记纪史,传记不只是人物,历史当中最灵动的是人,历史无外乎一个是人物、一个是事件,这里面的主角就是人物。所以陈独秀这个历史人物,在中共党史上和近现代史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我是研究晚清的,陈独秀是清末的秀才,是中过清朝的乡试,一层一层考上来了,这种人物能为中共新兴的党奠定基础,应该说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他表示的是中国历史上发生最重要转变时期的一个代表人物,这是我对他的评价。
   实际上国共双方对他的评价都不一样,查到的资料,蒋介石曾经多次表示要出资、资助陈独秀落魄的生活。中共一直存在着分歧,有人把他致于死地,有人认为评价不够客观,但是不管怎么说胡适作为一个中间人物,郑重的建议陈独秀你要写一做自传,你的自传太重要了。这个自传没有写成,传记出了几部。我大致都翻了一下,但是现在看来,因为牵扯到清末,由于历史的局限不够客观,胡适建议做自传没成,陈利明为他人做传应该说基本成功了,这是我对传记的基本看法。
   一些不实之词应该说得到了纠正,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托派,中共托派第一把的头子,扣的帽子,实际上现在俄罗斯对托洛斯基本本人都平反了,你说这个托派的帽子还在戴,现在的大部分的书当中还在这么些,所以我说在万会长的领导下中国传记文学学会能够开这样一个会议,对于中共党史、中国历史、中国历史人物的评价具有重大的意义,现在看来不重要,但是回过头来再过几十年再看这次会,李锐同志参加了,将来说实在我们应该感到庆幸、感到荣幸。
   具体我不想细说,我举一个例子:陈独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1921年-1927年之间,苏共几乎每天政治局都在研究中共的问题,包括成立一直到怎么发展,跟蒋介石怎么做斗争,特别具体。这几年间开了122次苏共政治局会议,形成了738个决议,平均二天半给中国一个具体的指示,而且派监督员执行。你说陈独秀作为一把手如何执行,甭说底下众派纷争,就是他有十八般武艺、一百单八将,738个决议怎么执行?所以在艰苦困难当中陈独秀当了一届到五届的总书记,他的历史地位无人能够替代。现在看来陈独秀的政治上不够成熟,但是不失一个率真的历史人物。我想对于复杂历史人物还其历史本源实属不易,他1942年逝世年仅六十三岁,这是我讲的第二句话。传记纪史,他记录的不是一个人物,是这一段的历史,一直绵延到什么呢,不是到他死为止,这个人活着,活在党史当中、历史当中,但是怎么看他,众说纷纭,我认为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做了一件好事。
   第三史鉴导向。这个导向不在于你官高位显,也不在于你是否执政,关键看你能否客观,再过百年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客观,站住了;不客观,认为你传记文学学会开的这会有问题,至少你水平上差吧,但是我相信这次会对于中国传记文学学会是一个重要的标志。三个参与:我刚才讲了,我想对于这些历史人物,尤其是敏感人物,不像有的学会不敢沾边,既然敢开这个会,就说明我们心中是有底的,不说十八大之前怎么评价历史人物等,这个不评价。但是有一句话,我是研究历史的我想说“不怕有争议,就怕无依据”。有依据敢说,至少我们民间的机构敢应,何况这次惊动了中共文献研究室,已经审定,说明我们国家还是力求或者在逐步的对于历史人物趋向于客观。
   这里别的不说了,在万会长和各位副会长的领导下,把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真正办成导引中国传记创作的一面旗帜。能不能?看大家努力,各位专家的参与,我想有助于树这杆旗能够飘的更高。做一个评价人物传记的权威机构,研究、评价的权威机构,我想说的就是这三句话。错了请各位同志批评指正。
 
   谢谢,散会!


文章分类: 专题报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