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评鉴 | “红枪白马”女英雄——《赵一曼的故事》评鉴

“红枪白马”女英雄

  

——《赵一曼的故事》评鉴

  图书基本信息

  《赵一曼的故事》:徐光荣,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9﹒2万字。

  作者简介

  徐光荣,1941年生于辽宁辽阳,国家一级作家,著有诗集《心灵的窗口》、散文集《葡萄忆》、报告文学集《爱神的响箭》、《传神的眼睛》、《美神的召唤》,长篇传记《烹饪大师》、《蒋新松传》等。《烹饪大师》荣获首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 。

  作品简介

  关于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身世在五六十年代一直是一个难解之谜,随着电影《赵一曼》的热映,人们开始关注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探寻赵一曼的身世之谜……

  1905年10月25日,赵一曼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白杨嘴村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原名李淑端,学名李坤泰,加入东北抗联时化名赵一曼。青年时期,赵一曼接受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毅然离家出走求学,谋求女性解放。此后她加入中国共青团,加入中国共产党,前往莫斯科大学学习,回国后参加党的地下工作,后被派往东北参加抗日救亡斗争,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团政委,成为抗日联军中富于传奇色彩的女豪杰。在一次战役中为掩护战友撤退,身负重伤,不幸被捕,受尽酷刑,曾经试图逃走结果被迫带回,于1936年8月2日英勇就义,时年31岁。该书收入《读故事学英雄文学丛书》,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作品点评

  在我国的抗日战争史上,涌现过很多杰出的英雄人物,他们有的为了夺取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勇于献身,有的面对敌人的威胁,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赵一曼就是其中不可磨灭的一位民族女英雄。作家徐光荣经过多年的辛勤努力,查访赵一曼纪念馆中的档案资料,根据赵一曼生前的战友、赵一曼的丈夫以及儿子提供的信息,在赵一曼英勇就义六十周年之际,完成了《赵一曼的故事》一书,以表达对民族女英雄的缅怀之意。本书为我们揭开了赵一曼的身世之谜,以细腻的笔法和饱含感情的笔墨,为读者清晰展现了赵一曼的人生成长经历,塑造了一个真实、倔强、顽强、勇敢的民族女英雄形象,再现了赵一曼不畏牺牲、大义凛然、可歌可泣的精神气概。全书分为21个部分,从赵一曼的出生一直记叙到其牺牲之后人们对她的敬仰和怀念,资料翔实可靠,文笔细腻生动,情感丰富强烈。作为《读故事学英雄文学丛书》之一,对广大的青年人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意义,感动和鼓舞了青年读者学习赵一曼的英雄精神。

  这部传记打破了以往传记文学记叙的时间顺序,采用时空交错的表现方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开篇“赵一曼从哪里来”,介绍1996年8月2日尚志市赵一曼烈士纪念馆隆重的开馆仪式,回溯到五十年代初期故事影片《赵一曼》的上映引发的人们对赵一曼身世的猜测,组织上根据敌伪档案中关于赵一曼籍贯与经历虚实相间的记载,以及四川宜宾共产党员李坤杰探询她的小妹李坤泰下落的信函,由此进一步探访赵一曼生前的战友、丈夫与儿子,最终确定了赵一曼的真实身份。在第二部分到第十九部分,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按时间顺序向读者讲述了赵一曼从出生一直到英勇就义的人生经历。书的最后一部分“不灭的光焰”,内容跟开篇相呼应,将时间拉回到当代,1995年8月2日宜宾市“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暨赵一曼烈士牺牲五十九周年座谈会”,作者由此延伸开来,回顾了1948年以来人们对赵一曼英雄精神的学习与追忆。整部传记首尾相应,纵横时空而浑然一体,更加凸显了对赵一曼英雄事迹的赞颂,表达了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之情。

  对传主形象真实而丰满的塑造,弘扬其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是这部传记文学的闪光之处。作者对于赵一曼形象的塑造按照其成长经历分为几个部分:童年时期的赵一曼聪明调皮而任性;少年时期的赵一曼充满了倔强叛逆的精神;青年时期的赵一曼参加革命斗争有勇有谋;被捕后与敌人顽强抗争的赵一曼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孩提时赵一曼的心像一匹脱了缰的野马,在田野,在山林,在山花烂漫的草丛中驰骋。”进私塾读书后,赵一曼天资聪颖,生性好动。少年时期的赵一曼,十二岁开始阅读进步报刊,遭到大哥反对,大哥一把火将书全部烧毁,赵一曼追求革命真理的愿望反而更加强烈,采取更隐蔽的方法照旧读书。青年时期,赵一曼于19岁加入中国共青团,从此开始革命生涯。她与二姐等人一起在家乡成立妇女同盟会,为妇女解放奔走呼号,引起了家族的强烈反对,于是在20岁那年毅然离家出走进入宜宾女子师范学校读书。赵一曼参加抵制贩运洋油事件,凭借其机智和勇敢领导学生运动,顺利地迫使军阀、奸商让步。在从莫斯科回国后参加的地下抗日活动中,赵一曼凭借着自己的胆识化险为夷,斗争经验越来越丰富。在东北任铁北地区区委书记期间,赵一曼积极发动群众,支援赵尚志带领的抗日游击战。组织村民给部队提供后勤保障,在日军扫荡时帮助百姓撤退。甚至在赵一曼的精心策划下,开展了一次成功的端伪军哨所行动,一夜之间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成立了铁北区自卫队。在自卫队对日本军队的第一次伏击战中就大获全胜,后来又帮助抗日联军三军三团在与日军的激战中解围,一举击败敌军。参加抗日联军的战斗中,赵一曼英勇善战,指挥有方,震动了日伪当局,被敌人说成是“手持双枪,红装白马”的“密林之王”。赵一曼在抗日斗争中,由于长期劳累身患疾病住进流动医院。敌人突然来围剿,赵一曼凭借着其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准确的判断力,帮助医院成功转移,并且抓出了“内鬼”,保障了医院的安全。天寒地冻的东北森林里,抗日联军遇到了各种艰险的情况,赵一曼作为政委总是和战士们生活在一起,帮助战士缝补衣服、送药,给战士讲革命故事,自己忍着饥饿将食物分给大家,同志们亲切的称她“我们的女政委!”日军一次次的悬赏捉拿她。在最后一次战役中,赵一曼作为三军二团的政委,为了掩护战友突围,身负重伤,深陷险境,不幸被捕。

  作者在描写赵一曼被捕后的故事情节时,其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钢铁般坚强的毅志力,视死如归的英雄精神得到充分的展现。大野泰治对赵一曼进行审讯时,“赵一曼没有惶恐,而是镇定地抬起头瞪了大野泰治一眼,那炯炯目光像子弹一样射出来,令大野泰治竟身子摇晃一下,退了两步”。面对敌人一次次的兽性,木棍捅伤口,拳打脚踢,皮鞭拷打,灌辣椒汁,手指钉竹签……甚至以死亡相威胁,赵一曼身体被折磨的鲜血淋漓,撕裂般的疼痛,一次次昏厥,但她坚决不向敌人透露丝毫的抗日情报,坚贞不屈,这需要何等坚强的毅力啊!在医院里,敌人劝降失败,对赵一曼进行残暴的毒打,她以顽强的精神与敌人抗争,而且还让护士和警卫都被其感染,在小小的病房点燃了爱国主义的火种。在出逃未果之后,赵一曼被敌人砍断右肩,整整又折磨了一个月。面对钢铁般意志的赵一曼,在长达9个月的关押逼供毫无收获的情况下,绝望的敌人终于放弃了,于1936年8月2日将其杀害。赵一曼在临刑前,饱含热泪给儿子写下了深情的遗书,“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上刑场的路上,赵一曼高昂着头,挺直了脊背,高唱《告别歌》,用歌声感染了父老乡亲。赵一曼倒下了,但是她的歌声在百姓心中永远回荡!作者饱含深情的笔法,这些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对赵一曼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弘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形成了本传记的突出特色。

  《赵一曼的故事》还有很多地方体现了其文学价值,比如书中大量细腻的心理描写,对于丰富女性共产党员赵一曼的形象起到了恰到好处的作用。描写赵一曼离家出走时与母亲依依不舍的离别情景,作者将赵一曼对母亲的依恋、难舍难分的内心活动刻画得形象生动。被敌人囚禁在病房中的赵一曼,对于抗战形势的分析判断,对于丈夫和儿子的思念,对于童年时光的回忆,对于战友的怀念……这些心理活动都很好地深入到赵一曼的内心世界,给读者展现出一位立体丰满的女英雄形象。只是笔者认为如果在书的前半部分叙写赵一曼与丈夫莫斯科分别,以及为了革命将儿子寄养在亲戚家里与儿子分别的场景时,适当的加入一些心理描写,表现其对丈夫和儿子的深切的爱,也许对于塑造赵一曼的英雄形象更有帮助,可以使其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富。

  点评人及其简介

  魏雪,荆楚理工学院讲师,传记文学研究者。



文章分类: 学会动态
分享到: